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语文试卷 时间:150分钟 分值: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27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中国绘画传统这一体系,以笔墨为其最核心的成就。中国绘画传统有别于西方美术传统,笔墨就是最大的结构性差异所在,这也是整个东方视觉艺术传统最有价值的地方。对笔墨的分析与理解,重在把笔墨典范视作人格理想的表征系统。所谓“笔墨典范”,强调的是历史上的大家作品所具有的典范性。在这里,笔墨绝不仅仅是用笔和墨在宣纸上画出笔道,渗化墨象,而是比这种工具材料组合运用复杂得多的文化表征系统。它在结构上具有一个表层、一个里层和一个核心。表层是“可视之迹”,也就是中国画的画面痕迹;
2、里层是“可感之心”,也就是通过画面痕迹可以感受到的画家的情绪、状态和心境;核心则是“可信之道”,指向痕迹、心境之后的人格理想,是隐藏在表层、里层之下的理想性的人生。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格理想是在历史演进中形成的,是历代文人学士、士大夫的精神理想,这一精神理想具有群体性,不是一人、一时、一地的观念与情绪,而是代代积累的公认方向与共同诉求。中国士人画的最高境界是借山川自然之形,运用笔墨语言来书写自己,图绘自己,尤其写出自己对天地万物的体悟,以此塑造、更新自己。而这个“自己”,一定是走在追慕典范人格理想的自修之路上,是希贤希圣、法道法自然的践行者,因而不可能局限于小我。这样的人、这样的作品,才真正具有
3、典范意义。这种人格理想的表征系统通过动作性的心理同构把表层、里层和核心相互关联起来,这一心理运作机制是一种想象中的内摹仿。中国古人习书有“力透纸背”之说,这当然不仅是字面说的笔锋穿透纸面,更是以这种笔力贯注的意象来比喻难以传达的内心感受,这是一种带有动作性的肌体感受。以内摹仿作为生命修炼的有效手段与操作过程,可以更好地体会、领悟理想人格的深度与广度,同时也就有助于自身人格的丰富与完善。在此意义上,锻炼笔墨就成为人格磨砺、境界参悟的过程,笔墨与心性通过不断琢磨、锻炼,构成互动互证的关系。这样一种卓有成效的修为,在历史上已为无数典范所反复验证。基于动作性同构的内摹仿,关系到审美,也关系到求真与致善
4、。中国文艺自古以来所追求的,正是以文艺作品来唤起人的内摹仿能力,经由长时间的气质变化、生命修炼,完成自我塑造、自我实现,一步步趋近于典范的理想人格。以艺树人,是中国文艺的宗旨。更进一步说,中国画的笔墨不仅在将来仍能提供独一无二的审美愉悦,仍然具有必不可少的文化价值,而且以其对于人格理想、人格信仰的重要作用,还有可能参与未来社会精神价值的重树,从而产生重大、深远的社会意义。(摘编自潘公凯论笔墨典范:人格理想的一种表征系统)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可视之迹、可感之心、可信之道,共同构成中国绘画笔墨典范的文化表征系统。B中国传统文化中人格理想的群体性,使中国画家
5、及其绘画作品具有了典范意义。C内摹仿是一种心理运作机制,通过动作性的心理同构使得笔墨与心性互动互证。D笔墨典范对人格理想和信仰具有重要的作用,有助于未来社会精神价值的重树。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文章先强调笔墨的价值,再具体阐释笔墨典范及其实现的路径,将论证推向深入。B文章以士人画的最高境界对应笔墨典范作为文化表征系统的三层结构,行文缜密。C文章援引古人“力透纸背”之说,旨在解说笔墨典范的内摹仿这一心理运作机制。D文章以中西绘画比较为立论前提,论述笔墨与人格养成、笔墨与社会精神的关系。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欣赏中国绘画的笔道墨象,
6、就能感受画家的心境,进而体会画家所追求的理想人格。B中国绘画历史上的笔墨典范,都是作者在自修的过程中追求大我、希贤希圣的产物。C内摹仿可以丰富完善画家的人格,所以成为中国画家提升自身人格境界的唯一选择。D中国画的笔墨如果给人提供独一无二的审美愉悦,就能够体现以艺树人的文艺宗旨。(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材料一:在论语里孔子被描写成一个教育家。从某种观点看来,也的确如此。他期望他的弟子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成人”(论语宪问),所以教给他们以经典为基础的各门知识。作为教师,他觉得他的基本任务,是向弟子们解释古代文化遗产。论语记载,孔子说他自己“述而
7、不作”(论语述而),就是这个缘故。不过这只是孔子的一个方面,他还有另一方面,这就是,在传述传统的制度和观念时,孔子给予它们的解释,是由他自己的道德观推导出来的。例如在解释“三年之丧”这种古老的礼制时,孔子说:“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论语阳货换句话说,儿子的一生,至少头三年完全依赖父母,因此父母死后他应当以同样长的时间服丧,表示感恩。还有在讲授经典时,孔子给它们以新的解释。例如讲到诗,他强调它的道德价值时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为政)这样一来,孔子就不只是单纯地传述了,因为他在“述”里“作”出了一些新的东西。这种以“述”为“作”的精神,被后
8、世儒学传之永久,经书代代相传时,他们就写出了无数的注疏。后来的十三经注疏,就是用这种精神对经书原文进行注释而形成的。(摘编自冯友兰孔子:第一位教师)材料二:“述”的内涵非常丰富。说文解字将“述”解释为“循”;在现代汉语中,“述”可以理解为“叙述”“陈述”“讲述”“论述”或“阐述”等等。在中庸中,儒家德性“孝”的定义和“述”是相关的。中庸:“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如果我们将“孝”的这种解释和孔子在论语述而第一章中的自我描述联系起来,“述”的深层含义便跃然纸上,也就是“述”表达了“孝”的德性。孔子践履“孝”这种德性的对象是天。论语八佾讲到,“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孔
9、子道德追寻的是天的使命。对于孔子而言,他的工作就是传天道,兴天道。在论语阳货第十八章中,孔子说他不想再说话,但是他的弟子子贡说:“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孔子回答:“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从这段话中可以得出两点:第一,孔子述的是天道,天是最终的创造者;第二,孔子认为自己是天道的述者,子贡则将自己看作是孔子思想的述者。孔子践履德性的活动表达了对天的“孝”,而子贡践履德性的活动则表达了对孔子的“孝”。因此,孔子将他对经典的传承比作一个孝子做的事情。儿子对父亲最大的孝是对父亲志向、事业、梦想的继承、实现和发扬光大。同样孔子述的天道也是对天的孝。对于孔子而言,他的智力活动是恢复天
