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三普通班班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中国古典诗歌是极其精炼的语言艺术,言约而意丰是历代诗人共同追求的目标。因此古典诗歌中很少有泼墨如水的长篇巨制,相反,人们对那些一字千金的精简短章更为推崇。正如刘勰所云:“规范本体谓之镕,剪截浮词谓之裁。裁则芜秽不生,镕则纲领昭畅一意两出,义之骈枝也;同辞重句,文之疣赘也。”又云:“句有可削,足见其疏;字不得减,乃知其密。”这个原则虽然对各种文体都适用,但显然对于篇幅有限的诗体更为重要。而古典诗歌的篇幅相当有限,作者又希望在有限的篇幅内承载更多的意蕴,所以不能容忍芜辞赘句的存在
2、。从意象的角度来思考这种原则,显然会导出对于意象密度的追求。 何谓“意象”?意象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者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出来的主观情意。假如同样长短的诗句或诗篇中包含的意象或多或少,也就是意象的密度或密或疏,那么前者所承载的意蕴更加丰富,或者说所传达的信息量更大,如此更可能达到言约意丰的效果。例如“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这两句诗各用五个字营造了三个意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诗人只把六个意象连缀成句,除此之外不着一字。这样的写法真是干净利索,从意象营造的角度来说,也可以说意象的密度很高。它们为读者展现了一幅极其生动、丰满的早行图景:鸡鸣声声,乡村旅店的茅
3、檐上方斜挂着一钩残月;一条板桥上积满浓霜,上面印着行人的足迹。句中虽无一字直接抒情,然而早行的苦辛、心境的寂寞皆渗透在那些物象之中,读来令人恻然心动。如果不是意象如此密集,恐怕难以在寥寥十个字中安置如此丰富的内涵。 但是,是不是意象密集的诗一定是好诗呢?或者说,是不是意象密度越大的诗就越好呢?下面以五律为例做些分析。“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李白访戴天山道士不遇)这是一首千古传诵的名篇,后人的赞扬之词甚多。但是它也招致了一些非议,有人就说:“水声、飞泉、树松桃竹语皆犯重。”其实正是指此诗意象过于密集。那么,为什么意象过
4、于密集也会是一种缺点呢?简单地说,原因在于意象过密会妨碍诗歌意脉的流动,从而显得堆垛、板滞。 从上述论述可以得出两个貌似互相矛盾的结论:对于诗句来说,意象密集往往会产生精警的名句;对于诗篇来说,意象密集则是利弊参半的,有些作品因意象密集而见胜,有些作品却因意象过密而受损。这又是什么原因呢?原因在于人们对于名句和名篇的要求有所不同。一般说来,凡是万口传诵的名句都具备某种独立的价值,也就是说,即使把名句从原诗中彻底剥离出来,它们的价值也几乎不受损伤。由此可见,虽然不能说所有的名句都是意象密集的,但是意象密集肯定是构成名句的重要条件。因为名句的篇幅仅有寥寥数字,如果意象的密度太低,那就包蕴不了多少意
5、义,要想成为具有独立价值的名句也就难上加难了。诗篇的情形则与诗句大不相同。一首好诗,不但应该“状难写之景,如见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而且应有完整的意境和流畅的意脉。那么,对于诗篇来说,什么样的意象密度才恰到好处呢?宋人范温的一段话颇有启迪意义,他说:“诗贵工拙相半,老杜诗凡一篇皆工拙相半,古人文章类如此。皆拙固无取,使其皆工,则峭急而无古气,如李贺之流是也。”范温所说的“工”与“拙”指诗歌艺术的精丽与朴拙,意即一首诗既应有精丽细密的部分,也要有相对朴拙粗放的部分,才能张弛有节,并突出重点。一首诗中的意象密度也是如此,整首诗的意象最好是“疏密相半”,也即有疏有密,疏密相济,才能恰到好处。
