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高考语文拓展阅读:理思路明观点识“陷阱”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指要论述类文本包括论文、评论、杂文等。其命题的主要方向是:理解重要概念、句子的含义;筛选文中的重要信息;分析文本的思路和结构;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主旨;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一、2012年考情分析在目前的高考语文卷中,论述类文本阅读呈现以下倾向:1.重视对传统文化的认知、解构,有意引领考生提高艺术鉴赏力。如2012年浙江卷的“国学是中国学问的根底”、山东卷的围棋与国家、安徽卷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有两个重要的基础”、广东卷的“知识的责任”、北京卷的“内经理论体系的特点”、湖北卷的“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等,命题人都
2、着意引导学生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而江苏卷的笑的价值、江西卷的“联觉是一种真实稳定的感受”等,均能使考生在阅读中受到艺术熏陶,获取更多的文化知识。2.紧扣时代脉搏,关注社会热点。如2012年湖南卷的“生态建筑声环境”、全国课标卷的行进于世界3的技术、辽宁卷的环境美学的当代使命、上海卷的应该认真对待文献综述、天津卷的“生态文明同时也是一个哲学问题”、福建卷的谁在支持我们的“心灵成长”等,都关涉当前社会生活领域中的热点话题。3.试题紧契文本核心内容,且难度适中。“科技黑箱作为特殊的传播与共享知识的媒体,具有哪些特点”(全国课标卷),“笑的价值包含哪些内容”(江苏卷),“作者认为优秀的文献综述具有哪
3、些价值”(上海卷),“支持我们心灵成长的是怎样的人”(福建卷)等,不仅选材文脉清晰,而且设题恰切而平易,集中检测考生的理解与分析综合能力。不过,在具体考法上,各份试卷还是有差别的:全国课标卷、天津卷、江西卷、辽宁卷、安徽卷、山东卷、湖北卷是测查三道选择题;福建卷、浙江卷、广东卷、上海卷、湖南卷是兼考选择题与简答题(题量三或四道);唯有江苏卷只考三道简答题。高考资源网二、解题策略面对论述类文本,理应建立起两种意识:一是文本意识,即学会在通读的基础上找到相应的原文;二是比较意识,即比较原文与选项表述的异同,以判断正误。(一)简答题:重在“理思路”与“明观点”论述类文本贵在一步一步把所论问题说清楚,
4、因此,首先要重视对文章思路的梳理(较多文本往往按“现象影响根源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一思路组织成篇)。在梳理思路的过程中,要概括原文各段文字的大意,并标记出其中的重要信息;文中那些承上起下的过渡句尤需重视。例如,2012年江苏卷考英国作家伍尔芙笑的价值,该文前三段分说“笑可以使人与动物相区别”、“笑可以帮助我们保持平衡感”、“笑可以揭示人的本来面目”三个要点,正是“笑的价值”包含的内容;第四段写“我们热衷于参加葬礼,探望病人,远胜于参加婚礼和庆典;我们头脑中总摆脱不掉一个老观念,认为眼泪里含有某种美德,而黑色是最相宜的服色”,这段话反证了笑更难,做到也更可贵的中心论点;文章末段则是归纳总结以“更可
5、贵”三字凸显“笑的价值”。段内思路与全文思路其实是一回事,像江苏卷第16题要求“简要分析文章第三段的论述层次”,答题规范应该是:理解并比较段内每一个句子;在此基础上,将本段文字分层,即将话题接近的句子归为一层;概括每个层次的意思;根据要求调整句式,形成完整、流畅的表达。高考资源网其次,应注意论点的阐发与论据的运用及论证的过程。如上海卷应该认真对待文献综述文后第4题为“简析第段的作用”,答题时先应明确第段段意,了解其核心内容;其次是考虑该段在论证的层次上的位置。概括本段意思,可知第段重点内容是强调学术刊物对文献综述的倡导、支持的重要性。从论证的全面性上考虑,该段换个角度讨论“应该认真对待文献综述
6、”,是从刊物的角度来谈的(前文角度为“撰写者”,强调“规范的文献综述,要求学者有严谨、认真的治学态度”)。此题参考答案为:第段强调学术刊物对文献综述的倡导与支持的重要性;是对核心观点的补充,使论述更全面。另外,文中有关信息的提取、重要语句和词语的领悟,也要细加留意。就信息的筛选、提取来说,一般分两步:一是归纳文本所提供的信息;二是根据题干要求找到信息所在的关键语句,加以比较、分析、排除,然后提取、整合成有效信息。(二)选择题:研究错误选项的设置方式高考试题错误选项的设置方式,大体有以下几种:1.断章取义。比如,2012年湖南卷第14题D项为“通风隔声窗容易导致通风效率的降低和声衰减两大弊端,所
7、以在技术方面还亟需改良”,这是对原文“这样的结构必然同时产生通风效率的降低和声衰减,目前如何增加通风效率,提高计权隔声量是通风隔声窗设计和改良的要点”的断章取义,事实上“声衰减”并非弊端,而是生态建筑的声环境追求的目标。高考资源网2.偷换概念。比如,2012年安徽卷第3题的C项,把原文“中国的文学艺术也是以善为价值取向的。即使在科学技术中,伦理道德也是首要的价值取向。中国传统科技的价值观是以正德即有利于德性的提升为第一目标,然后才考虑利用、厚生的问题”中的“中国传统科技”,偷换成了“中国的文学艺术”,在这里,两者明显不是同一概念。再如,江西卷第8题C项“联觉者的同辈亲属中,有42的人具备同样能
8、力”,这是对原文“42%的联觉者在家谱的同一等级中有一位亲属具备同样能力”的概念偷换。3.无中生有(有时表现为强加因果关系)。比如,2012年全国课标卷第2题的B项“知识通过科技黑箱这一途径达到最大限度的共享,这是现在计算机天才、黑客和神童不断出现的根本原因”,该项说法在原文中找不到依据(原文只谈到“计算机天才、黑客的年龄越来越小,神童不断出现每一代新科技黑箱的出现,就为相对无知识的年轻一代的崛起与赶超提供了机会”),B项纯属无中生有。4.夸大其辞。例如,2012年福建卷第10题C项为“市场经济时代,金钱与道德、物质与精神产生冲突,理性的经济人的现实选择更值得肯定”,其中的“更值得肯定”就属夸大其辞,原文的表述是“我们面临的道德困境远比想象中更复杂,理性的经济人的假设也比想象中更有市场。正因此,我们能理解一些人在衡量种种语境、预设种种想象之后的现实选择”是“能理解”而非“更值得肯定”;且原文紧接着就有一句“也正因此,我们更欣喜于金钱在道德面前的溃败、物质在精神面前的隐匿”。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