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教学目标1. 能用不同方式收集关于我国传统节日的资料,并记录这些节日的相关风俗。2. 能就自己感兴趣的一个传统节日写一篇习作,写清楚过节的过程。3. 以适当的方式展示自己综合性学习的成果。4. 能对其他小组的展示活动作出评价,提出改进建议。教学重点搜集节日有关的资料,完成习作。教学难点教学课时展示并评价活动成果,提出改进建议。3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 收集传统节日的资料,记录这些节日的风俗。(重点)2. 自主拓展学习,了解中华传统节日。(重点)3. 组建小组,收集、阅读、整理相关资料。(难点)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口述:通过古诗三首的学习,我们对“春节”“清明节”“重
2、阳节”这些传统节日有了一定的了解,这节课我们来进一步搜集相关资料,体会传统的节日文化和风俗的魅力。二活动指导1. 明确任务通过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了解我国的重要的传统节日及习俗。2. 收集资料自由组成小组,先商量一下,打算了解哪些传统节日,怎么了解,用什么方式记录,然后各自开展活动。预设:可以先看日历,了解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也可以问问长辈,再去查找相关的资料。之后可以用表格记录自己了解到的信息。节日过节时间节日习俗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蒿三开展活动1. 制定评价要求。根据活动目的,从节日是否选定,时间是否正确,习俗是否全面等方面进行评价。2. 提供活动的评价标准,引导学生收集
3、、阅读、整理相关资料。活动评价表内容评价查找资料1. 能根据小组选定的节日查找资料。2. 能从书上、网上或其他途径查找资料。整理资料1. 能记录有关节日习俗、过节过程等方面的资料。2. 能根据记录的要点介绍人们过节的过程。小组交流1. 能积极参与小组讨论2. 能认真听同伴发言,诚恳地提出改进建议四小组交流1. 小组交流,分享组内成员选定了哪些传统节日,这些节日有什么风俗。2. 整理材料,将同一种节日的风俗整理在一起,补全资料。3. 展示成果,确定展示活动成果的方式。学生1:我爷爷给我讲了乞巧节的传说,我准备讲给大家听。学生2:我收集了元宵节的灯谜让大家来猜。学生3:我们小组打算制作关于中秋节的
4、手抄报。4. 交流目的:通过交流可以针对性地收集更多的资料,明确收集资料的方式和重点,督促学生按照查找资料、整理信息、展示成果的步骤有序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 明确写作任务,将收集和整理的资料构思成文。(重点)2. 欣赏例文,说说例文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将文章写清楚的。(重点)教具准备关于节日习俗的图片教学过程一课前导入导入类型:话题导入。教师口述:这段时间,我们对感兴趣的节日进行了深入的了解,相信大家都很有收获,现在我们就来在班级里展示一下自己的活动成果吧!二活动指导1. 审题指导说说综合性学习对我们提出了哪些要求。“中华传统节日”是贯穿本单元的内容主题,而且从第九课开始我们
5、就以这个主题开展了实践活动。这次的“综合性学习”是本单元实践活动的一个总结展示。活动分为两个内容,一是写一写过节的过程,二是展示活动成果,这两个方面的内容都是重点。写一写过节的过程是习作练习,展示活动成果是对这段时间主题实践活动的展示总结。2. 活动要求(1) 写一写活动过程。想想自己印象最深刻的节日,它是怎么过的,或者在过节时发生了什么难忘的事情。在自己了解的传统节日中选定一个节日,可以写自己家过节的过程,也可以写节日中发生的印象深刻的故事。在写之前选定好内容,先自己练习说一说,去围绕一个意思把话说清楚,然后讲给同学听,请他们说说自己是否说清楚了,哪些地方需要修改完善。(2) 围绕一个意思写
6、。段落是构成一篇文章的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从内容上讲,文章的各个段落,又是一个个小的、相对独立的“意思单位”。当我们在写整篇文章时,就要根据这一点,把全文分成若干个自然段。这就要求我们写一段话时,要紧紧围绕一个意思来写。注意:围绕一个主题意思写。写人要围绕人物某一方面的品质或特点写;写事要紧紧围绕事情中某一个情节或场面来写;写景状物,要紧紧围绕它的某一个特征来写。采用什么段落结构方式,即怎样安排段落中句子之间“顺序”的问题。常见的段落结构方式有总分总式、总分式、分总式等;内容写具体,做到言之有物。3. 技法点拨(1)如何写节日过程交代你最喜欢的节日,介绍该节日的相关信息。写清场面或场景,突出