6、事实上唐代的优秀诗人都懂得这个道理,他们在创作实践中很好地贯彻了这种精神。他们对意象的密度是相当留意的。唐诗名句的意象密度大多较高,唐诗名篇的意象则以疏密相济为普遍规律。唐代的优秀诗人有意无意地把一篇作品内的意象密度控制在比较合理的程度,从而写出许多疏密有致的佳作。 (摘编自莫砺锋论唐诗意象的密度)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句有可削,足见其疏;字不得减,乃知其密。”刘勰强调语言要简洁,指出写作需字斟句酌,才能达到精炼。 B对于诗篇来说,意象密集则利弊参半,有些作品因意象密集而见胜,有些作品却因意象过密而受损,这需要作者把握一个合理的度。 C诗句或诗篇包含的意象越
7、密集,所承载的意蕴越丰富,更能达到言简意丰的效果。 D唐代的优秀诗人对意象的密度相当留意,把作品的意象密度控制在比较合理的程度,从而写出许多优秀的诗篇。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意象”就是主观情意和客观物象的结合,也就是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是赋有某种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体形象。 B意象过密会妨碍诗歌意脉的流动,从而显得堆垛、板滞,所以意象密集的诗都不是好诗,密度过大是诗的一种缺点。 C李白的访戴天山道士不遇虽然是一首千古传颂的名篇,后人的赞扬之词甚多,但是这首诗也因为写景意象过于密集而招致了一些非议。 D意象密集往往会产生精警的名句,凡是万口传诵的名
8、句都具备某种独立的价值,即使把名句从原诗中彻底剥离出来,它们的价值也几乎不受损伤。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古典诗歌是极其精炼的语言艺术,言约而意丰是诗人共同追求的目标,因此古典诗歌中很少有泼墨如水的长篇巨制。 B如果古典诗词的篇幅不是有限的,作者就可以根据自己的情感的需要来选择意象,表达意蕴,对遣词造句也就可以放松要求。 C名句篇幅有限,意象密度太低就包蕴不了多少意义,要想成为具有独立价值的名句,加大意象密度无疑是必要的创作手段之一。 D整首诗的意象要“疏密相济”,恰到好处,唐代的优秀诗人都懂得这个道理,他们在创作实践中很好地贯彻了这种精神。 (二)文学类文
9、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父啊,我的父啊 徐可父亲是他76岁生日的前一天走的。那天上午,接到家中电话后,我争分夺秒地往回赶,傍晚到家时,父亲已处于弥留状态。他双目紧闭,神态安详,仿佛睡着了一般,家人喊他,告诉他我回来了,没有反应;又让我喊,我握着他的手,一迭连声地喊:“父啊!父啊!”父亲还是没有任何反应,我却哽咽得喊不出来了,一会儿,父亲终于长长地呼出了一口气,眼晴也睁开了,仿佛刚刚睡醒一样。转瞬间,他又闭上了眼睛,我终是克制不住,跑到屋外捂着嘴啜泣,生怕被别人听到。过不多时,侄子过来告诉我,爷爷走了。我进去一看,父亲神态安详,仿佛睡着一般。这一刻,距我到家仅
10、十几分钟。从小到大,我和父亲并不很亲。我们家乡有很多很奇怪的习惯,其中之一便是:家境较好的、父母对孩子较娇惯的,叫“爸爸”“妈妈”或“娘”;家境较差的、父母对孩子没那么宠爱的,都单叫一个“父”“妈”,“父”后加语助词“啊”,叫“父啊”。我家穷,孩子多,父母对我们自然宠爱不过来,理所当然地是后者,父亲读过初小,算是一个文化人,当过村(那时叫生产队)里的会计。但是他太轻信别人,村民从队里借点钱、粮什么的,他从来不记账。到年底一查账,亏空了,谁也不认账,只好由他赔偿,于是,会计的职位丢了,家也被抄了,稍值钱一点的八仙桌之类被抬走了。屋漏偏逢连夜雨。当地一个有名的小偷又光顾了我家,把能拿走的全拿走了。
