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甘肃省武威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阶段性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498192 上传时间:2024-06-08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23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武威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阶段性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甘肃省武威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阶段性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甘肃省武威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阶段性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甘肃省武威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阶段性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甘肃省武威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阶段性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甘肃省武威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阶段性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甘肃省武威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阶段性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甘肃省武威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阶段性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甘肃省武威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阶段性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甘肃省武威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阶段性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甘肃省武威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阶段性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甘肃省武威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阶段性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甘肃省武威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阶段性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甘肃省武威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阶段性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甘肃省武威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阶段性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甘肃省武威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阶段性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甘肃省武威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阶段性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甘肃省武威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阶段性考试试题(含解析)一、单选题1. 清代乾隆年间出土了一件西周晚期的青铜器一一散氏盘,盘中铭文记载了西周晚期夨国偷袭散国,两国议和后,夨国割让土地给散国,以赔偿其损失。两国进行土地划界时,相关程序必须经周王核准,以及大臣协助勘察和认定。据此可知当时A.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根深蒂固B. 周王室对各诸侯国拥有绝对控制权C. 诸候国间的战争致使“王土”流失D. 诸候国间的土地变更经周王认可【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散氏盘记载了散国和夨国交换土地时,须经周王核准、认定等程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当时诸侯国间的土地变更须经周王认可方有

2、效,D选项正确;仅此一事不能充分说明“莫非王土”观念的根深蒂固,A选项错误;周王室对诸侯国拥有“绝对”控制权的说法,不符合分封制的史实,B选项错误;土地变更经过了王室认可,王土“流失”的说法不符合题意,C项错误。2. “考秦之制,丞相与守掌民事,太尉与尉掌军事,而御史与监,则纠察此治民治军之官者也。后世官制,变化繁賾,而其原理,不能出于治民,治军、监察官吏三者之外。”这反映了秦朝A. 构建起隶属于丞相的监察体系B. 形成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C. 完成了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过渡D. 奠定了后世王朝官制的基本原则【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所体现的是秦朝的三公九卿制,结合材料“后世官制,变化繁賾

3、,而其原理”,说明秦朝的官制奠定了后世王朝官制基本原则,故D项正确;监察体系并不隶属于丞相,排除A项;B项强调的是郡县制,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B项;C项“完成”表述有误,排除C项。3. 有人绘制了中国古代四个朝代的中央机构示意图(如下),其中首次体现了削弱相权、加强君权的是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选项中的三省六部制是最早削弱相权,加强皇权的措施,B正确;A属于相权确立的阶段,排除;C不符合首次的定义,排除;元朝的相权有所回升,D排除。故选B。4. 下表为北宋初期官员出席曲宴(古代宫廷赐宴的一种)的部分记载。这反映了宋初时期太祖朝太宗朝曲宴记载建隆

4、二年,“宴刺史、统军、军指挥使以上及诸道进奉使于广政殿”太平兴国九年,太宗“诏宰相、近臣赏花于后苑”乾德二年,“宴大将王全斌于崇德殿”雍熙二年,“诏辅臣、翰林、枢密直学士宴于后苑”开宝九年,侍卫马军都指挥使党进辞行前“宴于长春殿”淳化三年,太宗率近臣和馆阁学士登秘阁“观书”,“赐从臣及直馆阁官饮”A. 边患问题得以解决B. 中央集权不断强化C. 科举制度日益完善D. 崇文抑武局面形成【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宴刺史、统军、军指挥使以上及诸道进奉使于广政殿,“宴大将王全斌于崇德殿“侍卫马军都指挥使党进辞行前“宴于长春殿”体现了宋太祖时期逐渐解除武将军权;材料“太平兴国九年,太宗“诏宰相、近

