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山东省2015年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分解:(古代中国思想)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512003 上传时间:2024-06-08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28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2015年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分解:(古代中国思想)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山东省2015年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分解:(古代中国思想)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山东省2015年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分解:(古代中国思想)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山东省2015年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分解:(古代中国思想)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山东省2015年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分解:(古代中国思想)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山东省2015年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分解:(古代中国思想)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山东省2015年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分解:(古代中国思想)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山东省2015年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分解:(古代中国思想)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山东省2015年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分解:(古代中国思想)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山东省2015年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分解:(古代中国思想)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山东省2015年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分解:(古代中国思想)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山东省2015年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分解:(古代中国思想)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山东省2015年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分解:(古代中国思想)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山东省2015年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分解:(古代中国思想)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山东省2015年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分解:(古代中国思想)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山东省2015年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分解:(古代中国思想)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山东省2015年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分解:(古代中国思想)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山东省2015年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分解:(古代中国思想)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山东省2015年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分解:(古代中国思想)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山东省2015年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分解:(古代中国思想)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山东省2015年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分解:(古代中国思想)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9页
山东省2015年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分解:(古代中国思想)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9页
山东省2015年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分解:(古代中国思想)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29页
山东省2015年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分解:(古代中国思想)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29页
山东省2015年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分解:(古代中国思想)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29页
山东省2015年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分解:(古代中国思想)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6页
第26页 / 共29页
山东省2015年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分解:(古代中国思想)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7页
第27页 / 共29页
山东省2015年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分解:(古代中国思想)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8页
第28页 / 共29页
山东省2015年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分解:(古代中国思想)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9页
第29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1(2015山东济南一模文综13)依据所学知识,判断下表所示思想家应是()思想家基本主张?莫走极端、适可而止、以柔克刚、韬光养晦、知足而止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韩非子【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老子思想主张 【解析】题干中“莫走极端、适可而止、知足而止”与老子思想中的无为观点相符,“以柔克刚”与老子思想中的相互对立事物会相互转换观点相符,故A项正确;孔子的主要思想主张是“仁”和“礼”,与题干中的信息不符,故B项错误;墨子的主要思想主张是“兼爱、非攻、尚贤”,与题干中信息不符,故C项错误;韩非子的主要思想主张是强调加强中央集权和以法治国,与题干信息不符,故D项错误。【

2、答案】A2(2015山东济南一模单科21)中国古代主张“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的思想家是()A孔子 B墨子 C老子 D韩非子【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老子思想主张 【解析】从“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来看,该思想家具有辩证法思想,主张无为而治,属于道家思想。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其思想以仁为核心,主张礼教德治,与题干信息不符,故A项错误;墨子是墨家学派,主张兼爱、非攻,与题干信息不符,故B项错误;老子是道家学派创始人,著有道德经,含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而且主张无为而治,故C项正确;韩非子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主张法术

3、势结合,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国家,与题干信息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C3(2015山东枣庄一模13)为父母守孝三年是古礼,论语记载孔子和学生宰予言论。宰予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子曰:“于女(汝)安乎?”曰:“安。”子曰:“予之不仁也”。这体现出孔子强调()A礼乐制度 B以德治国 C中庸人和 D孝悌之义【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孔子思想主张 【解析】礼乐制度是西周时期维护等级秩序的文化制度,题干中谈论的是为父母守孝时期长短的问题,与礼乐制度无关,故A项错误;以德治国是一种治国思想,题干中并没有谈论治国问题,故B项错误;中庸人和是孔子提出的

4、调整“礼”和“仁”的方法,与题干无关,故C项错误;题干中宰予认为守孝三年时间过长,对此孔子反问他守孝不满三年心里是否安稳,可见题干主要体现了孔子的孝悌思想,故D项正确。【答案】D4(2015山东淄博二模25)“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于掌上。”这一观点属于() A儒家 B墨家 C法家 D道家【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儒家思想 【解析】材料意思是: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先王由于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所以才有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用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施行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治理天下就可以像在手掌心里面运转东西一样容易了。

5、材料反映的是儒家仁政主张,选择A项符合题意。【答案】A5(2015山东菏泽一模文综13)有专家认为:“他们崇信宇宙间的一元组织,愿意回归到原始的简朴,抵抗各种侵害自由的措施,不管其为威迫或是利诱。他们主张的极有限度的政府,也在不少农民造反的场台里赋予大众性的意识,成为他们解放的宗旨”。材料中的他们指的是百家争鸣中的()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墨家【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道家思想 【解析】依据材料中“在不少农民造反的场合里成为他们解放的宗旨”的信息可知,与儒家克己复礼、贵贱有序思想相悖,故A项错误;材料中“回归到原始的简朴”表明向往“鸡犬之声相闻,明知老死不相往来”的原始风气,“极有限度

6、的政府”表明主张“无为而治”,“崇信宇宙间的一元组织”联系所学知识可知,符合老子的“道是万物本原”的观点,故B项正确;材料中“抵抗各种侵害自由的措施”,与法家严刑峻法的统治主张相悖,故C项错误;墨家兼爱、非攻等思想材料中没有体现,概念错误,故D项错误。【答案】B6(2015山东临沂一模单科1)“魏晋名士”是一个“尚通脱”的惊世骇俗群体,他们独立特行而随情任性、无拘无束而逍遥自在、恣肆癫狂而独得其乐。下列哪句话会得到他们的推崇()A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B选天下之贤可者,立为天子 C“道私者乱,道法者治” D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道家思想 【解析】

7、“魏晋名士”无拘无束而逍遥自在”符合道家崇尚自然思想。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属于儒家荀子思想观点,故A项错误;选天下之贤可者,立为天子是尚贤的墨家思想,故B项错误;“道私者乱,道法者治”属于法家思想,故C项错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属于道家思想,故D项正确。【答案】D7(2015山东临沂三模13)下表列举出中国古代某思想流派的一些特征,据此推断该流派是()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在中国长期存在,对中国思想发展影响深远 其思想主张既利于个人修养,也可用作治国思想 在中国古代政治史上有过极短暂的辉煌 有些观点与自由主义不谋而合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

