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512403 上传时间:2024-06-08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1.2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2页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江苏省淮安市淮阴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最合适的选项,每题1.5分,共66分)1.它在唐朝已经使用,“是古代中国耕作农具成熟的标志,其优点是深浅自如、轻便省力”。该“耕作农具”是A. B. C. D. 【答案】D【解析】隋唐时期出现的曲辕犁,安装了犁评,可以调节犁耕的深浅,既简便又轻巧,能适应各种土壤和不同田块的耕作要求。D项是曲辕犁,故答案为D项。A项是耒耜的耕作方式,排除;B、C项反映的是牛耕方式,但还没有形成曲辕犁,均排除。点睛: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并将其逐渐推广。西汉时期出现的耦犁,经历了由二牛三人到二牛一人的变

2、化,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隋唐时期出现安装了犁评的曲辕犁,至此我国耕犁已相当完善,一直为后世沿用。2.明朝史料中记载,当时丝织行业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若机户工作作减,此辈(机工)衣食无所矣”的现象。这反映了当时A. 农业经济逐渐衰败B. 官营手工业繁荣C.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D. 对外贸易的兴盛【答案】C【解析】【详解】“机户出资,机工出力”反映的是资本主义的雇佣与被雇佣关系,标志着资本主义萌芽,故选C;材料信息没有涉及农业,排除A;材料现象出现在私营手工业,排除B;材料信息与对外贸易无关,排除D。3.广志绎称:明代万历时,“天下马(码)头,物所

3、出所聚处,苏、杭之币(丝织品),谁阴之粮,维扬之盐无锡之米”无所不有。这说明当时A. 商品经济繁荣B. 抑商政策废弃C. 坊市制度形成D. 自然经济瓦解【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的是江浙一带出产的丝织品、粮盐产品在各地广泛流通,说明当时商品经济繁荣。故答案为A项。商品经济的发展并不表明政府已经放弃抑商政策,排除B项;明朝时期坊市制度已不存在,排除C项;D项材料没有反映,排除。4.清顺治十八年八月,朝廷派员至沿海各省“立界”筑垣墙,派兵戍守。福州府志记载,乾隆年间,在福建宁州“每处悬一碑曰:敢出界者斩!”当时清政府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 避免海难发生B. 防止鸦片走私C. 保护人民安全D. 严控

4、对外联系【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中清代前期在沿海地区推行“海禁”政策,结合所学可知,其主要目的是严控对外联系,巩固王朝专制统治,故选D;ABC三项都不是清政府的主要目的,排除。5.现代西方学者用三个“G”来概括新航路开辟的动机,即上帝(God)、荣誉(Glory)、黄金(Gold),对此理解正确的是对黄金的在热追逐 向海外传播天主教开发土地资源 弘扬骑士精神因功封爵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所反映的是新航路开辟的原因,“上帝(God)、荣誉(Glory)、黄金(Gold)”对应的正是选项中的向海外传播天主教,弘扬骑士精神因功封爵,对黄金的在热追逐。故B正确;材

5、料没有涉及到对土地的开发,故排除ABD项。6.1519年,一位航海家率领五艘海船向西航行,最终只有一艘海船完成环球航行后返回到欧洲,他本人也在途中因与土著人发生冲突而丧生。这位航海家是A. 迪亚士B. 达伽马C. 哥伦布D. 麦哲伦【答案】D【解析】【详解】据所学1519-1521年麦哲伦的船队完成环球航行,结合材料可知D项正确;据所学可知迪亚士发现的好望角,A项错误;据所学可知达伽马开辟了欧洲好望角印度的航线,B项错误;哥伦布开辟了欧洲美洲的航线,C项错误。7.据世界文明史:1540年前后,“由于墨西哥、玻利维亚和秘鲁开采的白银大量输入结果造成(欧洲)严重的通货膨胀,物价和工资上涨到如此惊人

6、的程度”。导致这次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是A. 新航路的开辟B. 垄断组织的出现C. 工业革命的开展D. 世界市场的形成【答案】A【解析】题干反映的是新航路影响“价格革命”,由于美洲大量金银流入欧洲,导致金银价格下跌,货币贬值,物价高涨,故答案选A。B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出现的,排除;CD不符合“1540年前后”的阶段特征,排除。点睛:本题考查新航路的开辟的影响。新航路的开辟引发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商业革命是指新航路开辟后,开始全球的商业联系;商贸中心转移,各国商业地位变化。价格革命是指由于美洲大量金银流入欧洲,欧洲金银货币剧增,形成“通货膨胀”。它促进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而收取货币地租的封建主财富

