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秘密启用前重庆市主城区2021届高考适应性试卷(一)生 物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在试卷上作答无效;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15.0分)1. 将某种植物的成熟细胞放入一定浓度的物质A溶液中,发现其原生质体(即植物细胞中细胞壁以内的部分)的体积变化趋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04 h内物质A没有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B. 01 h内细胞体积与原生质体体积的变化
2、量相等C. 23 h内物质A溶液的渗透压小于细胞液的渗透压D. 01 h内液泡中液体的渗透压大于细胞质基质的渗透压2. 下列关于人体中蛋白质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 浆细胞产生的抗体可结合相应的病毒抗原B. 肌细胞中的某些蛋白质参与肌肉收缩的过程C. 蛋白质结合Mg2+形成的血红蛋白参与O2运输D. 细胞核中某些蛋白质是染色体的重要组成成分3. 如图表示某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在不同氧浓度下CO2的生成量和O2吸收量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R点时该植物器官的无氧呼吸最弱,P点时只进行有氧呼吸B. 该植物器官无氧呼吸产生的CO2量为O、Q、R、P四点围成的面积C. 若AB=BR,则A浓度下有氧呼
3、吸和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相等D. 储藏该植物器官,应控制空气流通,使氧浓度保持在OA范围4. 下图表示某种二倍体动物正在分裂的细胞,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细胞的染色体数目较上一时期加倍B. 甲乙两细胞都发生了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C. 甲细胞含有2个染色体组, 乙细胞含有1个染色体组D. 甲乙两细胞此时的染色体数目都与体细胞相同5. 2020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颁给了发现丙肝病毒的三位科学家。丙肝病毒是单股正链RNA病毒,用+RNA表示。主要侵染肝细胞,引发肝炎。下图表示丙肝病毒的增殖和表达过程。对多个丙肝病毒进行分析比较,发现其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存在较大差异。目前尚无有效的疫苗预
4、防丙肝。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 丙肝病毒合成蛋白质原料由肝细胞提供B. 丙肝病毒的遗传物质是单链RNA ,结构不稳定,易发生变异,导致丙肝疫苗研制困难较大C. 丙肝病毒的RNA中,每个核糖均与两个磷酸残基相连D. 过程消耗的嘧啶核苷酸数等于过程消耗的嘌呤核苷酸数6. 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人体的葡萄糖、果糖与斐林试剂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B. 小鼠吸入18O2,则在其尿液中可以检测到H218O,呼出的CO2也可能含有18OC. 格里菲斯的肺炎双球菌实验和赫尔希、蔡斯的T2噬菌体浸染大肠杆菌实验的思路都是将DNA与蛋白质分开,分别单独、直接地观察各自的作用D. 温特利用胚
5、芽鞘和琼脂块等进行实验发现了促进植物生长的是吲哚乙酸7. 动植物细胞均具有高尔基体,依据高尔基体囊泡内容物对细胞作出的判断,正确的是( )A. 若为消化酶,则一定会被排出细胞到达内环境中B. 若为神经递质,则该细胞会出现核膜核仁周期性变化C. 若为胰岛素,则该细胞表面有神经递质、血糖、胰高血糖素的受体D. 若为抗体,则该细胞能特异性识别抗原8. 如图为突触结构,并在 a、d 两点连接一测量电位变化的灵敏电流计,下列分析中错误的是()A. 图中的结构涉及到 3 个神经元,含有 2 个突触B. 如果 B 受刺激,C 会兴奋;如果 A、B 同时受刺激,C 不会兴奋,由此判断 A 释放的是抑制性神经递
6、质C. 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的化学本质是糖蛋白D. 已知 ab=bd,则刺激 c 点,灵敏电流计指针发生 2 次方向相同的偏转9. 某课题小组利用无菌培养液培养酵母菌,探究不同条件下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实验人员抽取每种条件下的酵母菌培养液各1 mL,分别稀释10倍后,用血球计数板(规格为1 mm1 mm0.1 mm,计数室为2516型)进行计数,测得不同条件下每毫升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数量,实验结果见下图(单位:107个/mL)。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依据20、24h条件下酵母菌种群数量值,可推算所用血球计数板中格中酵母菌的数量平均为31个B. 温度是该实验的自变量,酵母菌菌种、酵母