11、抄家、遭窃,都被年幼的我看见了,心里留下深深的阴影。我们与别人家的孩子有了冲突,他不仅不护着我们,反而责备我们。我自小很乖,不爱惹事,挨打算是少的了,但也有刻骨铭心的几次。印象最深的一次是,他不知为什么打我,一巴掌把我打得摔倒在地上,我捂着脸含着泪却不敢哭,心里恐惧极了。那时父亲在我心目中就是一副暴君的嘴脸。直到长大懂事后,听到村人夸老徐家的孩子懂事有教养,我才对父亲的严厉有了一丝感激。在我19岁那年,我考上了北京的一所大学,那时交通不便,我要到十几里外的县城坐长途汽车到省城,再坐火车到北京。前往学校报到的那天下着大雨,大哥用自行车驮着我的行李,天不亮就出发了,父亲坚持要送我,我们在沉沉的夜色
12、中默默地走了一程又一程,只听到刷刷的雨声和脚踩泥泞的路面发出的咯吱咯吱声.我一次次地催他回去,他总不肯。大概走了半个小时或是一个小时,天色微微亮了,父亲总算停下了脚步,叮嘱我到了就给家里写信。我走了几步回头看看,他还在原地站着,我鼻子有点酸酸的。后来才知道,父亲回到家后扑在床上大哭了一场。随着我在事业上取得了一点成绩,父亲对我的态度变得尊敬、谦恭,甚至有点拘谨、小心翼翼。他跟我说话总是小声地,陪着笑脸。小时候觉得父亲很高大、威严,现在才发现他原来是那么瘦小、卑微。我知道父亲是为我高兴,为我自豪,在他的眼里,这个最小的儿子还是有点出息的,是让人尊敬的,他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这种尊敬。我没有制止他这
13、样做,但这却让我很是不安。我对父亲一向是客客气气的,从来不顶撞他,但有一件事令我一直心怀愧疚。有一年我回老家,家乡领导要请我吃饭,并请我父亲和村支书参加,领导的意思是,我不在家,请村里多多照顾我年迈多病的父母。不巧村支书不在家,我想那父亲也别去了,免得有蹭饭之嫌.当时父亲已经换好了新衣服,等着走呢。我跟他说了,他没说什么,事后母亲告诉我,父亲已经跟左邻右舍说了,市领导要请他和儿子一起吃饭。我一听后悔莫及!父亲那点可怜的虚荣心,就这么被他的儿子轻轻地戳破了。父亲去世前半个月左右,已经报过一次病危,我匆匆赶回家去,尽管已有心理准备,但还是被吓了一跳。父亲本来就瘦,现在更是瘦得只剩下骨头了,眼窝深陷
14、,颧骨突出,看着非常吓人。那时他生活已经无法自理,我帮他擦洗身子,他像个孩子似的不好意思,轻轻地说:“脏。”我心里很不好受,一个曾经那么要强的人,现在只能任人摆布,在家待了几天,大概母亲跟他说了什么,有一天他跟我说::“你工作忙,先回去吧,有了特殊情况再回来。”我嗯了一声,一出门眼泪就下来了。过去,我曾经很不喜欢“父啊”这个称谓,觉得它土,乡里乡气的,当着别人的面都叫不出口。现在,我却特别怀念可以叫“父啊”的时光。如果时间可以倒流,我多么希望一直这么叫下去:父啊!我的父啊! (有删改)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文章开头用倒叙的手法,先写父亲临终时的情景,
15、渲染气氛,继而由眼前转入对往事的追忆,突出了我对父亲的怀念。B.小时候家里穷、孩子多,父母对我们照顾不过来,我很少得到娇惯、宠爱,因而和父亲并不很亲,只觉得他高大威严。C.父亲为人懦弱,在外胆小怕事,以致丢职、抄家、遭窃,这些变故严重刺痛了我幼小的心灵,在心里留下深深的阴影。D.文章十分注重于细微之处写人,在画波浪线的语句中,一个“脏”字写出了父亲尴尬不忍、不想拖累儿子的复杂心理。5.文章为什么以“父啊,我的父啊”为题目?(5分)6.从全文看,作者眼中的父亲是怎样的一个人?请简要分析。(6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雕刻火药一把刀记航天特级技师徐立平固体火箭发动机是导