10、道,这就是对天尽孝。在孔子那里,“孝”的含义涉及了延续文化传统和历史传承的义务。孔子不是唯一把哲学活动与“孝”联结起来的人。孔子与柏拉图早期的作品游叙弗伦对“孝”的定义殊途同归。苏格拉底的诘问对象游叙弗伦得出“孝”是公正的一部分,“孝”是人类对上帝的侍奉。苏格拉底认为自己的哲学活动就是对神灵的侍奉,自己的问答法就是对神灵的侍奉。基于苏格拉底对上帝侍奉的论证,苏格拉底提供的答案就是进行哲学活动是对上帝真正的“孝”。对哲学活动与孝的密切联系,亚里士多德也有所表述。他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中说,“孝”要求更加尊重真理而不是尊重你的朋友。他认为“孝”的对象是真理,而不是上帝。践行“孝”这一德性活动是追求哲学
11、的严肃义务,因为追寻哲学是为了探寻真理。孔子、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都把哲学活动和“孝”联结起来,尽管每一个人对“孝”的理解不同,这也反映了他们做哲学的方法不同。苏格拉底通过诘问的方式审查人的信念;亚里士多德更多地是通过对前人理论的考察、批判发现真理;孔子则认为从事“孝”的活动就是对天道的传承。(摘编自余纪元金小燕韩燕丽“述而不作”何以成就孔子?)材料三:“述而不作”的信条影响深远,达两千年之久,成为风气。自孔子以后,儒家教育多遵从这一原则,以传授、注解经典为己任。要从事这一学问,必然熟记经文才能言而有据。因而,熟记经典成为学生的基本功。孔子教育弟子是为了让他们从政,用子夏的话说是“学而
12、优则仕”(论语子张)。隋唐以后,科举盛行,官方明确规定了读书人的出路,只有为官一途。学校成为向科举输送考生的途径之一。科举使用八股文体,专以四书五经命题,以儒家经典考学生,答案阐释以经典为准,不允许有超出范围的见解。可以说,孔子“述而不作”的信条,使得他在教学中有偏重继承、轻视创新的倾向;伦理关系与师生关系的结合,造成学生对教师的依赖,这使人们从青少年时代起就减少或部分失去了探索未知的兴趣。这样使得传统教育以教师解释、学生背诵为基本方式,因循以往,缺乏创新精神。(摘编自李杨“述而不作”与传统教育)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论语中虽然记录孔子说自己“述而不
13、作”,其实孔子在传述文化遗产的同时,也“作”了一些新的东西,后孔子时代的儒学都长期传承并发展着这种精神。B.“述而不作”中的“述”内涵非常丰富,在古代辞书中解释为“循”,但在现代汉语中这一含义被“叙述”陈述”“讲述”“论述”或“阐述”等含义所取代。C.在儒家经典著作中庸一书中,认为“孝”应包括“善述人之事也”,也就是说,“述而不作”中的“述”与“孝”是统一的,这种理解恰好切合孔子的观点。D.“述而不作”的信条,后来成为儒学教育的一条重要原则,熟记经典成为学生的基本功,这一传统一直影响到后来的科举考试,并且命题答案均以四书五经为限。5.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主要观点的一项是( )(
14、3分)A.“上帝为每个人灵魂提供了选择机会:或是拥有真理,或是得到安宁。你可以任选其一,但不能兼而有之。”B.“倘若没有天地,哪里会有人类生存发展的空间。因此,敬天祈福正是对天地自然献上的一份崇高敬意。”C.“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丟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D.“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6.对影响两千年之久的孔子“述而不作”的信条,你是如何看待的?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认识。(6 分)(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8 题。材料一: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健康养老跨界服务应用示范(以下简称应用示范
15、)日前在天津公布。应用示范针对居家、社区和旅居养老等新型养老模式,研究健康养老服务资源优化配置新模式, 整合覆盖保险、支付、教育、文娱、信息服务等第三方服务资源,研发包括健康养老跨界服务集成、信用评估和养老数据分析等 3 个“健康养老+”平台,并在北京、天津等地区,构建以居家养老为主、社区式和旅居式养老为辅的健康养老跨界融合服务模式。针对老年人实际需求,“健康养老+”平台将通过大数据分析,研究老年人健康状态动态演化规律, 为老年人在生理健康监测、心理健康监测与干预、个性化生活照料、紧急状况检测与紧急救助、位置服务、行为识别、意图识别、诈骗防范等诸多方面提供支持。“健康养老+”平台以“养老智能卡
16、”作为推广介质,连接健康养老跨界服务各方面,形成特大城市健康养老跨界服务平台解决方案。平台将同时与医保、社保等打通,为老年人提供一体化服务。(摘编自未来 3 年京津老年人将“尝鲜”养老新模式) 材料二:中经国富养老问题专家表示,作为新兴业态,智慧养老仍处于初级阶段,其培育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就目前市场情况来看,智慧养老概念模糊,市场对于用户的培养不足。一方面智慧养老面对的用户主体为“40 后”“50 后”老年人,很多老年人家庭并不具备网络环境,自身实操能力不足;另一方面,当前市场上的智慧养老产品简单地将智慧养老与互联网养老画等号,产品操作繁杂不接地气,这使得很多高科技养老产品难以推广。这些问题
17、使得智慧养老的试点存在着“政府搭台,企业唱戏,观众却不买单”的情况,除了少部分居家场景的产品及服务外,如日间照料中心、社区 驿站等模式,并不被老人买账。中经国富养老问题专家表示,就目前而言,智慧养老更多的是一种发展趋势。老年人更需要一种面向社区、面向家庭,能够提供综合性、专属定制化养老服务的机构。但从长远来看,智慧养老潜力巨大,前景看好。未来“80 后”“90 后”将会展现出与当前老年群体不一样的特点,对于智慧养老产品表现出更强的适应性与自主性。智慧养老将为养老发展带来难以想象的未来,而我们相信这个未来并不遥远。(摘编自中经国富:智慧养老大势所趋,解决“智慧”痛点仍是挑战)材料三:项目工作人员
18、通过信息平台发布高龄老人服务需求,志愿者从平台发现这些需求,然后对接高龄老人提供养老服务。一名志愿者为70岁以上高龄老人提供养老服务,凡是服务时间 2 年以上的,其服务时长就会被储存在“时间银行”信息平台个人账户中,等他(她)自己到70岁之后,就可以从“时间银行”提取相应时长的养老服务。日前,浙江苍南启动“时间银行”养老服务试点项目,“有精力的低龄老人也可以成为志愿者参与服务高龄老人”苍南县民政局养老服务指导中心主任余珍芳说,他(她)们通过“现在存时间,未来取服务”的方式,等自己 70 岁后就能享受相应时长的公益养老服务,养老服务内容包括送餐、看护、陪伴、助行、助医、代办等,这样可以激励身体健
19、康、生活有空闲的低龄老人加入到“互助养老”志愿者队伍中来,弥补当前养老服务供给的不足,还能促进形成邻里守望的和谐氛围。(摘编自探索新型养老服务模式苍南试点“时间银行”项目)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在天津公布的应用示范以居家、社区和旅居养老等新型养老模式为研究对象,重点解决养老服务的资源优化和配置问题。B.很多老人家庭不具备网络环境,老人自身实操能力不足,产品操作繁杂不接地气,这是目前智慧养老中存在的几个主客观问题。C.智慧养老仍处于初级阶段,其培育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政府搭台,企业唱戏,观众却不买单”是市场培育不足的后果的表现。D.三则材料,前两则都是围绕智
