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湖北省沙市中学2021届高三物理上学期第二次双周考试题一、选择题(18题为单选题,912为多选题,共36分)1关于运动的合成和分解的几种说法,错误的是() A物体的两个分运动都是直线运动,则它们的合运动一定是直线运动B若两个分运动分别是匀速直线运动与匀加速直线运动,则合运动可能是曲线运动C合运动与分运动具有同时性D速度、加速度和位移的合成都遵从平行四边形定则2如图所示,一物体仅在三个共点恒力F1、F2、F3 的作用下以速度v0 水平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其中F1斜向右上方,F2 竖直向下,F3水平向左某时刻撤去其中的一个力,其他力的大小和方向不变,一段时间后恢复该力,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2、如果撤去F1,则物体先做匀变速曲线运动,恢复该力之后将做直线运动B如果撤去F1,恢复F1时物体的速度大小可能为v0 C如果撤去F2,在恢复该力之前的时间内,因物体做曲线运动,故在相等时间间隔内其速度的变化量V 的方向时刻在改变D如果撤去F3,物体将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恢复该力后做匀速直线运动3如图所示,水平匀速飞行的飞机把炸弹自由释放,炸弹垂直斜坡击中目标P释放时炸弹与目标P 的水平、竖直距离分别为x和y若飞机的速度大小变为原来的2倍,炸弹仍垂直斜坡击中P,则水平、竖直距离分别应为(运动过程中均不计空气阻力)()A2x和2y B4x和4y C2x和4y D4x和2y4如图所示,A、B两球穿过
3、光滑水平杆,两球间用一细绳连接,当该装置绕竖直轴OO匀速转动时,两球在杆上恰好不发生滑动,若两球质量之比mA:mB=2:1,那么A、B两球的()A运动半径之比为2:1B加速度大小之比为1:4C线速度大小之比为2:1D向心力大小之比为1:15如图所示,下列有关生活中圆周运动实例分析,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A汽车通过凹形桥的最低点时,汽车处于失重状态B“水流星”匀速转动过程中,在最高点处水对碗底压力小于其在最低处水对碗底的压力C在铁路的转弯处,通常要求外轨比内轨高,目的是利用轮缘与外轨的侧压力助火车转弯D脱水桶的脱水原理是水滴受到的离心力大于它受到的向心力,从而沿切线方向甩出6已知万有引力恒量G后
4、,要计算地球的质量,还必须知道某些数据,现在给出下列各组数据,可以算出地球质量的有() A地球绕太阳运行的周期T和地球离太阳中心的距离RB月球绕地球运行的周期T和地球的半径RC人造地球卫星在地面附近运行的速度和运动周期TD同步卫星离地面的高度7如图所示,粗糙的四分之一圆弧半径为R,圆弧下端相切于光滑的水平面,右端挡板固定有一个劲度系数为k的轻质弹簧。质量为m的滑块从圆心等高处由静止开始下滑,沿圆弧下滑过程中所受摩擦力大小恒为f,将弹簧压缩x的形变量后速度变为零。则整个过程中A克服重力做功为mgRB克服摩擦力做功为C克服摩擦力做功为D克服弹簧弹力做功为8如图所示,三个轮子的半径均为R0.20 m
5、,且均由电动机驱动以角速度8.0 rad/s逆时针匀速转动,轮子的转动轴在同一水平面上,轴心相距d1.6 m,现将一块均匀木板平放在轮子上,开始时木板的重心恰好在O2轮的正上方,已知木板的长度L2d,木板与轮子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0.16,则木板的重心恰好运动到O1轮正上方所需的时间是()A1 s B.0.5 s C.1.5 s D.2 s9如图,一质点以速度v0从倾角为的斜面底端斜向上抛出,落到斜面上的M点且速度水平向右现将该质点以2v0的速度从斜面底端朝同样方向抛出,落在斜面上的N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落到N点时速度方向水平向右 B落到M和N两点速度之比为1:1 CM和N两点距离斜面底端
6、的高度之比为1:2 D落到M和N两点时间之比为1:2102020年6月23日9时4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北斗系统第五十五颗导航卫星,暨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至此,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比原计划提前半年全面完成。已知地球的质量为M,平均半径为R,自转周期为T,引力常量为G,该卫星为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同步卫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导航卫星运行速度大于第一宇宙速度B该导航卫星的预定轨道离地高度为C该导航卫星的发射速度大小介于第一宇宙速度和第二宇宙速度之间D该导航卫星在轨道运行时速率会小于质量较小的同步卫星11一辆汽车在水平路面上由静止开始
