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3届新教材高考历史全程一轮复习 课时作业1 从中华文明的起源到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docx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502158 上传时间:2024-06-0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22.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届新教材高考历史全程一轮复习 课时作业1 从中华文明的起源到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23届新教材高考历史全程一轮复习 课时作业1 从中华文明的起源到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23届新教材高考历史全程一轮复习 课时作业1 从中华文明的起源到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23届新教材高考历史全程一轮复习 课时作业1 从中华文明的起源到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23届新教材高考历史全程一轮复习 课时作业1 从中华文明的起源到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2023届新教材高考历史全程一轮复习 课时作业1 从中华文明的起源到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2023届新教材高考历史全程一轮复习 课时作业1 从中华文明的起源到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2023届新教材高考历史全程一轮复习 课时作业1 从中华文明的起源到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2023届新教材高考历史全程一轮复习 课时作业1 从中华文明的起源到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2023届新教材高考历史全程一轮复习 课时作业1 从中华文明的起源到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课时作业1从中华文明的起源到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8分)12022山东烟台期末考古学证明,距今约5000年地处黄河中下游地区的龙山文化时期,万邦林立,有些邦国都城规模较大,如陶寺遗址中有宫殿、天文等建筑以及各种礼器。这反映了()A中华文明起源多元化特点B祭祀之礼源于龙山文化时期C古代中国天文学非常发达D从部落到国家的发展趋势22022山东金太阳联盟联考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传说中的五帝嬗递和尧舜禹的禅让都是纯粹出于公心,即所谓“公天下”;禹传启,把原属于部族内部的传递,变为父子相传,古人谓之“家天下”。出现这种变化的根源是()A王权神秘色彩的强化B继承人的品德优良C家国

2、同构观念的萌生D社会生产力的发展32022黑龙江省龙西北地区八校联考甲骨文在记载商王世系继承中出现类似“嫡”“庶”的词语,祭祀的对象有祖先和天帝、日、月等诸神,且祭祀祖先的规模和频率超过了其他神。这说明了商代()A宗法制的雏形出现B原始宗教意识淡化C嫡长子继承制度确立D对地方进行直接管理42022辽宁省辽阳市期末西周武王时,先后把重要功臣及王族分封到齐、鲁、燕三国,这些封国为西周在东方开拓了新领土,其国名寓有区域开发、足食足兵之意。周武王的这一举措意在()A维护社会稳定 B建立中央集权制 C发展小农经济 D巩固周王的统治52022青岛黄岛区期中许倬云说:“除了军事与经济资源的互为挹注,这些封君

3、与周王室之间,也依仗宗族纽带,用祖先崇拜的繁缛礼仪,以朝贡、觐见、馈赠、通婚、封赏不断加强亲戚之间的关系,是敦睦亲戚的孝道。于是,周人统治的机制,取得了道德的意义。”这反映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国家权力与家庭关系结合B未能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C王权与神权高度结合D以儒家学说为指导思想6史记鲁周公世家记载:太公封于齐,五月而报政周公。周公曰:“何疾也?”曰:“吾简其君臣之礼,从其俗为也。”鲁公伯禽之初受封之鲁,三年而后报政周公。周公曰:“何迟也?”曰:“变其俗,革其礼,丧三年然后除之,故迟。”据此推知,当时()A分封制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B实现了对地方的直接控制C统治策略影响诸侯国的发展D文

4、化的交流与认同感增强7在殷墟第三次发掘时,一个坑内就集中出土了1 000多把石刀;第七次发掘时,一个坑内又集中出土了440多件石镰和78件蚌器。这些考古文物的出土可反映出()A农业生产的精耕细作B井田制下的生产方式C当时生产力水平很低D粮食作物的产量较大82022汕头市潮阳区期末考试周襄王十六年(公元前636年),王子带作乱,襄王出奔。晋文公出兵护送襄王回王都,杀王子带。晋文公此举是为了()A夺取天子地位 B争当诸侯霸主C维护分封秩序 D增强王室实力9近日河南洛阳发现2600多年前戎人王级大墓。墓葬具有西北地区戎人的典型特征,同时受到中原礼乐文化的强烈影响。据此判断,该墓葬可用于研究()A殷商