7、菌数量、培养液成分等为无关变量C. 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过程中出现了“S”型增长,达到K值后稳定时间的长短与培养液中营养物质的含量有关D. 酵母菌在15C环境中存活的时间最长,15C是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的最适温度10. 神经细胞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与通道蛋白关系紧密。NaK泵是神经细胞膜上的一种常见载体,能催化ATP水解,每消耗1分子的ATP,就可以逆浓度梯度将3分子的Na泵出细胞外,将2分子的K泵入细胞内,其结构如图所示。下列根据上述资料做出的分析,错误的是( )A. 上左图中静息电位70的绝对值大于动作电位30的原因是K细胞内外浓度差大于NaB. 上左图中BC段,Na通过通道蛋白内流不需要消
8、耗ATPC. 上右图中随着温度逐渐提高,NaK泵的运输速率先增大后稳定D. 上右图中随着氧气浓度的逐渐提高,NaK泵的运输速率会先增大后稳定11. 图甲为研究神经细胞膜电位变化的实验装置,两个神经元以突触联系,并连有电表(两电极位于Q点位置的膜外和膜内)、(R处和S处电极分别位于膜外和膜内),给予适宜刺激后,电表 测得电位变化如图乙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 电位变化对应于PQ神经冲动传导过程B. 电表记录到处电位值时,Q处无K+外流C. 电表记录到的电位变化波形与图乙基本相同D. 若S处电极移至膜外,电表的指针将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12. 一种观赏植物的花色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两对等
9、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纯合的蓝色品种与纯合的鲜红色品种杂交,F1为蓝色,F1自交,F2为9蓝:6紫:1鲜红。若将F2中的紫色植株用鲜红色植株授粉,则后代表现型及其比例是A. 2鲜红:1蓝B. 2紫:1鲜红C. 1鲜红:1紫D. 3紫:1蓝13. 果蝇某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G、g控制(G对g的显性表现形式为完全显性),某基因型配子或个体出现异常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若G/g位于常染色体上,g精子存活率为50%,Gg与gg测交,后代显性与隐性性状比例为1:1B. 若G/g位于常染色体上,g精子存活率为50%,Gg与Gg杂交,后代显性与隐性性状比例为5:1C. 若G/g位于X染色体上,含
10、Xg的雌配子致死,则XGXg与XgY杂交,后代雌:雄2:1D. 若G/g位于X染色体上,XGXg与XGY杂交后代雌:雄2:1,能说明含Xg的雌配子致死14. 下图为氨基酸和Na+进出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示意图,下表选项中正确的是( )选项管腔中氨基酸上皮细胞管腔中Na+上皮细胞上皮细胞中氨基酸组织液A主动运输被动运输主动运输B被动运输被动运输被动运输C被动运输主动运输被动运输D主动运输被动运输被动运输A. AB. BC. CD. D15. 图甲表示一个渗透作用装置,将半透膜袋缚于玻璃管下端,半透膜袋内部装有60 mL质量浓度为0.3 mol/L的蔗糖溶液;图乙表示放置在某溶液中的植物细胞失水量的变
11、化情况;图丙表示植物光合作用同化物蔗糖在不同细胞间运输、转化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图甲中,若将0.3mol/L的蔗糖溶液换为0.3 mol/L的淀粉溶液,玻璃管内的液面高度会降低B. 图乙中植物细胞发生了质壁分离的自动复原C. 图乙中从O点到B点均有水进入细胞的过程D. 图丙中,蔗糖的水解有利于蔗糖顺浓度梯度运输第II卷(非选择题)二、识图作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6.0分)16. 下图中甲为某蛋白质的肽链结构示意图(其中数字为氨基酸序号),图乙为部分肽链放大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该化合物中氨基酸种类的不同是由_决定的,图乙中该结构有_种。(2)该化合物由氨基酸脱去
12、_个水分子形成,这种结合方式叫作_。氨基酸的结构特点是_。(3)图乙中肽键是_(填序号);该肽链至少有_个游离的羧基。(4)假设有一个十肽,分子式为CxHyOzNmSn,组成该多肽的氨基酸只有图乙中的几种,则该十肽含有游离的氨基_个。(5)如果该多肽的肽链长度不变,组成它的氨基酸的种类和数目均不变,改变其中氨基酸的_,就可以改变其性质。高温能够使蛋白质性质改变的原因是破坏了蛋白质的_。17. 研究发现,拟南芥的H基因突变体在22下生长与野生型无差别,而30下生长则叶片呈白色。科研人员对此进行研究。(1)30时,叶片呈白色的原因是叶绿体发育异常,_合成受阻所致。(2)测序发现,突变体的H基因发生