20、慧养老的成与败、利与弊的问题展开,第三则材料则报道另一种不同的养老方式,三则材料形成互补。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健康养老+”是一种智慧型养老,以大数据分析为基础,为各种养老服务提供依据和支持,连接健康养老跨界服务的各方面。B.志愿者为高龄老人提供的养老服务,通过“时间银行”存储,若干年后可以置换成自己所需要的、不同于自己曾经提供的服务。C.低龄老人成为志愿者参与服务高龄老人,这种模式以“时间银行”为基础和中介,解决了无儿无女、经济能力不足的老人的养老问题。D.未来“80 后”“90 后”将能更好地适应智慧养老,并表现出更强的自主性,这将给智慧养老带来
21、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更好的发展前景。二、古诗文阅读(共31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共19分)冯唐者,其大父赵人。父徙代。汉兴徙安陵。唐以孝著,为中郎署长,事文帝。文帝辇过,问唐曰:“父老何自为郎?家安在?”唐具以实对。文帝曰:“吾居代时,吾尚食监高祛数为我言赵将李齐之贤,战于钜鹿下。今吾每饭,意未尝不在钜鹿也。父知之乎?”唐对曰:“尚不如廉颇、李牧之为将也。”上曰:“何以?”唐曰:“臣大父在赵时,为官率将,善李牧。臣父故为代相,善赵将李齐,知其为人也。”上既闻廉颇、李牧为人,良说,而搏髀曰:“嗟乎!吾独不得廉颇、李牧时为吾将,吾岂忧匈奴哉!”唐曰:“主臣!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
22、能用也。”上怒,起入禁中。良久,召唐让曰:“公奈何众辱我,独无间处乎?”唐谢曰:“鄙人不知忌讳。”当是之时,匈奴新大入朝那,杀北地都尉印。上以胡寇为意,乃卒复问唐曰:“公何以知吾不能用廉颇、李牧也?”唐对曰:“臣闻上古王者之遣将也,跪而推毂,日阃以内者,寡人制之;阃以外者,将军制之。军功爵赏皆决于外,归而奏之。此非虚言也。臣大父言李牧为赵将居边军市之租皆自用飨士赏赐决于外不从中扰也委任而责成功故李牧乃得尽其智能遣选车千三百乘,彀骑万三千,百金之士十万,是以北逐单于,破东胡,灭澹林,西抑强秦,南支韩、魏。当是之时,赵几霸。其后会赵王迁立,其母倡也。王迁立,乃用郭开谗,卒诛李牧,令颜聚代之。是以兵
23、破士北,为秦所禽灭。今臣窃闻魏尚为云中守,其军市租尽以飨士卒,出私养钱,五日一椎牛,飨宾客军吏舍人,是以匈奴远避,不近云中之塞。虏曾一入,尚率车骑击之,所杀甚众。夫士卒尽家人子,起田中从军,安知尺籍伍符。终日力战,斩首捕虏,上功莫府,一言不相应,文吏以法绳之。其赏不行而吏奉法必用。臣愚,以为陛下法太明,赏太轻,罚太重。且云中守魏尚坐上功首虏差六级,陛下下之吏,削其爵,罚作之。由此言之,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臣诚愚,触忌讳,死罪死罪!”文帝说。是日令冯唐持节赦魏尚,复以为云中守,而拜唐为车骑都尉,主中尉及郡国车士。七年,景帝立,以唐为楚相,免。武帝立,求贤良,举冯唐。唐时年九十馀,不能复
24、为官。(节选自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9. 下列对文中面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臣大父言李牧为赵将居边军市之租皆自用飨士赏赐决于外不从中扰也委任而责成功故李牧乃得尽其智能B. 臣大父言李牧为赵将居边军市之租皆自用飨士赏赐决于外不从中扰也委任而责成功故李牧乃得尽其智能C. 臣大父言李牧为赵将居边军市之租皆自用飨士赏赐决于外不从中扰也委任而责成功故李牧乃得尽其智能D. 臣大父言李牧为赵将居边军市之租皆自用飨士赏赐决于外不从中扰也委任而责成功故李牧乃得尽其智能10.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文帝,指汉文帝刘恒,因为他擅长于政治经济的
25、治理,所以庙号被尊为“文”。B. 匈奴,汉朝时活跃于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屡次进犯边境,对西汉政权造成强大威胁。C. 尺籍伍符,指记载军令、军功簿籍和军士中各伍互相作保、不容奸诈的守则。D. 持节,节即符节,缀有牦牛尾的竹竿,古代使臣奉命出使时,必执符节以为凭证。11.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冯唐回答文帝疑问,直言冒犯龙颜。文帝向他询问李齐的情况,他认为李齐不如廉颇和李牧,直言文帝即使得到像廉李一样的大将,也不能重用,文帝大怒。B. 冯唐谈论将帅,借古制劝谏君王。他告诉文帝,古代帝王派遣将帅,礼节隆重;国内大事由帝王决断,因功封爵赏赐之事由将军在外裁定
26、上奏,朝廷不从中干预。C. 冯唐性格耿直,论魏尚出于公义。魏尚厚待军吏,威慑东胡,因报功有误被削去爵位;他直言文帝法律严苛,赏轻罚重,文帝采纳了他的劝谏,赦免魏尚。D. 冯唐被推举为官,却年事已高。汉景帝即位,任命他为楚国丞相,不久被免职;汉武帝即位时,征诏贤良之士,大家举荐他,但他已九十多岁,不能再做官了。12.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l)良久,召唐让日:“公奈何众辱我,独无间处乎?”唐谢日:“鄙人不知忌讳。”(5分)(2)王迁立,乃用郭开谗,卒诛李牧,令颜聚代之。是以兵破士北,为秦所禽灭。(5分)(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登尉佗楼许浑刘项持兵鹿未穷,自乘黄
27、屋岛夷中。南来作尉任嚣力,北向称臣陆贾功。箫鼓尚陈今世庙,旌旗犹镇昔时宫。越人未必知虞舜,一奏薰弦万古风。注黄屋:古代帝王专用的黄缯车盖。颔联的意思是,秦二世时,尉佗受南海尉任嚣所托,行南海尉事。秦亡后,尉佗自立为南越王。公元前196年,汉高祖派大夫陆贾出使招抚尉佗,尉佗接受诏封,汉朝实现统一。薰弦:指虞舜创作的南风歌。13.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第一二句写刘项相争,战祸连年,尉佗偏守一隅,在岭南自立为王,场面宏大,起笔不凡。B. 任嚣力主分裂,陆贾功在统一,两者相互对照,诗人对不同历史人物的褒贬之意溢于言表。C. 第五句与“箫鼓追随春社近”都出现的“箫鼓”一
28、词,取意虽相近,但一为名词一为动词。D. 第七八句运用虞舜和薰弦的典故,站在南越百姓的角度,对尉佗的历史功绩给予高度评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念奴娇西湖和人韵辛弃疾晚风吹雨,战新荷、声乱明珠苍璧。谁把香奁收宝镜,云锦红涵湖碧。飞鸟翻空,游鱼吹浪,惯趁笙歌席。坐中豪气,看公一饮千石。遥想处士风流,鹤随人去,老作飞仙伯。茅舍疏篱今在否,松竹已非畴昔。欲说当年,望湖楼下,水与云宽窄。醉中休问,断肠桃叶消息。【注】指西湖处士林逋。他隐居西湖孤山,植梅养鹤,人称“梅妻鹤子”。桃叶:东晋书法 家王献之的爱妾的名字。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词开篇用“晚风”“新荷”点