8、鸣道家思想【解析】儒家思想强调等级伦理秩序,限制自由思想,与材料中“有些观点与自由主义不谋而合”不符,故A项错误;道家主张随其自然,无为而治,即符合“其思想主张既利于个人修养,也可用作治国思想”,也符合“有些观点与自由主义不谋而合”,故B项正确;墨家在战国后逐渐消失,与“在中国长期存在,对中国思想发展影响深远”不符,故C项错误;法家用严刑峻法约束人们,与“有些观点与自由主义不谋而合”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B8(2015山东德州二模13)古代某思想家认为:“释法术而任心治,尧不能正一国。去规矩而妄意度,奚仲不能成一轮。”该思想家的流派是()A儒家 B法家 C墨家 D道家【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

9、百家争鸣法家思想 【解析】儒家主张以德治国,与材料中的“法术”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主张治理国家不能只靠教化而必须要以来“法术”和“规矩”,属于法家依法治国的思想,故B项正确;墨家主张“兼爱”“尚贤”“非攻”,与材料意思不符,故C项错误;道家主张统治者无为而治,与材料主张相去甚远,故D项错误。【答案】B9(2015山东聊城一模15)右面的示意图形象地反映了() A儒家思想的发展B君主专制的演化 C商品经济的发展D传统科技的兴衰【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宋明理学;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解析】儒家思想先秦时期兴起发展,秦朝受到打击,汉武帝时期确立为正统思想,三国两晋南北

10、朝受到佛道的冲击有所下降,宋明时期成为官方哲学,随着西学东渐展开,受西学冲击,其地位下降,该示意图形象地反映了儒家思想的发展,故A项正确;君主专制在明清时期应该达到最高峰,故B项错误;商品经济在明清时期应该达到最高峰,故C项错误;传统科技在秦汉时期应该继续呈现上升趋势,故D项错误。【答案】A10(2015山东淄博一模38)(24分)孔子是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后人用祭孔活动对其表达敬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据史记记载,公元前478年(孔子死后第二年),鲁哀公下令在曲阜阙里孔子旧宅立庙,即今天的孔庙。孔子生前所住的三间房屋改成寿堂,孔子生前所使用的衣、冠、车、琴、书册等保存起来,并且按岁

11、时祭祀。这是诸侯祭孔的开始。(1)从材料一中可获得许多历史信息。按要求填写下表(每一领域填入一项即可)。(6分)领域信息政治现象经济现象文化现象【考点】(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解析】(1)第一小问政治现象,结合材料一中的“鲁哀公下令”说明诸侯强大,孔子代表的士阶层兴起;第二小问经济现象,结合材料一中的“三间房屋改成寿堂,孔子生前所使用的衣、冠、车、琴”来做;第三小问文化现象,结合材料一中的“书册等保存起来”,“并且按岁时祭祀”来答。【答案】(1)共6分。每个领域任答一点。领域信息政治现象诸侯强大(祭孔);孔子代表的士阶层崛起 (2分)经济现象衣冠车琴的生产;建造房屋(2分)文化现象儒学产

12、生;祭祀文化流行;制作使用书册(2分)11(2015山东滨州一模38)(24分)家训是我国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国古代家训节选三国诸葛亮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唐刘禹锡名子说夫忠孝之于人,如食与衣,不可斯须离也,岂候余易哉。宋刘清之戒子通录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饮食衣服,若思得之艰难,不敢轻易费用。宋包拯包拯集后世子孙仕官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噎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清张英恒产琐言人家富贵两字,暂时之荣宠耳。所恃以长子孙者,毕竟是耕读两字。(1)据材料一,概述中国古代的家训思想(不得照搬照抄原文)。(5

13、分)(2)分析影响中国古代家训思想形成的主要因素。(8分)【考点】(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家训思想(2)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科举制;古代中国的经济小农经济;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家思想【解析】(1)材料每一项对应一条内容,简单概括即可。第一条强调淡泊明志说明注重道德修养,第二条强调忠孝,第三条强调勤俭持家,第四条强调为官清廉,不能贪污腐败,第五条强调耕读传家。(2)结合历史背景,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传统习俗等方面考虑。【答案】(1)思想:重视道德修养;灌输忠孝观念;提倡节俭治家;为官切勿贪腐;重视耕读传家。(5分)(2)因素:专制统治;科举制度;小农经济;以儒家为主的传统文化

14、;以血缘为纽带的宗族观念。(8分,答出其中任意四点即可)12(2015山东临沂一模单科26)(13分)意大利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1582来华,此后三十年一直在中国传教、工作和生活,晚年曾将其在中国的传教经历撰写下来。以下材料均摘自利玛窦中国札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哲学家之中最有名的叫做孔子我们就不得不承认他可以与异教哲学家相媲美,而且还超过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中国有学问的人非常尊敬他,以致不敢对他说的任何一句话稍有异议,而且还以他的名义起誓,随时准备全部实行,正如对待一个共同的主宰那样。不仅哲学家作为一个阶级是如此,就是统治者在过去的时代里也给予他以对一个人的高敬意。 (

15、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为什么“统治者在过去的时代里也给予他以对一个人的最高敬意”?(3分)列举与孔子媲美的一位古希腊哲学家的思想。(2分)【考点】(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孔子思想主张;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解析】(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中“中国哲学家之中最有名的叫做孔子”并结合所学儒家思想在封建社会的作用来思考回答;第二小问结合所学古希腊哲学家从苏格拉底、普罗泰格拉、柏拉图或者亚里士多德中任选一位并结合他们的思想进行回答。【答案】(1)原因:孔子的儒家思想后来发展为官方哲学,有利于维护封建专制统治。(3分) 苏格拉底,关注人的伦理道德,提出“美德即知识”。(或:普罗泰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