13、了如图1所示的突变,导致H蛋白异常。科研人员提取野生型和突变体的叶片蛋白,用抗原抗体杂交方法检测H蛋白,结果如图2所示。对比图1中野生型和突变体的内含子序列,可知突变体的H基因发生的碱基对改变是_。据图2分析,在蛋白质水平上,突变体的改变是_。(3)科研人员用特定抗体检测H蛋白在叶绿体内的分布,结果如图3所示。图3中的叶绿体蛋白、叶绿体基质蛋白和类囊体蛋白,应提取自_(填“野生型”或“H基因突变体”)植株叶片。图中各泳道的蛋白上样量均保持一致。依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18. 回答下列关于生命活动调节的问题:(1)内环境的稳态是高等动物的生命活动的基础和保障,稳态的实现必须依靠_调节网络
14、。当人感受到寒冷时,通常会通过运动来维持体温,此时体温调节中枢位于_。(2)高等动物下丘脑能通过传出神经直接调节甲状腺的活动,此时相应的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形式传导到甲状腺,此反射弧中的效应器是_。(3)血糖的平衡对于保证机体各种组织和器官的能量供应具有重要的意义,胰岛素是维持血糖平衡的重要激素。下图表示胰岛素分泌的调节过程及胰岛素作用机理。请分析回答: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会受到_的影响,胰岛B细胞为什么要源源不断的合成和分泌胰岛素_。据图分析,胰岛素与组织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后,促进组织细胞_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浓度。糖尿病病因之一是患者血液中存在异常抗体(图中抗体1、抗体2),这些抗
15、体致病的原因是由于它们能与某些细胞细胞膜表面的受体结合,而导致血糖调节异常。从免疫学角度分析,这两种异常抗体引起的糖尿病在免疫学上都属于_病。若患者体内只存在异常抗体2,则患者体内的胰岛素浓度将_(大于、等于或小于)正常人体内的胰岛素浓度。三、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5.0分)19. 如图是一个反射弧和突触的结构示意图,根据图示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代表效应器的应为标号_,细胞接受刺激时,细胞膜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加,膜内电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_(2)图2中的1表示_,1中的物质是_(3)假如图3中的Y来自图1中的A,图3中的X来自大脑皮层,当针刺破手指的皮肤,感受器接受刺激后,导致效
16、应器产生反应,则Y释放的物质具有使突触后膜产生_的作用,此反射属于_反射当我们取指血进行化验时,针刺破手指的皮肤,但我们并未将手指缩回是因为大脑皮层发出的指令是对这个刺激不作出反应,则X释放的物质对突触后膜具有_作用,这说明一个反射弧中的低级中枢要授受高级中枢的控制(4)Ach(乙酰胆碱)是一种兴奋型递质,当兴奋传到传出神经末梢时,Ach与Ach受体结合,引起肌肉收缩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Ach立即被分解,若某种药物可以阻止Ach的分解,则会导致_秘密启用前重庆市主城区2021届高考适应性试卷(一)生物参考答案试题难度:0.501.【答案】C【解析】【试题解析】【分析】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观察
17、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方法、实验现象等。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正确分析曲线图,并能从中获取有效信息答题。分析曲线图:01h内,原生质体的相对体积不断缩小,说明此时期细胞失水而发生质壁分离;24h内,原生质体的相对体积不断增大,说明此时期细胞吸水发生质壁分离的自动复原。【解答】A.由图可知,04h该细胞中原生质体的相对体积先减小后增大,这说明该细胞先发生质壁分离后发生质壁分离的复原,由此可推知物质A可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A错误;B.01h内,原生质体的体积不断缩小,由于原生质体的伸缩性要远大于细胞壁,因此该时间段内细胞体积与原生质体体积的变化
18、量不相等,B错误;C.23h内原生质体的相对体积逐渐增大,这说明细胞吸水,由此可推知该时间段内物质A溶液的渗透压小于细胞液的渗透压,C正确;D.01h内发生质壁分离,细胞失水,液泡中液体的渗透压小于细胞质基质的渗透压,D错误。故选C。2.【答案】C【解析】【试题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蛋白质功能多样性的理解及无机盐的存在形式和功能的理解,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并应用相关知识进行推理、判断。【解答】A.浆细胞产生的抗体可结合相应的病毒抗原,产生抗原一抗体复合物,A正确;B.肌细胞中的某些蛋白质参与肌肉收缩的过程,如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B正确;C.蛋白质结合Fe2+形成的血红蛋白参