29、明了词人游西湖的时间是初夏的一个傍晚。B.“惯趁笙歌席”看似闲笔,其实非常重要,表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C.词的下阕想象林逋梅妻鹤子的生活,表达出词人想去隐居而不得的无奈。 D.尾句照应了“看公”二句,劝友人恣意游湖,尽情饮酒,不必挂怀桃叶。(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6空,每空1分。)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借“_,_”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对百姓忘却国耻,安于异族统治的沉痛之情。(2)苏轼在赤壁赋中慨叹“人生短促,人很渺小”的句子是:“_,_”。(3)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中“_,_”两句表明自己在同学中虽然穿着破旧,但并不羡慕他们。三、语
30、言文字应用(共27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618 题。理科生应当多提升一些人文素养,文科生也应多了解一点科学知识,这种通过选修课来实现文理互补的教育制度设计,无疑值得肯定和推广,近些年来,选课似乎有些“变味”,现在大学生选课普遍开始“挑食”选课更偏向于选修与就业相关度高、易得高分的课,选择拓展、兴趣类课程的却总是_。每个人都有自由选择的 _ ,学生在学校规则允许范围内的选课_,但从高校育人的根本任务来说,“功利性”选课无疑违背了当初设立选修课制度的初衷。选课“功利化”的板子不能全打在学生身上,加强选修课质量管理与制度创新,让选修课变得有趣、有用也应同步提上日程。当前大学生思维活跃、视
31、野开阔、视角敏锐,再加上在新媒体时代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接收和表达渠道,那种灌输式的课堂教学根本不能吸引他们的兴趣和共鸣。因此,选修课要有趣,有趣并不是说老师要一味迎合学生的口味,而是要通过生动形象的讲授来达到传播知识的_。同时选修课要有用。学生喜欢选对就业有利的课,因为有用。其实还有更广义的“有用”,比如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素养,提升学生思辩能力或者动手能力等。16.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挑食的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 分)A.在这一刻满屋子人的心都是相同的,都有一样东西,这就是对死者的纪念。B.我干得挺顺心,老板对我不错,工资也挺高,每月三千多呢!我能抽支烟吗?C.鲁大海,
32、你现在没有资格跟我说话矿上已经把你开除了。D.“顺山倒”林子里传出我们伐木连小伙子的喊声。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A. 凤毛麟角 权利 无可非议 目标B. 寥寥无几 权利 无可厚非 目的C. 寥寥无几 权力 无可非议 目的D. 凤毛麟角 权力 无可厚非 目标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A.再加上在新媒体时代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接收和表达渠道,那种灌输式的课堂教学根本不能 引起他们的共鸣。B.再加上在新装体时代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接收和表达渠道,那种灌输式的课堂教学根本不能吸引他们的兴趣。C.再加上新媒体时代为他们提供了丰富
33、的信息接收和表达渠道,那种灌输式的课堂教学根本不能吸 引他们的共鸣。D.再加上新媒体时代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接收和表达渠道,那种灌输式的课堂教学根本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本题共3小题,9分)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的垃提总量也在不断加大。部分城市在市郊露天堆放垃圾,对大气、土壤、水的环境造成污染。大量餐厨垃圾与其他垃圾混合填理或焚烧,产生有毒物质,威胁着居民健康,这种现象正在向农村地区 _。 垃圾分类作为垃圾处理的前端环节,其作用早已得到世界的公认。分类收集不仅能大幅度减少垃圾给环境带来的污染,节约垃圾无害化处理费用,更能使资源得
34、到 _利用。有人将垃圾称为“放错了地方的资源”。据保守估计,我国城市每年丢弃的可回收垃圾价值在300亿元左右。但我国的垃圾分类工作一直难以有效推进,相关调查显示,约四分之一的受访者认为垃圾分类效果不明显或完全没有效果。 有人说:“我辛辛苦苦分了类,环卫车辆却混在一起运走了,分类还有什么意义?”这种现象可以说是 _,垃圾分类处理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各个环节必须配套衔接,才能高效运行。()分类投放的参与率和准确率较低,会影响垃圾分类制度的实施效果;而分类的目标和途径不十分清晰,后端分类处理不到位、不完善,又影响前端居民分类的积极性。不按要求扔垃圾,并不只是“把资源放错了地方”而已,实际上,那就是随
35、意丢弃污染物、危害环境的行为。拉圾分类是我们作为“污染者”的基本责任,_。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A曼延 重复 层出不穷 责无旁贷B漫延 重复 屡见不鲜 责无旁贷C曼延 反复 屡见不鲜 义不容辞D漫延 反复 层出不穷 义不容辞20.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A分类投放是居民的责任,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是政府的责任。 B居民的责任是分类投放,政府的责任是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 C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是政府的责任,分类投放是居民的责任。 D政府的责任是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居民的责任是分类投放。2
36、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A我国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的总量也在不断加大。部分城市在市郊露天堆放垃圾,对大气、土壤、水的环境造成污染。 B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的垃圾总量也在不断加大。部分城市在市郊露天堆放垃圾,对大气、土壤、水的环境造成污染。 C我国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的垃圾总量也在不断加大。部分城市在市郊露天堆放垃圾,对大气、土壤、水的环境造成污染。 D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的总量也在不断加大。部分城市在市郊露天堆放垃圾,对大气、土