16、尺度”;柏拉图鼓励人们独立理性思考;亚里士多德提出自然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2分)13(2015山东济宁二模38)(26分)民族和个人的性格深受社会、时代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美国汉学家亚瑟莱特认为中国传统性格有如下十三种特征:(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代中国人为何“服从权威父母或长上”?又为何“好学,尤其好学正统的经典?”【解析】(1)第一小问说明,根据材料一“服从权威父母或长上”这一信息,从中国的传统宗法观念和传统的伦理思想方面分析即可;第二小问原因,根据材料一“好学,尤其好学正统的经典”这一信息,结合古代中国的选官制度以及读书与做官之间的关系来分析作答即可。【答案】(1)

17、说明:宗法观念的影响;儒家伦理思想的影响。(4分) 原因:封建王朝通过考试(科举制或察举制)选拔官员;考试内容主要是正统(儒学)经典。(4分)14(2015山东临沂三模39)(22分)义利之争始终是一个困扰人类的命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儒家之辨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孟子梁惠王上(1)指出材料一中孟子的义利观,并谈谈你对“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的理解。(8分)【考点】(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孟子思想

18、主张【解析】(1)第一小问义利观,从材料一“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可知孟子的义利观;第二小问理解,翻译并评价“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答案】(1)义利观:重义轻利。(2分)理解:一个国家的主流价值观如果充满了仰视权力和拜金主义的风气,“国危”就是必然的结局。这一观点阐述了重利轻义的危害鲜明地体现了儒家的伦理思想。(6分)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1(2015山东德州一模13)春秋繁露中写道:“正朔、服色之改,受命应天制礼作乐之异,人心之动也,二者离而复合,所为一也。”该主张的主要目的是()A巩固儒学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 B为三纲五常学说提供理论基础C借助天意来宣扬大一

19、统和加强君权 D将哲理引入儒学促使其思辨化【考点】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 【解析】春秋繁露是董仲舒的代表作,材料的意思是“改变纪年、服色和制定礼乐制度,虽然在时间上有先后不同,但顺天应人的想法是相同的,都最终归一个大治的目的”,体现了他“春秋大一统”思想,汉武帝采纳了他的主张后,儒学才成为正统思想,在此之前儒学地位低下,所以谈不上“巩固儒学地位”,故A项错误;“三纲五常”是封建伦理道德原则,是为“大一统”服务的,是维护“大一统”的手段,故B项错误;在西汉中期,诸侯王国割据局面基本结束,生产得到恢复与发展,中央集权得到巩固与加强,出现了经济繁荣和政治大一统的局面,为适应统一的

20、中央集权的需要,董仲舒提出“大一统”思想,故C项正确;“将哲学理论引入儒学促使其思辨化”是宋明理学的特征,故D项错误。【答案】C2(2015山东日照二模13)据史记记载:汉高祖刘邦母刘氏在人泽坡休息,梦中与神人相遇后怀有身孕,生刘邦:明史记载:明太祖朱元璋出生时出现了“红光满屋”的怪异现象。这表明统治者()掩饰自己出身低微以取得上层支持 制造天命观以树立君主的政治权威美化改朝换代行为为顺应天意之举 宣扬迷信思想为实行愚民政治服务A B C D【考点】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思想主张(君权神授) 【解析】汉高祖、明太祖此时已经成为统治者,不存在“取得上层支持”,故错误;统治者通过这些怪异现象制

21、造“受命于天”的天命观,以树立自己的政治权威,故正确;汉高祖、明太祖都是新朝代的建立者,制造天命观,以美化其改朝换代行为是顺应天意之举,故正确;统治者的宣传,与实行愚民政治无关,故错误,选择B项符合题意。【答案】B3(2015山东菏泽一模单科2)费正清在美国与中国中说:“儒家认为君王是介于人类和自然力之间的只要他顺应天时,广行善事,他就能维持人与自然间的普遍协调。因此,认为天灾是由于君王有了过错,这种说法就是合乎逻辑的了。”最早提出这种观点的是()A孔子 B荀子 C董仲舒 D朱熹【考点】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思想主张(天人感应) 【解析】材料涉及天人关系,指出君主应“顺应天时”,天灾是由于

22、“君王的过错”,符合董仲舒新儒学的天人感应思想,选择C项符合题意。【答案】C4(2015山东潍坊一模单科3)汉初,儒家经义成为法理的基础,坚持德主刑辅,先教后刑。这反映了,当时的治国理念是()A内儒外法 B外儒内法 C以德治国 D以法治国【考点】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解析】依据材料“坚持德主刑辅,先教后刑”可知是以儒为主以法为辅,故A项错误;依据材料“儒家经义成为法理的基础,坚持德主刑辅”可知儒家和法家思想相结合,以儒为主以法为辅,故B项正确;依据材料“坚持德主刑辅,先教后刑”可知治国是以德为主以刑为辅,不是单独的以德治国,故C项错误;依据材料“坚持德主刑辅,先教后刑”可知法律在治国上处于辅

23、助地位,不是依法治国,故D项错误。【答案】B5(2015山东临沂一模文综14)古代民间谚语:“遗子黄金满毓,不如一经”,真实地反映了经学地位的提升,其最早出现于()A春秋末期 B战国晚期 C西汉中期 D唐朝前期【考点】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解析】春秋末期孔子创立的儒家经学兴起,影响有限,故A项错误;战国晚期,经孟子和荀子发展的儒家经学影响扩大,但并未被统治者采纳,故B项错误;西汉中期,经董仲舒改造的儒学被汉武帝采纳,成为封建统治的主流思想,经学成为统治者选拔人才的标准,因此民间争相学习经学,经学甚至比“遗子黄金”价值更高,故C项正确;唐朝前期经学早已成为主流思想,但其地位受到来自佛道的冲击,

