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甘肃省武威第六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过关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517213 上传时间:2024-06-08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7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武威第六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过关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甘肃省武威第六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过关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甘肃省武威第六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过关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甘肃省武威第六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过关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甘肃省武威第六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过关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甘肃省武威第六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过关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甘肃省武威第六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过关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甘肃省武威第六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过关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甘肃省武威第六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过关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甘肃省武威第六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过关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甘肃省武威第六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过关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甘肃省武威第六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过关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甘肃省武威第六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过关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甘肃省武威第六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过关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甘肃省武威第六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过关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甘肃省武威第六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过关考试试题(含解析)第卷一、选择题(本卷共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号题目要求的)。1. 从西周到春秋战国,政治领域在两个方面发生着变化:一是权力转移和集权的发展,二是兼并战争的发展。这两个变化因素A. 顺应了人民的普遍要求B. 催生了新的国家结构C. 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D. 冲击了官僚政治体制【答案】B【解析】【详解】通过材料中“政治领域发生变化”具体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权力转移到诸侯手中,同时兼并战争的出现,促使新的封建制国家开始形成,故B正确;政治方面的变化与人民的要求无关,

2、排除A;权力的高度集中是在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后形成的,排除C;春秋战国时期,官僚政治体系还没有正式确立,处于贵族政治之下,排除D。2. 古人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损害身体及鬓发、胡须等均属不孝行为。秦朝将强制剃除头发、鬓毛和胡须的髡刑和强制剃除鬓毛、胡须而保留头发的耐刑等刑罚作为纯粹的耻辱刑而存在。这反映出秦朝A. 刑法受传统思想影响B. 社会风俗得到了革新C. 法律由严酷走向宽容D. 法律执行缺乏严肃性【答案】A【解析】【详解】古人认为损害身体及鬓发、胡须等均属不孝行为,因此秦朝的强制剃除头发等刑罚才属于耻辱刑,才能起到惩罚罪犯的作用,说明秦朝刑法受传统思想的影响

3、。故答案为A项。材料没有涉及社会习俗的变化,排除B项;秦朝时期法律更加严酷,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秦朝的法律制度规定,没有涉及法律的执行,排除D项。【点睛】本题的解答主要是根据材料信息反映的秦朝将强制剃除头发等处罚措施作为耻辱刑的原因,是古代“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的传统观念,因此法律中规定这样的刑罚手段是受到古代传统思想的影响,据此来确定正确答案。3. 罗马法在世界法律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为它A. 确立了司法体系、法律原则和制度B. 批判并否定了财产私有制度C. 维护和巩固了罗马帝国统治D. 将公民权扩大到平民和奴隶【答案】A【解析】【详解】罗马法在世界法律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

4、位,结合所学,罗马法成为近代资产阶级法学的渊源和近代法律的先驱,罗马法中所蕴涵的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法律观念,具有超越时间、地域与民族的永恒价值,对后世的影响深远,故A正确;罗马法保护私有财产,罗马法不可能赋予奴隶以公民权,BD错误;维护和巩固了罗马帝国的统治,这是对当时罗马帝国的影响,不是在世界法律史上的重要影响,排除C。4. 唐六典载:“三公,论道之官也。盖以佐天子,理阴阳,平邦国,无所不统,故不以一职名其官。然周、汉以来,代存其任、自隋文帝罢三公府僚,皇朝因之,其或亲王拜者,亦但存其名位耳。”这说明隋唐的三公A. 务虚不务实B. 是秦汉时期三公制度的强化C. 履行丞相职责D. 负责军事、

5、行政与司法大权【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材料的观点分析归纳能力。解答关键是理解“罢三公府僚”、“亦但存其名位耳”的含义。隋唐时期三公仅是“名位”,A项正确;题干问题是“隋唐的三公”,而B项所述是秦汉时期,故无论B项说法是否正确,都不符合题意的;由“亦但存其名位耳”可知,CD项说法错误。考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隋唐政治制度5. 有学者对明代165位内阁大臣的任职年限做了统计,其中任职在1年以下的占18.63%.12年的占22.98%.25年的占26.09%,1520年的占6.83%,20年以上的仅占2.49%。这一现象折射出A. 内阁履行丞相职能B. 中央集权的加强C