7、相对贬值,走向衰落。8.1651年英国议会通过法案:“(一)只有英国船和英国船员居多数的船只,才能从亚洲、非洲或美洲将商品运入英国、爱尔兰或英国殖民地:(二)推有英国船或商品出产国家的商船,才能从欧洲运商品到英国、爱尔兰或英国殖民地,该法案引发了英国与下列哪一国的战争A. 法国B. 荷兰C. 西班牙D. 葡萄牙【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1651年英国议会通过航海条例,打击荷兰的航运业,遭到荷兰的强烈反对,导致英荷战争爆发,故选B;荷兰是17世纪的海上马车夫,航海条例主要针对荷兰,排除A;西班牙、葡萄牙17世纪已经衰落,排除CD。9.“没有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

8、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据此观点,推动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前提是A. 殖民扩张B. 代议制确立C. 工业革命D. 圈地运动【答案】A【解析】材料“没有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说明殖民扩张推动了欧洲封建制度的衰落及资本主义的发展,故A项正确;BCD项都晚于A项。10.它能产生巨大的动力,而且不受地理自然条件的限制。它的出现意味着人类第一次用智慧释放出一种自然力量,鼓励了人类的创新。这里的“它”是指A. 飞梭B. 改良蒸汽机C. 火车机车D. 汽轮【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它能产生巨大的动力,而且不受地理自然条

9、件的限制”,结合所学可知,改良蒸汽机摆脱了地理自然条件的限制,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故选B;飞梭与“产生巨大的动力”无关,排除A;火车机车、汽船是改良蒸汽机的应用,排除CD。11.1820年英国纺织领域手工工匠的数量有24万人,1856年只剩下2.3万人。在其他传统领域,手工工匠的数量也有类似的变化。造成这一变化的王要原因是A. 圈地运动的进行B. 机器使用的推广C. 电气时代的到来D. 经济危机的发生【答案】B【解析】【详解】英国纺织领域以及其他传统领域,手工工匠的数量不断减少,这和英国工业革命开展、机器使用的推广有关,故选B;A与材料信息没有因果关系,排除;19世纪70年代开始电气时

10、代,C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D排除。12.“美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科学技术革命发生于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它使美国社会生活的每个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的科技进步:电力和能源开发、材料和材料加工、通信和信息传递技术。”下列成就中属于其表现的是A. 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B. 瓦特改良了蒸汽机C. 史蒂芬孙发明火车机车D. 爱迪生发明电灯【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时间“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和“:电力和能源开发、材料和材料加工、通信和信息传递技术”可知,这一次科学技术革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其主要成就之一是爱迪生发明了电灯,D正确;A、B、C是第一次工

11、业革命的成就,排除。13.19世纪下半叶,无论新兴工业还是采用新的技术改造传统工业都需要大量投资,于是一些资本家便合股开办各种大企业,并对小企业予以兼并。这一现象促成了A. 工厂制产生B. 垄断组织出现C. 公有制发展D. 计划经济盛行【答案】B【解析】【详解】19世纪下半叶,大企业兼并小企业,资本和生产越来越集中,出现了垄断组织,属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故选B;第一次工业革命出现工厂,19世纪下半叶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排除A;材料反映的是私有制发展,排除C;20世纪30年代,斯大林领导苏联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时期形成计划经济,D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

12、19世纪下半叶”“资本家便合股开办各种大企业,并对小企业予以兼并”,联系所学垄断组织产生的背景分析解答。14.从19世纪40年代开始,中国丝、茶的出口额状况如下表。该表折射了当时的中国A. 成功开启近代工业化B. 城乡自然经济彻底瓦解C. 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D. 产生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可以看出,从19世纪40年代开始,中国丝、茶的出口额在不断增加,说明中国与世界市场的联系不断加强,反映出鸦片战争后,中国被卷入世界市场,C项正确;近代工业化的开端是洋务运动,排除A项;“彻底”表述有错,排除B项;民族式业19世纪60-70年代才产生,排除D项。15.有学者认为,“洋