24、故D项错误。【答案】C6(2015山东临沂二模13)西汉时期,太学开设并讲解易经诗经尚书礼记公羊传谷梁传左传周官尔雅等课程。这反映出儒学教育()A课程设置多样化 B由精英化走向世俗化C向社会下层扩展 D逐步官方化和制度化【考点】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解析】太学课程设置均是儒家经典,不能体现多样化,故A项错误;太学教育主要还是贵族化,没有走向世俗化,故B项错误;太学是集中于中央教育机构,没有向社会下层扩展,故C项错误;太学设立体现儒学教育逐步官方化和制度化,故D项正确。【答案】D7(2015山东临沂二模14)赵翼廿二史札记曾说,汉人“上书无忌讳”,“多狂悖无忌讳之语”,而“帝受之,不加谴怒,且

25、叹赏之,可谓圣德矣!”同时“汉诏多惧词”,诏书中经常有“朕甚自愧”“朕以无德”“是皆朕之不明”等语。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儒生群体进入政权 B皇权接受儒家指导制约C士人官僚的“规谏” D皇权受到制度严格规范【考点】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思想主张 【解析】材料中没有提及儒生参政的信息,故A项错误;材料中“朕甚自愧”“朕以无德”“是皆朕之不明”体现董仲舒“天人合一“的思想,说明皇权受到儒家思想的指导,故B项正确;士人官僚的“规谏”不是材料中反映的主旨信息,故C项错误;皇权受到制度严格规范说法不符合史实,故D项错误。【答案】B8(2015山东聊城一模15)右面的示意图形象地反映了() A

26、儒家思想的发展B君主专制的演化 C商品经济的发展D传统科技的兴衰【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宋明理学;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解析】儒家思想先秦时期兴起发展,秦朝受到打击,汉武帝时期确立为正统思想,三国两晋南北朝受到佛道的冲击有所下降,宋明时期成为官方哲学,随着西学东渐展开,受西学冲击,其地位下降,该示意图形象地反映了儒家思想的发展,故A项正确;君主专制在明清时期应该达到最高峰,故B项错误;商品经济在明清时期应该达到最高峰,故C项错误;传统科技在秦汉时期应该继续呈现上升趋势,故D项错误。【答案】A9(2015山东淄博一模38)(24分)孔子是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后人用

27、祭孔活动对其表达敬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二 据汉书后汉书的记载,汉代的主要祭孔活动有:公元前195年,汉高祖亲自到曲阜以“太牢”祭祀孔子。汉元帝在位时,征召孔子第十三代孙孔霸为帝师,封关内侯,号褒成君,赐食邑八百户,以税收按时祭祀孔子。公元29年,光武帝派遣大司空宋宏作为特使到曲阜祭祀孔子。公元59年,汉明帝于太学及全国郡县学祭祀周公、孔子。(2)根据材料二,指出汉代历次祭孔活动的特点。依据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如此祭孔的原因。(10分)【考点】(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解析】(2)第一小问特点,结合材料二中的四次祭孔可以得出特点,皇帝亲自祭孔;以孔子后代为奉祀官主持祭孔;皇帝派遣特使专程

28、祭孔;在各级学校祭孔;第二小问原因,结合秦汉政治、经济、思想和教育的举措来答。【答案】(2)特点:皇帝亲自祭孔;以孔子后代为奉祀官主持祭孔;皇帝派遣特使专程祭孔;在各级学校祭孔。(4分)原因:政治上,国家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大一统局面需要精神支柱;思想上,儒学成为主流思想,孔子更受到尊崇;教育上,各级学校的建立,崇尚孔子的教育实践。(6分)10(2015山东潍坊一模单科26)(12分)在几千年的文明史上,社会政治制度经历了不断演变的过程,体现出复杂多样的特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鲍宣上书汉哀帝:“天下,乃皇天之天下也。陛下上为皇天子,下为黎庶父母,今贫民菜食不厌,衣又穿空,父子、夫妇不

29、能相保,诚可为酸鼻。陛下不救,将安所归命乎!”(1)概括材料一体现的政治思想。(3分)【考点】(1)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解析】(1)依据材料一“陛下上为皇天子,下为黎庶父母”体现君权神授,家国一体,材料一“陛下不救,将安所归命乎!”体现统治者要以民为本。【答案】(1)思想:君权神授、家国一体、民本思想。(3分)11(2015山东临沂一模单科26)(13分)意大利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1582来华,此后三十年一直在中国传教、工作和生活,晚年曾将其在中国的传教经历撰写下来。以下材料均摘自利玛窦中国札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二 在这里每个人都很清楚,凡有希望在哲学领域成名的(指通过科举

30、做官中译者注),没有人会愿意费劲去钻研数学或医学钻研数学和医学并不受人尊敬,因为它们不像哲学研究那样受到荣誉的鼓励,学生们因希望着随之而来的荣誉和报酬而被吸引。这一点从人们对学习道德哲学深感兴趣,就可以很容易看到。(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为什么“人们对学习道德哲学深感兴趣”?(4分)这种情况产生了什么影响?(2分)【考点】(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科举制【解析】(2)第一小问依据除了认真“凡有希望在哲学领域成名的(指通过科举做官中译者注)”并结合所学儒家思想独尊地位以及通过科举考试做官的角度组织答案;第二小问影响从儒学积极发展以及对科技消极影响角度组织答案。【答案】(

31、2)原因:儒学在社会上有独尊地位,影响巨大;可以通过科举考试做官。(4分)影响:促进了儒学的发展;不利于科学技术发展。(2分)12(2015山东泰安一模38)(24分)家庭和妇女地位的变化反映了时代的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纵观中国女性的生存轨迹,在近代以前的私有制社会中女性被排斥在社会生活之外,因而女性只有单一的家庭角色定位,即在家中扮好“贤妻”、“良母”的角色,相夫教子。这种价值观的形成是长期经济生活、历史文化积淀的结果。论戊戌维新至五四时期的女性角色定位请回答:(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导致中国古代女性地位低下的社会根源。(4分)【考点】(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宗法制;古代