7、做直线运动,直到速度最大并保持恒定,所受阻力恒定不变,在此过程中牵引力F与车速的倒数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汽车质量m1103kg,发动机的最大牵引力为3103N,最大输出功率Pm2104W,图中的v2 为汽车的最大速度,则()A汽车在AB段的运动为匀速直线运动B汽车在BC 段的运动为匀加速直线运动C当速度v10m/s时,发动机的瞬时输出功率P2104WD整个过程中的最大加速度为2m/s212如图所示,A、B、C是水平面上同一直线上的三点,其中AB=BC,在A点正上方的O点以初速度v0水平抛出一小球,刚好落在B点,小球运动的轨迹与OC的连线交于D点,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为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8、( )A小球经过D点的水平位移是落到B点水平位移的1/2B小球经过D点的水平位移是落到B点水平位移的1/3C小球经过D点与落在B点时重力做功的比为1/4D小球经过D点与落在B点时重力做功的比为1/3二、实验题(13题8分,14题4分)13某校物理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的装置研究平抛运动规律,请回答 以下问题:(1)图中小球应采用_(填正确答案标号)A.小塑料球 B.小木球 C.小钢球 D.小铝球(2)研究过程需要多次释放小球,但每次操作都使小球从斜槽上的同 一位置释放,这样做可保证小球的_相同(3)实验所用斜槽_(填“需要”或“不需要”)光滑AhX2X1B(4)平抛后,小球下降高度用y表示,水平
9、位移用x表示若在坐标纸上建立坐标系,以y为纵坐标,以x2为横坐标,把记下的数据描绘在坐标纸上,在坐标纸上得到一条过原点的直线,说明小球运动轨迹为_测得直线斜率为k ,若重力加速度为g,则小球平抛的初速度为_14一个同学做研究平抛运动的实验时,只在白纸上记下了轨道末端重锤线的位置,忘记记下抛出点的位置,只在纸上描出了如图所示的平抛轨迹。现在我们可以在曲线上取A、B两点,用刻度尺量出它们到y轴的距离x1,x2和AB的竖直高度h,可求得小球平抛的初速度为( )(已知重力加速度g)三、解答题(4小题,共52分)15.(8分)在天文观测中,因为观测视角的问题,有时会看到一种比较奇怪的“双星”系统:与其他
10、天体相距很远的两颗恒星,在同一直线上往返运动,它们往返运动的中心相同,周期也一样.模型如图所示,恒星A在A1A2之间往返运动,恒星B在B1B2之间往返运动,且A1A2a,B1B2b,现测得它们运动的周期为T,恒星A、B的质量分别为M、m,引力常量为G,求AB两恒星的质量总和为多少?OBAyxD16(14分)如图所示,一个半径为R=5m竖直放置的圆环,其圆心为O,以O点为坐标原点,在该圆面上建立一个直角坐标系xy,AB是圆环的水平直径,以下小球(质点)的运动在圆环平面内。不计空气阻力,g=10m/s2。(1)在AB连线上某一点C(未画出)以某一初速度v0水平抛出小球,已知该小球垂直打在圆环上的D
11、点,D点的横坐标为3m,求v0和抛出点C的坐标。(结果可用根式表示)(2)在A点以水平速度v1=5m/s抛出一个小球,求小球从抛出到落在圆环上的时间以及落在圆环上的位置。(3)在A点正上方某位置水平抛出一小球,恰好垂直击中圆环上的D点,则抛出点离A点的高度为多少?水平抛出的初速度为多少?(结果可用根式表示)17(14分) 如图所示,半径为R的半球形陶罐,固定在可以绕竖直轴旋转的水平转台上,转台转轴与过陶罐球心O的对称轴OO重合,转台以一定角速度匀速转动,一质量为m的小物块落入陶罐内,经过一段时间后,小物块随陶罐一起转动且相对罐壁静止,它和O点的连线与OO之间的夹角为60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1)
12、若=0,小物块受到的摩擦力恰好为零,求0;(2)=(1k)0,且0k0,重力和支持力的合力不够提供向心力,摩擦力方向沿罐壁切线向下,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摩擦力的大小当0,重力和支持力的合力大于向心力,则摩擦力的方向沿罐壁切线向上,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摩擦力的大小解:(1)当摩擦力为零,支持力和重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有:mgtan=mRsin02 ,解得 0=2g/R;(2)当=(1+k)0时,重力和支持力的合力不够提供向心力,摩擦力方向沿罐壁切线向下,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fcos60+Ncos30=mRsin602,fsin60+mg=Nsin30,联立两式解得f=3k(2+k)mg/2,当=
13、(1k)0时,摩擦力方向沿罐壁切线向上,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Ncos30fcos60=mRsin602,mg=Nsin30+fsin60,联立两式解得f=3k(2k)mg/2【答案】18解.(1)2 s(2)25 J解析(1)B受到水平向左的摩擦力,向右匀减速运动的过程中,对A、B整体,有mgmgsin 372ma1,解得加速度大小a14 m/s2, B的速度减为2 m/s所用时间t11 s,B的速度由v02 m/s减为零的过程中,对A、B整体,有mgsin 37mg2ma2, 解得加速度大小a22 m/s2,该过程所用时间t21 s, B向右运动的总时间tt1t22 s.(2)B的速度由v16 m/s减为v02 m/s的过程中, B的位移x1t14 m,B的速度由v02 m/s减为零的过程中, B的位移x2t21 m,B向右运动的过程中,相对于传送带的位移 x(x1v0t1)(v0t2x2)3 m,B向左运动的过程中x1x2a2t32,B相对于传送带的位移x(x1x2)v0t35 m2 m,B与传送带间因摩擦产生的总热量Qmg(xx)25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