19、与O2运输,C错误;D.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细胞核中某些蛋白质是染色体的重要组成成分,D正确。故选C。3.【答案】B【解析】【试题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呼吸作用的相关知识,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呼吸作用的两种方式,识记并理解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场所、产物等相关知识。【解答】A.R点时该植物器官的CO2生成量最少,说明呼吸作用最弱, P点时CO2的生成量等于O2吸收量,说明只进行有氧呼吸,A错误;B.该植物器官无氧呼吸产生的CO2量为CO2产生量与O2吸收量的差值,即O、Q、R、P四点围成的面积,B正确;C.若AB=BR,A浓度下有氧呼吸的CO2产生量和无氧呼吸的CO2产生量相
20、等,结合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反应式推知: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的相对值之比13,C错误;D.储藏该植物器官,应控制空气流通,使氧浓度保持在A,此时呼吸作用最弱,有机物消耗最少,D错误。故选B。4.【答案】D【解析】【试题解析】【分析】本题依托某种二倍体动物正在分裂的细胞示意图,意在考查考生对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的理解能力。【解答】A.甲细胞的染色体数目较上一时期相同,数目没有变化,A错误;B.甲发生了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乙没有发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B错误;C.甲和乙细胞均含有2个染色体组,C错误;D.甲乙两细胞此时的染色体数目都与体细胞相同,D正确。故选D。5.【答案】C【解析
21、】【试题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核酸的结构复制和相关性质,意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能力、分析题图获取信息的能力。【解答】A.丙肝病毒是活细胞内寄生,合成蛋白质原料由肝细胞提供,A正确;B.丙肝病毒的遗传物质是单链RNA,结构不稳定,易发生变异,导致了丙肝疫苗研制困难较大,B正确;C.丙肝病毒的RNA中,中间的核糖均与两个磷酸残基相连,3的核糖只与一个磷酸残基相连,C错误;D.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过程消耗的嘧啶核苷酸数等于过程消耗的嘌呤核苷酸数,D正确。故选C。6.【答案】B【解析】【试题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生物实验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能力。【解答】A.果糖是植物细胞特有的,人体细
22、胞没有,A错误;B.小鼠吸入18O2,参与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生成H218O,则在其尿液中可以检测到H218O,H218O参与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产生C18O2,因此呼出的CO2可能含有18O,B正确;C.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实验和赫尔希、蔡斯的T2噬菌体浸染大肠杆菌实验的思路都是将DNA与蛋白质分开,分别单独、直接地观察各自的作用,C错误;D.温特利用胚芽鞘和琼脂块等进行实验发现了促进植物生长的是某种化学物质,但没有证明是吲哚乙酸,D错误。故选B。7.【答案】C【解析】【试题解析】【分析】本题考查高尔基体的生理功能、分泌蛋白质的合成与运输过程、血糖调节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的
23、能力。【解答】A.消化酶属于分泌蛋白,分泌蛋白是在细胞内合成后,分泌到细胞外起作用的一类蛋白质,但消化酶是通过导管排到消化道中,消化道不属于内环境,A错误;B.若为神经递质,则该细胞为神经细胞,神经细胞已经失去分裂能力,不会出现核膜、核仁周期性变化,B错误;C.血糖的调节途径有两条:一是血糖浓度的变化直接作用于胰岛B细胞或胰岛A细胞,进而引起机体分泌胰岛素或胰高血糖素,二是血糖浓度的变化引起下丘脑有关神经兴奋,进而调节胰岛B细胞或胰岛A细胞分泌相关的激素,当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多时,会促进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据此可推知:若为胰岛素,则该细胞为胰岛B细胞,其表面有神经递质、血糖、胰高血糖素的受体,