32、中国的经济小农经济;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家思想【解析】(1)从经济、思想观念两个方面分析导致中国古代女性地位低下的社会根源,小农经济社会,妇女从事的家庭手工业是农户的副业;儒家三纲五常的纲常观念和伦理思想,使得妇女成为男子的附庸;传统宗法观念“重男轻女”。【答案】(1)根源:小农经济以种植业为主的特点;男耕女织的社会分工;儒家思想宣扬的纲常观念和伦理思想;传统宗法观念的影响。(4分)13(2015山东德州二模39)(22分)从古至今,中国教育制度和内容不断发生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西汉)由地方学即郡国学申送十八岁以上青年入太学,受业一年,经考试,以甲乙等分发。甲等得在宫廷

33、充皇帝侍卫,乙等回归本乡作吏凡属政府成员,皆须太学出身,或是由太学生服务地方政府为吏之双重资格为出身。此等人,皆经政府之教育与选择。每一成员,既通经术,亦称文学,又擅吏事,汉人谓之“通经致用”。 钱穆中国教育制度与教育思想(1)依据材料一概括西汉太学教育的突出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6分)【考点】(1)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西汉太学教育【解析】(1)第一小问特点,据材料一“经考试,以甲乙等分发。甲等得在宫廷充皇帝侍卫,乙等回归本乡作吏凡属政府成员,皆须太学出身 “概括即可;第二小问影响,结合所学知识,从提高官员素质、促进儒学发展、推动大一统等角度归纳。【答案】(1)特点:把教育和选拔管

34、理人才结合起来,把读书和做官结合起来。(2分)影响:有助于培养高素质的政府官员;进一步推动了儒学的传播与发展;有助于加强思想一统,加强中央集权。(4分,答出2点即可)宋明理学1(2015山东济南一模单科23)近代思想家梁启超在二千五百年儒学概略中指出:“儒家在北朝时专讲注疏,中唐以后,要把春秋三传,束之高阁儒家在北朝时,专讲训诂名物,中唐以后主讲明心见性”梁启超之意是()A心学实际上孕育于中晚唐B佛教的兴盛影响了儒学的发展C北朝至唐,儒学失去正统思想的地位D唐朝时形成“三教合归儒”的现象【考点】宋明理学 【解析】“中唐以后主讲明心见性”是指儒学受佛教思想影响较大,而不是说该时期形成心学,心学属

35、于理学的派别,形成于南宋时期,故A项错误;“中唐以后主讲明心见性”,中的“明心见性”是指佛教思想,作为儒学的重要发展阶段,主讲与佛教相关思想,可见该时期佛教兴盛影响了儒学思想,故B项正确;从材料来看,梁启超是在叙述不同时期儒学发展阶段情况,没有涉及儒学正统地位问题,故C项错误;梁启超把“中唐以后主讲明心见性”当成是儒学发展阶段,并未提及“三教合一”现象,故D项错误。【答案】B2(2015山东临沂一模文综15)程颐说:“圣王为治,修刑罚以齐众,明教化以善俗。刑罚立则教化行矣,教化行而刑措矣。虽日尚德而不尚刑,顾岂偏废哉?”在此,程颐主张()A德刑兼顾,二者不可偏废 B严刑酷法,规范民众习俗C教化

36、百姓,有利国富民强 D崇尚道德,依法治理国家【考点】宋明理学程朱理学(程颐思想主张) 【解析】“尚德而不尚刑,顾岂偏废哉?”,程颐认为崇尚道德教化,而放弃刑罚,难道不是偏废吗?因此他主张德刑兼顾,故A项正确;严刑酷法只是他主张的一方面,故B项错误;教化百姓也只是他主张的一方面,故C项错误;D项虽然涉及道德教化和刑罚法治,但没有反映出二者之间不可偏废的关系,故D项错误。【答案】A3(2015山东潍坊一模文综16)岳麓书院院训“忠孝廉节”碑文由朱熹所写,每字一碑,分嵌在讲堂左右两侧。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四字碑揭示了楷书的端庄浑厚 B书院教育实现了儒学的政治化C四字碑体现了理学的本质内涵 D朱熹将

37、理学发展成官方哲学【考点】宋明理学程朱理学(朱熹思想主张) 【解析】A项不能体现朱熹理学的本质,故A项错误;岳麓书院院训“忠孝廉节”四字碑文不能简单的说明儒学的政治化,故B项错误;“忠孝廉节”四字碑文深刻诠释了朱熹理学的本质内涵,故C项正确;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其理学思想被作为后世官方正统儒学思想,但是材料看不出,故D项错误。【答案】C4(2015山东威海二模14)朱熹说:“孔子所谓克己复礼,中庸所谓致中和、尊德性、道问学,大学所谓明明德圣贤千言万语,只是教人明天理、灭人欲。”朱熹旨在强调() A儒家自古以来就讲求个人的道德修养B人的正常欲望是天理,超越于此的是人欲 C存天理、灭人欲是儒家一

38、以贯之的思想D人要克制欲望才能发明本心符合天理【考点】宋明理学程朱理学 【解析】儒家讲求个人道德修养,与材料中朱熹强调“存天理,灭人欲”不符,故A项错误;在程朱理学家看来,天理指的是儒家的道德伦理,人欲指的是人的自然欲求,故B项错误;据材料从孔子克己复礼到中庸及大学,圣贤千言万语,只是教人明天理、灭人欲,得出朱熹强调儒家一贯主张“存天理、灭人欲”,故C项正确;发明本心是王阳明提出的,故D项错误。【答案】C5(2015山东青岛一模15)“饥来吃饭倦来眠,只此修行玄更玄。说与世人浑不信,却从身外觅神仙”。与该诗的观点最相近的是()A格物致知 B心即理也 C经世致用 D存天理,灭人欲【考点】宋明理学

