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 智取生辰纲1234DBCB新知积累基础练提示:点击进入习题。56(1)吴用智取生辰纲(2)揭起桶盖,舀了半瓢吃,故意要他们看 故意夺过瓢,将下了药的酒倒入酒桶元末明初 施耐庵 水浒传 晁盖、吴用 杨志 杨志和吴用 杨志、老都管、虞侯、众军汉7891011121314语言建构能力练1516提示:点击进入习题。19综合实践素养练201718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A聒(gu)噪怄(u)气B这厮(s)着(zhu)意C恁(nn)地酷(k)热D嗔(zhn)怪怨怅(chng)D“嗔”应读chn。2下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老都管道:“似你方才说时,他们都是没命的。”(亡命之徒)B那十一个厢
2、禁军雨汗通流,都叹气吹嘘。(自我夸耀)C早是我不卖与你吃,却说出这般没气力的话来。(幸亏,幸好)D杨志跳起来喝道:“那里去!且睡了,却理会。”(再作处理)B “吹嘘”在这的意思是“急促喘气”。A杨志鞭打军健,是他一意孤行,蛮横不讲理的性格特点的反映。B杨志鞭打军健,是激化他与军健矛盾的重要原因。C杨志鞭打军健是因为他不满军健们的言行。D杨志鞭打军健赶路,一方面是为了把生辰纲安全送到东京,一方面也在为自己升官努力。3为安全及时地把生辰纲送到东京,杨志一路上对军健们打骂不断。对杨志打人行为分析不当的一项是()C理解有误。42019哈尔滨下列歇后语中的人物和情节与水浒传无关的一项是()A武松打虎气概
3、非凡B刘备遇孔明如鱼得水C杨志卖刀忍痛割爱D鲁提辖去当和尚半路出家B“刘备”“孔明”均为三国演义中的人物。5水浒传中吴用的智谋随处可见。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完成两题。(1)请根据这段文字将第十六回回目补充完整。杨志押送金银担,_吴用笑道:“我已安排定了圈套,只看他来的光景,力则力取,智则智取。我有一条计策,不知中你们意否?如此如此。”晁盖听了大喜,着脚道:“好妙计!不枉了称你做智多星,果然赛过诸葛亮,好计策!”水浒传第十六回吴用智取生辰纲本题考查对水浒传的掌握情况。(2)晁盖听了吴用的计策,大喊“好妙计”“好计策”。这个计策实施的关键是下蒙汗药的时间和方式,对此他们做了精心安排。请根据小说情节,
4、完成下表。人 物事 情刘 唐吴 用把药下到瓢里,也来舀酒,药便混在酒中,假意兜半瓢吃。白 胜揭起桶盖,舀了半瓢吃,故意要他们看故意夺过瓢,将下了药的酒倒入酒桶6.填空题。智取生辰纲节选自_(时期)_依据民间传说的故事编纂的第一部歌颂农民斗争的长篇小说_,暗写_等人的定计,明 写 _的 精 明 对 策;有 大 矛 盾 _等人之间的矛盾,又有小矛盾_之 间 的 矛 盾;写法变化多端,而又合理地表现了故事发展的必然结果。元末明初杨志、老都管、虞候、众军汉水浒传晁盖、吴用杨志杨志和吴用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掌握情况。施耐庵7【训练点:环境描写】分析下列环境描写的作用。一、语文要素训练此时正是五月半天气,虽
5、是晴明得好,只是酷热难行。环境描写的作用:1.交代背景;2.渲染气氛;3.烘托人物的心情;4.反映人物的性格或品质;5.为下文做铺垫,推动情节发展;6.深化作品主题。烘托气氛,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写智取生辰纲做铺垫。8【训练点:线索】小说围绕着生辰纲的争夺,采取了明暗结合的双线结构。请同学们讨论:明线是什么?暗线又是什么?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1.使情节发展更为明晰,情节结构更为集中紧凑。2.明暗线呼应,推动情节的发展。3.使小说主题得到更深挖掘。(表现主旨、暗示主旨、深化主旨)4.拓展了作品的广度深度,更好地表现丰富复杂的社会生活。(丰富小说的内容)5.设置悬念引人入胜。6.使人物形象更为丰满
6、。杨志押送生辰纲明线吴用智取生辰纲暗线这样可以使文章条理清晰,结构完整,也可以丰富人物形象,突出文章主旨。阅读课文“当日行的路,都是山僻崎岖小径只是起不来,挣不动,说不的”,回答问题。二、精段品读9简要概括一下选文的主要内容。本题考查概括文章的能力,主要方法就是:1.题目扩展法;2.要素归纳法;3.段意合并法;4.摘录句段法;5.取主舍次法;6.问题回答法。晁盖等人智取生辰纲的经过。10.杨志遇到贩枣人和卖酒人后,又面临什么矛盾?买酒的矛盾:众军欲买酒解暑,杨志阻止众军买酒。杨志急于押送,怕被蒙汗药麻翻;八好汉决心智取,巧下蒙汗药。这两组矛盾交织一体。本题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找出描述杨志与贩
7、枣人和卖酒人之后出现的事情,进行概括。11杨志是如何处理这些矛盾的?从中可以看出杨志怎样的性格?他机警地监视贩枣人和卖酒人,提防酒中有蒙汗药,不准众军买酒,还责骂军健们。直到他看见贩枣人喝了一桶酒而没有出问题,又看到另一桶酒也喝了半瓢,才同意买,而他自己只喝了一点点。从中可以看出他粗暴蛮横和精明谨慎的性格特点。找出文中有关杨志处理矛盾的故事情节加以描述,从中分可以分析出杨志精明等特点。12八条好汉智取生辰纲,究竟智在什么地方?扮成枣贩,麻痹和稳住押送队伍;挑酒故意不卖,激化押送队伍内部矛盾,增强诱惑力;贩枣人买下一桶,当面吃尽,显示酒中无药;故意抢吃另一桶酒,消除杨志的疑虑;白胜再装赌气不卖,
