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第11课《论语》十二章参考解析 新人教版.docx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51619 上传时间:2024-05-2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7.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第11课《论语》十二章参考解析 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第11课《论语》十二章参考解析 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第11课《论语》十二章参考解析 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第11课《论语》十二章参考解析 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第11课《论语》十二章参考解析 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第11课《论语》十二章参考解析 新人教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1论语十二章一、基础练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论语(ln)不亦说乎(yu)人不知而不愠(yn) 三省吾身(xng)一箪食(dn) 学而不思则罔(wng)思而不学则殆(di) 曲肱而枕之(n)博学而笃志(d)2解释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语。(1)有朋自远方来(志同道合的人)(2)博学而笃志(坚定)(3)吾日三省吾身(自我检查、反省)(4)学而不思则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5)思而不学则殆(疑惑)(6)四十而不惑(迷惑,疑惑)(7)择其善者而从之(跟从,学习)(8)为人谋而不忠乎(谋划事情)(9)曲肱而枕之(胳膊)(10)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泛指多个,几个)(于此,意思是在其中)(11)

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懂得)(代词,的人)(喜爱,爱好)(12)择其善者而从之(好的方面,优点)(13)子在川上曰(河边)(14)逝者如斯夫(往、离去)(代词,这,指河水)(15)不舍昼夜(舍弃)(16)切问而近思(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3解释句中的通假字。(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_说_”同“_悦_”,意思为:_愉快_(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_有_”同“_又_”,意思为:_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_4解释古今异义词。(1)不亦君子乎古义:_指有才德的人_今义:_泛指品德高尚的人_(2)可以为师矣古义:_可以凭借_今义:_可能、许可_(3)饭疏食,饮水古义:_粗劣的_今义:_疏通、疏散_

3、(4)饭疏食,饮水古义:_冷水_今义:_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_(5)匹夫不可夺志也古义:_平民百姓_今义:_无学识、无智谋的人_(6)吾日三省吾身古义:_泛指多次_今义:_数词,三_5解释加点的词,并指出活用现象。(1)吾日三省吾身(名词做状语,每天)(2)温故而知新(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旧的知识,新的理解和体会)(3)传不习乎(动词作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4)饭疏食,饮水(名词作动词,吃)(5)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快乐)6翻译句子。(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_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却不生气,不也是有才德的人吗?_(2)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4、?_替人谋划事情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讲诚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了呢?_(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_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_(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_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_(5)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_孔子在河边感叹说:“逝去的一切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_(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_军队可以被改变主帅,男子汉却不可被改变志气。_7理解性默写。(1)论语十二章中体现孔子看待和求取富贵的具体原则,即须合于“义”与“仁道”,否则他是坚决不予

5、接受的句子是:“_不义而富且贵_,_于我如浮云_。”(2)曾子每天从三个方面反省自己:“_传不习乎_?”反省自己是否热爱学习;“_为人谋而不忠乎_?”反省自己替人谋划事情是否竭尽心力;“_与朋友交而不信乎_?”反省自己交朋友是否诚信。(3)论语中说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的句子是:“_三人行_,_必有我师焉_。”(4)我们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尽量广泛地阅读典籍,反复思考其中的含义,对已经听闻的知识,也要定期复习,才能有新的领悟。这个过程孔子是这样说的:“_温故而知新_,_可以为师矣_。”(5)孔子的弟子颜回忍辱负重、不惧困难的乐观学习态度值得我们学习,他“_一箪食_,_一瓢饮_,在陋巷

6、,_人不堪其忧_,_回也不改其乐_”。8学完课文论语十二章后,老师为了使同学们端正学习态度,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专门组织了一次以“交流学习体会”为主题的座谈会。请你参与进来。作为主持人,你应该有一段精彩的开场白。现在就请你展示出来吧!(80字左右)_示例:同学们,论语流传了2_500多年,影响世代中国人,它的经典语句,每一个中国人都耳熟能详。阅读论语,可以让我们少一分稚嫩,多一分坚强。今天我们举办“交流学习体会”的主题座谈会,希望大家谈谈自己对论语的认识和阅读体会,让更多的人受益。请大家敞开心扉,交流起来吧。_二、文言文阅读 (一)课内精读学习论语十二章后,请你参加“论语,中国人的精神原乡”主