5、臣赏花于后苑”雍熙二年,“诏辅臣、翰林、枢密直学士宴于后苑”淳化三年,太宗率近臣和馆阁学士登秘阁“观书”,“赐从臣及直馆阁官饮”体现出宋太宗重用文臣,所以综合说明宋朝形成了重文抑武的局面,故D正确。宋代边患严重,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中央与地方关系,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科举制度日益完善的信息,排除C。 5. 明朝规定入内阁大学士者既有“格心之学”,又有“济世之才”,通过经筵日讲“格君心之非”,引导皇帝行为合乎“正道”。据此可知,明代内阁A. 地位高于其他中央机构B. 有助于规范君主执政C. 受到了陆王心学操控D. 确保中央的决策正确【答案】B【解析】【详解】据材料“内阁大学士者通过经筵日讲格君心

6、之非,引导皇帝的行为合乎正道”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明代内阁引导皇帝规范执政,故B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内阁地位高于其他中央机构,故A排除;材料无法体现内阁受到了陆王心学操控,故C排除;引导皇帝规范执政并不等于确保中央的决策正确,故D排除。6. 中世纪初期,罗马法长期处于衰落状态,“教会教条同时就是政治信条,圣经词句在各法庭中都有法律的效力”。从12世纪开始,西欧各国对罗马法展开了广泛的研究,“无论国王或市民,都从成长着的法学家等级中找到了强大的支持,罗马法被重新发现”。据此可推知A. 罗马法开始成为资产阶级反教会的工具B. 圣经与罗马法具同等法律效力C. 罗马法复兴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7、D. 圣经遭到新兴社会阶层抛弃【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国王和市民阶层在罗马法中找到支持,罗马法由此复兴,可见罗马法适应了当时不断发展的商品经济,选项C正确;材料未体现出资产阶级和教会的矛盾,选项A排除;选项B、D表述绝对,排除。【点睛】本题考查罗马法对后世的影响,尤其是资产阶级在兴起过程中利用罗马法中的法律原则维护自己利益。7. 现行德国选举法规定了百分之五门槛规则,即政党必须在全国得票率超过5%。或赢得3个以上的选区席次,才可进入联邦议会。这一规则意在A. 保证执政党成为议会多数党B. 对公民自由结社权作出限制C. 保证议会拥有独立的立法权D. 提高立法效率避免政治破碎【答案】D

8、【解析】【详解】“党必须在全国得票率超过5%。或赢得3个以上的选区席次,才可进入联邦议会”是为了避免出现过多影响力不大的小政党充斥联邦议会的局面,从而避免政治破碎以提高立法效率,故选D;A、C项与题意主旨不符,无法体现,排除;该规则是对政党做出限制,并非针对公民,排除B。故选D。8. 1937年8月9日,上海虹桥机场发生了个别日本军人和中国机场保安队之间的冲突,双方互有死伤。蒋介石借此明确告诉国民党领导人:“在北方打仗,国际上是不大注意的;上海是一个国际市场,在上海打仗,就容易引起国际注意”这表明蒋介石A. 希望速战速决争取战略主动B. 理性地看到了中日战争结局C. 寄希望于国际社会出面干预D

9、. 坚持抗战到底的决心和意志【答案】C【解析】从材料“1937年8月9日”“上海是一个国际市场,在上海打仗,就容易引起国际注意”中可以看出,当时蒋介石把希望寄托于国际社会的干预,这是不理性的看法,故C项正确,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对日作战的战略和决心,故AD项排除。9. 1949年3月,党的某次会议报告中说:“人民解放军永远是一个战斗队,又是一个工作队。随着战斗的逐步减少,工作队的作用就增加了。有一种可能的情况,即在不要很久的时间之内,将要使人民解放军全部地转化为工作队,这种情况我们必须估计到。”将人民解放军转化为工作队主要是A. 结束战争实现国内和平的需要B. 为工作重心转移做准备C.