5、青铜制作工艺B春秋时期民族交融C西周礼乐文化嬗变D秦汉时期文化交流10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被中原人称为“荆蛮”,但楚人却公认炎黄联盟的祝融为其祖先,并把楚人起源地河南新郑称为“祝融之墟”。这反映出楚人()A重视传承华夏文明B丰富了中原文化的内涵C对华夏文明的认同D推动了不同文明的融合112022福建省宁德市期末考试西周至春秋时期“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但到了战国时“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这一变化反映当时()A世袭制瓦解 B社会的转型 C士阶层崛起 D律法的严苛122022江苏省常熟市期中考试吴越春秋阖闾内传记载:“干将作剑,采五山之铁精,六合之金英使童男童女三百人,鼓橐装炭,金铁乃濡

6、,遂以成剑。阳曰干将,阴曰莫邪。”材料可以用来论证春秋时期()A铁器在农业上得到普遍使用B人们已经初步掌握了炼铁技术C铁器已替代木石器和青铜器D铁器使用促进了生产关系变革132022山东金太阳联盟联考孔子曾说:“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据此可知,孔子()A革新了传统民本思想B倡导君主仁政爱民C肯定了人合理的欲望D主张以礼教化平民14荀子王制中说:“故君人者,欲安则莫若平政爱民矣,欲荣则莫若隆礼敬士矣,欲立功名,则莫若尚贤使能矣,是君人者之大节也。三节者当,则其馀莫不当矣;三节者不当,则其馀虽曲当,犹将无益也。”这主要体现出荀子主张()A平政爱民

7、需要礼贤下士B执政要以人为本C重视人民群众利益D尚贤是治国之本152022山东省菏泽市期中礼记中庸说“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古今贤文说“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二者皆可用以强调尊重()A文化的互补性 B文化的同一性C文化的排他性 D文化的多样性16先秦时期某思想家提出:“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不可不察乱之所自起父之不慈子,兄之不慈弟,君之不慈臣,此亦天下之所谓乱也是何也?皆起不相爱。”该思想家认为()A兼爱才能使社会稳定B“乱”与尊卑有序相违背C应以严刑峻法治“乱”D分封制走向崩溃二、非选择题(第17题12分,第18题14分)17(12分)图1、图2、图3分别为西周时期、

8、春秋时期、战国时期列国形势示意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摘编自许倬云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根据图1、图2、图3的信息,从两个角度得出历史认识,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其进行阐释。182021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期中考试(14分)“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材料二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道德经材料三法不阿贵,绳不挠曲。贪如火,不遏则燎

9、原;欲如水,不遏则滔天。韩非子(1)指出材料二、三中的老子、韩非子分别是哪一思想流派的代表。(4分)(2)任选材料中的两个人物,谈谈其思想的现实价值。(10分)课时作业1从中华文明的起源到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1解析:“万邦林立,有些邦国都城规模较大,如陶寺遗址中有宫殿、天文等建筑以及各种礼器”说明部落的规模越来越大,已经具备了成立国家的条件,故选D项;“距今约5000年地处黄河中下游地区的龙山文化时期”仅是一处地方,无法判断其他地方的文化形态,不能说明多元,排除A项;“如陶寺遗址中有宫殿、天文等建筑以及各种礼器”说明此时龙山文化有这种情况,但不能说明其他地方没有更早的祭祀,排除B项;“龙山文

10、化时期,有些邦国都城规模较大,如陶寺遗址中有宫殿、天文等建筑以及各种礼器”只能说明龙山文化中有天文学的知识,不能代表古代的全部,也不能看出其发达程度,排除C项。答案:D2解析:据所学王位世袭制的知识可知,“家天下”是伴随着私有制的出现而出现的,故其根源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故选D项;王权神秘色彩的强化是“家天下”的产物而非原因,排除A项;继承人的品德是否优良是禅让制的标准,与之相关的是“公天下”,并非“家天下”的根源,排除B项;家国同构观念是“家天下”的产物而非原因,排除C项。答案:D3解析:据材料“商王世系继承中出现类似嫡庶的词语”“祭祀祖先的规模和频率超过了其他神”可知,商代已经出现了尊祖敬