6、. 阁臣地位日益显赫D. 君主专制的强化【答案】D【解析】【详解】从材料来看,明代内阁大臣任职年限绝大多数低于5年,且12年或1年以下的任职年限占到了近半数,这说明内阁大臣的任职年限完全凭皇帝个人意志,反映了君主专制的强化,故选D项;材料强调的是阁臣任职年限,没有表明内阁履行丞相职能,所以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中央集权的加强主要涉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与材料不符,故B项错误;从阁臣任职年限长短中不能看出阁臣地位变化,故C项错误。6. “十五岁以上男夫受露田四十亩、桑田二十亩,妇人受露田二十亩。露田加倍或两倍授给,以备休耕,是为“倍田”。身死或年逾七十者将露田还官。桑田为世业田,不须还官,但要在三

7、年内种上规定的桑、榆、枣树。不宜种桑的地方,则男夫给麻田十亩(相当于桑田),妇人给麻田五亩。”对材料所示制度的有关表述正确的是A. 这是名义上的土地国家公有制B. 战国时秦国首先推行后国力强盛C. 直至宋代被贵族官僚地主破坏D. 受田农民须向国家缴租税服徭役【答案】D【解析】【详解】由材料信息“十五岁以上男夫受露田四十亩、桑田二十亩,妇人受露田二十亩。露田加倍或两倍授给身死或年逾七十者将露田还官”可知,该土地制度是均田制。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均田制下受田农民须向国家缴租税、服徭役,故D正确;井田制名义上是土地国家公有制,故A错误;均田制在北魏开始推行,故B错误;均田制在唐朝中期遭到破坏,故C错误

8、。7. 1895年清廷准许内河行小轮船,以杜洋商攘利,1898年又同意将通商省份所有内河,无论华洋商,均可行驶小轮船,藉以扩充商务,增加税厘。这些举措A. 缓解了国内严重的阶级矛盾B. 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兴起C. 有利于中国轮船航运业发展D. 阻止了外国轮船航运业侵略【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根据“将通商省份所有内河,无论华洋商,均可行驶小轮船,藉以扩充商务,增加税厘”可知,清政府放宽了对内河航运限制,这有利于中国轮船航运业发展,故选C;A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19世纪六七十年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已经兴起,排除B;D项“阻止了”表述太绝对,错误。【点睛】8. 清康熙时解除海禁,在广东、

9、福建、浙江、江苏设立四处海关,管理对外贸易。海关设置后即制定税则,不分进出口,往来贸易统一征税;而南京条约规定:英国商人“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这反映了A. 近代中国关税主权遭破坏B. 英国商人试图打开中国市场C. 晚清政府海关管理的松弛D. 鸦片战争的实质是商业战争【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体现的是中英协定关税,说明中国的关税自主权,A正确;BC与材料无关,排除;鸦片战争是英国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D排除。故选A。9. 马克思在对新航路开辟后出现的某一历史现象分析时指出:“一方面是工资和地租跌价,另一方面是工业利润增多。”这一

10、历史现象对西欧产生的主要影响是A. 增强了各地区间的联系B. 使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C. 加速了欧洲社会的转型D. 使世界商路及商业中心转移【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一方面是工资和地租跌价,另一方面是工业利润增多”强调新航路开辟对封建势力的打击和对资本主义的促进作用,从而加速欧洲社会的转型,故C项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密切世界各地区的联系的信息,故AB不符合题意;材料是突出新航路的开辟引起了价格革命的信息,而非商业革命的信息,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10. “17世纪和18世纪末的荷兰人没有选择现代化道路。他们没有迷恋于持续的增长,也没有注重定向问题即成为西方理性主义专有的标记的精神问