10、土地改革深入开展的客观要求D. 国共北平和谈达成共识【答案】B【解析】【详解】1949年3月,解放战争接近尾声,即将面临由革命时期转向建设时期,因此提出将人民解放军转化为工作队,这是为工作重心转移做准备,B正确;解放军转化为工作队不是结束战争实现国内和平推动的,两者不具备因果联系,排除A;土地改革主要在解放区进行,1947年就已经开始,但从材料看,解放军转化为地方工作队是对后续工作的一种提前安排,排除C;D中“共识”不符合史实,排除。10. 它打破了几千年来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一统天下的局面,打破了近代以来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制度一统天下的局面,向全世界宣告由无产阶级和劳动大众当家作主,人人共同劳

11、动致富的新的社会制度已由理想变成现实。对此事件解读正确的是A. 空想社会主义指导了无产阶级革命B. 马克思主义诞生推动了人类社会进步C. 巴黎公社打碎了资产阶级国家机器D. 俄国十月革命开辟了新的现代化模式【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由无产阶级和劳动大众当家作主,人人共同劳动致富的新的社会制度已由理想变成现实”,结合所学知识,俄国十月革命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改变了人类历史的进程,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由理想变为现实,在世界上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D正确;科学社会主义指导了十月革命,排除A;题干未强调马克思主义对人类社会的推动作用,排除B;题干内容与巴黎公社无关,排除C

12、。11. 1949年9月7日,周恩来向政协代表解释:放弃联邦制,除了防止帝国主义分裂中国的考虑外,还有一个重要的考量就是中国和苏联的民族国情不同。据此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要实行A. 计划经济体制B.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 政治协商制度D.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放弃联邦制,除了防止帝国主义分裂中国的考虑外,还有一个重要的考量就是中国和苏联的民族国情不同”可知,周恩来强调的是政策制定要适合中国国情,说明我国的民族制度应该有中国特色,即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故B选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计划经济体制是三大改造完成后开始,并且材料内容体现的不是计划经济体制,故A选项错

13、误;根据材料“还有一个重要的考量就是中国和苏联的民族国情不同”可知,材料体现的是新中国成立后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而不是政治协商制度,故C选项错误;根据材料“放弃联邦制还有一个重要的考量就是中国和苏联的民族国情不同”可知,材料内容强调的是新中国成立之初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必要性,不是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故D选项错误。12. 下表为20世纪5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的部分成果。据此可知,当时中国时间外交成果1953年12月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4月参加日内瓦会议1954年6月中英建立代办级外交关系1955年4月参加亚非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A. 采取独立自主不结盟的外交政策B. 努力发

14、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C. 外交政策展现出务实自信的趋势D. 积极开展反殖反霸多边外交活动【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中展示了20世纪50年代一些外交成果,根据所学可知,这是现代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基本原则指导下的外交成果,而且不但走向了国际舞台,还为国际上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提供了可供参阅的基本原则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万隆会议上所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更是推动了会议圆满成功,这些显示了中国外交的务实自信风采。故答案为C项。A项,不结盟外交是现代中国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排除;B项,材料表格中的“中英建立代办级外交关系”不属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排除;D项,根据所学可知,万

15、隆会议是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会议,但是日内瓦会议是苏、美、英、法、中世界五大国参加的会议,其中有殖民主义国家,由材料信息不能得出积极开展反殖反霸多边外交活动的结论,排除。【点睛】推断(理)型选择题解答时一般可采用推演法,即通过必要的推理来确定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推理时要掌握正确的指导思想,如历史规律、逻辑关系、基本原理等。因此在平时要注意归纳历史现象、总结历史规律并掌握运用。13. 北约是美国与西欧、北美主要发达国家为实现防卫协作而建立的一个国际军事集团,1949年建立之初有12个成员国。下表中北约组织成员的变化反映了时间北约组织成员的变化19521982年希腊、土耳其、联邦德国、西班牙先后

16、加入19992004年先是波兰、匈牙利、捷克,之后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正式加入A. 美国不断加强对欧洲的军事渗透B. 北约组织的战略目标发生转变C. 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D. 美苏对东欧国家争夺更激烈【答案】B【解析】【详解】由“北约是美国与西欧、北美主要发达国家建立的一个国际军事集团”“1949年建立之初有12个成员国”,结合所学,北约原本是一个反对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军事集团,根据表格信息可知,北约从1999年开始吸收部分原苏联加盟共和国和原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如波兰、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等国,说明北约战略目标发生了变化,故B正确。根据材料可