11、宗和嫡庶的观念,体现了宗法制的萌芽,故选A项;据材料“祭祀的对象有祖先和天帝、日、月等诸神”,可知商代的原始宗教意识依然浓厚,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商代王位传承依然以兄终弟及为主,排除C项;中央对地方实行直接管理是郡县制,排除D项。答案:A4解析:分封制以藩屏周,受封诸侯须承担诸如定期朝觐、上缴贡赋、率军从征等义务,意在加强周王对地方的统治,故选D项;维护社会稳定的目的在于巩固周王的统治,A项并非根本目的,排除;分封制下周王通过诸侯来管理地方,并未实现中央集权,排除B项;西周时期还未出现小农经济,排除C项。答案:D5解析:据材料“依仗宗族纽带不断加强亲戚之间的关系”体现国家权力与家庭关系结合

12、,故选A项;未能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指的是分封制,排除B项;占卜反映王权和神权结合,排除C项;儒家思想是春秋时期产生,排除D项。答案:A6解析:周公将齐分封给太公,太公简化了当地的礼法,因此提早报政;鲁公伯禽当初受封于鲁地,因变革了当地的礼俗,迟延三年后报政,两者的不同表明统治策略影响诸侯国的发展,故选C项;君主专制是从秦朝开始的,材料的时间是西周,排除A项;郡县制实现了对地方的直接控制,分封制是对地方进行间接控制,排除B项;文化的交流与认同感增强与材料强调统治策略影响诸侯国的发展不符,排除D项。答案:C7解析:由材料可知,商代墓葬出土的农业生产工具数量大、集中性强,由此可知当时农业生产应是规模

13、较大的集体劳动。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井田制的生产方式是奴隶集体劳作,故B项正确;石刀、石镰、蚌器属于生产工具,题目信息重在突出一个“量”,无法得出是否精耕细作或者水平、产量的高低,故A、C、D三项排除。答案:B8解析:晋文公护送出奔的周襄王,并把作乱的王子带杀掉,使得晋文公在政治上有了资本,以有功之臣的身份,对天下发号施令,晋文公此举是为了争当诸侯霸主,故选B项;晋文公护送周襄王回到王都,可见并非意在夺取天子之位,排除A项;维护分封秩序并不是晋文公的目的,排除C项;诸侯争霸时期,晋文公此举是为了给自己增加政治资本,而非为了增强王室实力,排除D项。答案:B9解析:据材料“墓葬具有西北地区戎人的典型

14、特征,同时受到中原礼乐文化的强烈影响”,可知春秋战国时期西北地区中原文化与戎人相互影响,说明两者交流相对频繁,故选B项;礼乐文化主要是周代,与殷商关系不大,排除A项;材料只提到文化的相互影响,并不能说明礼乐文化发生了变化,排除C项;距今2600多年前属于春秋时期,并非秦汉,排除D项。答案:B10解析:“楚人却公认炎黄联盟的祝融为其祖先”说明楚人将华夏族的祝融认作祖先,即认同了华夏文明,故选C项;“楚人却公认炎黄联盟的祝融为其祖先”反映的是楚人对华夏文明的认同,而非对华夏文明的传承,排除A项;“楚人却公认炎黄联盟的祝融为其祖先”反映的是楚人对华夏文明的认同,而非丰富中原文化内涵,排除B项;楚人认

15、可华夏文明并不等同于推动不同文明的融合,排除D项。答案:C11解析:“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反映了贵族与平民的不平等,是等级的体现,“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奖赏和惩罚应该一视同仁,反映了分封制的崩溃。结合所学,春秋战国时期,是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型时期,故选B项;封建社会皇位依然是世袭的,直到1912年清政府灭亡,排除A项;分封制的崩溃,贵族政治下的等级秩序受到冲击,因此有“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与士阶层的崛起无关,排除C项;律法覆盖的对象有所变化,而非律法的严苛,排除D项。答案:B12解析:春秋时期霸主阖闾的传记中,记载名剑干将、莫邪铸造时,经过采铁、鼓橐、装炭、濡化等程序

16、的史料,可以用来论证春秋时期人们已经初步掌握了炼铁技术,故选B项;材料主要涉及铁器的冶炼过程、技术,并未提及铁器在农业上的使用,排除A项;材料强调铁器,尚未提及与木石器、青铜器间的比较,排除C项;材料主要涉及铁器的冶炼与锻造,并未提及其使用过程,更未提及其与生产关系变革的关系,排除D项。答案:B13解析:材料中孔子认为吃饭是人基本的需求,喜富贵恶贫贱也是人之常情,说明其肯定了人合理的欲望,故选C项;民本思想指的是统治者要以民为本,强调人民的重要性,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仁政是孟子的思想主张,而非孔子,排除B项;以礼教化平民强调的是社会秩序上的人伦和谐,材料信息与此无关,排除D项。答案:C14解

