收藏 分享(赏)

2013高考语文时文阅读精选:唐朝姑娘的“囧”样 (2).doc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52767 上传时间:2025-11-09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4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高考语文时文阅读精选:唐朝姑娘的“囧”样 (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2013高考语文时文阅读精选:唐朝姑娘的“囧”样 (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唐朝姑娘的“囧”样 “周润发” 中国古人的头发一般用皂角来洗。早期润发素是用“泽兰子”熬煮出的油,这东西不但润发还可以当灯油用,小姑娘们不慎靠近火烛会怎样?顷刻满头大火,一头红发会让金毛狮王谢逊艳羡不已。大概到了隋朝,古人开始用桑汁保养。到了明朝,熹宗皇上的乳母客氏开发出新产品:用宫女的唾沫润发,据说每周一润,这莫非是“周润发”名字的由来? 隋唐口红 隋唐时期的口红不是像明清那样一张用嘴唇抿的红纸,而是用牛骨髓、牛油、猪油、石蜡,加香料搅拌成泥,灌进竹管里,再挤出一条一条切断,按寸卖。 “胭脂”原来是“烟支” “胭脂”,也叫过“焉支”、“烟支”、“鲜支”、“燕支”、“燕脂”据说古代胭脂的产地是

2、匈奴境内的焉支山,有说最初的胭脂是用取自这座山上的红色的矿物质制成的;更被认可的说法是将山上特产的“焉支花”捣碎,取其汁液晒成粉而制成的,用时与水调和。若将胭脂粉加上油脂则凝结成块,就是另一种产品口红。 洗尽铅华 “洗尽铅华”的意思就是卸妆,这个“铅”不是比喻,中国面妆粉底最初的材质就是铅。博物志说殷纣王曾烧铅锡做粉涂抹在脸上,美白效果惨绝人寰:肤色具有强烈的金属质感和未来感,双目圆睁像咸蛋超人。也许是铅容易氧化变黑的缘故,上午光彩照人下午就黯然失色,晚上就变非洲友人了。 米粉面妆 齐民要术记载了米粉面妆的制作流程:将大米泡软磨成浆,用纱布过滤后使米汁沉淀,晾晒后成粉,再重复一次得块状粉团,刮

3、去表层粗糙颗粒后就是精细粉末了,加入丁香花粉末做香料,这就是古代的香粉。这里有个小误会,所谓珍珠粉并不是用珍珠研磨而成,而是用紫茉莉种子内仁,研磨蒸熟制成粉。 七月初七夜涂指甲 美甲是采凤仙花,晒半干后和知了壳、杏仁、明矾一起捣成红花泥,据说在七月初七夜里涂抹的话,几个月内指甲上的指甲油都是完整的。若不然,过几天指甲油就斑驳脱落得像世界地图一样东一块西一块。 八字眉与蛾眉 最初,古代姑娘们把柳树枝烧煳后做成眉笔,虽自然环保但附着力不够,手一抹满脸黑道活像斑马。后改用矿石“黛”。古人比较有个性,常把眉毛剃光用黛石代眉毛。隋唐时期皇宫里流行“八字眉”,真的是在眼眉处画个粗黑的“八”字,所以唐朝姑娘

4、们个个长成“囧”样。再说“蛾眉”,就是指眉毛像蚕蛾触须那样细长而弯曲,把眉毛全拔掉,用眉笔在靠近额中的地方描出两条短眉,如想看实景可查周昉簪花仕女图。 晒伤妆 古代的装扮很是奇怪,汉朝流行过“泣妆”,上眼皮涂得通红,下眼睑涂得惨白,近看像是哭过,远看跟个红眼兔子一般。更好玩的是流行过“龋齿笑”,说白了就是这笑像牙痛一样咧嘴,整个嘴都是歪着的,跟面瘫患者一模一样。南北朝流行“额黄妆”,在脑门上用黄颜色画月亮装包青天,这种黄只画在脑门上。到了辽更恐怖,“佛妆”登场整个脸涂得焦黄锃亮装金佛,整个国家黄疸病患者泛滥成灾王菲的“晒伤妆”也是拾人牙慧,三国时皇宫里就流行在脸上抹红条装野战军人的“晓霞妆”。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