17、知,美国的军事渗透不再针对欧洲,排除A。区域集团化属于经济,不是军事,排除C。1991年苏联解体后就不存在美苏争夺了,而是“一超多强”,多极化趋势加强,排除D。14. 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争频繁,许多世族聚族而居,形成“坞堡”。坞壁作为“小城”的组织功能比较完善,兼具政治、军事和经济功能。这种耕战兼备的生产模式被史家称作“坞壁经济”。“坞壁经济”的出现A. 导致了农耕经济的衰落B. 遏制了士族门阀政治的发展C. 不利于大一统局面形成D. 加速了经济重心南移的进程【答案】C【解析】【详解】“坞壁经济”“耕战兼备”,相当于独立于中央集权的封建割据,不利于大一统,故选C项;材料可知“坞堡”内部相对稳定

18、,利于农耕经济发展,需注意此选项中是“农耕经济”而非“小农经济”,排除A项;大量农民依附其中会壮大士族门阀的经济力量,推动士族门阀政治发展,排除B项;材料中未提及南移趋向,排除D项。15. 茶马古道是指存在于中国西南地区,是中国西南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走廊,茶马互市兴于唐宋,盛于明清,藏区和川、滇边地出产的骡马、毛皮、药材等和川滇及内地出产的茶叶、布匹、盐和日用器皿等等,在横断山区的高山深谷间南来北往,这说明A. 互市推动对外贸易发展B. 茶马古道促进了人口迁移C. 跨区域间贸易来往密切D. 重农抑商政策存在弊端【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藏区和川、滇边地出产的骡马、毛皮、药材等和川滇及内地

19、出产的茶叶、布匹、盐和日用器皿等等,在横断山区的高山深谷间南来北往”可知,材料反映茶马古道促进了藏区与川滇等地跨区域的贸易往来,故C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内地的贸易,不是对外贸易,排除A;材料信息没有涉及人口迁移,排除B;材料信息与重农抑商政策无关,排除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藏区和川、滇边地出产的骡马、毛皮、药材等和川滇及内地出产的茶叶、布匹、盐和日用器皿等等,在横断山区的高山深谷间南来北往”,紧扣关键信息分析解答即可。16. 19世纪以前,教育主要是少数精英和富有阶级的特权。但到了20世纪初,绝大多数欧洲国家都建立起义务教育体系,规定所有6岁至12岁的儿童都要接受教育。这一现象的

20、出现主要是由于A. 工业时代的社会需求B. 民主政治的不断进步C. 当时社会矛盾缓和D. 工人阶级斗争的结果【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但到了20世纪初,绝大多数洲家都建立起义务教育体系,规定所有6岁至12岁的儿童都要接受教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体现的是工业革命对高素质人才的需要,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故答案为A项。B项,材料反映的是教育范围的扩大,与民主政治发展无关,排除;C项,材料不能得出当时社会矛盾的缓和的结论,排除;D项,教育事业的发展与工人阶级斗争无关,排除。【点睛】因果关系类的题,解题首先要注意题干中的“根本原因”,凡是题目中有“根本”二字的(或根本原因、根本目的等),要

21、注重两点:a.一般选择最深层的原因,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阶级本质等;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往往从社会性质和社会主要矛盾方面进行思考。b.许多历史事件的根本原因(或根本目的)是相对稳定的,而具体原因(或具体目的)却可以是经常变化的。17. 1915年,英美烟草公司揭露华人企业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同日本合作的内幕,导致其销量下降,甚至很多零售商都宣称不再销售其产品。作为反击,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则将英美烟草公司同帝国主义侵略联系起来,并宣称“中国人应抽中国烟”,很快扩大了市场。这表明A. 民族烟草工业得到迅速发展B. 实业救国社会思潮开始出现C. 英美成为当时主要侵华国家D. 民族