16、弹武器装备的“心脏”,发动机推进剂燃面的尺寸和精度直接决定着导弹的飞行轨道和精准射程,燃面整形迄今仍然是一项世界性难题,再精密的机器依然无法完全替代人工。徐立平从事的工作需要极高的精准度,“而与精准相比,这个岗位的高危险性则更令人生畏”,他介绍说,固体燃料的特殊性,使得操作人员在整形时犹如躺在炸药包上,一旦刀具不小心碰到金属壳体,或摩擦过大发生静电放电,就会瞬间引起燃烧甚至爆炸。几千度的高温,操作人员一丝安全逃生的机会都没有。“1987年,我不到19岁,从技校毕业后,在母亲的建议下来到她曾经工作过的装药整形车间工作,虽然心里做足了准备,但进厂第一课的点火试验,现场巨大的轰鸣声和腾起的蘑菇云,还
17、是把我看呆了,没有想到会这么危险。”徐立平回忆道。这堂课,给他留下了深刻的记忆,从那时起,他就暗下决心,要规避危险,唯有胆大心细,练好手中这把刀。由于固体火药有很强的韧性,含有粗糙的颗粒,用刀的力道很难把握,一刀切下去,药面很难保持平整,一旦切多或者留下刀痕,药面精度与设计不符,火药就不能按照预定走向燃烧,导致发动机偏离轨道,甚至爆炸。药面平不平,每次用刀切多少,都靠技术人员自己判断。为了练好手上功夫,徐立平就不停地琢磨和练习怎么用力、怎么下刀,比划着切、削、铲等基本功,揣摩着刀具切削量、切削角度、切削力度,手臂酸痛还不放下。上岗操作时他更是一丝不苟,虚心请教,一刀一刀地勤学苦练,多年下来练坏
18、了30多把刀具,手却越来越有感觉,药面整度也越来越高。到后来,用手摸一下,他就知道如何修整出符合设计要求的药面,经过他整形的产品保持了100%的合格率。选择整形岗位,就意味着选择与危险为伍,与死神做伴。“有一次,我国某重点型号发动机进入研制攻坚阶段,连续两台发动机试车失利,又一台即将试车的发动机再次出现药面脱粘”,徐立平回忆道,为了彻查原因,当时在没有先进检测设备的条件下,专家组毅然决定,就地挖药,寻找“病根儿”。就地挖药,意味着要钻进已经装填好烈性推进剂的发动机燃烧室内,挖出浇注固化好的火炸药,而且挖药量极大,这在工厂历史上是头一次,艰难可想而知,危险更是不言而喻。然而没有丝毫犹豫,一支平均
19、年龄30岁出头的突击队迅速组成。经验丰富的班组长打孔探明位置,车间主任当起了“首操作”,徐立平也主动请缨加入,成为最年轻的突击队员。狭小的空间,半躺半跪在成吨的炸药堆里,忍着浓烈而刺鼻的气味,突击队员们用木铲、铜铲小心翼翼一点一点抠挖。高度的紧张和缺氧,使得每人每次在里面最多只能干上十几分钟。而作为最年轻的突击队员,徐立平每次进去总要多坚持几分钟,“当时,在里面除了挖药的沙沙声,都能听到自己紧张的心跳。”就这样,如同蚂蚁搬家一般,历时两个多月,突击队挖出300多公斤推进剂,成功找到了故障原因,修复后的发动机地面试车圆满成功。任务结束后,徐立平的双腿疼得几乎无法行走,“只要组织和任务需要,我仍会
20、毫不犹豫地上!”相关链接:立平,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四研究院7416厂固体火箭发动机燃烧室药面整形工,航天特级技师。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摘自百度百科)每一件大国利器,都离不开你。就像手中的刀,二十六年锻造。你是一介工匠,你是大国工匠。(2015年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7.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徐立平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的一名员工,从事固体火箭发动机燃烧室药面整形工作,药面整形需要很高的精度,机器不能做这项工作。B. 药面整形工作危险性很高,因为固体燃料有其特殊性,如果操作人员不慎碰到金属壳体或静电放电,就会引起燃烧甚至发生爆炸。C. 药面整形难度很大,因为固体火药