11、题。他们却保持着经纪人的理想。”材料认为荷兰由盛转衰的主要原因是A. 海上贸易垄断权的丧失B. 没有实现经济发展模式转型C. 过度扩张并卷入欧洲争斗D. 没有建立起真正的民族国家【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据材料“没有迷恋于持续的增长,也没有注重定向问题即成为西方理性主义专有的标记的精神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7世纪和18世纪末的荷兰没有实现从商业经济向工业经济的模式转变,故由盛转衰,故B项正确;海上贸易垄断权的丧失,属于由盛转衰的表现,不是原因,故A项错误;荷兰也没有过度扩张并卷入欧洲争斗,故C项错误;荷兰已经是真正的民族国家,故D项错误。故选B。11. 17世纪,英国的哲学主要是

12、唯物主义经验论,以牛顿、培根为代表,他们重视实践和数据。1624年英国政府颁布的垄断法,给技术发明以14年的保护期。材料表明英国工业革命的发生得益于A. 熟练工匠的技术积累B. 民主制度的充分保护C. 唯物主义哲学的保障D. 崇尚科学的社会风气【答案】D【解析】【详解】牛顿、培根为代表进行科学研究和英国政府颁布的垄断法,保护技术发明,综合以上可见看到在工业革命之前英国已经有了崇尚科学的社会风气,故选D项;材料没有体现熟练工匠的技术积累,A错误;材料没有体现民主制度的充分保护,B错误;17世纪英国的唯物主义哲学的发展对工业革命的发展有一定影响,但是为工业革命提供保障的说法不正确,C错误。12.

13、鸦片战争后,朝野上下却沉浸在“施予恩惠以求羁縻”的迷梦中。即使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惨败后,清廷最怕的也不是割地赔款,而是外国公使进驻北京。这说明A. 清廷始终坚持“华夷之防”B. 传统藩属体系彻底崩溃C. 天朝体制的束缚依然严重D. 外交观念近代化艰难起步【答案】C【解析】【详解】直到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即19世纪中期,清廷依然坚持理藩观念,惧怕外国公使进驻北京,说明天朝体制的束缚依然严重,C项正确;鸦片战争的失败和不平等条约的签订,说明传统的“华夷之防”已经被打破,A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传统藩属体系“彻底”崩溃,B项错误;外交观念近代化“起步”在材料中没有体现,D项错误。13. 儒勒凡尔纳所写的小

14、说环球世界80天是有现实依据的,1870年,一位名叫乔治特雷恩的人环游了世界80天。特雷恩当时环游世界有可能借助的交通工具是A. 汽车B. 火车C. 飞机D. 磁悬浮列车【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相关史实再认再现的能力。AC两项分别发明于1885年、1903年,晚于题干中的时间“1870年”,均排除;B项发明于1814年,与题意相符,正确;磁悬浮列车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世界在20世纪中期了,不可能环游世界,D项排除。故选B。14. 以下是近代英国外贸出口总额增长统计:年代1848187018481875184818721848187518481875地区土耳其和中东亚洲中美和南美印度澳大利

15、亚增长额(万镑)35016007004100600250050024001502000据此可知A. 英国掌握世界殖民霸权B. 英国成“世界工厂”C. 世界市场产业分工形成D. 统一的世界市场形成【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体现的是1848年到1875年间,英国出口增长额在土耳其和中东、亚洲、中南美洲、印度及澳大利亚均显著增长,这说明当时以英国为主导的世界产业分工形成,C正确;材料与世界殖民霸权无关,A排除;世界工厂就是为世界市场大规模提供工业品的生产制造基地,材料未涉及,B排除;世界市场正式形成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之后,D排除。故选C。15. 据相关统计:中国1894年商业资本与工业资本的

16、比例是9.71,1920年是31。这从本质上表明A. 在此期间商业资本发展相对缓慢B. 资产阶级政权能采取更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措施C. 中国工业化程度有所提高,但发展缓慢D. 中国是资本主义国家的市场,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附庸【答案】D【解析】【详解】商业资本和工业资本的比例变化无法体现商业资本和中国工业化的发展速度与程度,故排除A、C项;中国的资产阶级政权出现于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所以在此之前不能说明产阶级政权能采取更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措施,故排除B项;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甲午中日战争以后列强取得了在中国开设工厂的特权,加大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逐渐沦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市场和资