22、主义影响大众消费心理【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日本在1915年初提出了“二十一条”。通过题干中的信息可能看出,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因英美烟草公司揭露其“同日本合作的内幕,导致其销量下降,甚至很多零售商都宣称不再销售其产品”,而在它打出“中国人应抽中国烟”后,很快扩大了市场。这表明大众的消费心理受民族主义影响,故D正确;从材料中看不出民族烟草工业迅速发展,排除A;从材料中看不出实业救国社会思潮的出现,排除B;这一时期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主要侵华国家是美国和日本,排除C。18. 如图为1953年农事年画试验新农具。画面描绘了一群农民在地头学习使用新式农具的场景。该作

23、品意在A. 再现中国传统文人画作的创作风格B. 体现论十大关系主要讲话精神C. 倡导响应国家建设需要的社会风尚D. 赞颂农民参与社会主义建设的热情【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的时间可以看出,此时正在开展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农民积极试验新农具,体现了这一时期,大家对国家经济建设的积极响应,故C正确;图中画风不是文人画,排除A;论十大关系发表于1956年,排除B;当时社会主义还没有建成,排除D。19. 20世纪30年代,无线电广播成为美国人在家庭内部最大的消遗。人夜,几乎所有家庭成员都围在收音机旁。全国人民一起,白天听超级英雄的广播剧,晚上听爵士乐和古典乐,还有罗斯福总统抚慰人心的“炉边谈话

24、。这些现象A. 表明经济大危机造成的困扰已被消除B. 说明民众审美观念发生巨大变化C. 从侧面反映出大危机下就业形势严峻D. 体现了科学与艺术相融合的趋势【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30年代美国受经济大危机的影响,失业人口数长期处于高位,材料信息“白天听超级英雄的广播剧,晚上听爵士乐和古典乐”从侧面反映出大危机下社会就业形势异常严峻,C项正确;A项“消除”之说与史实不符,排除;材料没有体现民众审美观念发生巨大变化,B项错误;D项表述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20. 1945年英国工党以其标榜为“社会主义”的竞选纲领(包括国有化,增加就业,推行社会保障等)赢得大选。对这一纲领

25、认识正确的是( )A. 外交上缓和与苏联的紧张关系B. 本质上超越了资本主义改良方案C. 手段上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D. 结果上解决了社会贫富分化问题【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归纳、概括,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认知和解读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1945年,竞选纲领”、“国有化,增加就业,推行社会保障”等,本题实际上考查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相关内容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据此,分析、判断选项,可知:A项属于无关项,排除;B项表述错误,仍然只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D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有夸大嫌疑。进一步可知,C项表

26、述客观,正确。故,本题正确答案选C。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二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国家干预经济)21. 有学者认为,新经济政策的主要任务在于解决苏俄(联)经济尽快的工业化任务,建立工业化社会的基础。但它没有能完成这一任务,这就决定了新经济政策的命运。该学者意在说明新经济政策A. 超越了当时社会生产力水平B. 被斯大林体制取代具有必然性C. 背离了列宁发展经济的初衷D. 没有解决当时面临的主要任务【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信息可知,该学者认为,新经济政策无法完成国家工业化这一任务就决定了它被斯大林体制取代的命运,其意在强调新经济政策被取代的必然性

27、,因此B选项正确;新经济政策适应了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A选项错误;新经济政策有利于生产力的提高和逐步战胜资本主义,并未背离列宁发展经济的初衷,C选项错误;D选项是对材料的简单重复,并非该学者的意图,排除。故选B。22. 有学者指出:“在某种意义上说,当今世界各种文化的发展正是对两千年前的“轴心时代”的一次新的飞跃,古典时期少数东西方伟大思想家主导的百家争鸣现象,也将变化为世界众多国家的思想群体导演或表演的交响与合奏。”上述现象表明A. 文化保护主义的倾向明显B. 世界文化多元化格局破裂C. 世界文化基本实现一体化D. 经济全球化推动文化交融【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东西方先进文化,