24、C正确;D.若为抗体,则该细胞为浆细胞,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D错误。故选C。8.【答案】D【解析】【试题解析】【分析】本题的知识点是兴奋的产生,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间传递的特点,分析题图获取信息是解题的突破口,对于兴奋的产生和传导过程的综合理解和应用是解题的关键。【解答】A.分析题图可知,该图显示了3个神经元之间的联系,在A、B神经元之间,A是突触前膜,B是突触后膜,在B、C神经元之间,B是突触前膜,C是突触后膜,3个神经元之间形成了2个突触,A正确;B.在B、C神经元之间,B是突触前膜,C是突触后膜,若B受刺激,C会兴奋;如果A、B同时受刺激,C不会兴奋,则A释放的是抑制性递质,
25、B正确;C.突触后膜上“受体”的化学本质是糖蛋白,C正确;D.由于兴奋在神经元间单向传递,兴奋不能从c点向a兴奋,所以电刺激c点,d点能兴奋,a、b点都不能兴奋,灵敏电流计指针将偏转一次,D错误。9.【答案】C【解析】【试题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微生物的培养和计数,要求学生能够掌握计数的方法,并能结合实验数据对实验现象进行合理的分析推测。【解答】A.依据20、24h条件下酵母菌种群数量值是5107,因为计数板共有25个中方格,又1mL=1000mm3,假设每个中格中酵母菌的平均数量为a个,则有25a1000010(稀释倍数为10倍)=5107,推知a=20个,A错误;B.温度和培养时间是该实
26、验的自变量,酵母菌菌种、酵母菌数量、培养液成分等为无关变量,B错误;C.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过程中出现了S型增长,达到K值后稳定时间的长短与培养液中营养物质的含量有关,C正确;D.通过柱形图可知,酵母菌在15环境中存活的时间最长,25是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的最适温度,D错误。故选C。10.【答案】C【解析】【试题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神经调节的相关知识点,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动作电位和静息电位产生的原因,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以及特点,并具有一定的识图和分析能力。【解答】A.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以知道;A点时为-70mv,C点时为30mv,说明静息电位-70的绝对值大于动作电位30的原因是K+细胞内外
27、浓度差大于Na+,A正确;B.图1中B-C段,Na+通过通道蛋白内流,是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属于被动运输,所以不需要消耗ATP,B正确;C.温度影响酶的活性,当温度达到一定水平,蛋白质会发生变性,导致NaK泵的运输速率下降或丧失,C错误;D.能量主要来自有氧呼吸,所以图2中随着氧气浓度的逐渐提高,Na+-K+泵的运输速率会先增大后稳定,D正确。故选C。11.【答案】C【解析】【试题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意在考查考生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
28、出合理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解答】A.图中电表测得的是神经纤维膜内外的电位差,图乙中电位变化为兴奋到达Q点时膜内电位的变化,A错误;B.电表记录到处电位值时,即由动作电位恢复成静息电位的过程,静息电位与K+外流有关,B错误;C.电表的两个电极也是测膜内和膜外的电位差,开始时静息电位读数与电表读数相同,当兴奋传导R点时,电位发生变化,然后恢复成静息电位,由于在突触部位兴奋的传递是单向的,兴奋不能到达右侧电极,故电位变化波形与图乙基本相同,但数值不同,C正确;D.若S处电极移植膜外,由于兴奋不能到达右侧电极,电表的指针只偏转一次,D错误。故选C。12.【答案】B【解析】【试题解析】【分析】本
29、题考查了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用数学方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以及数据处理能力。【解答】两对等位基因的纯合子杂交,F1为双杂合,只表现一种性状,自交结果F2为9蓝:6紫:1鲜红,孟德尔遗传实验中F2为9:3:3:1,可推断双显性(9)表现为蓝色(设为A_B_),而单显性(3+3)均表现为紫色(设为A_bb或aaB_),双隐性(1)表现为鲜红色(aabb)。则F2中紫色植株(1/6AAbb、1/3Aabb、1/6aaBB、1/3aaBb)与鲜红色植株(aabb)杂交,其子代基因型为1/3Aabb、1/3aaBb、1/3aabb,前