37、壤、水的环境造成污染。(三)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本题共3小题,9分)中国汉字历经_岁月,有着无穷魅力。汉字具有象形和会意的特性。汉字的象形,( ),并随汉字的演变过程不断规范而固定;汉字的会意,与汉字的象形特征密切相联,见到汉字形状就知其意思:象形和会意和谐地融合在汉字结构中。汉字结构,有一种稳重端庄的整体感,这表现在汉字的上下左右都处于相互对应、相互平衡的状态中。还有一种审美感,即人们见到汉字,一种审美愉悦之情就会_而生。这是因为汉字的形态具有艺术特质,也就是说汉字的偏旁、部首大都是对自然形状的描绘,能使人一下子进入到所创造的意境里。汉字的构形往往体现出中国文化的特质,日常生活中常
38、有借用字形譬况事物形状的现象,如“八字须”“十字路口”“金字塔”“国字脸”等。像这样传达出传统文化的汉字_。这一特性是其他文字所没有的。中国汉字还有神奇的社会功效,就是中华民族在_的生存土地上能维持着南腔北调的民众彼此相沟通的大一统局面,这得益于汉字所起的维系团结的重要作用。今天穿越历史云烟,搜寻文字初创和演变过程,不仅可以体认先民的文化创造力,还可挖掘贮存在汉字中的文化基因。22.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漫长 油然 不胜枚举 广袤无垠B. 峥嵘 沛然 恒河沙数 一望无际C. 峥嵘 油然 恒河沙数 广袤无垠D. 漫长 沛然 不胜枚举 一望无际23.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
39、写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 是把事物的形状描绘下来,依据事物的特征画形B. 是依据事物的特征画形,把事物的形状描绘下来C. 是把事物的特征描绘下来,依据事物的形状画形D. 是依据事物的形状画形,把事物的特征描绘下来24.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穿越历史云烟,搜寻文字初创和演变过程,不仅可以体认先民的文化创造力,还可挖掘贮存在汉字中的文化基因。B. 穿越历史云烟,追溯文字初创和演变过程,不仅可以体认先民的文化创造力,还可挖掘贮存在汉字中的文化基因。C. 穿越历史云烟,搜寻文字初创和演变过程,不仅可以挖掘贮存在汉字中的文化基因,还可体认先民的文化创造力。D. 穿
40、越历史云烟,追溯文字初创和演变过程,不仅可以挖掘贮存在汉字中的文化基因,还可体认先民的文化创造力。四、综合考查。(每小题3分,共45分)25. 理解下列句子中古代官职变化正确的一项是( )A. 寻蒙国恩,除臣洗(xin)马。(陈情表)除:免除授职。B. 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张衡传)拜:改任官职。C. 举孝廉不行,连辟(b)公府不就。(张衡传)辟:由地方官署征聘,然后向上举荐,任以官职。D. 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张衡传)出:京官外调。26. 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受禅是古代王朝更迭时,无血缘关系的新皇帝承受旧帝让给的帝位。 B. “致仕”,“致”意思
41、是“获得”,“仕”意为“官职”,“致仕”指夺得官职。C. 古代官员为去世的父母而回到祖籍闭门守孝叫“丁忧”,遭逢母亲丧事叫“丁母忧” 。 D. “侍读”是官职名,其主要职责是陪帝王或皇子读书,为其讲学,供其顾问。27. 下列关于科举制度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太学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大学,始设于汉代,为中央官学、最高学府。隋代以后改为国子监,国子监内同时也设太学。宋代太学仍为最高学府,隶国子监。B. “博士”,古为官名。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C. 进士,是古代科举会试及第者之称,宋代进士分为三等:一等称进士及第,二等称进
42、士出身,三等赐同进士出身。D. 知贡举,主试者称为“知贡举”,就是“特命主掌贡举考试”的意思。28下列有关古代风俗礼仪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故事:旧日的制度;例行的事。如“奉行故事”“虚应故事”。六国论 中“苟以天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之下矣”中的“故事”即此意。B.“外姻”,由婚姻关系而结成的亲戚。C. 缘坐,是以家族本位、罪人以族的观念为基点,正犯本人和相关亲属连带受罚的原则。D. 雅歌投壶是秦汉以后贵族内部的吟诗与游戏活动,后常用以指武将之儒雅行为。2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 分)A我校高中学生发行原创音乐专辑的消息自从在朋友圈传播后,人民日报等主流媒
43、体对此进行了报道,这引起了广大网友的关注。B影片缝纫机乐队票房失利,评分也不尽人意,导演强烈指责个别影评人在未观赏作品就对电影进行差评的行为是极不负责的。C为减少细颗粒物 PM2.5 的浓度,成都将进一步淘汰废气排放不达标的企业,以世界上最严格的标准来治理成都市的工业污染。D袁隆平团队选育的超级杂交稻品种“湘两优 900”,最近通过了测产验收,平均亩产1149.02 公斤,这创造了世界水稻单产的最高纪录。30下列交际用语使用得体的一项是(3 分)A好友从千里之外捎来家乡土特产,却之不恭,最终只好笑纳。B家父大人是否安康?多年不见,甚为牵挂,改日定登门看望。C拙作易经补正初成,惶恐投稿,望付梓,
44、以就正于读者。D大作已拜读,收获颇多,唯几处有疑,特致函垂询,望赐教!3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孝廉,汉代以来荐举人才的一种科目。举孝顺父母、品行方正的人。后来变成明清两朝对举人的雅称。B使君,汉代指太守刺史。汉以后用作对州郡长官的尊称。有时也用作对对方派出的使节或信使的尊称。C表,是古代臣下写给帝王的一种文书。表可言事可议论可抒情,著名的表有陈情表出师表等。D长揖,拱手高举,处上而下。即抱拳举过头顶鞠躬。主要用于下级对上级,小辈对长辈所施的隆重礼节。32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A我虽然毕业于名校,但短时间未能找到理想的工作,只好暂时在这个
45、单位屈就。B足下一向敢为人先,此番在“阿里云”创客大赛上斩获佳绩,实在是可喜可贺。C我拜读了你的辩论稿,发现在个别词语的使用上有失斟酌,很冒昧地做了雅正。D化学竞赛冬令营报名即将截止,来不及回家和您磋商,只能擅自做主先报了名。3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平昌冬奥会闭幕式上的“北京八分钟”,用智能科技完美营造了唯美中国的气度和神韵,展现了文明古国的现代活力。B生活条件尽管那么优越,富豪巴菲特却有着理性的消费准则,他崇尚简单和节俭,永远不吃超过3.17美元的早餐。C在中国人的餐饮中,远不是一个“吃”字能够概括的,它包含了独具中国特色的文化内涵和异常丰厚的人文情怀。D鼓浪屿拥有众多中西
