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PTX , 页数:34 ,大小:1.65MB ,
资源ID:151855      下载积分:5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51855-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中新教材部编版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课件 第三单元 五代史伶官传序.pptx)为本站会员(a****)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kefu@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中新教材部编版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课件 第三单元 五代史伶官传序.pptx

1、第 三 单 元五代史伶官传序语文内 容 索 引预习梳理与积累研习讨论与鉴赏练习思考与运用预习梳理与积累预习助读知识积累预习助读【了解背景】这篇文章是欧阳修为新五代史中的伶官传作的序。伶官传是一篇合传,除了写敬新磨善于讽谏外,着重记述了后唐庄宗李存勖宠幸的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三人祸国乱政的史实。这三人都出入宫掖,货赂交行,偶不得意,即陷人于罪,破家灭族,因而后唐朝廷上下离心,互相猜忌,祸乱不息,终使朝政日坏。926年,李嗣源叛变,自立为帝,宠任从马直(皇帝的近卫军)指挥使郭从谦乘机率所部士兵作乱,结果庄宗被射死。预习助读知识积累北宋王朝建立后,一直最大限度地满足大官僚大地主的政治经济利益,“

2、不立田制”“不抑兼并”,还让他们享有特权(免役、免税等 )。随着土地和财富的高度集中,北宋的统治集团日益腐化,对劳动人民的榨取也就更加残酷。在尖锐的民族矛盾中,北宋王朝不但不力求振作,为收复燕云十六州和统一全国而斗争,反而忍受耻辱,长期向辽王朝输款纳币,以求维持苟安的局面。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欧阳修通过活生生的李存勖兴亡史,来呼吁“忧劳可以兴国”,警告“逸豫可以亡身”,便不能不说是对症下药。后来的事实证明,北宋王朝亡于女真族,南宋王朝亡于蒙古族,原因之一都在于宋王朝的统治者只求苟安享乐,毫无进取之心。预习助读知识积累【相关链接】“序”是一种文体,它的内容或是提纲挈领地评价该书内容,或是叙述著书

3、作文的缘由,以便于读者理解下面有关书或文的内容。按照新五代史的编写体例,多数传文的开头都有一段序论,新五代史发论皆以“呜呼”开头,足见五代历史之可悲可叹,这一篇也不例外。由于写得比较出色,后代让它独立成篇,加上一个标题,叫五代史伶官传序,或简称伶官传序。预习助读知识积累知识积累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预习助读知识积累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预习助读知识积累3.辨析下列加点词的用法(1)活用词预习助读知识积累(2)古今异义预习助读知识积累预习助读知识积累预习助读知识积累(3)多义词预习助读知识积累预习助读知识积累(4)重要虚词“其”预习助读知识积累4.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1)此三者,吾遗恨也(判断

4、句 )(2)盛以锦囊(介词结构后置)(3)还矢先王(省略句 )(4)而告以成功(介词结构后置 )(5)方其系燕父子以组(介词结构后置 )(6)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被动句 )(7)智勇多困于所溺(被动句 )5.记诵有关名句(1)满招损,谦得益。(2)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3)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研习讨论与鉴赏问题研讨课堂活动整合建构问题研讨【任务一】理清本文思路,理解写作目的1.本文是怎样提出论点的?其立论的历史根据又是什么?参考答案:本文开门见山提出盛衰由人的主张:“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用一个“原”字推导原因,点出庄宗“所以得天下”“所以失之者”,作为立

5、论依据,顺势引起下文。2.作者从庄宗得、失天下的史实中得到了怎样的结论?参考答案:作者得出的结论有三:国家成败兴衰“皆自于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问题研讨课堂活动整合建构3.作者为伶官传作序,却很少直接写到伶官们的事,是否有点文不对题?参考答案:作者为伶官传作序,却很少直接写到伶官们的事,表面看来文不对题,实际上两者有内在联系。因为伶官的事迹在传内已作了详细的叙述,不必重复。庄宗的衰败正是由伶官们所引起,作者以历史为鉴,就伶官们乱政误国之事评述国家兴亡盛衰之理,以史论事,内容联系很紧密。重点落在庄宗盛衰的史实和评论上。文章也提到“数十伶人困之

6、”的事实,使伶人的作乱和后唐的盛衰直接联系起来。这样扣住了题意,突出了中心。问题研讨课堂活动整合建构【任务二】分析语言特色,体会论证方法1.本文的语言在句式上有何特色?参考答案:本文语言在句式上富于变化。文章多用短句,多用感叹句,如“岂非人事哉!”“可谓壮哉!”“何其衰也!”等。多用对称句,如,“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等。短句与长句交错,陈述句与反诘句交错,文字干脆有力,读起来朗朗上口。2.为了证明中心论点,作者采用了什么论据?采取了什么论证方法?参考答案:论据:庄宗得天下、失天下的史实。论证方法:正反对比。拿庄宗得天下时的“壮”和失天下时的“衰”进行