13、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历史地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下列属于他们“逸出旧轨”的表现是A. 创办上海轮船招商局B. 组建发昌机器厂C. 开设了继昌隆缫丝厂D. 倡导“实业救国”【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洋务运动倡导“中体西用”思想,主张在坚持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的军事科学技术,相继创办近代军用及民用工业,中国近代化开始起步,上海轮船招商局是洋务企业中的民用工业,故A项正确;发昌机器厂、继昌隆缫丝厂均为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并非洋务企业,排除BC;“实业救国”即发展民族工商业,为民族资产阶级的救国主张,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16

14、.1896年,杨宗、杨宗淞兄弟在无锡开办的业勤纱厂尽管日夜开工,仍无法满足常州、江阴、镇江等地的需要1907年,业勤纱厂声誉鹊起,盈余50万两白银。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A. 自然经济开始瓦解B. 南京临时政府的推动C. 清政府放宽办厂限制D.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答案】C【解析】【详解】1896年是甲午战争后,结合所学可知,甲午战后,清政府放宽办厂限制,促进了业勤纱厂的发展,故选C;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瓦解,排除A;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排除B;1935年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排除D。17.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史料记载:“(公司)1912年获利4万余,1913年获利増至10万

15、元,1914年为16万元。业务蒸蒸日上,发展迅速。”这一现象出现的国内因素是A. 自然经济开始瓦解B. 欧美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C. 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D.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答案】C【解析】【详解】1912年至1914年是民国初期,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主要得益于当时推翻了清朝统治,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障碍,C正确;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瓦解,排除A;一战开始时间是1914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开始时间是在1935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18.1956年7月,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试制的第一批国产解放牌载重汽车出厂,这激发了中国人民的建设热情

16、。这一成就取得的主要原因是A. 重工业基础雄厚B. 一五计划的成功实践C. 大跃进取得巨大成就D.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1953-1957年我国实施了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建设了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等工业企业,故选B;当时我国重工业基础薄弱,排除A;1958年开始“大跃进”,1978年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排除CD。19.我国进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实质是A. 引导农民走集体化的道路B. 个体手工业联合在集体合作社C. 对民族资产阶级实行和平赎买D. 变革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革命【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此题属于分析运用思维层次,考查学生对“社会主义三大改

17、造”的内涵、外在表现之间相互关系的掌握。学生首先需要把握1953-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是借鉴苏联工业化模式“通过所有制形式的变革,建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追求建设的高速度,立足国内积累建设资金,力争短期内实现国家工业化,维护民族独立,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物质基础”。在这个前提下,不难判断A、B、C都是生产关系社会主义变革的手段和表现,得出答案为D。考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20.1956年全国高考的作文题是“我生活在幸福的年代里”。下列事件不可能发生在这个“幸福的年代里”的是A. 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成果B. 社会

18、主义改造的完成C. 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D. “一五”计划即将完成【答案】A【解析】【详解】1958年开始人民公社化运动,不可能出现在1956年的作文题中,符合题意,故选A;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BC不符合题意,排除;1957年“一五”计划完成,1956年“一五”计划即将完成,D不符合题意,排除。21.安徽凤阳县在1978年以前没给国家贡献1斤粮食,倒吃国家3.8亿斤粮食。1979年凤阳县粮食产量比1978年增长了49%,卖给国家粮食8900万斤。这一巨变主要得益于A. 率先实行对外开放政策B. 农业科技取得重大进步C.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完成D. 农民生产自主

19、权的扩大【答案】D【解析】安徽凤阳县的粮食产量增加后,由没给国家贡献粮食到卖给国家粮食8900斤,这一巨变的主要原因应该是实行了包产到户,使得农民扩大了生产的自主权,故选D;AC与题意无关,B不符合史实,故排除ABC。22.图1和阳2是深圳不同时的景象图,从图1到图2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一五计划”实施B. 成为经济特区C. “南方谈话”的影响D. 加入世贸组织【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1980年设立深圳为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优惠政策,促进深圳经济飞速发展,由一个小渔村变成一个现代化都市,故选B;“一五计划”时间是1953-1957年,排除A;1992年“南方谈话”,排除C