30、两者表现为紫色,后者表现为鲜红色,比例为2:1,综上B正确,ACD错误。故选B。13.【答案】B【解析】【试题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基因在染色体上,基因分离定律的异常致死现象,要求学生理解致死问题并计算后代比例。【解答】A.若G/g位于常染色体上,g精子存活率为50%,Gg与gg测交,如果gg作为父本,则产生的配子是1/2g,后代显隐性比例为1:1;如果Gg作为父本,则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为G:g=2:1,产生的雌配子为g,所以后代显性与隐性性状比例为2:1,A错误;B.若G/g位于常染色体上,g精子存活率为50%,Gg与Gg杂交,亲本产生雌配子的种类及比例为G:g=1:1,产生雄配子的种类
31、及比例是G:g=2:1,所以后代显性与隐性性状比例为5:1,B正确;C.若G/g位于X染色体上,XGXg与XGY杂交后代雌:雄=2:1,能说明含XG或Xg的雌配子致死,C错误;D.若G/g位于X染色体上,含Xg的雌配子致死,则XGXg与XgY杂交,后代雌:雄=1:1,D错误。故选B。14.【答案】D【解析】【试题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点和分析题图的能力,难度适中。考生在判断运输方式时首先运输的方向,顺浓度梯度的是被动运输,逆浓度梯度的是主动运输。【解答】根据图形可知,肾小管管腔中的氨基酸进入上皮细胞为逆浓度的运输,属于主动运输(其动力来自于Na+协
32、同运输中的离子梯度);官腔中Na+进入上皮细胞的过程中,是由高浓度向低浓度一侧扩散,并且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属于被动运输中的协助扩散;上皮细胞中氨基酸进入组织液的过程中,是由高浓度向低浓度一侧扩散,并且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属于被动运输中的协助扩散。综上所述,ABC不符合题意,D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15.【答案】A【解析】【试题解析】略16.【答案】(1)R基;4(2)123;脱水缩合;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3);3(4)m-9(5)排列顺序;空间结构【解析】【试题解析】【分析】本题结合肽链结构示意图,考查蛋白质的合成-氨基酸脱水缩合,要求
33、学生识记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掌握氨基酸脱水缩合过程,能准确判断图中数字的含义,能根据图中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解答】(1)氨基酸种类的不同是由R基团决定的,图乙中R基团是各不相同有4种。(2)脱水缩合中,脱去的水分子数=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数,图中甲为一条肽链124个氨基酸,所以脱去水分子数是124-1=123,氨基酸的结构特点是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3)图乙中肽键是,图2的R基中共含有2个羧基,而每条肽链的一端含有一个羧基,因此该肽链至少含有的游离的羧基数=肽链数+R基中含有的羧基数=1+2=3个。(4)图
34、2中的四种氨基酸只有的R基中含有氨基,假设有一个十肽,分子式为CxHyOzNmSn,组成该肽的氨基酸只有图2中的几种,则根据N原子数可知含有的氨基酸有m-10个,该多肽含有的氨基数=肽链数+R基中含有的氨基数=1+(m-10)=m-9个。(5)如果该多肽的肽链长度不变,组成它的氨基酸的种类和数目均不变,改变其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就可以改变其性质,高温能够使蛋白质性质改变的原因是破坏了蛋白质的空间结构。17.【答案】(1)光合色素(2)GC变为AT;无H蛋白(或“H蛋白空间结构改变”)(3)野生型;H蛋白主要分布于类囊体上【解析】【试题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基因突变的原因、基因对性状的控制和设计实
35、验等内容,具有扎实的生物学基础知识和良好的识图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解题的关键。【解答】(1)在正常情况下,叶片呈绿色是因为叶绿体中含有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等色素的原因,30时,叶片呈白色的原因是叶绿体发育异常,这是由于光合色素合成受阻所致。(2)由图1所示的结果可知突变体野生型的相比较,发现是由于内含子的第5位的碱基对由G-C变为A-T引起的。据图2分析,在30时野生型的有抗原-抗体反应而突变型的无抗原-抗体反应,说明突变型的在30时无H蛋白质或H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发生的变化。(3)科研人员用特定抗体检测H蛋白在叶绿体内的分布,结果如图3所示。由图可知H蛋白在叶绿体中的存在部位是叶绿体基