7、题阅读活动,完成以下阅读任务。9(任务一)默写的时候,同学们经常把“不亦说乎”的“说”写成“悦”。请你结合下面的材料,跟同学们解释为什么不能把“说”写成“悦”。“古喜说、论说同字,汉以后增从心字别之。悦初见广韵(注:北宋一部关于用韵的字典)。”翟灏四书考异_“不亦说乎”的“说”是喜悦的意思。古代“喜悦”和“论说”用的都是一个字:说。从汉代以后才出现“悦”。论语是春秋时期的作品,那个时候还没有出现“悦”字,所以不可以写作“悦”。_10(任务二)结合语境,请选出加点字解释最恰当的一项。加点字古代汉语词典常用义选项(1)传不习乎A反复练习,复习 B通晓,熟悉C靠近,亲近 D习惯A(2)人不堪其忧A乐

8、,喜好 B经得起,忍受C可以,能够 D胜任B(3)不义而富且贵A合乎正义的行为和事情B合理的主张和思想C意义,意思D恩情A11(任务三)从下面两个句子中任选一句,用现代汉语写出它的意思,然后按照其句式特点仿写一句话作为座右铭(文言或白话皆可)。(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选第_(1)_句,句子意思:_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_仿写:_仿写一:学而不玩则呆,玩而不学则毁。_仿写二:听而不行则空,行而不听则偏。示例二:(2)知道它的人比不上喜欢它的人,喜欢它的人比不上以它为快乐的人。仿写一:羡之者不如学之者,

9、学之者不如研之者。仿写二:责之者不如宽之者,宽之者不如爱之者。12(任务四)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很多人喜欢借用论语中的句子起名字,例如下表中列举的阎立本、陈省身。请从本课中找出可以用来起名的字词,尝试给自己起一个别名,并说明含义。姓名出处含义(寄望)阎立本(唐代画家)“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论语学而)做人要脚踏实地,立足根本。陈省身(当代数学家)“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人应该经常反省自己。我的别名_知新_“温故而知新。”(论语为政)_求学问的过程中,要经常温习旧的知识,以期从中得出新意。_示例二:如斯_“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_要珍惜时间,不要让它如流水般悄然流逝。_(

10、二)课外拓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316题。论语三则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注】由:姓仲,名由,字子路,孔子的学生。女:同“汝”,你,你们。愤:苦思冥想,仍领会不了的样子。悱:想说又不能明确说出来的样子。隅:角落。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什么)(2)是以谓之“文”也(因此)14请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每句限一处)(1)是以/谓之“文”也(2)举一隅/不以三隅反15翻译下列句子。(1)知

11、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_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啊。_(2)不愤不启,不悱不发。_不到他想弄明白而又弄不明白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而又不能明确说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_16这三则语录哪一则是论述学习态度的?哪一则是论述学习方法的?它们表明了孔子怎样的教育思想?_第一则和第三则是论述学习态度的,第二则是论述学习方法的。第一则中,孔子认为要以老老实实的态度去对待知识,不可不懂装懂;第三则中,孔子认为学习要虚心请教。这两句是很好的治学格言。第二则中,孔子认为教育学生时要适时开导启发,特别强调要举一反三,即善于类推,触类旁通。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学方法。_【参考译文】孔子说:“由,我教给你怎样做的话,你明白了吗?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啊。”孔子说:“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弄明白而又弄不明白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而又不能明确说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教给他一个方面的东西,他却不能由此而推知其他几个方面的东西,那就不再教他了。”子贡问道:“为什么给孔文子一个文的谥号呢?”孔子说:“他聪敏勤勉而好学,不以向比他地位卑下的人请教为耻,所以给他谥号文。”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