21、韧性很强,且含有粗糙的颗粒,用刀力道不易把握,用刀时药面很难保持平整,药面整形迄今仍是世界性难题。D. 药面整形需要高超的技术,用刀次数的多少,药面平整不平整,全凭技术人员自己判断,因此技术人员必须反复琢磨和苦练用刀技巧。8.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A. 徐立平从技校毕业后就从事装药整形工作,进厂第一课的点火试验的宏伟场面,深深震撼了他,于是他下决心一定将药面整形工作做好。B. 徐立平在药面整形工作方面善于虚心请教,更重要的是,他不间断地勤学苦练,技术越来越高,经他整形的产品从未出现过任何差错。C. 某重点型号发动机处于攻坚阶段时,连续三台出现故障,由于当时没有先进检测
22、设备,专家组毅然决定就地挖药以寻找原因。D. 徐立平主动请缨参加了以车间主任为首的青年突击队,挖药的工作非常危险,徐立平进入燃烧室只能坚持几分钟,其紧张程度可想而知。E. 挖药寻因是一项艰巨而漫长的工作,突击队历时两个多月,将推进剂全部挖出,成功找到了故障原因,经过修复,发动机地面试车圆满成功。9. 从徐立平的工作经历来看,你认为“大国工匠”应具备怎样的素质与精神?请加以概括。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邓皇后讳绥,太傅禹之孙也。父训,护羌校尉;母阴氏,光烈皇后从弟女也。后年五岁,太傅夫人爱之,自为剪发。夫人年高目冥,误
23、伤后额,忍痛不言。左右见者怪而问之,后曰:“非不痛也,太夫人哀怜为断发,难伤老人意,故忍之耳。”六岁能史书,十二通诗、论语。诸兄每读经传,辄下意难问。志在典籍,不问居家之事。母常非之,曰:“汝不习女工以供衣服,乃更务学,宁当举博士邪?”后重违母言,昼修妇业,暮诵经典,家人号曰“诸生”。父训异之,事无大小,辄与详议。永元七年,后与诸家子俱选入宫,入掖庭为贵人,时年十六。恭肃小心,动有法度,和帝深嘉爱焉。及后有疾,特令后母兄弟入视医药,不限以日数。后言于帝曰:“宫禁至重,而使外舍久在内省,上令陛下有幸私之讥,下使贱妾获不知足之谤。上下交损,诚不愿也。”帝曰:“人皆以数入为荣,贵人反以为忧,深自抑损
24、,诚难及也。”帝每欲官爵邓氏,后辄哀请谦让,故兄骘终帝世不过虎贲中郎将。元兴元年,帝崩。殇帝生始百日,后乃迎立之。尊后为皇太后,太后临朝。是时新遭大忧,法禁未设。宫中亡大珠一箧,太后念,欲考问,必有不辜。乃亲阅宫人,观察颜色,即时首服。左右莫不叹服,以为圣明。及殇帝崩太后定策迎安帝犹临朝政以连遭大忧百姓苦役殇帝殉器及诸丧礼事事减约十分居一。自太后临朝,水旱十载,四夷外侵,盗贼内起。每闻人饥,或达旦不寐,而躬自减彻,以救灾厄,故天下复平,岁还丰穰。(选自后汉书?和熹邓皇后纪,有删节)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及殇帝崩/太后定策/迎安帝/犹临朝/政以连遭
25、大忧/百姓苦役/殇帝殉器及诸丧礼事/事减约十分居一B. 及殇帝崩/太后定策迎安帝/犹临朝/政以连遭大忧/百姓苦役/殇帝殉器及诸丧礼/事事减约/十分居一C. 及殇帝崩/太后定策迎安帝/犹临朝政/以连遭大忧/百姓苦役/殇帝殉器及诸丧礼/事事减约/十分居一D. 及殇帝崩/太后定策/迎安帝/犹临朝政/以连遭大忧/百姓苦役/殇帝殉器及诸丧礼事/事减约十分居一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从弟”,唐以前指同曾祖父不同父亲而年幼于己的同辈男性;唐以后指同祖父不同父亲而年幼于己的同辈男性,同今之“堂弟”。B. “诸生”,是古代中国对读书人的一种称呼,明清后又指经