17、析:根据材料可知,荀子认为君王要想获得安宁,就要勤于政事爱护百姓;君王要想获得繁荣,就得用隆重的礼节对待士子;君王要想获得功名,就得尊崇和任用贤能的人。这三个方面做得好,其他方面就不会有不恰当的;这三方面做得不好,其他方面做得再好也没有用处。这反映出荀子主张执政要重视平政爱民、要选贤任能、隆礼敬士,体现出执政要以人为本的思想,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强调平政爱民需要礼贤下士,故A项错误;重视人民群众的利益与材料主旨无关,故C项错误;尚贤是治国之本不符合材料主旨,故D项错误。答案:B15解析:据材料“万物并育而不相害”“百花齐放春满园”体现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促进文化繁荣,故选D项;互补性指不同系统

18、之间互相补充,排除A项;同一性指趋向一致,排除B项;排他性指排斥其他观点,与材料“百花齐放春满园”不符,排除C项。答案:D16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该思想家认为天下乱“皆起不相爱”,结合所学史实可知,这指墨子的“兼爱”的主张,墨子认为无差别的爱,社会才能稳定,故选A项;儒家强调尊卑有序,排除B项;法家强调严刑峻法,排除C项;分封制走向崩溃是春秋战国的时代背景,并非思想家的观点,排除D项。答案:A17解析:“西周时期、春秋时期、战国时期列国形势示意图”从封国的数量上来讲,呈现一种越来越少的趋势,说明统一的趋势加强了;由此可知,那些原本不同的民族,被迫统一到一起,这样又促进了民族的融合,为统一多民

19、族中央集权国家作出了贡献,然后围绕这一观点进行说明即可。答案:认识1:春秋战国,中国历史呈现统一的趋势。(2分)(答出“统一趋势”即可得分)阐释:西周时期,为巩固统治,周王实行分封制,出现了诸侯林立的局面,但到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的数量日益减少,这体现了中国走向统一的趋势。(4分)认识2:春秋战国,中国出现了民族交融的趋势。(2分)阐释:春秋战国,大国吞并小国,诸侯国的数量大为减少,在大国吞并小国的过程中,必定会引起不同地区、不同部族之间文化的碰撞与交流,从而促进民族交融。(4分)认识3:春秋战国时期南北方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2分)阐释:西周时期,中原地区是分封诸侯数量最多的地区;春秋战国时

20、期,北方依然是诸侯国较多的地区。说明这一时期北方(中原)地区是人口数量、已开发土地较多,也是政治纠纷比较多的地区,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当时北方政治、经济发展优于南方。(4分)(三个认识答出任意两点认识即可得12分)18解析:(1)老子思想流派,据材料二“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主张事物有正反两面且是相互转化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追求天人合一,强调道是万物的本原,“道法自然”,据所学可知此为道家学派的代表。韩非子思想流派,据材料三“法不阿贵,绳不挠曲”主张公正法治;“贪如火,不遏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则滔天”强调要遏制贪欲,据此可知韩非子为法家代

21、表。(2)首先确定选择的人物及其主要思想主张,然后再结合实际谈谈其思想对现今社会的作用。据材料一“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主张为政以德可使民心安定,这对于现代民主法制建设和社会价值观的践行有积极意义;据材料一“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可知要尊重他人,有助于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利于社会稳定和谐;据材料二“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主张事物有正反两面且是相互转化的,启示我们要以唯物辩证的观点对待事情的发展,保持机变和乐观的心态;据材料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追求天人合一,强调道是万物的本原,“道法自然”,告诫我们要关注自然,共建生态文明;据材料三“法不阿贵,绳不挠曲”主张公正法治,对于我们现在民主法制建设中坚持依法治国、公正司法具有重大启示;据材料三“贪如火,不遏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则滔天”强调要遏制贪欲,警示我们勤俭务实,坚持反腐倡廉。答案:(1)老子:道家学派;韩非子:法家学派。(4分)(2)孔子“德治”和“仁”的思想对于当今以德治国和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构建和谐社会有现实价值;老子朴素辩证法和道法自然,尊重自然规律的思想对于启发人们的思维和合理利用自然,保护生态平衡具有现实价值;韩非子法治和反“贪欲”的思想对于当今依法治国和反腐倡廉具有现实价值。(每点5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