17、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附庸,故选D项。16. 国史纲要中提到,“声势浩大,致使大清半壁的天下临时丧失,最后还靠汉族中出来几个人把打倒。”这段话中的“”应是A. 太平天国B. 辛亥革命C. 五四运动D. 国民革命【答案】A【解析】太平天国运动打击清王朝统治,A正确;辛亥革命不符合“汉族人打到”,B错误;C和D不符合材料主旨。17. 1949年元旦,有人在报纸上发表文章称:“人类历史亦翻到更光荣灿烂的新页,整个亚洲大局,将于今年到了一个新的转折点。”得出这一结论的最主要依据是A. 国民政府在大陆统治的结束B. 解放战争形势出现重大转折C. 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召开D. 中共将取代国民党成为执政党【答案

18、】D【解析】1949年国共两党军事力量发生重大逆转,国民党政权将在大陆被中共取代,新政权的建立将改变东亚世界格局,故D项正确;国民政府在大陆统治的结束是1949年4月的渡江战役,故A项错误;解放战争形势出现重大转折是1947年的战略反攻,故B项错误;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召开是1949年9月,故C项错误。18. 下表是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的一部分官督商办企业。由此可以判断洋务运动( ) 企业 轮船招商局 漠河金矿 开平煤矿 鹤峰铜矿 状况 在官方人物离职或不参与管理后,盈利增加。但各种捐款名目繁多,最终企业负债累累。 官督商办金矿,但它的全部盈利“一半由所谓员司花红”和“黑龙江军饷”瓜分。 惟一经

19、营比较成功的官督商办企业,然而在最初10年间,一般商股也没有分到一文股息。 还没有正式开办,就已经把商股消耗得干干净净。 A. 有力地维护了清政府的经济利益B. 促进了中国近代商业发展C. 一定程度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D. 未开启中国近代化的进程【答案】C【解析】【详解】由表格内容可以看出,由于封建官僚落后的管理方式和各种封建勒索,使官督商办企业大多亏损或倒闭,民族资本被侵吞,一定程度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故选C项;洋务派的官督商办企业大多亏损或倒闭,不能维护清政府的经济利益,排除A项;洋务派的官督商办企业大多亏损或倒闭,没有促进中国近代商业发展,排除B项;洋务运动创办了近代企业,开启了中国的

20、近代化,排除D项。19. 2005年时任国民党主席的连战率领访问团抵达南京,正式开始其在大陆的“和平之旅”。 期间北京大学学生打出“中山不死,国共求同”的标语欢迎连战访问大陆。孙中山为国共“求同”方面做出的最大贡献是A. 召开了国民党一大,接受了马克思主义B. 曾经消除了国共两党存在的意见和分歧C. 接受了中共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主张D. 接受了中共反帝反封建主张,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国民党与共产党阶级利益不同,不可能消除矛盾与分歧,排除B;国民党不可能接受马克思主义,接受中共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主张,排除AC;结合所学,孙中山重新解释三民主义接受了中共反帝反封

21、建的主张,从而实现国共第一次合作,故选D。20. 某年,安徽日报刊登了一幅漫西,画家将写有“大丰收”三字的麦囤画得比黄山还高。这幅漫画折射出来的时代特征是A. 克服困难,恢复经济B. 计划经济,奠基之役C.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D. 头脑发热,全面跃进【答案】D【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一幅漫西,画家将写有“大丰收”三字的麦囤画得比黄山还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浮夸风的特点,属于大跃进的史实,故D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克服困难,恢复经济的特点,故A排除。材料也没有反映计划经济,奠基之役,故B排除。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是在大跃进之后推出,故C排除。21. “履不必同,期于适足;治

22、不必同,期于利民。”一个国家发展道路合不合适,只有这个国家的人民才有发言权。改革开放40年,中国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即将实现全面小康,成功开辟了一条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为广大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借鉴。下列现象与材料相符的是A. “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开辟B. 优先发展重工业巩固国防C.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D. 以联合国为中心开展多边外交【答案】C【解析】【详解】到21世纪初,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我国基本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成功开辟了一条符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故C符合题意;“改革开放40年”指从1979年到2018年。1927年,在井冈山艰苦斗争时