20、;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排除D。23.下图是中国某一阶段的国内生产总值折线图,图中折线变化主要是因为这一时期A.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实行B.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展开C.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确立D. 中国正式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答案】C【解析】【详解】图中折线图反映出1993年以来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不断增长,这主要得益于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故选C;1978年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且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的构成包括农业、工业、商业等,排除A;1985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展开,但是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不仅仅是国有企业改革的结果,排除B;2001

21、年中国正式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排除D。24.“我曾修过一条铁路,使它运行,它与时间赛跑;我曾修过一条铁路,如今它已建成。兄弟,能给我一角钱吗?我曾建过一座塔楼,直太阳,用了砖瓦、铆钉和石灰:我曾建过一座塔楼,如今它已竣工。兄弟,能给我一角钱吗?”这是美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非常流行的一首歌。这首歌流行的背景是A.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到来B. 资本主义的经济大危机C.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危害D. 美苏“冷战”的持续进行【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美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非常流行的一首歌”,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爆发了经济大危机,“兄弟,能给我一角钱吗?”反映了经济危机造成工人失业、生

22、活困难的情况,故选B;19世纪70年代开始第二次工业革命,排除A;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间是1939-1945年,排除C;1947年美苏开始“冷战”,排除D。25.罗斯福说:“我们必须有这样一条原则,我们将不允许失业大军存在我不愿设想任何美国人水远靠教济为生。”以下措施中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A. 整顿银行B. 实行美元贬值C. 调整农业D. 兴办公共工程【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我们将不允许失业大军存在我不愿设想任何美国人水远靠教济为生”可知,这项措施有利于解决工人失业问题,并且不是直接救济,结合所学可知,这项措施是兴办公共工程,以工代赈,故选D;整顿银行、美元贬值、调整农业与解决失业问题无

23、关,排除ABC。26.1933年,美国成立农业调查署,购买并屠宰了大量牲畜。这一措施的主要目的是A. 保障失业者基本生活B. 刺激出口C. 提高并稳定农副产品价格D. 以工代赈【答案】C【解析】【详解】1933年处于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期间,购买并屠宰了大量牲畜,就是为了控制产品数量,提升并稳定农副产品价格,缓解生产相对过剩的问题,避免经济继续恶化,故选C;屠宰大量牲畜,并非为失业者提供,排除A;屠宰大量牲畜,不是为了出口,排除B;以工代赈是指政府投资建设基础设施工程,受赈济者参加工程建设获得劳务报酬,以此取代直接救济的一种扶持政策,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D。27.20世纪50至70年代,欧美资本

24、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新变化主要是A. 普遍实施政府干预B. 实行计划经济C. 奉行自由放任政策D. 倡导“新经济”【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美国50年代到70年代实行的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模式,普遍采取国家干预经济的措施,A正确;计划经济主要是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的,当时的美国没有实施计划经济,B不正确;奉行自由放任政策是,美国罗斯福新政之前经济政策的特征,C不正确;倡导新经济是美国20世纪90年代经济政策的特征,D不正确。点睛:本题主要考察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新变化,要学生结合50到7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上新表现的基本史实来分析材料。美国罗斯福新政特点:政府对经济实行全方位的干预;

25、避免国有化形式而力图保持资本主义自由企业制度;采取了一些有利于工人和小生产者的措施,以缓和国内阶级矛盾。属于国家普遍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措施,继承了这一特点。28.二战后“英国扩大了以社会保险和福利补助为内容的福利制度:法国按家庭津贴原则,国家为有子女的工人和雇员提供补助,还制定了广泛的社会保险立法,使半数以上的人口生活有了保障,使福利开支占了国民生产总值的16%:联邦德国和意大利也是如此。”这种做法说明二战后的西方国家A. 消除了贫富分化B. 推行了福利制度C. 出现了第三产业D. 避免了经济危机【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英国扩大了以社会保险和福利补助为内容的福利制度”“法国使福利开支占