7、对比。问题研讨课堂活动整合建构3.第3段中连用两个问句,有什么作用?参考答案:连用问句,增强语势,同时引起读者思考,并将作者的结论寓于疑问中。4.“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结尾一句有何作用?参考答案:引人深思,升华主题。强调能使人逸豫亡身的不仅限于溺爱伶人,如果小看“忽微”,沉溺于声色犬马的逸乐之中,忘记忧劳兴国的道理,同样会导致身死国灭的下场。启发人们通过历史看现实,告诫北宋统治者不要忘记历史教训。作者在这里含蓄地批评了朝政,提醒北宋的统治者不要忘记历史教训。意味深长,使事理更具有现实的针对性。问题研讨课堂活动整合建构课堂活动欧阳修的五代史伶官传序虽然篇幅短小,但

8、寓意深刻,令读者感触颇多。请结合文中名句,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理解。提示:可从文中找出自己感受较为深刻的句子进行阐述。问题研讨课堂活动整合建构观点一“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这句话告诉人们,千万不要忽视小的方面,不要沉溺于所钟爱的“玩物”。一个人犯错误往往是从小事开始的,比如贪污受贿、偷偷摸摸,都是从不为人所重视的“忽微”开始的,所以务必牢记“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的古训,从小事上筑起防微杜渐的堤坝。不可沉溺于吃喝玩乐,不可沉溺于声色犬马,不让歪风邪气抬头。观点二“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这句话强调国家和自身要有忧患意识和艰苦创业精神。在今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

9、路上,我们也必须有忧患意识,时刻警惕国内外敌人的干扰和破坏,不能有丝毫的麻痹和大意;更需要有艰苦创业精神,一切从小处着眼,从点滴做起,厉行节约,杜绝浪费,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国计民生上。问题研讨课堂活动整合建构整合建构【思路整合】问题研讨课堂活动整合建构【审美鉴赏】综合运用论证方法1.举例论证。本文属于史论。写史论一般都要使用举例论证,以论带史,以史证论。运用这种方法,关键在于准确地选择典型事例。文章并没有写庄宗如何“逸豫”,但通过“晋王三矢”这一典型生动的事例,充分地体现了庄宗的“忧劳”,突出了“人事”的作用。再辅之以评论庄宗盛衰时所涉及的点滴史实,就使庄宗的由“盛”而“衰”、由“忧劳”到“逸豫

10、”不言而明,达到了以材料论证观点的目的,起到了以古鉴今、举一反三的作用。2.对比论证。本文的对比论证在总体上着眼于“忧劳”“逸豫”与“盛”“衰”的因果关系,从中心论点到论据,从论证过程到结论,不论是所用的事例,还是作者抒发的感慨和议论,都是对比性的。问题研讨课堂活动整合建构【素材挖掘】创业与守成。李存勖得天下时,不忘其父李克用的遗志,以父亲留下的三支箭激励自己,发奋创业,攻城略地,无往不胜,“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到天下已定,大功告成,他坐享“升平”之乐,整日与优伶们泡在一起“唱念做打”,以致政事荒废,国运日微,三四年就祸乱迭起,终遭杀戮,“何其衰也”!居安思危。后唐庄宗的一盛一衰告诉我们,

11、对人的一生来说,逆境和忧患不一定是坏事。生命说到底是一种体验。因此,对逆境和忧患的体验倒是人生的一笔宝贵财富。当你回首往事的时候,可以自豪而欣慰地说:“一切都经历过了,一切都过来了!”这样的人生,是不是比那些一帆风顺,没有经过什么磨难,没有什么特别体验的人生要丰富得多,因而也有价值得多呢?练习思考与运用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答案:D解析:A项,纳:收藏。B项,原:推其根本。C项,本:考察,探究。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答案:B解析:B项,均为副词,表示反问,难道。A项,介词,被/介词,从;C项,代词,他/副词,表示祈使语气;D

12、项,助词,的/代词,他。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没有活用现象的一项是()答案:C解析:A项,名词用作动词,用匣子装;B项,名词作状语,在夜里;D项,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兴盛,使死亡。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含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答案:B解析:A项,古义,人的作为。今义,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奖惩等工作;事理人情;人的意识对象;人的离合、境遇、存亡等情况;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C项,古义,相当于“以至于”。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另提一事。D项,古义,官名,这里泛指一般属官;今义,做,投身到(事业中去);(按某种办法)处理。5.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传说晋王李克用临终前交给庄宗三支箭,目的是希望庄宗牢记遗命,为父复仇。B.国家兴盛与衰亡的道理,不在于天命,而在于人事。C.庄宗把父亲交给的三支箭“藏之于庙”,作战时又“以一少牢告庙”,表现出对父亲遗命的恭谨态度。D.作者认为,祸患往往是由极小的事日积月累而成,而那些有智谋、有勇力之人也往往为他溺爱的事物所困扰,这是一条普遍的历史经验。答案:B解析:B项,文中并没有否定天命。二、思考与探究6.过秦论和五代史伶官传序都谈到了兴衰问题。贾谊认为,秦亡的原因是“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欧阳修认为庄宗“身死国灭”的原因是“逸豫亡身”。你认为这些观点有没有现实意义?试着联系实际加以探讨。答案:略本课结束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