26、考试录取而进入府、州、县各级学校学习的生员。C. “陛下”,本指站在台阶下的侍者,臣子进言天子时须先呼台下侍者而告之,后成为与帝王面对面时对帝王的敬称。D. “崩”,古代对死的一种讳称,专指皇帝的死亡,意义相同的词语还有“崩殂、驾崩、仙逝、薨、不禄”等等。12. 下列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邓皇后恭良孝顺,善解人意。祖母为她剪发时不小心弄伤了她的额头,她为了不伤害老人家的好意,就忍住痛苦没有出声。B. 邓皇后识大体明大义,不娇宠。她入宫后虽深得皇上恩宠,但她对皇上特许她母亲和兄弟入宫探病且久留一事予以拒绝。C. 邓皇后宅心仁厚,明察秋毫。有一次宫里丢了大珠,
27、她不想严刑逼问导致伤害无辜,而是通过察言观色把罪犯找了出来。D. 邓皇后心忧黎民,厉行节约。她主政时,国家内忧外患不断,她关注民生疾苦,减少自己的生活用度,天下恢复了太平。13. 把中文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母常非之,曰:“汝不习女工以供衣服,乃更务学,宁当举博士邪?”(2)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11分) 长安月夜与友人话故山唐赵嘏 宅边秋水浸苔矶,日日持竿去不归。杨桃风多潮未落,蒹葭霜冷雁初飞。 重嘶匹马吟红叶,却听疏钟忆翠微。 今夜秦城满楼月,故人相见一沾衣。【注】苔矶
28、:水边突出的长满青苔的岩石。翠微:青翠的山色,泛指青翠的山。秦城:长安。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A“宅边秋水浸苔矶”描写了住宅旁边秋水浸湿苔矶的情景,既点明了时令特点, 又渲染了一种凄清悲凉的气氛。B“日日持竿去不归”是虚写,回忆了当年在故乡的生活状态,“持竿”表现诗人 生活的闲适,“去不归”表现诗人对持竿垂钓的喜爱。C“重嘶匹马吟红叶”使用拟人的手法,意思是马的嘶呜也许是在吟唱红叶的美好 吧,诗人以此表现对家乡风物的赞美之情。D“却听疏钟忆翠微”是对故乡风物的回忆,意思是诗人回忆起在故乡山中听到的 钟声,还有那满眼的青翠欲滴的山色。E尾联回到观实,写诗人与友人相见
29、,禁不住流下泪来,泪水沾湿了衣裳,这表 现了诗人无时无刻不在思念故乡的深情。15本诗颔联历来为人称道,请简要赏析。(6分)(三)名句名篇默写: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1)“文章憎命达”。这是杜甫对李白的评价,而他自己又何曾不是这样呢?登岳阳楼中“ , ”形象地反映了他生前生活的窘迫和仕途的坎坷。(2)诗经氓中,“ , ”两句用比兴手法,借桑叶的变化来表现女主人公青春的逝去。(3)唐代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笔下的水,永远魅力无穷:剡溪之水,“ ”(梦游天姥吟留别),幽静而神秘;庐山之水,“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浪漫而神奇。三、语言文字运用17.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
30、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在见字如面2第五期节目“热血”篇中,赵立新以其极具感染力的舞台表现把林觉民与妻书的悲怆深情演绎得含情脉脉。得知英雄精神52年传承不断,尊崇英雄、学习英雄蔚然成风,习近平十分欣慰,点头赞许。我们怀揣着复兴中华民族的伟大梦想,我们豪情满怀,承上启下,继往开来!80年前的今天,侵华日军进犯南京,制造了骇人听闻的南京大屠杀,30万同胞惨遭杀戮,留下人类文明史上最黑暗的一页。国家公祭日之长鸣警钟振聋发聩,唯有铭记历史,不忘过去,才能让和平的阳光温暖每一寸土地,照亮每一颗热爱和平的心。钱钟书一生性格隐忍 ,但其代表作围城里面的人物却爱发文化议论,颇有微词.A. B. C. D.