36、质中含量低,而在类囊体薄膜中含量高,由于拟南芥的H基因突变体在22下生长与野生型无差别,而30下生长则叶片呈白色,结合第二问中的分析在30时野生型的有抗原-抗体反应,而突变型的无抗原-抗体反应,可知图3中的叶绿体蛋白、叶绿体基质蛋白和类囊体蛋白,应提取自野生型植株叶片。因此依据实验结果和前面的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H蛋白主要分布于类囊体上。18.【答案】(1)神经-体液-免疫;下丘脑(2)传出神经末梢和甲状腺(3)神经递质、血糖浓度、胰高血糖素浓度;胰岛素作用后要被灭活摄取、利用和储存自身免疫;大于【解析】【试题解析】【分析】本题结合胰岛素分泌的调节过程及胰岛素作用机理图解,考查内环境稳态、神经
37、调节、血糖调节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及调节机制;识记神经冲动的产生及传导过程;识记血糖调节的具体过程,掌握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生理作用,能结合图中信息答题。【解答】1、据图分析,当血糖浓度上升时,葡萄糖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通过下丘脑血糖调节中枢,最终由传出神经末梢释放神经递质,与胰岛B细胞膜上相应的受体结合,引起胰岛素分泌增多,另外葡萄糖可直接与胰岛B细胞膜上相应的受体结合胰岛素与组织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后,一方面增加细胞内葡萄糖转运蛋白的合成,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另一方面促进细胞内蛋白质、脂肪、糖原的合成。2、图中抗体1与胰岛B细胞膜上相应的受体结合,使得胰岛素不能合成分泌,
38、血糖浓度升高;抗体2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使得血糖不能被组织细胞利用;从免疫学的角度分析,这两种异常抗体引起的糖尿病都属于自身免疫病;抗体1引起的糖尿病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来治疗。(1)稳态的实现必须依靠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2)高等动物下丘脑能通过传出神经直接调节甲状腺的活动,此时相应的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形式传导到甲状腺,此反射弧中的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和甲状腺两部分组成;(3)据图分析,当血糖浓度上升时,葡萄糖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通过下丘脑血糖调节中枢,最终由传出神经末梢释放神经递质,与胰岛B细胞膜上相应的受体结合,引起胰岛素分泌增多,此反射弧中的
39、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和胰岛B细胞组成;从图上可以看出,影响胰岛B细胞分泌的因素还有血糖浓度、胰高血糖素含量,调节方式既有神经调节也有体液调节;据图分析,胰岛素与组织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后,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浓度;糖尿病病因之一是患者血液中存在异常抗体(图中抗体1、抗体2),这些抗体致病的原因是由于它们能与某些细胞细胞膜表面的受体结合,而导致血糖调节异常从免疫学角度分析,这两种异常抗体引起的糖尿病在免疫学上都属于自身免疫病若患者体内只存在异常抗体2,抗体2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使得血糖不能被组织细胞利用,则患者体内的胰岛素浓度将大于正常人体内的胰岛素浓度。故答案
40、为:(1)神经-体液-免疫;下丘脑(2)传出神经末梢和甲状腺(3)神经递质、血糖浓度、胰高血糖素浓度;胰岛素作用后要被灭活摄取、利用和储存自身免疫;大于19.【答案】 由负电位变成正电位 突触小泡 神经递质 兴奋 非条件 抑制 肌肉持续兴奋(收缩)【解析】解:(1)根据脊髓灰质内突触结构判断:图示中与“-”相连的为传入神经,与“-”相连的为传出神经,则代表效应器;细胞接受刺激时,对Na+的通透性迅速增加,Na+通过细胞膜快速内流,使得膜内由负电位变成正电位 (2)图2中的1表示突触小泡,1中的物质是神经递质 (3)当感受器接受一个刺激后,导致效应器产生反应,则Y释放的物质对突触后膜具有兴奋作用
41、,如果大脑皮层发出的指令是对这个刺激不作出反应,则X释放的物质对突触后膜具有抑制作用缩手反射的中枢不在大脑皮层,所以其为非条件反射 (4)药物可以阻止乙酰胆碱Ach的分解,导致乙酰胆碱和突触后膜上的受体抑制起作用,导致突触后膜不断的兴奋,肌肉细胞将持续持续收缩 故答案为: (1)由负电位变成正电位 (2)突触小泡 神经递质 (3)兴奋 非条件 抑制 (4)肌肉持续兴奋(收缩)1、据图1分析,传入神经上有神经节,则表示传入神经,表示感受器,表示神经中枢,表示传出神经,表示效应器 2、分析图2,1表示突触小泡,2表示轴突末梢形成的突触小体,3表示突触后膜上的受体 3、分析图3,表示2个突触结构本题结合图解,本题考查反射弧和突触的结构以及兴奋传导的有关内容,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能力,以及搜集和处理信息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