26、了国民生产总值的16%”等信息可以看出,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推行了福利制度,B正确;福利制度不能消除贫困,也不能避免经济危机的出现,排除AD项;材料与第三产业无关,排除C项。29.一位俄国学者指出:“美国思想体系的传统任何时候都不会转变为僵死的教条,而是在每一新的历史阶段为回答时代的呼唤而获得新生。“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回答时代的呼唤而获得新生”的举措是A.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B. 实行自由放任政策C. 推行社会福利政策D. 积极发展“新经济”【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90年代美国出现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经济”,故选D;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实行新自由主

27、义经济政策,反对国家对经济的过多干预,但并非实行自由放任政策,排除AB;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新政已经推行社会福利政策,排除C。30. 苏俄农民彼得伊里奇在日记里写道:“1922年春,阳光明媚,一股幸福感深深地拥抱着我”这股幸福感源于 ( )A. 义务交售制B. 工业成就突出C. 固定粮食税D. 人民当家作主【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1922年、农民感觉到幸福只能源于新经济政策的实施,而非其他的选项,而在在本题的四个选项中属于新经济政策内容的只有固定粮食税。故C项正确。31. 据史料记载:某一时期列宁

28、格勒生产的一粒纽扣售价是1卢布,而在万里之外的海参崴的售价仍是1卢布。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苏联(俄)实行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 计划经济体制C. 新经济政策D. 市场经济体制【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此时苏联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故B正确。32.“在前两个五年计划期间,也就是1937年之前苏联的机器产量和金属制造业增长了14倍。苏联也在德国和美国之后成为第三大工业国。”苏联取得工业成就的主要原因是A. 优先发展重工业B. 重视经济结构的平衡发展C. 实施新经济政策D. 勃列日涅夫重点发展重工业【答案】A【解析】【详解】斯大林领导苏联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形成斯大林模式,实

29、行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故A正确;苏联国民经济比例失衡,排除B;1921-1928年实行新经济政策,排除C;20世纪60年代勃列日涅夫执政,排除D。33.1961年-1964年间,苏联粮食年平均产量达到1.303亿吨,增长近50%。肉类的年平均产量由570万吨变为930万吨,增加60%以上。农庄庄员的生活明显改善,1955年的平均月收入为25卢布,1964年达到51.3卢布。这主要得益于A.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B. 斯大林模式的建立C. 赫鲁晓夫改革的效果D. 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成果【答案】C【解析】【详解】1961-1964年间是赫鲁晓夫改革时期,苏联粮食产量增长,农庄庄员的生活明显改善,主

30、要得益于赫鲁晓夫改革,故选C;1921-1928年实行新经济政策,排除A;1936年斯大林模式建立,材料中成就是赫鲁晓夫改革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的成果,排除B;20世纪80年代戈尔巴乔夫改革,排除D。34. 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经济增长率长期保持两位数,经济规模也保持世界第二,但是许多百姓家里的电器陈旧不堪,电视机爆炸事件经常发生,有人开玩笑说,苏联生产的电视机应当送给敌人。这从根本上说明( )A. 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尚有活力B. 斯大林体制存在着严重的弊端C. 苏联忽视了生活消费品的生产D. 苏联的科技和工业水平极端低下【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勃列日涅夫上台后,对斯大林体制继续改革。改革的重

31、点是工业方面,他注重发展苏联的重工业,特别是与军事相关的工业部门。在他任内,苏联的军事实力达到了与美国相匹敌的水平。但忽视了生活消费品的生产,人民的生活水平并没有同步提高。1975年后,苏联的经济增长率逐年下降,经济发展进入停滞时期。勃列日涅夫改革并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体制的弊端。所以本题选B。A、D项与材料没有关系。C项是表面现象不是根本问题。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35.斯大林去世后,苏联先后有多位领导人进行改革,有人评价其中某位领导人“改革的手术刀不是挥向党身上的肿瘤,而是挥向了党的脖子”。该领导人是A. 赫鲁晓夫B. 勃列日涅

32、夫C. 戈尔巴乔夫D. 斯大林【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戈尔巴乔夫改革中放弃了马列主义,放弃了苏共的领导地位,实行议会制和多党制,最终使得苏联瓦解,C正确;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并未在政治领域进行改革,排除A、B;根据题干“斯大林去世后,苏联先后有多位领导人进行改革”可知,题干描述的人物是斯大林之后的,排除D。36.20世纪40年代,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美元获得了“等同黄金”的特殊地位。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A. 罗斯福整顿银行与金融业的措施B.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C.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实施D. 北美自由贸易区的成立【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知识再认再现能力,