46、合璧的建筑,享有“万国建筑博览”的美名,我们有必要将这座小岛视为国家的瑰宝。34.与“将军身被坚执锐”的“被”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禹汤被之矣 B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C(屈原)被发行吟于泽畔 D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35. “倍”属于通假字的一项是( )A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B五则攻之,倍则分之 C每逢佳节倍思亲 D我军十倍于敌36.与“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的“道”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 B伐无道,诛暴秦C臣之所好者,道也 D道不同,不相为谋37. “得”有通假现象的一项是( )A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B得无教我猎虫所耶 C某亦守法,与公甚相得 D吾得兄
47、事之38. 与“登峰造极”的“造”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因造玉清宫,伐山取材 B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C此人功参造化,乃吾劲敌 D径造庐访成 39. 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B君何以知燕王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D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五、微写作4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20分)大疫之时,很多标语引发了网民的关注和热议。乡间标语口罩还是呼吸机,您老看着二选一。老实在家防感染,丈人来了也得撵。街头标语武汉人,不服输,疫情面前不低头。你加油,我加油,战胜病毒有盼头。众志成城齐努力,誓把病毒全抗击。日
48、本援华物资标语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盛唐王昌龄)山川异域,日月同天。(盛唐日本大臣赠中国僧人语)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先秦诗经无衣) 这些语言承自先民,馈自邻邦,萌于热土,其中蕴含着人们的情感和智慧,给与大疫抗争的中国人以鼓舞和力量。乡间百姓富有生活气息的标语和日本人对传统中国诗文的运用,更给我们对于如何传承、创造和运用民族语言带来诸多思考。请你选择一个角度,就此谈谈你的感触和思考。自拟标题,不少于200字。高二语文答案详解1.B(“中国传统文化中人格理想的群体性”不一定能使“中国画家及其绘画作品具有了典范意义。”)2.D(“中西绘画比较”并非文章的理论前提。)3.B(A项条件推论
49、有误,C项因果关系不成立,D项假设推论不当。)4.D 解析:A项,材料一第二段原文说“以“述”为“作”的精神,被后世儒学传之永久”,并非“都”“发展”;B项,材料二开头一段原文仅仅对“述”的古今含义做了客观摘录,并未说古代的含义被现代含义“所取代”;C项,材料二第二段在对中庸中这句话的分析阐述时只是说“述表达了孝的德性”,但这句话并不包含这两者“统一”的意思。5.C 解析:要正确选出支撑材料二主要观点的语句,首先要明确材料二的主要观点。从阅读材料二不难发现,这段材料主要是就孔子的“孝”展开论述的,而论述的中心就是延续文化传统和历史传承。因此,该题提供的四个选项只有C项可以作为这一论点的论据。A
50、 项,强调要拥有真理;B项,表达对天地自然的敬畏;D项,只是就孝顺父母宗亲而言的。6.“述而不作”有其积极的一面,孔子向弟子们解释古代文化遗产,对文化经典的传承以及要求学生熟背文化经典都是值得提倡和继承的;但教学中偏重继承,限制学生探索未知的兴趣和创新精神,又有局限性。(一点给3分,两点得6分。两点必须是从“积极”和“局限”两个方面来回答。)7.D(D项,表述错在“前两则都是围绕智慧养老的成与败、利与弊的问题展开”这个地方。细读三则材料可知:前两则材料都只谈到了“利”,没有谈到“弊”的问题。而且选项中“成与败”的提法也不妥。诚然,前两则材料也谈到了不足和面临的挑战,但这并不一定是“失败”。)8
51、. C(表述太绝对。从材料三中“这样可以激励身体健康、生活有空闲的低龄老人加入到“互助养老”志愿者队伍中来,弥补当前养老服务供给的不足,还能促进形成邻里守望的和谐氛围”等文字可知,这种模式只是能一定程度上缓解、弥补了服务供给的不足,但不能说是“解决了养老问题”。)9. B “军市之租皆自用”主谓宾结构完整,“居边”的主语为“李牧”,二者联系紧密,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 C;军市之租皆自用飨士,翻译为“把征收的税金自行用来犒赏部下”,赏赐决于外,介词结构后置,正确语序为“赏赐于外决”,根据语意,需从“飨士”之后断开,排除D。10. A A项,“文帝,指汉文帝刘恒,因为他擅长于政治经济的治理,所以庙
52、号被尊为文”错误。谥号被尊为文。11. C C项,“威慑东胡”错误。由原文“匈奴远避,不近云中之塞”可知,魏尚威慑的是匈奴”。12. (l)过了很久,(文帝)召见冯唐责备他说:“你为什么当众侮辱我?难道不能私下告诉我吗?”冯唐谢罪说:“我这个鄙陋之人不懂得忌讳回避。” 【详解】让,责备;间,私下里;鄙人,谦辞,只第一人称“我”。 (2)赵王迁即位,竟听信郭开的谗言,最终杀了李牧,让颜聚取代他。因此军队被击败,士兵溃逃,被秦人俘虏消灭。【详解】立,即位;乃,竟;是以,因此;北,失败;为秦所禽灭,被动句,“为所”表被动;禽,通“擒”,虏杀。参考译文:冯唐,他的祖父是战国时赵国人。他的父亲移居到了代
53、地。汉朝建立后又迁到安陵。冯唐以孝行著称于时,被举荐做了中郎署长,侍奉汉文帝。一次文帝乘车经过冯唐任职的官署,问冯唐说:“老人家怎么还在做郎官?家在哪里?”冯唐都如实作答。汉文帝说:“我在代郡时,我的尚食监高祛多次和我谈到赵将李齐的才能,讲述了他在钜鹿城下作战的情形。现在我每次吃饭时,心里总会想起钜鹿之战时的李齐。老人家知道这个人吗?”冯唐回答说:“他还比不上廉颇、李牧的指挥才能。”汉文帝说:“凭什么这样说呢?”冯唐说:“我的祖父在赵国时,担任过统率士兵的职务,和李牧有很好的交情。我父亲从前做过代相,和赵将李齐也过从甚密,所以能知道他们的为人。”汉文帝听完冯唐的述说,很高兴,拍着大腿说:“我偏
54、偏得不到廉颇、李牧这样的人做将领,如果有这样的将领,我难道还忧虑匈奴吗?”冯唐说:“臣诚惶诚恐,我想陛下即使得到廉颇、李牧,也不会任用他们。”汉文帝大怒,起身回宫。过了好长一会儿,才又召见冯唐责备他说:“你为什么当众侮辱我?难道就不能私下告诉我吗?”冯唐谢罪说:“我这个鄙陋之人不懂得忌讳回避。”在这时,匈奴人新近大举侵犯朝那,杀死北地都尉孙印。汉文帝正为此忧虑,就终于又一次询问冯唐:“您怎么知道我不能任用廉颇李牧呢?”冯唐回答说:“我听说古时候君王派遣将军时,跪下来推着车毂说,国门以内的事我决断,国门以外的事,由将军裁定。所有军队中因功封爵奖赏的事,都由将军在外决定,归来再奏报朝廷。这不是虚夸