23、期,毛泽东开辟“工农武装割据”道路,故A不符合题意;建国初期,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我国优先发展重工业以巩固国防,故不符合题意;D反映的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国外交成就,与题意无关,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22. 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第一枪,但是这次起义最终还是以失败而告终。导致其失败的最主要的原因是A. 起义部队仍沿用国民革命军的番号B. 在万分危急的形势下仓促进行起义C. 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D. 起义军过早地撤离了南昌城【答案】C【解析】【详解】南昌起义走的是俄国式的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不符合中国的国情,故C正确;起义部队仍沿用国民革命军的番号,与起义失败没有必然联系,

24、排除A;BD不是南昌起义失败的最主要原因,排除。23. 1929年,北平电车公司致电中央政府:“当晚北平总工会发生纠纷,波及电车,突被洋车夫工会乱徒捣毁电车四十三辆、拖车二十辆、道岔十处电车工人受重伤者八人。军警当局立即逮捕乱徒五百余人。”这说明A. 传统交通工具受到新式交通工具冲击B. 城市普及近代新式交通工具C. 北平地方政府鼓励新式交通工具营运D. 北平交通客运市场竞争激烈【答案】D【解析】【详解】从材料可以看出,洋车夫工会乱徒捣毁电车,主要是由于新式的交通工具影响到他们的生计,由此可以看出北平交通客运市场竞争激烈,D正确;A项材料无法体现,排除;材料不能证明新式交通工具的普及,排除B项

25、;材料没有体现政府的态度,排除C项。24. 抗日战争时期,一份延安各界祝捷电报中写道:“我英勇八路军一举克复娘子关等无数据点,继则正太、平汉、津浦、平绥、北宁等路交通齐予破坏,敌伪丧胆,奸贼寒心,提高抗战必胜之信心,证明自力更生之正确。”延安各界此次祝捷的战役是A. 平型关战役B. 台儿庄战役C. 枣宜会战D. 百团大战【答案】D【解析】【详解】百团大战是1940年下半年发生在华北地区的一场由共产党主动出击的以正太铁路为基轴展开的交通破袭战,极大的打击了日伪军的嚣张气焰,振奋了中华民族的抗战信心。为此据材料关键信息“八路军”、“正太铁路”、“交通齐予破坏”可以推断出是百团大战,D正确;平型关大

26、捷是八路军配合友军作战的典范,是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是在山西战场,A排除;台儿庄大捷,是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属于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典范,B排除;枣宜会战是抗日战争相持阶段,日本军队驻武汉的第11军对中国第五战区部队发动的一场作战,会战以日军占领宜昌而结束,C排除。故选D。25. 1930年,临时主持中共中央工作的李立三觉得革命时机已在全国范围内成熟,认为“以农村来包围城市”的方针是一种幻想,于是制订了以武汉为中心的全国中心城市武装起义和集中全国红军攻打中心城市的计划。据此可知,当时中共中央A. 找到了一条正确的民主革命道路B. 已出现“右”倾投降主义苗头C. 重视农民战争和城市暴动的结合D.

27、 争取全国革命胜利愿望急切【答案】D【解析】【详解】1930年中共在实践中已经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李立三认为“觉得革命时机已在全国范围内成熟”,强调城市暴动,体现了迫切争取胜利的愿望,故选D项;城市暴动是不符合当时中国国情的,排除A项;李立三的计划体现了左倾冒进而不是右倾错误,排除B项;认为农村包围城市是“幻想”,体现不了“结合”,排除C项。26. 1921年成都警察厅发布通令:“近日妇女每多剪发齐眉,并梳拿破仑、华盛顿等头式(流行的男式发型),实属有伤风俗,应予以禁止,以挽颓风如敢固违,定以妇女坐法并处罚家长。”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 追求新式发型成为社会时尚B. 新潮女性的行为改变了传

28、统习俗C. 当时地方政府固守传统观念D. 社会生活和社会观念已发生变化【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内容可知很多成都妇女剪发齐眉,并梳拿破仑、华盛顿等头式,这与传统生活的发式不一致,因此要加以禁止,如果不遵循的要实行连坐处罚,可见这种现象很普遍,说明社会生活和社会观念已发生变化,故选D;材料没有体现追求新式发型成为社会时尚,A错误;“改变了”说法绝对化,并且材料没有体现改变了传统习俗,B错误;材料认为“剪发齐眉并梳男式发型”有伤风化,不能说地方政府固守传统观念,C错误。27. 美国记者白修德在中国惊雷中写道:“1940年仲夏时,日本(在中国)似乎无往而不胜一一可是到了秋天,他们竟不得不承认