31、18.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12月13日,人社部部长尹蔚民要求各级有关部门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做好2018年春节前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B. 这条振奋人心的消息,是记者从12月9日至10日新疆文物局和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在轮台县主办的“汉唐丝绸之路的开拓西域都护府研讨会”上获得的。C. 习近平表示,与祖国人民一道完成共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伟业,是林郑月娥长官所带领的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长期而艰巨的任务。D. 据报道,2018届高校毕业生预计达820万人,不仅就业创业形势复杂,而且还很严峻。19.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A. 鄙人令爱成婚,一批文人墨客、众好友前来祝贺,与窗外小
32、雨相映衬,婚宴现场格外浪漫!B. 不久,白石老先生送来了一幅画,上面题着一行小字“艾青先生雅正”。C. 受过大学教育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他们面对就业难也不屈尊,都希望找到一份大公司里的体面工作。D. 老郑谦虚地说:“领导同志对我如此心领,今又寄予厚望,只能说是对我的激励、鞭策。”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6分)今年是我国农历上的鸡年,一直以来,鸡就与我们日常生活关系密切,说文解字说它是“知时畜也”。“知时畜”指明了 ,所以我国一直有“雄鸡报晓”的说法。雄鸡报晓又称“金鸡报晓”,这是因为作为十二生肖的鸡, ,“酉”按阴阳
33、五行属“金”, 。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分)当今社会,从小学到高中,择校热有增无减,高考之后,几乎每个人都希望自已能被名校录取。因为只有名校毕业,我们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找到一份好工作,从而获得较高的收入,而有了较高的收入,就能满足自己的美好生活需要,就能获得充盈的人生幸福感。【例】不是只有名校毕业才能找到一份好工作。 四、作文(60分)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桓宽)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王冕)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34、。(毛泽东)上面六句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报告中引用过,你对这六句有怎样的感触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1. C 原文“假如同样长短的诗句或诗篇中包含的意象或多或少,也就是意象的密度或密或疏,那么前者所承载的意蕴更加丰富,或者说所传达的信息量更大,如此更可能达到言约意丰的效果。”2. B 说法过于绝对。3. B 参见文章第一段,可得出作者观点,不论篇幅是否有限,都不应容忍芜辞赘句的存在。4.C(“父亲为人懦弱,在外胆小怕事,以致丢职、抄家、遭窃”错。)5.与结尾相互照应,串联起对父亲的认识变化
35、的过程,使文章结构完整,引发读者深刻的思考。运用反复的手法,强调文章所写主要人物,渲染浓烈的情感,表达了对父亲的怀念和愧疚之情。(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给5分。意思对即可。)6.为人善良、厚道,相信他人。从当村会计时借钱粮之事可以看出。教子严厉,甚至粗暴,但也有温情的一面。从责打孩子、送子读书等事可体会到。卑微虚荣的背后有强烈的自尊,从对我态度的变化和在赴宴一事上的表现可感受到。(每点各2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它答案,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答案】7. A 8. BC 9. 要有一丝不苟、虚心请教的态度;要有胆大心细的心理素质;要有长期琢磨、坚持勤学苦练的意志;要有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品
36、质;要有敢于担当、不怕牺牲的勇气。10. C【解析】:画线句子中“殇帝”“安帝”是帝王的谥号,“崩”是指帝王去世,“及殇帝崩太后定策迎安帝”意思就是等到殇帝去世,邓太后决定迎立安帝,“殇帝崩”“迎安帝”后都应断开;“十分居一”是分数,意思是“只有常规的十分之一”,根据这些信息可知A项和D项断句错误,当排除。比较B项和C项,“百姓苦役”的原因应是“连遭大忧”,“以”是因为的意思,由此可知“犹临朝/政以连遭大忧”断句错误,C项正确。点睛: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常用的断句方法有:根据文意断句。利用对话标志断句,对话常以“曰”、“云”、“言”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
37、曰”而把主语省略。借助文言虚词断句,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敬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也、矣、焉、耳等经常用于陈述句尾,其后面一般要断开;疑问语气词:何、胡、安、何如、奈何、如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借助对比、对偶、排比、顶真等修辞断句。11. D【解析】D项,“专指皇帝的死亡”“意义相同的词语还有崩殂、驾崩、仙逝、薨、不禄”不当,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士大夫死曰“卒”,士死曰“不禄”,庶人死曰“死”。“仙逝”即去世,像仙人一样离开人间,是对“死”委婉的说法。本题考查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情况,解答这类题目,主要