39、陆王心学(王阳明心学) 【解析】这是王阳明的诗,意为“修行当于日常生活中,顺其自然,不必在日常行事之外,别有用功,别有修行。世人不懂这种修行的奥妙,一味身外觅功夫,忠属徒劳”,强调个人主观意志的作用,加强内心的修行。“格物致知”是指探究事物的原理法则进而总结为理性知识,认为“理”存在于天地万物之中,与材料观点不符,故A项错误;“心即理也”强调“理”存在于人的内心,“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属于主观唯心主义,故B项正确;“经世致用”是明清之际的学术思潮,主张学问有益于国家,用所学知识解决社会现实问题,以达到经国济世的实效,与材料观点不符,故C项错误;“存天理,灭人欲”是指天理和人欲是对立的,人被自

40、己的私欲所蒙蔽,不能感悟天理,要保存心中的天理,就要消灭人欲,与材料观点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B6(2015山东济宁一模16)下图内容选自某理学著作的论断,作出这一论断的是()A程颐 B陆九渊 C朱熹 D王阳明【考点】宋明理学陆王心学(王阳明心学) 【解析】材料主要观点是“致良知”属于心学,程颐是程朱理学代表,故A项错误;陆九渊的观点是“心即理也”,与材料不符,故B项错误;朱熹是程朱理学代表,提倡“格物致知”,故C项错误;王守仁“致良知”学说认为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天理就在自己心中,只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符合材料的意思,故D项正确。【答案】D7(2015山东淄博二模28)北

41、宋著名理学家张载提出,要“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黄宗羲则说:“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为万民,非为一姓也。”这两种思想() A都具有批判君主专制的意义 B都曾被奉为官方学说 C都反映了经世致用的学风 D都提倡为民请命的责任担当【考点】宋明理学;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黄宗羲思想主张 【解析】“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强调的是社会责任感,而“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为万民,非为一姓也。”批判的是君主专制,故A项错误;理学曾被奉为官方学说,黄宗羲是反对君主专制,故B项错误;经世致用学风出现在明末清初,故C项错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

42、学,为万世开太平”、“为天下,为万民,非为一姓也”体现的是提倡为民请命的责任担当,故D项正确。【答案】D8(2015山东菏泽一模单科13)历史概念是反映历史研究对象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以下对历史概念的解读正确的是()三教合一中国古代的三教合一严重阻碍了儒学的复兴三角贸易近代大西洋三角贸易是指欧洲、非洲与美洲之间的贸易三大政策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是新三民主义的核心八字方针指“调整、巩固、充实、提高”,促进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好转A B C D【考点】宋明理学;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三角贸易;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八字调整方针 【解

43、析】三教合一为宋明理学的出现创造了条件,使儒学体系得到丰富和更新,材料说三教合一严重“阻碍了儒学的复兴”,是错误的解读,凡是涉及的选项都错误,选择D项符合题意【答案】D9(2015山东聊城一模15)右面的示意图形象地反映了() A儒家思想的发展B君主专制的演化 C商品经济的发展D传统科技的兴衰【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宋明理学;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解析】儒家思想先秦时期兴起发展,秦朝受到打击,汉武帝时期确立为正统思想,三国两晋南北朝受到佛道的冲击有所下降,宋明时期成为官方哲学,随着西学东渐展开,受西学冲击,其地位下降,该示意图形象地反映了儒家思想的发展,故A项正确

44、;君主专制在明清时期应该达到最高峰,故B项错误;商品经济在明清时期应该达到最高峰,故C项错误;传统科技在秦汉时期应该继续呈现上升趋势,故D项错误。【答案】A10(2015山东德州一模38)(24分)出版印刷事业被誉为“文明之母”,反映着社会的变迁,促进了人类文化发展和社会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宋)中央政府继续刻印图书,除国子监承刻之外,其它政府部门和地方官署都刻书、印书,全面开展了政府刻书事业刻书内容范围更加扩大,不仅刻印儒家经典著作,又遍刻正史、医书、诸子、算书、字书、类书和名家诗文,政府还编印了四部大型类书以及佛、道藏经典。私人刻书以文集最多,坊间刻书则以售卖营利为主,除

45、了刻印经文以外,又另刻有字书、小学等民间所需用及士子应举所需要的读物,品类丰富繁多。 张树栋中华印刷通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宋代印刷业发展的因素。(6分)【考点】(1)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四大发明(印刷术);宋明理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科举制【解析】(1)根据材料一“中央政府继续刻印图书,除国子监承刻之外,其它政府部门和地方官署都刻书、印书,全面开展了政府刻书事业”得出印刷事业的发展得益于政府的重视;根据“不仅刻印儒家经典著作政府还编印了四部大型类书以及佛、道藏经典”说明在宋朝刻印儒、道、佛书籍是因为三教合一促进宋明理学的形成;根据“坊间刻书则以售卖营利为主,除了刻印经文以外

46、,又另刻有字书、小学等民间所需用及士子应举所需要的读物”说明教育的发展和科举考试的影响推动了印刷事业的发展;联系所学,在宋朝印刷术取得技术性突破活字印刷术出现,这也推动了印刷事业的发展。【答案】(1)因素:政府的重视;印刷术的发展(或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三教合一潮流发展,理学兴起;教育的发展及科举考试的影响。(6分。任答其中三点,即得6分。)12(2015山东临沂一模单科26)(13分)意大利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1582来华,此后三十年一直在中国传教、工作和生活,晚年曾将其在中国的传教经历撰写下来。以下材料均摘自利玛窦中国札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三 他们全国都是由知识阶层,即一