33、较为简单。A项出现于30年代,排除。C项是国际贸易体制,与金融无直接关系,排除。D项是B项组成部分,布雷顿森林协议规定,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会员国的货币与美元挂钩,故选B项。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37.1947年,由23个国家组建的国际组织制定了一系列多边贸易规则,保证了国际贸易的相对自由、透明及其稳定性,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增长和发展。该组织是A. 世界银行B.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C. 关贸总协定D. 北美自由贸易区【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1947年成立了关贸总协定,保证了国际贸易的相对自由、透明及其稳定性

34、,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增长和发展,故选C;1945年成立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994年成立北美自由贸易区,ABD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1947年,由23个国家组建的国际组织制定了一系列多边贸易规则,保证了国际贸易的相对自由、透明及其稳定性”,联系所学关贸总协定的史实分析解答。38.在美苏争霸中,欧洲国家被迫与超级大国的利益紧紧地绑在一起。为避免成为牺牲品,20世纪60年代的西欧A 加入关贸总协定B. 加入“华约”C. 组建欧洲共同体D. 成立欧洲联盟【答案】C【解析】【详解】西欧为了避免成为美苏争霸过程中牺牲品,加强了联合,1967年成立了欧洲共同体,故选C;

35、1947年西欧主要国家已经加入关贸总协定,排除A;加入“华约”,使欧洲国家被迫与超级大国利益紧紧地绑在一起,会成为牺牲品,排除B;1993年成立欧洲联盟,排除D。39.进入21世纪,欧洲人的归属感变得更加强烈了,因为人们可以切身体验一种触摸得到的欧洲。“触摸得到的欧洲”指A. 商品B. 欧元C. 欧共体D. 欧盟【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2002年欧盟国家统一货币欧元开始启用,是欧盟一体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故选B;商品无法体现“21世纪”欧洲人的归属感,排除A;1967年成立欧共体,1993年成立欧盟,CD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40.去星巴克喝咖啡,去麦当劳吃鸡翅,去沃尔玛大卖

36、场购物,去宜家家居买家具和许多西方人一样,这样的生活已经成为今日中国人的生活轨迹。这反映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趋势是A. 全球化B. 区域化C. 趋同化D. 制度化【答案】A【解析】【详解】由中国人的生活轨迹在吃喝住行用上和西方人一样,可知这是受到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正确答案为A项;材料没有提供区域合作的相关信息,B项错误;世界经济联系加强但民族性仍在,C项错误;一般人的生活日常与西方的生产、服务接轨,但没有受到强制性地规范、约束,D项错误。41.据中新社布鲁塞尔2017年2月22日电,世贸组织宣布贸易便利化协定正式生效,要求各成员提高跨境贸易的透明度,减少货物进出口的程序,促进中小企业参与到全球价

37、值链之中。据此可知,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是A. 巩固区域集团化B. 消除国际竞争C. 促进国际合作D. 推动贸易自由化【答案】D【解析】【详解】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WTO)成立,它的宗旨是通过开放市场和公平贸易,实现世界贸易的自由化,材料中的“要求各成员提高跨境贸易的透明度,减少货物进出口的程序,促进中小企业参与到全球价值链之中”正说明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是推动贸易自由化,故D项正确;世界贸易组织是推动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故A项错误;世贸组织主要是解决贸易纠纷,显然不可能消除贸易竞争,故B项错误;世贸组织宗旨不是促进国际间的合作,故C项错误。42.在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的舞台上,演

38、员们手持竹简高声吟唱“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并多次出现巨大的“和”字,它所蕴涵的思想同“仁”“礼”一脉相承,都源于( )A. 法家B. 儒家C. 道家D. 墨家【答案】B【解析】【详解】“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和为贵”等均出自于儒家论语之中,“仁”“礼”是孔子的思想核心。故B项正确;法家、道家、墨家的核心思想都与材料主旨无关,故排除ACD项。43.战国时代,一位思想家向各国君主提出治国方略,一味大谈夏商周三代的德政,几乎得不到任何当权者的响应。该思想家是A. 老子B. 墨子C. 孟子D. 韩非子【答案】C【解析】【详解】战国时期,孟子主张仁政和民贵君轻,不符合当时君主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因此得