8、贩枣人调解,成功将酒卖与众军吃。本题考查概括故事情节的能力,找出课文中“智取生辰纲”里面的一些内容,分条概括。渲染气氛,描写人物活动的典型环境,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13选文中从不同角度多次反复描写天气热,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1、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增加事情的真实性2、渲染气氛3、烘托人物的心情4、反映人物的性格或品质5、推动情节的发展6、深化作品主题三、拓展阅读14瓜脸女子是个怎样的人?结合选文中的具体描写谈谈你的理解。请同学们看点拨训练第86页第14-18题。列举出瓜脸女子的所作所为,然后据此分析出其为人。2019岳阳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原来瓜脸女子想帮自己”体现了瓜脸女子是一
9、个真诚善良的人;“这汤你们喝了觉得一般般,算我请客呗”体现了她是一个能说会道的人;“瓜脸女子马上跟陈八碗进了厨房,帮他洗菜,切菜,端菜上桌”体现了她是一个做事麻利的人;“有啥不行的?当年我最艰苦时,是您收留了我”体现了她是一个知恩图报的人。15从刻画人物方法的角度来说,第段画线句子“他多抓了一把五花肉扔进锅里”属于什么描写?反映了陈八碗当时怎样的心理?人物刻画描写的基本方法可分为四种:外貌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和心理描写。动作属于动作描写。反映了陈八碗当时不仅感谢女人给了他老板的自信,还特意在他店里消费的图报心理。16小说标题一汤陈有什么含义?1、交代文章主要内容;揭示(暗示)文章主旨。2、
10、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3、点明行文线索或感情线索。4、确定文章描写对象,确定文章的感情基调。5、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6、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富有哲理,引人思考。“一汤陈”点明文章主旨所在,同时包含小说所述事实,女人正是以“一汤”赢得了口碑;更有传承历史文化,不忘传统技艺的用意在里面。17瓜脸女子在鱼头汤里放中药粉末的情节,被移至小说快要结尾才补叙,作者这样安排叙事有什么作用?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作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使情节更完整,结构更严密,内容更充实。衬托中心人物,丰富情节、深化文章主题。一是给小说留有悬念鱼汤为什么会好喝?引起读者思考。二是推动小说情节的发展,因为不知道,才有女人被辞退,
11、小店倒闭等情节。18这篇小说是以隐身的第三人称角度来叙述故事的,这样的叙事视角有什么效果?第三人称的好处:能比较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这样叙事便于铺开情节,无论人物或故事情节都有充足的展开空间,便于作者自由把控。另外,人物情感和作者立意直接交由读者自己感悟和体会,给读者更大的阅读和想象空间。19文华中学九(1)班开展“阅读者走进水浒传”专题学习活动。(1)活动一:合作交流小文同学在小组内介绍故事情节时说:“当宋江等人上山遭到王伦拒绝时,林冲忍无可忍,奋起火并王伦,扶宋江坐了第一把交椅。”你听后,委婉地指出了小文同学的错误:_示例:上山被王伦拒绝的是
12、晁盖,不是宋江。之后扶晁盖坐了第一把交椅,而不是宋江。本题考查对水浒传内容的了解情况。(2)活动二:组内辩论针对林冲这一人物形象,正方观点:林冲是水浒传中反抗精神最彻底的人。反方观点:林冲不是反抗精神最彻底的人。你赞同哪方观点?请结合具体情节阐述理由。回答时注意结合具体情节阐述。示例:我赞同正方观点。因为林冲经历了妻子被调戏、误闯白虎堂、被发配充军等一系列事件,真正看清了朝廷的腐败和黑暗,因此反抗精神最彻底。(3)活动三:成果展示班内准备编辑一份“水浒人物谈”专题手抄报,请你用四字短语写出两个栏目名称。示例:人物性格 人物小传结合主题设计栏目的名称。20环境描写在小说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请同学们写一段文字,用上环境描写的手法。(150字左右)例文:远远望去,“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小区里好像变成了一个粉妆玉砌,充满了诗情画意的童话世界。柏油马路旁的房屋上盖满了厚厚的积雪,屋檐下挂着闪闪发光的水晶柱,而那些常青树上,挂满了沉甸甸的雪球儿,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呀!片 段 练 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