28、将变化为世界众多国家的思想群体导演或表演的交响与合奏”信息可知,全球化有利于文化多元发展,交流融合,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说的是文化开放而非文化保护主义;B选项错误,文化多元化格局破裂的表述过于绝对,明显错误;C选项错误,世界文化基本实现一体化的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23. 在1789年以前,欧洲的出版商印制了两万余部的百科全书(狄德罗主编)由此可知当时总数法国国内法国之外加放巴黎对开本42252000(?)2050175日内瓦对开本21501000(?)1000150卢卡对开本1500(+100)250(?)1250里窝那对开本1500(+100)0(?)150

29、0日内瓦纳沙泰尔四开本85257257754514洛桑伯尔尼八开本5500(+300)1000(?)4500合计23400(+500)1150712054839(+500)A. 法国逐渐成为启蒙运动中心B. 巴黎的出版印刷业空前繁荣C. 理性精神在西欧已经深入人心D. 商业出版推动启蒙思想的传播【答案】D【解析】【详解】狄德罗是启蒙思想家,其主编的百科全书宣传了启蒙思想,该书大量印制说明商业出版推动启蒙思想的传播,故选D项;材料中百科全书在法国之外的销量也很大,有些版本甚至超过法国,因此无法说明法国逐渐成为启蒙运动中心,排除A项;材料中“巴黎对开本”的数量并非是最多的,且并未提及巴黎其他书籍的

30、印制,无法得出B选项的结论,排除B项;材料并未提及当时百科全书在西欧的购买者情况,无法得出“深入人心”的结论,排除C项。24. 1897年,严复发表拟上皇帝书,他建议皇帝“联各国之欢”,即利用列强各国之间的复杂关系,相机与之联络,以使之能相互牵制,以弭外祸。这与康有为等人提出的联英、日拒俄的“以夷制夷”之策有相似之处。他们的这一主张A. 建立在对列强理性认识之上B. 改变了国人保守落后的观念C. 存在着淡化外患的认识弊端D. 直接推动了维新高潮的兴起【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中严复主张“利用列强各国之间的复杂关系,相机与之联络,以使之能相互牵制”和康有为等人的“以夷制夷”之策,都没有看清列

31、强侵华的本质,缺乏对列强的理性认识,存在淡化外患的认识弊端,故C项正确,A项错误;材料未体现严复等人的主张对国人观念的影响,故排除B项;他们的主张并未直接推动维新高潮的兴起,故排除D项.二、材料分析题25. 战争与和平深刻影响人类社会发展,战争中孕育着和平,和平中潜伏着战争。远离战争,维护和平,已经成为世界各国人民的共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近代以来,中国建构民族国家的兴衰荣辱始终与近邻日本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日本发动的一系列侵华战争打乱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从历史发展脉络来看,中国每一次现代化变革都受到日本的干扰和影响,洋务运动终于甲午战争,民国新政终于抗日战争田庆立宋志艳甲午战争对近代

32、以来中日两国的影响材料二 英国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在1914年之前曾说到,他那一代预期“全世界的生活将会变得更为理性、更为人道和更为民主科学技术的进步将会让人类变得更富裕所有这一切都会和平的发生。”(然而)第一次世界大战粉碎了这种梦想。全球视野下的西方文明史(美)谢尔曼等(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甲午战争是如何干扰“中国现代化进程”的。(2)结合18世纪以来的西方历史,分析材料二中汤因比为什么在1914年前会有那样的预期梦想?“第一次世界大战粉碎了这种梦想”,请从全球化视野分析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答案】(1)经济上:巨额赔款、四口通商、设厂特权、举借外债等都不利于近代民族工业发展;政治上