55、之言呀。我的祖父说,李牧在赵国边境统率军队时,把征收的税金自行用来犒赏部下。赏赐由将军在外决定,朝廷不从中干预。君王交给他重任,而要求他成功,所以李牧才能够充分发挥才智。派遣精选的兵车一千三百辆,善于骑射的士兵一万三千人,能够建树功勋的士兵十万人,因此能够在北面驱逐单于,大破东胡,消灭澹林,在西面抑制强秦,在南面抵御韩魏。在这时,赵国几乎成为霸主。后来恰逢赵王迁即位,他的母亲是卖唱的女子。他一即位,竟听信郭开的谗言,最终杀了李牧,让颜聚取代他。因此军队被击败,士兵溃散奔逃,被秦人俘虏消灭。如今我听说魏尚做云中郡郡守,他把军市上的税金全部用来稿赏士兵,还拿出个人的钱财,五天杀一次牛,宴请宾客、军
56、吏、亲近左右,因此匈奴人远远躲开,不敢靠近云中郡的边关要塞。匈奴曾经入侵一次,魏尚率领军队出击,杀死很多敌军。那些士兵都是一般人家的子弟,从村野来参军,哪里知道“尺籍”、“伍符”这些法令律例呢?他们只知道整天拼力作战,杀敌捕俘,到幕府报功,只要有一句话不合实际情况,法官就用法律制裁他们。应得的奖赏不能兑现,而法官却依法必究。我愚蠢地认为陛下的法令太严明,奖赏太轻,惩罚太重。况且云中郡郡守魏尚只犯了错报多杀敌六人的罪,陛下就把他交给法官,削夺他的爵位,判处一年的刑期。由此说来,陛下即使得到廉颇、李牧,也是不能重用的。我确实愚蠢,触犯了禁忌,该当死罪,该当死罪!”文帝很高兴,当天就让冯唐拿着汉节出
57、使前去赦免魏尚,重新让他担任云中郡郡守,而任命冯唐作车骑都尉,掌管中尉和各郡国的车战之士。汉文帝后元七年(前163),汉景帝即位,让冯唐去做楚国的丞相,不久被免职。汉武帝即位时,征求贤良之士,大家举荐冯唐。冯唐这年已九十多岁,不能再做官了。13.B B项,“任嚣力主分裂”不正确,从所给注释来看,任嚣并未力主分裂;“诗人对不同历史人物的褒贬之意溢于言表”不正确,诗人只是客观回溯历史,无褒贬之意。故选B项。14. C “表达词人想去隐居而不得的无奈”错误,表达词人对林逋这样的风流处士的仰慕之情。15.(1)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2)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3)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
58、意16. C(本题考查破折号的使用。原文中的破折号是解释说明的作用。A项,表示强调重点;B项,表示语意的转换;C项,表示解释说明; D项,表示声音延长。)17. B(寥寥无几:形容数量很少,没有几个。凤毛麟角:比喻珍贵而稀少的人或事物。此处形容事物少,应用“寥寥无几”。权利:公民或法人依法行使的权力和享受的利益。权力:政治上的强制力量;职责范围内的支配力量。此处强调“功利性”选课是权力也是利益,应用“权利”。无可厚非:表示虽有缺点,但还可以谅解。无可非议: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此处表示可以理解,但是有功利心还是有问题的,应用“无可厚非”。目的:想要得到的结果;想要达到的地点或境地。目标:想要达到
59、的境地或标准。此处指想要得到的结果,应用“目的”。) 18. D(“在新媒体时代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接收和表达渠道”主语残缺,排除AB;“吸引”与“共鸣”搭配不当,排除C。)19.B【解析】曼延,连绵不断的意思,描述的是一种线性的扩展。漫延,原意指水满溢而向周围扩散,可泛指事物向四周扩散。根据语境“漫延”合适。“反复”指一次又一次,多次重复,多指不同的事物或动作的重复。“重复”着重于相同的事物或动作又重作一次。语境强调“再一次利用”,“重复”合适。层出不穷,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穷尽。屡见不鲜,常常见到,并不新奇。语境强调这种现象很常见,“屡见不鲜”合适。责无旁贷,意思是自己的责任不能推卸给别
60、人,多用于指自己应当做的不可推卸的事,强调的是“责任”。义不容辞,道义上不允许推辞。前者是强调责任,后者是道义,前者是不能推脱的,而后者则是自己感觉道义上不能不这样做。语境强调“责任”,“责无旁贷”合适。20.A【解析】根据话题一致的原则,结合前后文,确定选填句子的主语应是“垃圾分类”的内容。再根据后文的照应关系,先讲“分类投放”再讲“分类的目标、途径、处理”,选填句子应先说“分类投放”,再说“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这样句意衔接更紧密。综合考虑,选A最恰当。21.D【解析】通读画线句可知,第一个分句的主语是“加快和提高”,陈述不完整就更换了主语,存在“中途易辙”的语病,选项A和C,介
61、词“随着”位置不当,依然存在“中途易辙”的语病。“生活的垃圾总量”搭配有误,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应为“生活垃圾的总量”。综上,D修改恰当。22. A 23. B A项,不合逻辑。要先“依据事物的特征画形”,然后“把事物的形状描绘下来”。C项,不是“描绘”事物的特征,而是“描绘事物的形状”;不是“依据事物的形状”画形,而是“依据事物的特征画形”。D项,不是“是依据事物形状画形”而是“依据事物的特征画形”;不是“把事物的特征描绘下来”,而是“把事物的形状描绘下来”。24. D 此题考查两个语病点,一是搭配不当,一是语序不当。A、C项“搜寻”与“过程”搭配当,应改为“追溯过程”;B项递进关系语序
62、不当,应改为“不仅可以挖掘贮存在汉字中的文化基因,还可体认先民的文化创造力”。25.D 【解析】A. 寻蒙国恩,除臣洗(xin)马。(陈情表)除:任命,授职。洗马:太子的侍从官,太子太傅(老师、家政)的属官。 B. 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张衡传)拜:授予官职。C. 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张衡传)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举荐, 任以官职。26.B 【解析】“致仕”指官员交还官职,类似于今天的退休制度。源于周代,汉以后形成制度。27.C 【解析】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28.A 【解析】六国论中的“故事”是“旧事,先例”的意思。29(3 分)D(A 项中途易辙,可将“
63、自从”放至句首;B 项表意不明,“不负责的”针对的可以是对导演的指责,也可以是个别影评人的行为。C项搭配不当,可改为“减少的污染”或“降低的浓度”)30(3 分)C(A 项“笑纳”为敬辞,不能用于自身;B 项“家父”指自己父亲,应改为“令尊”;D 项 “垂询”,敬辞,称别人对自己的询问,旧称上对下有所询问。不合语境)31(3分)D(不分长幼尊卑都可用。但大多用于同辈之间的礼节)32B(A屈就:常用作请人担任职务的客气话。此处使用错误。B足下:下称上或同辈相称的敬词。此处使用正确。C雅正:请别人修改文章时的敬词。此处使用错误。D磋商:多用于正式场合,表示双方仔细商量和研究并交换意见。此处使用错误
64、。)33D(A项搭配失当。B项语序失当。C项缺少主语。)34. 答案:C,通“披”。A蒙受,遭受。B表被动。D覆盖35. 答案:A,“倍”通“背”,违背。36. 答案:C,均为“道理,规律”。A义“主张”,B义“道义”,D义“意向,主张”37. 答案:A,“得”通“德”,感激。B“得无”,文言固定结构,译为“莫非”“岂不是”“恐怕是”。C“得”,融洽。D“得”,应该。38. 答案:D,到去。A制作,制造。B制定。C造化:天地,大自然39. 答案:C,通“智”。A知道,懂得。B了解。D主持,掌管五、写作指导:明确写作对象,抓准概念。核心概念是“民族语言”,不宜扩大或缩小概念,将对象置换成中华文化