38、靠平时的积累,要将相关知识记牢,这样就能轻松的将正确项与错误项区分开来。若有些知识出现遗忘或疏漏,那就要运用排除法,以确定最终选项。12. C【解析】:C项,“通过察言观色把罪犯找了出来”不当。本选项对应信息在原文最一段,原文为“乃亲阅宫人,观察颜色,即时首服。左右莫不叹服,以为圣明”,意思是“于是亲自检看所有宫人,观察她们的脸色和神情,偷窃者马上就自首服罪”,“首服”说明偷窃者是自首服罪的,并不是邓皇后亲自找出来的。13.(1)母亲常常批评她,说:“你不去学习女子要做的纺织、刺绣、缝纫这些事来为自己做衣裳做服饰作准备,却改为致力于学习经书,难道你要去考博士吗?”(2)所以,那些智能胜任一官之
39、职的人,善行能联合一乡的人,德行使统治者满意的人、能力使一国的人信任,他们自视也就像这样吧!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及筛选信息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1)“非”,批评;“务学”,致力于学习;“衣服”,这里是两个词,都作动词用,裁剪衣服,做好服饰。(2)“效”,功效,这里是“胜任”;“比”,合,联合;“征”,信,使.信任,取信。14AD 解析: A“渲染了一种凄清悲凉的气氛”错,作者回忆中的故
40、山生活是轻松闲适的。D.解读错误,“却听疏钟忆翠微”是说听到钟声忆起了故乡的山色。15从意象上看,颔联两句各选三种富有特色的景物组接成画,描画故山风情,从侧面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无尽思念;从意境上看,用杨桃、大风、潮水、蒹葭、冷霜、飞雁等意象营造了一种凄清、 悠远的意境;语言上,这两句用白描的手法写景,朴素自然,更突出了对故乡景物的记忆之深。16、(1)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2)桑之落矣 其黄而陨(3)渌水荡漾清猿啼17.【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成语的辨析和修改。要在正确理解成语意思的基础上,认真分析语境。成语使用错误。“
41、含情脉脉”:饱含温情,默默地用眼神表达自己的感情。不合语境中“赵立新以其极具感染力的舞台表现把林觉民与妻书的悲怆深情演绎”。“承上启下”:承接上面的,引起下面的。多用于写文章,不合语境“我们怀揣着复兴中华民族的伟大梦想,我们豪情满怀,继往开来!”此处应换成“承前启后”。“颇有微词”:有很多隐晦的批评和不满的话语,表示对某人某事不满,不合语境“代表作围城里面的人物却爱发文化议论”。成语使用正确。“蔚然成风”:指一件事情逐渐发展盛行,形成一种良好风气。褒义词,和乎语境。“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害怕。符合语境“南京大屠杀,30万同胞惨遭杀戮”。“振聋发聩”:声音很大,使耳聋的人也听得见。比喻
42、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使他们清醒过来。正确。故选A项。18.【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本题考查病句的修改和辨析。A项,成分残缺。在“切实做好2018年春节前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后加“工作”。C项,成分赘余。错在“一道完成共襄”,去掉“一道完成”。D项,语序不当。错在“不仅就业创业形势复杂,而且还很严峻。”应改为“就业创业形势不仅复杂,而且还很严峻”。点睛:首先要熟悉病句的六大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查找病句时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
43、配。19. B20公鸡(雄鸡)在黎明(早上)打鸣(啼叫)的生物特性按天干地支对应的是“酉”于是便产生了“金鸡”一说(一点2分)21不是只有名校毕业才能获得较高的收入。不是找到一份好工作就能获得较高的收入。不是有了较高的 收入就能满足自己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是有了较高的收入就能获得充盈的人生幸福感。【评分说明】此题5分。答出一点得2分,答出两点得5分,任选两个角度,意思对即可。22写作参考提示(1)每句可以提炼出如下关键词: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守善难、从恶易,坚守、坚持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创新、革新,与时俱进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注重内在美,谦逊,清廉,人格的卓立与浩大,面对成就的理性、冷静和对初心的坚持。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自信,坚守,拒绝诱惑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担当,爱国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奋斗,永不言老、永远年轻的心态, 上下求索、追逐梦想,属于自己的风景最好(2)选择其中的两三句可以做如下立意:,可以谈坚守信念,远恶守善。,可以谈为国革新,无畏祸福。,可以谈坚守清廉(高洁),无惧诱惑。,可以为创新而奋斗,风景独好。,在创新的征程上,踏遍青山处处,寻觅属于自己的风 景,不骄不躁,清气永存。 ,圆梦中国,需要与时俱进,有担当,即使成功,也要冷静、初心不改。 ,可以谈修身远恶,永葆高洁。 或,可以谈成大事者,需要担当、坚守、谦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