33、:刺激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美国提出“门户开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的签订等,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社会,不利于中国政治民主化。(2)梦想原因:思想上:欧洲启蒙运动,倡导理性,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政治上:欧美国家资本主义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发展,民主政治不断发展;经济上:两次工业革命,科技进步,促使社会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改善;爆发原因: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连接为一体。世界一体化导致了资本主义列强间的矛盾和冲突加剧乃至形成军事对抗和战争(或帝国主义国家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加剧,形成两大军事集团,一战爆发)。【解析】【详解】(1)结合所学可从经济和政治两方面分析甲午战争是

34、如何干扰“中国的现代化进程”的。具体而言,经济上可从不利于近代民族工业发展角度分析作答;政治上可从不利于中国政治民主化角度分析作答。(2)梦想原因:结合所学可从思想、政治和经济两方面展开分析。具体而言,思想上可从启蒙运动的角度分析作答;政治上可从西方民主政治发展的角度分析作答;经济上可从工业革命、科技进步等角度分析作答。爆发原因:结合所学可从工业革命、世界市场等角度分析一战爆发的主要原因。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9.17世纪,英国失地农民的数量还比较有限。1536年法令规定:所有健康的人,一旦被发现乞食,要被剥光衣服,绑在马车后游街示众,同时鞭打至流血,然后遣返原籍。随着圈地规模

35、的扩大,英国政府逐渐认识到,农民进城流浪的问题是社会转型带来的。1572年法令规定:对贫民要进行救济,要求治安法官给每个教区的贫民登记造册,将他们遣返回乡,由当地安置。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越来越多,失业问题成为比流民更为严重的问题。1629年诰令明确指出:要尽一切可能“为贫民提供资金和原材料,安排他们就业”。随着工业革命的逐步开展,工业化地区需要更多的劳动力。1834年新济贫法规定:贫困者必须进入济贫院,参加劳动。其目的是培养受救济者的劳动习惯,使他们能靠劳动谋生。摘编自刘书增社会转型时期英国农业劳动力转移问题材料二 尽管苏南地区近代工商业有长足的发展,而且也需要大量的农村劳动力,但其本身发展并

36、不充分,容量也有限。据1933年的调查,苏南地区工厂工人为337222人,这其中苏南籍的农民工人约占60%,总数仅在20万人左右。伴随近代化的步伐,一些近代城市相继兴盛起来,城市人口的大幅度增长刺激了对农产品的大量需求,因而,在这些城市近郊逐渐兴起了一批以种植蔬菜、花卉和水果以及养殖奶牛、蜜蜂为业的农户或畜牧树艺等新式农场。农业内部产业结构的调整成了消化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要途径,植棉业、蚕桑业、园艺和畜牧业的迅速发展,使农业内部吸纳的农村劳动力达70%。摘编自周中建近代苏南农业内部产业结构调整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处理农村剩余劳动力政策的变化,并说明其积极影

37、响。(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近代我国苏南地区和英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不同之处,并分析近代苏南地区出现这些不同的原因。【答案】(1)变化:从以惩罚为主过渡到以救济为主,继而发展.到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积极影响: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促进社会稳定;把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就业联系起来,有利于工业革命的开展;推动了城市化进程,促进了英国社会的转型。(2)不同之处:英国主要流人城市和工业,苏南地区则主要是农业产业内流动;英国与国家政策引导关系密切,苏南地区则主要是农业内部产业结构调整的结果。原因:中国工业化缺乏有效市场基础,城市化程度低;传统耕织结构的影响;政府经济职能的欠缺。【解

38、析】【详解】(1)变化:根据材料“所有健康的人,一旦被发现乞食,要被剥光衣服,绑在马车后游街示众,同时鞭打至流血,然后遣返原籍”“对贫民要进行救济,要求治安法官给每个教区的贫民登记造册,将他们遣返回乡,由当地安置”“要尽一切可能为贫民提供资金和原材料,安排他们就业”可知,从以惩罚为主过渡到以救济为主,继而发展.到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积极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处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政策变化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促进社会稳定;根据材料“随着工业革命的逐步开展,工业化地区需要更多的劳动力”“贫困者必须进入济贫院,参加劳动。其目的是培养受救济者的劳动习惯,使他们能靠劳动谋生”可知,把农村剩