29、,他们的外交攻势已经像打混了的爆竹。”日本的这一变化,主要是山于A. 淞沪会战粉碎了日军速战企图B. 持久战极大消耗了日本的国力C. 八路军在华北沉重打击了日军D. 中美英等国家建立了反日联盟【答案】C【解析】【详解】由材料中的时间和日本对中国侵略的受挫可知,这是日军遭到百大战沉重打击的结果,C项正确;淞沪会战发生于1937年,排除A项;材料现象反映的不是日本国力的消耗,而是对中国攻势的严重受挫排除B项;中美英等的反日同盟建立于1942年,排除D项。28. 1953年4月,政务院发布了关于劝止农民盲目流入城市的指示“要求今后县、乡政府对于要求进城找工作的农民,除特殊情况外均不得开给介绍证件;对

30、于现已进城的农民,应动员其迅速返乡”。该措施( )A. 稳定了日益混乱的社会秩序B. 有利于计划经济体制的巩固C. 有效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D. 推动了城乡二元结构的形成【答案】D【解析】1953年处于三大改造与一五计划时期,政务院发布关于劝止农民盲目流入城市的指示稳定了城市人口规模,推动了城乡二元结构的形成,故D正确;当时社会秩序并不混乱,故A错误;劝止农民盲目流入城市与计划经济体制的巩固没有必然联系,故B错误;有效材料主旨并不是反映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问题,故C错误。故选D。29. 下表是1900-1901年英、德、法、美四国总人口中城市人口的比重。对该表提供的信息理解正确的是A. 英国

31、城市人口高于其它三国B. 德国工业增长率远高于美法C. 城市化与工业增长率成正比D. 四国工业化发展状况不平衡【答案】D【解析】城市人口的比重不同也反映了工业化水平的不同,即四国工业化发展状况是不平衡的,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只是说英国城市人口的比重高于其它三国而未说城市人口高于其它三国,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只是强调城市人口的比重但并未涉及到工业增长率的问题,所以选项B、C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城市人口的比重体现的是工业化发展水平。30. 1992年,邓小平在深圳说道:“农村改革初期,安徽出了个傻子瓜子问题。当时许多人不舒服,说他(年广九

32、)赚了100万,主张动他。我说不能动,一动人们就会说政策变了,得不偿失。”邓小平此时重提“傻子瓜子”问题的目的是A. 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造舆论B. 证明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正确C. 将工作重心转向经济建设D. 支持按劳分配的分配制度【答案】A【解析】“傻子瓜子”问题体现出的是中国农村改革的问题。它反映出农村经济改革的结果,这也为后面邓小平深入改革,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造势,本题选择A选项。B选项错误,材料中没有强调联产承包责任制的问题;C选项说法错误,当时的工作重心已经转移完成;D选项说法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到分配问题。第卷二、非选择题(本卷2个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考生根据要求

33、做答。3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自16世纪50年代中欧海路开通至19世纪,中国保持巨额贸易顺差达两个半世纪之久。葡萄牙学者戈迪尼奥的研究表明,日本白银产量的绝大部分和占美洲产量一半的世界白银流入了中国,数量十分庞大,因此他将中国形容为一个“吸泵”,形象地说明了明清中国吸纳了当时全球巨量的白银。据史料记载,1618世纪,中国向全世界出口的商品约有236种之多,其中手工业有137种,占总数的一半以上。其中生丝、丝织品出口最多,其次是瓷器和茶叶等。质优价廉的中国商品在与欧洲、美洲各地商品的较量中势如破竹。摘编自陈昆、汪祖杰国际竞争力、海上贸易与套汇:明朝中后期白银流入的考察材料二 20