7、节日的习俗,如元宵节可以写一家人做花灯、准备灯谜的过程;中秋节可以写全家人一起赏月、吃月饼的过程等。习作时可以按时间顺序记叙准备过节以及过节时的具体过程。(2)如何写节日里的事情选择节日里印象最深刻的事情,这件事要与过节有联系。写清事情的前因后果,紧扣印象深刻的事情来写。事情的经过要写具体,条理要清楚。三佳作引路佳作在线品读鉴赏与家人共度中秋今晚的月亮格外圆,今天的月饼格外甜。因为,今天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今晚是赏月的时刻。我坐在阳台上,与家人一起细细品尝着香喷喷的月饼,看着天空,一轮若隐若现的明月已经升起来了。妈妈告诉我,一边看着月亮,一边吃着月饼,眼睛会变得更明亮。我看着月亮,想到了嫦
8、娥奔月的故事。我又拿起一块桂花馅儿的月饼,轻咬月饼,眼前仿佛出现满园桂树,就连月亮上那若有若无的暗影在我眼中都成了吴刚伐桂、玉兔捣药今晚是团圆的时刻。在这个中秋节,我们一家人团聚在一起,这就足够了。我看了看爸爸妈妈和蔼可亲的脸,又想起了许多不能团聚的家庭,觉得我们是多么幸运,幸福的感觉一下子涌上心头。月饼象征着团圆,愿我家永远团团圆圆!今晚是祝福的时刻。奶白色的月光一泻千里,将我的思绪带到远方。我不禁想起远方的朋友们,不知道他们是否也在欣赏着月色。回想我们那些欢乐的时光,我的嘴角微微上扬,一句“中秋快乐”就可以表达我的心意。恬淡的月亮仍在微笑着,将祝福送到千家万户。“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9、用最能代表中秋节的月亮和月饼引出话题,为下文吃月饼、赏月做了铺垫。这是本段的中心句,下面从赏月的情景及联想等方面写了赏月的过程。由月亮引起的联想,让赏月更有情趣。这是本段的中心句,也是中秋节的主题。这是本段的中心句,下文写了望月思人,表达了自己祝福。这里引用名句,深化了中秋节人们期盼团圆的主题。小结:本文从赏月、团圆、祝福三个方面描写了“我”和家人过中秋节的情形。有看到的,有想到的,内容丰富,语言流畅。后三段内容以中心句领起,结构紧凑。全文充分地展现了中秋节的传统和期盼团圆的主题。四个人习作展示1. 在小组内朗读自己所写的有关过节的习作。2. 依据组内标准,对展示的习作进行评价,填写个人习作展
10、示互评表。内容自我评价过节的过程能写清楚一家人一起过节的过程。过节的习俗能写清楚过节的习俗。节日里的事情能记叙印象深刻的事,条理清晰,重点突出第三课时课时目标1. 展示活动成果。(重点)2. 进行活动的评价和总结。(重点)教具准备荣德基小学课件资源教学过程一活动准备1. 先在组内分工整理收集的资料;2. 讨论并确定每个人要展示的内容;3. 每个人做好展示的内容准备;4. 确定在活动小组内展示的先后顺序。二活动指导1. 展示内容提示:可以展示实物、可以做过节时常做的事情、可以朗诵关于节日的古诗 学生1:我展示我家做的月饼。学生2:我来写几副春联。学生 3:我朗诵和中秋节有关的古诗。学生4:我来讲
11、讲怎么包粽子。2. 展示形式提示:可以动手去做一做,也可以给大家讲一讲学生1:我给大家讲讲怎样制作月饼。学生2:我给大家朗诵一首写中秋节的古诗。学生3:我自己写的春联,我还可以现场再写给你们看看。学生 4:我给大家讲讲端午节的来历。3. 活动评价提示:展示成果时本组的同学可以补充,老师和其他小组的同学可以提问,评价哪个小组展示得最好?好在哪儿?从今天的活动中你收获了什么?总结:对整个学习过程中表现的评价,要特别肯定优点,侧重对活动过程的评价。三活动示例示例1:我给大家朗诵一首关于中秋节的词。水调歌头 宋 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
12、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首词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在中秋的望月怀人之作,表达了他对亲人的无限思念,写出了中秋佳节人们期盼团圆的心声。示例2:我给大家看看我写的春联。春联是春节时贴在门两侧,表达美好祝福的话。春联都是对仗押韵的,读起来很有节奏感,同时春联也是书法作品,是值得欣赏的。我写的上联是“天增岁月人增寿”,下联是“春满乾坤福满门”,横批是“万象更新”。示例3:我给大家讲讲怎么包粽子。包粽子前先要准备好糯米、红枣、豆沙、粽叶等,材料准备好了,就可以开始包了。先把粽叶卷成一个小斗,
13、在里面放一小勺糯米,再放一两颗红枣或放一小勺豆沙,然后继续放一小勺糯米,把红枣或豆沙裹在中间,然后用粽叶包好,绑紧。这样一个粽子就包好啦。最后,把包好的粽子放在锅里焖煮几个小时,香喷喷的粽子就可以吃了。四小组展示交流1. 小组展示。2. 互动评价,填写小组展示互评表。内容评价参与度小组成员人人参与活动,相互合作。自信心小组成员展示时态度热情大方,充满自信。形式形式多样,有创意。质量内容丰富,介绍清楚。五整理归纳1. 学生将自己所搜集的专题资料整理成册。2. 通过这次活动,你有什么收获?请把它写下来。3. 指名说说自己的感受。4. 教师小结:同学们,中华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热爱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