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专题(一)112233提示:点击进入讲评。44556677一、【2020浙江杭州一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请同学们看点拨训练第13、14页第1-3题。1.下列说法符合以上材料意思的一项是()A现代诗有别于古体诗,是中国二十世纪兴起的一种用白话文创作的、有固定格律的诗歌类型。B抽象编码则指以词、概念、画面等较抽象的方式将信息呈现和记载在大脑中。C还原诗人所生活时代的重点是以学生所能理解的方式去还原,通过抽象编码,直观简洁,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D诗歌阅读过程中以图配文,进行双重编码,感性与理性结合,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点拨】A.“有固定格律的诗歌类型”与现代诗的特点不相符
2、,且材料中没有此内容。B.“画面”不是抽象的方式。C.“通过抽象编码”错误,应该是“通过形象编码”。【答案】D2.材料四是初三某学生阅读艾青诗选后绘制的思维导图,应放在哪种“还原”策略中作为佐证材料?请结合相关材料分析。放在“还原”策略之三:知人论世,还原小时代。思维导图中明确显示了作者在不同时期所作的诗歌,这符合策略之三提及的“了解诗人并研究他所处的时代背景”“读者可以通过资料查阅何境?见到了什么画面?”;思维导图中出现“三十年代”“四十年代”“抗战爆发”等元素,这符合策略之三提及的“学生还可以将历史大时代与诗人小时代进行整合,以图配文,进行双重编码”。3.材料五是某位老师关于我爱这土地的教
3、学片段,阅读其他几则材料,具体分析这位老师授课时用到了哪些“还原”策略,又与哪些学科进行了融合。运用了“还原”策略之一: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想象相关画面;运用了“还原”策略之二:教师给学生提供抗日战争时期的图片,使学生对历史有直观的了解;运用了“还原”策略之三:教师向学生介绍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和诗人创作时的情感、情绪。教师在教学中将语文与音乐学科相融合,由配伴奏音乐可见;将语文与历史学科相融合,由提供抗日战争相关图片可见。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请同学们看点拨训练第14页第4-7题。4.从下列选项中选出与文意不相符的一项()A教育部要求,小学36年级每周要安排1课时练习书法,普通高中要
4、开设书法选修课。B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书法教育进中小学课堂有较好的社会基础。C有反对者认为,互联网时代,写字的机会越来越少了,也就没有必要学写毛笔字了。D中国书法是世人公认的最高艺术,它具有审美价值,能丰富人的想象力。【答案】A5.根据以上几则材料,分条概述中小学生学习书法的意义。可提升一个人的形象气质;可使人静心,缓解压力,提高学习效率;可发展特长,培养自信;可传承书法艺术,传承中华文化。6.根据以上材料,分析中小学书法教育目前存在的不利因素。书法实用性不强,许多人对学习书法缺乏积极性;学校缺乏专业的书法教师;中小学生学习压力大,书法学习时间无法保证。7.就激发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问题,结合以上材料,给学校提几点建议。示例:营造有利于书法教育的环境;将书法名家、学生优秀作品进行张贴,增强文化气氛;开展丰富多彩的书法实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