39、不到当权者的响应,故选C;老子主张无为而治,墨子主张兼爱非攻,不符合题意,排除AB;韩非子主张法治、中央集权,符合统治者需要,被统治者推崇,不符合题意,排除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大谈夏商周三代的德政,几乎得不到任何当权者的响应”,联系所学孟子的思想分析解答。44.为响应党中央厉行节约的号召,许多学校加入到反对“舌尖上的浪费”的“光盘行动”中。早在战国时期,某一思想流派在提出“兼爱”、“非攻”的同时,就倡导“节俭”、“节用”。该思想流派的创始人是A. 老子B. 墨子C 荀子D. 韩非子【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提出“兼爱”、“非攻” “

40、节俭”、“节用”的是战国时期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同时还提出了尚贤,尚同,非命、非乐等主张,所以B正确。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墨子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34分)45.农耕时代的中国商业和商人的命运,与王朝的政策相关。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汴梁)沿河设市,临街开铺到处都是繁华而杂乱的商业街。官民杂处,商民混居在潮水一般的世俗生活力量的推动下,“夜禁”也被突破,出现了繁华的夜市海外汉学家称(朝代)发生了一场“城市革命”,并不为过。摘自吴均现代的拂晓时辰 材料二“燕赵秦晋齐梁江准之货,日夜商贩而南:蛮南闽广豫章南楚瓯越新安之货,日夜商贩而北”

41、(明)李熟李长卿集材料三(清代)商人的绝大部分没有形成为投资城市工业、吸收剩余劳动力的社会力量,反而购地收租,跻身于官僚与地主相结合的乡绅阶层。世界文明史请回答:(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填写横线上的时间,并概括当时发生“城市革命”的表现。(2)据材料二,分析当时商品经济发展的特点,举两例最具代表性的地域商人群体。(3)材料三所述现象是由哪一经济政策造成的?与其有内在关联的清朝对外贸易方面的政策是什么?并指出二者共同的根本目的。【答案】(1)宋市坊不分;打破时间限制(出现夜市)(2)区域性长途贩运易发展快。晋商和徽商。(3)重农抑商;闭关锁国;维护封建统治,【解析】【详解】(1)表现:根据

42、材料“(汴梁)沿河设市,临街开铺到处都是繁华而杂乱的商业街”可知,宋市坊不分;根据材料“夜禁也被突破,出现了繁华的夜市”可知,打破时间限制。(2)特点:根据材料“燕赵秦晋齐梁江准之货,日夜商贩而南:蛮南闽广豫章南楚瓯越新安之货,日夜商贩而北”可知,南北方商人往来频繁,说明区域性长途贩运易发展快。商人群体: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代最著名的地域性商人是晋商和徽商。(3)政策: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商人之所以没有形成投资城市工业的社会力量,反而购收地租,形成了乡绅阶层,原因在于重农抑商政策。政策: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清朝外贸政策是闭关锁国。根本目的: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重农抑商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的根本

43、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46.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不同国家的经济发展模式也不尽相同,先后有英、美为代表的“自由放任”模式和以苏联、中国为代表的“计划经济”模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欧洲令人欣慰的景象却被突然到来的大萧条(始于1929年)给彻底的破坏了在西方的经济确实是一团糟的同时,苏联正在进行经济发展方面的独特实验”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亚当斯密认为:人类经济活动主要的动机,就是谋求个人的利益,谋求私利使自己的需要得到满足。“自由竞争”这个今天已经被人熟知的概念,成为贯穿亚当斯密经济学说的基石。大国崛起解说词材料三: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

44、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1992年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1)材料一中,“苏联经济发展方面的独特实验”是指苏联开创了怎样的发展模式?(2)20世纪30年代西方国家通过哪一重大事件突破材料二中的经济发展模式?指出该事件的主要特点是什么?(3)材料三的主张对传统的计划经济有何新突破?这种新的主张被确立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在1992年中国共产党哪次会议上?(4)结合上述材料,你能得出哪些启示?【答案】(1)斯大林模式(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也可)。(2)罗斯福新政;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全面干预。(3)发

