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业分层测评(二十)(建议用时:45分钟)学业达标1列宁在论黄金在目前和在社会主义完全胜利后的作用一文中指出:人类实现了共产主义后,黄金就失去了意义,只能用来修建一些公共厕所。苏俄(联)在以下哪一时期对黄金的认识与之相同()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B新经济政策时期C农业集体化时期D工业化建设时期【解析】“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实行经济严格管控,取消了商品自由贸易,黄金无法发挥其商品经济中的购买功能,这与材料中“人类实现了共产主义后,黄金就失去了意义,只能用来修建一些公共厕所。”的含义相符,故选A项。【答案】A2十月革命后,苏维埃俄国曾尝试“直接过渡到纯社会主义的经济形式和纯社会主义的分配”。
2、结果,这一尝试() 【导学号:14330154】A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B有效巩固了工农联盟C导致了新经济政策被废止D迅速完成了社会主义工业化【解析】“直接过渡”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这一尝试导致了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故A项正确;巩固工农联盟是指新经济政策,故B项错误;新经济政策是在1921年实施,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之后的尝试,故C项错误;迅速完成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是斯大林模式,故D项错误。 【答案】A3列宁在出席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会议的布尔什维克代表的会议上的报告中指出:“群众不是从理论上,而是根据实际来看问题的,我们的错误就在于总是从理论上来看问题”。列宁据此做出的重大举动是()A向
3、社会主义过渡B推行斯大林模式C实施新经济政策D采用“战时共产主义”【解析】列宁从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情出发,在总结“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找到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即实施新经济政策,受到广大工人、农民的欢迎,故C项正确。 【答案】C4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权颁布法令,宣布一切土地为全民财产,禁止土地买卖、出租等。粮食税颁布后的1922年,全俄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颁布了土地劳动使用法,允许出租土地和使用雇佣劳动。该政策的出台和实施表明当时苏俄()A以往的土地法令被彻底废除B农村个体经济的合法地位得到承认C合理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D商品经济的主导地位得到巩固【解析】A项
4、“彻底”的表述过于绝对,排除;B项只是一种改革的尝试,当时党内还有很多反对意见,排除;D项与题意无关,排除。【答案】C5有人说:“对于苏俄农民而言,1920年的秋天阴云密布,1922年的春天则是阳光灿烂。”这里的“阳光灿烂”最有可能是因为() 【导学号:14330155】A国家允许私人经营大中小企业B农民纳税后可以自由支配余粮 C苏维埃政府无偿征收农民的余粮D农民享有优先处理农产品的权利【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反映的是苏俄以固定的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农民纳税后自由支配剩余粮食,故选B项。【答案】B6斯大林曾说:“苏维埃国家在原则上不能靠采取如劫掠殖民地或战败国人民一类的龌龊办
5、法吸收工业化资金。至于借用外债的这种办法,苏联却没有加以利用的机会,因为资本主义国家拒绝借款给苏联。”为摆脱这一困境,苏联实施了()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 C农业集体化政策D社会主义工业化政策【解析】材料文字说明苏联进行工业化建设需要大批资金,而苏联既不能向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谋求贷款,更不能采用殖民掠夺的方式为工业化建设积累资本,苏联的工业化建设只能依赖自己国内资金。为此苏联实行农业集体化政策,但农业长期为工业化建设让步会造成国民经济的不平衡和非健康的发展,故选C项。A、B两项时期苏联尚未进行大规模的工业化建设,D项强调的是高度集中的管理模式而非解决工业化建设资金的方法。【答案】C
6、能力提升7“在制定的总政策的范围内,国家将生产的各项物品的数量,国民收入中有多少用于生产投资,有多少用于日用消费品的生产,所有级别的工人应收入的工资数量,以及各种产品应以何种价格进行交换等所有经济决策都由上级决定”。这种经济情况与下列哪一事件直接相关() 【导学号:14330156】A义务劳动制的实行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C新经济政策的推行D“斯大林模式”的确立【解析】材料反映了国家对工业生产进行严格的计划控制,采取直接指令性行政管理,A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取消商品贸易和货币流通,实行严格的配给制,与材料所述不符,故B项错误;新经济政策则是利用市场和货币关系来发
7、展社会主义经济,故C项错误;“斯大林模式”在管理体制上以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管理取代市场调节,开创了一种完全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全新的计划经济体制,故D项正确。【答案】D8有历史学家在研究苏联(俄)历史时,把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俄)迈向社会主义道路时的努力看作三个实验。即“追随理想的实验,面对现实的实验、回归理想的实验”。以下各项与三个实验分别对应正确的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B新经济政策、农业集体化、“斯大林模式”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斯大林模式”、社会主义工业化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农业集体化【解析】 “理想”是指实现社会主义
8、公有制。“追随理想的实验”指的是在落后的经济状态下,实行工商业国有化,企图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即“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面对现实的实验”是在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下,依据国情局部的恢复资本主义,即新经济政策;“回归理想的实验”是在生产力水平较低的苏联,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和计划经济体制,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即“斯大林模式”。【答案】A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导学号:14330157】材料一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的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列宁选集材料二“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
9、,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个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把市场,实际上就等于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突破。大国崛起解说词材料三在某种意义上,有人说,他挽救了市场经济。就是说,市场经济不是没有毛病,出了一些毛病,在30年代的时候,他引进了一些新政,然后使市场经济又回到了一个比较健康发展的轨道。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市场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干预这只“看得见的手”联合起来,共同影响经济,市场的作用和政府的作用同时得以发挥。大国崛起解说词材料四1985年8月28日,邓小平在会见外宾时,曾经说道:“社会主义究竟是什
10、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1)根据材料一,分析说明“现实生活证明我们犯了错误”是指什么?列宁的初衷与现实发生矛盾的根源是什么? (2)材料二所说的俄国“能够拄着拐杖走动”得益于什么政策?为什么说它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重大突破? (3)材料三中“市场经济”出现的问题集中表现于哪一历史事件?有何影响?材料中的“他”所开创的市场经济新模式与以往相比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4)材料四中“苏联模式”对苏联经济发展有何消极影响?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可知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第二小问,从生产力与生产关
11、系的角度作答,“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生产关系超越了生产力的发展。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反映了新经济政策的实施;第二小问,新经济政策是在国家掌握经济命脉、公有制为主导的前提下,发展国家资本主义,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来巩固工农联盟,恢复发展经济,进而逐步地、间接地过渡到社会主义,以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它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找到一条落后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有效途径。第(3)问,第一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是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第二小问,根据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国际关系等三个方面分
12、析;第三小问,罗斯福新政通过干预经济的方式摆脱了危机,挽救了美国经济,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新模式。第(4)问,考查的是斯大林体制的弊端,根据所学知识归纳总结即可。【答案】(1)错误:国内战争结束后,俄共领导人希望借助“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导俄国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根源:生产关系超越了生产力水平。(2)政策:新经济政策。突破:利用商品、货币、市场建设社会主义。(3)历史事件: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影响:破坏各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加深了各国的政治、社会危机;使国际关系趋于恶化(任答其中两点即可)。特点:国家干预经济。(4)消极影响:片面发展重工业,使得国民经济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长期的指令性计划经济阻碍了地方和企业的生产积极性;牺牲广大农民的利益,造成苏联农业生产的长期停滞不前。(任答其中两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