47、般叫做哲学家的人来治理的。井然有序地管理整个国家的责任,完全交付给他们来掌握更加令外国人惊异的是,在事关对皇上和国家的忠诚时,这些哲学家一听到召唤,其品格崇高与不顾危险和视死如归,甚至要超过那些有保卫祖国专职的人。(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哲学家”为什么会有“令外国人惊异”的行为。(2分)【考点】(3)宋明理学【解析】(3)依据材料三中“知识阶层,哲学家的人来治理的管理整个国家的责任”信息并结合宋明理学对社会积极影响角度回答。【答案】(3)原因:儒家文化(宋明理学)倡导注重气节品德,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感,形成民族美德。(2分)13(2015山东泰安一模39)(22分)东

48、西方文明的交流,在不同的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从1300年到1800年的五百年中,据英国经济学家安格斯麦迪森的研究证明,中国的人均GDP增长率为零,长达五百多年的明清两朝是一个长期停滞的时期。而这五百年里,外部世界开始以加速度的方式,成十倍成百倍地往前狂奔的时候,中国像“龟兔赛跑”中的那只兔子一样,在一棵枯树下酣睡了五百年。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五百年里中国与欧洲在政治、经济、思想领域发展的不同特点(6分)【考点】(1)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古代中国的经济小农经济;宋明理学;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欧洲资本主义发展;文艺复兴;启蒙运动【解

49、析】(1)从1300年到1800年中国处在明清时期,紧扣民主与专制、自然经济与资本主义、思想专制与思想解放,依据教材内容对比中国与欧洲在政治、经济、思想领域发展的差异。【答案】(1)特点:政治:中国君主专制空前强化;欧洲资本主义代议制逐步确立。 经济:中国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欧洲资本主义发展。 思想:中国思想专制、文化高压;欧洲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等思想解放运动兴起。(6分)14(2015山东烟台二模38)(20分)有学者认为:宋代不仅对后世有深远影响,而且具有其特殊的认识价值。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三 朱熹强调,“仁”是人的爱心及一切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仁者必然无私无畏,大智大勇,襟怀磊

50、落,仁民爱物;仁者境界与佛老境界的最大不同,就是在于强调应有强烈的社会责任心。儒家干预政治的关键,就是要设法“正君心”,因为只有君心得正,才能正纲常、正百官,而后国治、天下平。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 (人民版必修3)(3)请依据材料三谈谈宋代儒学的发展所起到的积极作用。(6分)【考点】(3)宋明理学程朱理学【解析】(3)据材料三“仁是人的爱心及一切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强调应有强烈的社会责任心”得出“仁”是一切道德价值的本原,应有强烈的社会责任心,有利于塑造中华民族性格,据材料三“儒家干预政治的关键,就是要设法“正君心”而后国治、天下平”得出,主张 “正君心”,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和

51、社会和谐,结合所学分析即可。【答案】(3)作用:材料三认为“仁”是一切道德价值的本原,应有强烈的社会责任心,突出了道德和自我约束的力量,有利于塑造中华民族性格;主张 “正君心”,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和社会和谐。(6分)15(2015山东淄博三模38)(22分)“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道出了中国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1517年王守仁任南赣巡抚期间,举办社学,要求有关人员“务遵本院原定教条尽心训导,视童蒙如己子,以启迪为家事,不但训饬其子弟,亦复化喻其父兄;不但勤劳于诗礼章句之间,尤在致力于德行心术之本;务使礼让日新,风俗日美,庶不负有司作兴之意,与士民趋向之

52、心”。引自 王守仁全集卷二材料二 1902年梁启超创办新民丛报,该报“取大学新民之意,以为欲维新吾国,当先维新吾民。中国所以不振,由于国民公德缺乏,智慧不开。故本报专对此病以药治之,务采中西道德以为德育之方针,广罗政学理论以为智事之本源”。 梁启超新民丛报宗旨(1)归纳社学的职责。(2分)(3)王守仁办学与梁启超办报在宣传内容上有何不同?解释其原因。(12分)(4)从王守仁办学与梁启超办报的历史活动中,受到哪些启发? (2分)【考点】(1)宋明理学陆王心学(王阳明心学)(3)宋明理学陆王心学(王阳明心学);维新思想梁启超思想主张(4)宋明理学陆王心学(王阳明心学);维新思想梁启超思想主张【解析

53、】(1)依据材料一“不但勤劳于诗礼章句之间,尤在致力于德行心术之本;务使礼让日新,风俗日美,庶不负有司作兴之意,与士民趋向之心”可以得出,社学既传播文化知识,也注重教化民众。(3)第一小问不同,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归纳二者在宣传内容上的不同,即王守仁宣传“诗礼章句”“德行心术”,梁启超宣传“中西道德”“政学理论”。第二小问原因,从二者所处的政治环境、经济发展水平和思想文化状况分析即可,即政治环境不同,明代君主专制统治加强,而清末民族危机严重,救亡图存成为当务之急;经济基础不同,明代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而清末工业化起步,民族资本主义有了一定发展;社会思想不同,明代儒家思想占据统治地位,而清末西方

54、政治学说传入,提供了更科学的思想武器等。(4)紧扣主题:“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道出了中国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并综合以上材料,从王守仁办学与梁启超办报的历史活动中谈自己的启发即可,比如个人活动应有社会担当,应该考虑到国家民族利益,应该宣传先进理论,保持正确舆论导向等。【答案】(1)职责:既传播文化知识,也注重教化民众。(2分)(3)不同:王守仁宣传“诗礼章句”“德行心术”即以儒家思想为主的中国传统文化;梁启超宣传“中西道德”“政学理论”即以西方人权学说为主的中外先进思想。(4分)原因:政治环境不同明代君主专制统治加强,而清末民族危机严重,救亡图存成为当务之急。(2分)社会思想不同明代儒家思想