45、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992年中共十四大。(4)发展经济要计划和市场相结合;经济发展模式要因时而变;生产关系的调整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经济政策可以相互借鉴等。【解析】【详解】(1)根据“大萧条”“苏联正在进行经济发展方面的独特实验”,结合所学得出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开创了斯大林模式。(2)根据“自由竞争”可知是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结合所学可知罗斯福新政突破了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的突出特点是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全面干预。(3)根据“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得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根据所学可知,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经济体制改

46、革目标。(4)可从发展经济要计划和市场相结合,经济发展模式要因时而变,生产关系的调整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经济政策可以相互借鉴等角度分析回答。47.二战后,世界经济发展出现了新的特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一缔约国领土的产品输入到另一约国领土时,在关于产品的国内销售、兜售、购买、运输、分配或使用的全部法令、条例和规定方面,所享受的待遇应不低于相同的本国产品所享受的待遇。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材料二:材料三“本协议约方,认识到在处理其贸易和经济领域的关系时,应当是为了提高生活水平保证充分就业和大幅度稳步提高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扩大商品和服务的生产和贸易,同时虑根据持续发展的目

47、标而有效地使用世界资源,寻求既保护和维持环境又以符合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各自需要和利益的方式加强这样的措施;进而认识到需要积极努力以确保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其中的最不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增长中享有一个与其经济发展需要相适应的份额:热切希望达成互惠互利的安排,大量减少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消除国际贸易关系中歧视性待遇的目标世界贸易组织协定材料四 在过去20年间,全球对外投资增长了6倍,但70%都在发达国家之间。根据联合国去年的统计,在过去30年间,最不发达国家的数量从25个增加到49个:世界绝对贫困人口从5年前的10亿増加到現在12亿:工业化国家与30个最穷国家的人均收入相差至少70倍:世界上3个最富

48、有的人的财富,超过了60个穷国国民生产总值之和2003.3.28人民日报(1)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一中三大经济组织反映的世界经济发展的两个方向。(2)依据材料二中的三张图片,指出它们分别代表当今世界的哪三大经济集团?这些组织的出现,反映了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什么趋势?(3)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三中经济组织成立的时间和中国与该组织的关系。(4)据材料四指出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实质。【答案】(1)体系化和制度化。(2)“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和“欧洲联盟”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3)1995年;中国于2001年加入该组织。(4)发达国家主导的资本的新一轮扩张。【解析】【详解】(1)方向:根据材料一中涉及

49、到的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关贸总协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三大组织反映了世界经济逐渐体系化和制度化。(2)经济集团:根据材料二中的图片可知,其反映的分别是“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和“欧洲联盟”三个经济集团。趋势: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三个经济集团反映的经济发展趋势是经济区域集团化。(3)时间:根据材料“世界贸易组织协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世贸组织成立时间是1995年;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于2001年加入该组织。(4)实质:根据材料“全球对外投资增长了6倍,但70%都在发达国家之间”“世界上3个最富有的人的财富,超过了60个穷国国民生产总值之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济全球化

50、加剧了全球经济贫富差距,其实质是发达国家主导的资本的新一轮扩张。48.2015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发表主旨演讲,指出“纵观世界文明史,人类先后经历了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信息革命。每一次产业技术革命,都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巨大而深刻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古代中国属于典型的农业文明。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农业技术革命的最突出表现是什么?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怎样的农业经营模式?(2)近代工业革命发端于西方。18世纪晚期,哪一发明改变了人类的动力结构?第一次工业命对世界市场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19世纪晚期,新技术的发明和应用使人类的生产生活进入什么时代?(3)20世纪中期

51、现代信息技术革命打开了序幕。其中产生的新经济模式最早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的哪一国家?并指出该模式的主要特点。【答案】(1)表现:铁型牛耕。模式:小农经济(自然经济、男耕女织)。(2)发明:改良蒸汽机。影响:世界市场(基本或初步)形成。时代:电气时代。(3)美国;知识经济为基础;信息技术为主导。【解析】【详解】(1)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农业技术革命的最突出表现是铁型牛耕。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小农经济。(2)结合所学可知,1785年改良蒸汽机的发明改变了人类的动力结构,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世界市场初步形成。19世纪晚期,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3)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90年代,美国出现新经济,特点是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