34、世纪30年代初,中国思想界兴起了一股关注和讨论苏联的热潮。当时很多人认为苏联是一个自由、民主、平等的国度,苏联实现了一种最大多数人的民主。同时,美苏复交、苏法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苏联加入国联等都受到中国知识界的密切关注和高度评价。当时中国知识界认为苏联妇女地位有较大提高,并认为苏联“绝大多数的家庭,都充满了美满的、愉快的家庭生活”,苏联教育是“计划着去迎合苏联人民的需要的”。当时中国知识界介绍评论最多的是苏联取得成功的法宝一计划经济。20世纪30年代初,中国国内兴起了一股声势浩大的计划经济思潮,这体现了当时知识界希望中国迅速强大抵御侵略的愿望。摘编自郑大华、张英论苏联“一五计划”对20世纪30

35、年代初中国知识界的影响(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清时期中国成为世界白银“吸泵”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30年代中国知识界介绍和评论苏联的角度,并分析当时中国计划经济思潮出现的原因。【答案】(1)原因:中国手工业具有对外竞争力:中国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明代白银货币化的影响:新航路开辟加强了中欧之间的贸易联系:欧洲从美洲掠夺了大量白银。(2)角度:政治制度:外交政策:社会生活:计划经济。原因:1929-1933年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暴露了自由放任政策的弊端:美国实施罗斯福新政,国家干预经济成就巨大:苏联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并完成“一五”计划,国力大增:中国面

36、临严重的民族危机,日本侵略日益加重。【解析】【详解】(1)原因:根据“中国向全世界出口的商品约有236种之多,其中手工业有137种,占总数的一半以上”得出中国手工业具有对外竞争力,中国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还包括明代白银货币化的影响、新航路开辟加强了中欧之间的贸易联系和欧洲从美洲掠夺了大量白银。(2)角度:根据“认为苏联是一个自由、民主、平等的国度”得出政治制度;根据“美苏复交、苏法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苏联加入国联等都受到中国知识界的密切关注和高度评价”得出外交政策;根据“绝大多数的家庭,都充满了美满的、愉快的家庭生活”得出社会生活;根据“苏联取得成功的法宝一计

37、划经济”得出计划经济。原因结合所学内容可从1929-1933年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暴露了自由放任政策的弊端、美国实施罗斯福新政、国家干预经济成就巨大、苏联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并完成“一五”计划使国力大增、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和日本侵略日益加重等方面进行概括总结。3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选举政治是孙中山及革命党人共同追求的目标。孙中山指出“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公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民国初年参议员选举法有44条,众议院议员选举法有121条,国会组织法22条。摘编自谢冬慧我国选举制度的近代嬗变材料二 他(托马斯杰變逊)的

38、一生都是为确保人民的自由、民主而奋斗。为了保障人民与生俱来的权利,他设计了一套缜密的措施。其中对政府的公共权力,进行分立且使权力的相互制衡构成一个立体的构架便是措施之一。这表现为不仅横向上各级政府实行三权分立与制衡,纵向上联邦与地方层层分权,两者纵横交错构成立体的防护体系。施德军论杰雯逊“立体制衡”分权思想的实践来源(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民国初年选举制度建立的历史背景。(2)根据材料二,指出“一套缜密的措施”的设计原则。结合所学,概述“立体的构架”的主要内容。【答案】(1)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建立;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增强;国家宪政水平提升,国民民主法治意识增

39、强;西方民主思想和制度的传播;中国传统选举的影响。(2)原则:分权制衡。主要内容:最高行政权属于总统,最高立法机构是国会,最高司法权属于最高法院。联邦政府是各州的中央政府,但各州在行政上保持一定的独立性。【解析】【详解】(1)根据“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得出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建立;根据所学,还可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增强;国家宪政水平提升,国民民主法治意识增强;西方民主思想和制度的传播;中国传统选举的影响等角度分析总结。(2)原则:根据“实行三权分立与制衡”得出分权制衡。主要内容:根据“各级政府实行三权分立与制衡”,结合所学得出最高行政权属于总统,最高立法机构是国会,最高司法权属于最高法院。根据“联邦与地方层层分权”,结合所学得出联邦政府是各州的中央政府,但各州在行政上保持一定的独立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