55、占据统治地位,而清末西方政治学说传入,提供了更科学的思想武器。(2分)经济基础不同明代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而清末工业化起步,民族资本主义有了一定发展。(2分)个人经历不同王守仁是理学家,主张“致良知”说,而梁启超是新式知识分子,接受西方思想,参与维新变法,积极主张改革社会。(2分)(4)启发:个人活动应有社会担当认识社会问题,解决社会问题,考虑国家民族利益;注重宣传教化宣传先进理论,启发民众觉悟,保持正确舆论导向。(2分)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1(2015山东济南一模文综17)明清时期,儒家思想中带有早期民主思想色彩。究其原因,除封建制度的日趋没落之外,关键在于()A抗清斗争高涨 B宋明理学兴盛C

56、商品经济的发展 D西方思想的影响【考点】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解析】抗清斗争是民族矛盾激化的表现,与民主思想的形成没有联系,故A项错误;宋明理学是维护封建制度的思想武器,是早期民主思想所批判的对象,故B项错误;民主思想产生的经济基础是商品经济的发展,明代中后期中国的商品经济发达,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为民主思想产生创造了条件,故C项正确;西方民主思想在鸦片战争之后才逐渐传入中国,故D项错误。【答案】C2(2015山东日照一模13)葛兆光先生指出:“尽管这些对于旧制度的激烈批判被描绘成启蒙思潮,但这些思想表达的全部合理性,却建筑在民族命运的激愤和故国哀思的情感上,本身未必是理性的思考和冷静的分析。”

57、作者评价的是()A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B明清之际的批判思想C洋务派的“中体西用” D维新派的“托古改制”【考点】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解析】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是指在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故A项错误;明清之际的批判思想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的活跃,他们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这与题干中“对于旧制度的激烈批判”“ 建筑在民族命运的激愤和故国哀思的情感上”等信息相符,故B项正确;“中体西用”是指以中国传统的思想、文化、制度为根基,引进并应用西方先进的科学和技术的想法,故C项错误;“托古改制”是康有为在戊戌变法前,为了实现他的改良主张而提出的一个办法,其

58、目的是借“古圣”来论证变法维新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故D项错误。【答案】B3(2015山东潍坊一模单科6)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这说明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A根植于高度繁荣的农耕经济 B适应了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 C本质上是传统思想的继承发展 D动摇了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考点】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解析】黄宗羲和唐甄属于明清之际早期启蒙思想家,产生根源是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故A项错误;黄宗羲和唐甄的思想是批判君主,限制君权,没有适应君主统治需要,故B项错误;黄宗羲和唐甄的思想是对传统儒学思想的批判继承,

59、故C项正确;黄宗羲和唐甄的思想在当时影响不大,并没有动摇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故D项错误【答案】C4(2015山东临沂一模单科5)李贽在焚书中讽刺道学家:“种种日用,皆为自己身家计虑,无一厘为人谋者,及乎开口谈学,便说尔为自己,我为他人,尔为自私,我欲利他翻思此等,反不如市井小夫,身履是事,口便说是事凿凿有味,真有德之言。”这反映了李贽()A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 B强调人正当的私欲 C认同市民阶层利益和要求 D反对遵循仁义道德【考点】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李贽思想主张 【解析】材料中没有提及批判孔子的信息,故A项错误;材料中主要是讽刺道学家的做事伪思想,没有提到人的正当欲求,故B项错误;材料中“反

60、不如市井小夫,身履是事,口便说是事”的信息说明对普通市民阶层利益观的认可,故C项正确;出来了中并没有提及反对仁义道德思想,故D项错误。【答案】C5(2015山东聊城一模15)右面的示意图形象地反映了() A儒家思想的发展B君主专制的演化 C商品经济的发展D传统科技的兴衰【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宋明理学;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解析】儒家思想先秦时期兴起发展,秦朝受到打击,汉武帝时期确立为正统思想,三国两晋南北朝受到佛道的冲击有所下降,宋明时期成为官方哲学,随着西学东渐展开,受西学冲击,其地位下降,该示意图形象地反映了儒家思想的发展,故A项正确;君主专制在明清时期应该

61、达到最高峰,故B项错误;商品经济在明清时期应该达到最高峰,故C项错误;传统科技在秦汉时期应该继续呈现上升趋势,故D项错误。【答案】A6(2015山东淄博二模28)北宋著名理学家张载提出,要“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黄宗羲则说:“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为万民,非为一姓也。”这两种思想() A都具有批判君主专制的意义 B都曾被奉为官方学说 C都反映了经世致用的学风 D都提倡为民请命的责任担当【考点】宋明理学;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黄宗羲思想主张 【解析】“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强调的是社会责任感,而“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为万民,非为一姓也。

62、”批判的是君主专制,故A项错误;理学曾被奉为官方学说,黄宗羲是反对君主专制,故B项错误;经世致用学风出现在明末清初,故C项错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为天下,为万民,非为一姓也”体现的是提倡为民请命的责任担当,故D项正确。【答案】D7(2015山东济宁二模15)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之置相中发出了“有明之无善治,高皇帝罢丞相始也”的感慨,主张恢复宰相制度,提高宰相地位。这突出表明黄宗羲()A主张限制君主权力 B倡导“天下为主君为客”C希望健全中央机构 D否定君主制度的合理性【考点】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黄宗羲思想主张(限制君权) 【解析】题干中黄宗羲主张恢复宰相制度

63、,提高宰相地位,是因为宰相制度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君权,故A项正确;题干中并未提到“天下为主君为客”的相关信息,故B项错误;题干中并未提到健全中央机构的主张,故C项错误;题干中并未提到对君主制度的否定,故D项错误。【答案】A8(2015山东潍坊三模14)黄宗羲认为:“(君主)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日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这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A君主制度摇摇欲坠 B启蒙思想已有萌芽C纲常礼教全面崩溃D资产阶级日益壮大【考点】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黄宗羲思想主张 【解析】黄宗羲生活时代是明末清初,君主专制空前加强,故A项错误;材料中体现是抨击君主专制的思想,说明反对君主专制启蒙思想出现了萌芽,故B项正确;明末清初纲常礼教并没有全面崩溃,故C项错误;资产阶级此时尚未出现,故D项错误。【答案】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