39、余劳动力和就业联系起来,有利于工业革命的开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留在城市,推动了城市化进程,促进了英国社会的转型。(2)不同之处:根据材料一可以得出,英国主要流入城市和工业,根据材料“苏南地区工厂工人为337222人,这其中苏南籍的农民工人约占60%,总数仅在20万人左右”可知,苏南地区则主要是农业产业内流动;根据材料一可以看出,英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解决与英国与国家政策引导关系密切。根据材料“农业内部产业结构的调整成了消化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要途径”可知,苏南地区则主要是农业内部产业结构调整的结果。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工业化缺乏有效市场基础,城市化程度低;根据所学知识可

40、知,传统耕织结构的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近代政府经济职能的欠缺。27. 击剑运动的历史,既是一部经济史,也是一部社会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击剑运动所使用的剑源于欧洲,分花剑、重剑、佩剑3种。19世纪后期,击剑成为一项竞技性体育运动。1882年,法国成立世界上第一个击剑协会。1896年第一届奥运会就有击剑项目,并且是唯一允许职业选手参赛的项目。1900年第2届奥运会上增加了男子重剑比赛。1924年第8届奥运会上又增加了女子花剑比赛。1992年和2004年奥运会上,女子重剑、女子佩剑分别被正式列为奥运会项目。击剑比赛在一个约2米宽、14米长,两端各有2米延伸带的击剑垫.上进行。垫上画有中

41、线、开始线、警戒线和端线,创手只能前进或后退,不能向左右移动。剑手须穿戴覆盖有效部位的金属背心和面罩,当有效部位被刺中时,电动裁判器会自动显示红灯或绿灯,刺中无效部位则亮白灯。摘编自中国击剑协会体育百科击剑项目介绍等结合材料中击剑运动发展的历史,说明击剑运动的历史是一部“社会史”。(要求:主题明确;说明有论有据,逻辑清晰)【答案】示例:主题:国家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击剑运动的进步。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中钢铁工业的发展、电力的广泛应用和电气化时代的到来,推动了此运动的发展,电动裁判器的发明使击剑比赛更加公平,同时推动击剑技术向更新的高度发展。击剑运动强调竞技运动

42、的公平与公正的精神和理念。作为竞技运动,击剑最本质的特征就是比赛与对抗,在击剑垫上进行直接而剧烈的身体对抗和比赛,运动员的身体和心理素质得到良好的锻炼与培养,观众也得到感官上的享受和潜移默化的教育。击剑运动中女子项目的增加,是妇女解放和男女平等逐步实现的真实写照。结论:击剑运动是时代的产物,随着社会生产力进步不断发展。【解析】【详解】本题为开放性试题。首先根据题干要求围绕“击剑运动的历史是一部社会史。”并结合材料中“19世纪后期,击剑成为一项竞技性体育运动。”“1882年,法国成立世界上第一个击剑协会。1896年第一届奥运会就有击剑项目”“电动裁判器会自动显示红灯或绿灯”等信息,可把主题确定为

43、“国家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击剑运动的进步”;然后结合所学知识,从推动击剑运动的确立和发展的经济因素、科技因素、教育因素、文化因素等角度进行论述;最后从时代和生产力发展角度进行总结。示例:主题:国家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击剑运动的进步。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中钢铁工业的发展、电力的广泛应用和电气化时代的到来,推动了此运动的发展,电动裁判器的发明使击剑比赛更加公平,同时推动击剑技术向更新的高度发展。击剑运动强调竞技运动的公平与公正的精神和理念。作为竞技运动,击剑最本质的特征就是比赛与对抗,在击剑垫上进行直接而剧烈的身体对抗和比赛,运动员的身体和心理素质得到良好的锻炼与培养,观众也得到感官上的享受和潜移默化的教育。击剑运动中女子项目的增加,是妇女解放和男女平等逐步实现的真实写照。结论:击剑运动是时代的产物,随着社会生产力进步不断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