65、、传统文化、中华诗词、中国汉字都是不准确的。“民族语言”是一个民族的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彼此交流思想感情、交往联系时所使用使用的语言。简单点说,就是传统的、本土的语言,不能抛弃“民族”这个限定,泛谈人类所有的语言。当然,由民族语言出发,有充分阐述,再关联到文化层面,是未尝不可的。审读题干要求,界定范围。“请你选择一个角度谈谈你的感触和思考”,就是要求考生从“传承、创造和运用”(或者从三类标语)中,选择一个角度展开作文,不宜每个角度都写一个版块,面面俱到。但如果能抓住其中一个角度,以某一点为侧重点,带动其他两个点,将另外二者融入其中也是符合要求的。只是要注意写作中心一定要突出,主题一定要集中。比如
66、我们从“运用”民族语言这个角度,可以写运用民族语言能够带动民族语言的传承和创新,但是中心词和主题一定要在“运用”上。再比如说我们也可以从“创造”民族语言的角度,谈在“运用”民族语言中进行“创造”,用“创造”的方式进行“传承”等等。最后,要提醒大家:我们在行文时不要完全抛离题中材料,应是由抗疫标语的不同风格引出你的观点。且,材料提供了多种类型的标语,那么在行文中,可以做对比权衡、分析提炼。标题示例抗疫标语,就要直击人心给力的“乡间标语”!大疫当前, 标语岂能软绵绵?好标语,就该凝聚精气神你有你的诗意,我有我的气势抗疫标语,贵在通俗若能点醒人,何妨俗一点?标语之辩背后的文化自卑接地气,就是好标语满
67、分范文用好我们的民族语言一声“山川异域,日月同天”,跨过千山万水款款走来,打动国人的,何止是贴着这句标语的抗疫物资,更多的是让我们幡然省悟,原来我们天天接触、耳濡目染的汉语方块字,竟是如此之美!有人会说,一边是“日月同天”,一边是“丈人来了也得撵”,日本人都要给我们开诗词大会了。但君不见,日本人用的不也是我们的汉语吗?还是给了我们文化自信的。只是,我们在追求汉语的流行通俗接地气时,忽略了汉语之高雅诗意。由此,我们是要做些反思,用好自己的民族语言,让这份文化自信更有底气。用好民族语言,是我们对先人智慧应有的认同与承继。无论是“青山一道同云雨”,还是有些通俗有力的民间标语,其实多是汉语言多姿多态的
68、体现。而相比之下,那些隽永的古诗文更击中人心。不得不说,在古代,生活并不富裕,教育并不普及,但诗人们留下了无数经典名句,这些语言历久弥新,至今听来仍让人觉得美好。如果这种美感逐步钝化,我们有负于这几千年文明,也对不住苦心孤诣的先人。文化自信从那里来,不就是继往圣之绝学?用好民族语言,使我们当下的表达更显深邃动人。正值疫情肆虐之际,几句古诗,不只是追求诗意和雅致,还有外国友人对严峻现况的热力支持。“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纸短情长,蕴含了对一衣带水邻邦的深重关切。这种语言所生发的力度,不是几吨赈灾物资可以比拟的。用好先人之言,而不仅靠几句大白话,有助于我们更好表达所思所想。我们的国家领
69、导人希望企业家着眼长远,告诫其“不畏浮远遮望眼”;欲表达中国对欧盟的支持,便提及“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对时代的深沉忧虑与殷切期望,对人心的抚慰和勖勉,浓缩进古语之中,分量就足了,而语言也活了。用好民族语言,是我们赋予未来最好的礼物与恩泽。或许多年后,高楼大厦已坍塌,江海湖泊已干涸,功绩名利已化为尘土,然而民族语言之光却穿透历史,永不消褪。这,大概是我们留给后世子孙最好的礼物,正如前人传给我们一样。试想,多年后被高科技裹挟着长大的新青年,面对他人之艰难困苦,除了说“我挺你,老铁”,还会用“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吗?男女两情缱绻时,是只会一句“我喜欢你”,还是会说“寤寐思服,辗转反侧”?称赞别
70、人有才,是说“你太油菜花了”,还会会说“绣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我想,都会说,才最好,但是后者,显然更匹配五千年历史熏陶下的华夏子民形象。前人的谆谆教诲犹在耳畔回响,或黄钟大吕,或空谷足音。诗经华美,不应曲高和寡;民谚俗朴,不应走入恶俗。诚然,无论是哪种语言风格,用好才是王道。我们都值得细细品味、代代相传,并借此,眺望更广袤的世界。用好民族语言,也绝不是钻故纸堆,泥古不化。若民俗与雅乐交织,传统与现代结合,传承与创新共生,定能搭建起一个丰富多彩的语言世界,我们的情感王国也不至于野草萋萋。这正是:传古人之语,品精妙之理,扬文化自信。当我们善待了民族语言,她亦将给我们丰厚回馈。无论足迹所到何处,
71、我们都可以深情告白:美哉,汉语!拭去语言文字上的风尘元日新春,一场突如其来的“战疫”打破了冬日的温馨;但疫情如火,却也阻挡不了各方援助的善意如潮。日本援华物资上的一系列表标语在此时不禁使人眼前一亮:“青山一道同风雨,明月何曾是两乡”,这出自中国盛唐的诗篇着实应景,但感慨之余,却也应有更深的思考。都说汉语言文化博大精深,确实不假;但在不知不觉中,能够重视并传承的人越来越少。这些语言承自先民,馈自邻邦,萌于热土,传至我辈,切不可令其蒙尘。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其文化之厚重,历史之悠久,传承之深远在世界版图上首屈一指,时至今日更是有大批来自世界各地的爱好者奉若珍宝。但当我们感慨于汉语言文字的独
72、特魅力时,可曾反思过自身的态度与做法是否合时宜。君不见,众多学子不悟语文学习要义,一味专攻数理化以致学科天平严重失衡;君不见,大学国学课程寂寥无人门可罗雀,国学精粹之传承岌岌可危。汉语言文字,这蕴含着古人情感与智慧,给予中华民族文脉力量的瑰宝正在从人们的生活中淡去。民族语言,其形势其现状令人痛心,究其根本,是汉语言文字的侵蚀,科技的飞速发展使文化与科学的天平悄然向着后者倾斜。其次,键盘敲字,碎片化传播的普及,乃至网络用语的泛滥无疑在加快着这种进程。优美书写已成过去,提笔忘字渐成常态。但作为中华儿女炎黄子孙,民族的语言是先人馈赠的瑰宝,是岁月陈酿的琼浆,怎会被当做时代的糟粕而践踏抛弃,文化意识已
73、然在每个国人的内心觉醒。正如顾城所言:“我相信这一切,只有经历埋葬,才能获得新生。”疫情当头,君可见,“口罩还是呼吸机,您老看着二选一”,通俗易懂的文字蕴含着衷心的提醒与告诫;“众志成城齐努力,誓把病毒全抗击”,坚韧不拔的信念在押韵美感的衬托下显露无疑;“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古文中的言辞也于今朝绽放出了新的活力。摆脱了委婉徐迂的汉语言文字,给予了与大疫抗争的中国人民以力量,在抗击疫情的战役中吹响了号角,鼓舞了士气。幸哉!汉语言已然复苏,璞玉经琢,显露光辉;宝剑砥砺,尽露锋芒!“汉字听写大会”,“加大语文权重”,一时之间,在弘扬传统文化,复兴民族语言的旗帜下,“国学热”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让我们看到了希望的曙光。揆诸于世界,汉语言同样也引领了一股浪潮:各地的孔子学院自创办以来便深受外国友人尊崇,热闹非凡;外国知名大学也纷纷开设汉语专业,学习中国文化。当然,赓续民族语言任重而道远,既需要思想意识的觉醒,也需要实际行动的帮衬。语言是文化传承的命脉,文化是国家发展的根基,擦拭去语言文字上蒙蔽的风尘,文明的精髓会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