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历史试题一、 选择题(本大题包括25小题,其中每小题3分。)1.夏朝,天下万国,夏王为“诸侯之长(盟主)”,到了周朝,“天下一家”,周天子“作民父母,以为天下王”。这一变化反映了( )A.各部族文化交融的加强 B.中央集权统治的加强C.政治制度的宗法伦理化 D.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2.随着周王朝可以新赠予的土地逐渐减少,扩大大小诸侯领主对直辖地内的居民等的管理权成为对贵族的新优惠政策。此举( )A.扩大了周朝的疆域 B.削弱了周王室的权威C.解决了贵族间矛盾 D.强化了大宗特权地位3.某学者在评价某一制度时说:新朝代首先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是帝国跨地过广,不能全部由中央集体管制,于是采取了一种“斑
2、马式”的省级组织这样的安排纯系一时权宜之计,从未预计长久保持。该制度是( )A.秦朝的郡县制 B.汉初的郡国并行制C.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D.元朝的行省制4.在雅典公民大会上,公民对城邦大事的议案自由发言或展开激烈的辩论,最后采取投票或举手的方式,按“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作出决议,决议一旦形成,不能随意更改。由此可知,雅典( )A.公民大会是唯一的民主机构 B.频繁出现“多数人的暴政”C.贵族不再拥有任何政治权利 D.以“直接民主”为主要形式5.“罗马人对希腊人的征服开启了希腊精神征服地中海的时代罗马人在对地中海的统治中融合进了希腊文明的精神,把希腊精神转换成了罗马的政治统治形式,形成了罗马法的
3、原则。”这表明( )A.罗马文明渗透有希腊文明的特质 B.希腊文明有明显的侵略特征C.民主政治推广到了罗马帝国全境 D.罗马法逐渐演变成为万民法6.1215年6月颁布的大宪章规定:国王不得随意征税,要确立相关法定程序;国王不得任意逮捕或监禁任何自由人或没收其财产。这反映了大宪章( )A.确立了议会至上原则 B.保护了公民的基本人权C.取消了国王的征税权 D.奠定了英国宪政的基础7.在中世纪的英国,最高的法律是抽象的“上帝的法律”。1534年议会制定的法律则宣布,一切宗教法规如果没得到英国实体法的承认,便没有效力,“在上帝之下,英国不承认除国王陛下以外的任何权威而只服从本国制定的法律。”由此可知
4、当时英国( )A.君权神授观念动摇 B.议会作用有所加强C.法治原则得到确立 D.王权开始走向衰落8.美国1787年宪法及其修正案规定,联邦政府只享有宪法明确列举的授予权力,而未列举的保留权力归各州所有;各州所拥有的权力包括未列入联邦政府的,且宪法尚未禁止的各项权力;也有一些权力是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共同享有的。以上规定所体现的国家治理原则是( )A.分权制衡 B.联邦制原则C.民主共和 D.州自治原则9.据记载,1912年中华民国首届国会选举所登记的选民共有4000多万人,比清末咨议局选举时的l70多万人增加了20多倍。这一变化反映了( )A.辛亥革命完成了社会转型 B.民众的民主权利得到保障C
5、.民主共和观念已深人人心 D.国人对民主范式认同提高10.1938年1月,晋察翼边区军政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边区政府,经国民政府和军事委员会批准,边区政府定名为边区行政委员会。随后,边区各行署、县、区、村相继成立了各种形式的政权组织。这反映了( )A.中国工农红色政权的初步形成 B.国民政府加强乡村政权建设C.中共把抗战与政权建设相结合 D.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发展扩大11.1954年6月以后,全国各地报纸、杂志都以极大的篇幅登载阐明宪法草案的通俗文章,广播电台连续举办宪法草案讲座,各出版机关一共出版了1184万册宪法草案单行本和大量有关宪法知识的书籍。民族出版社还将宪法草案译成蒙、藏等民族文字。
6、这些做法( )A.完善了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B.使人民群众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C.推动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D.有利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12.1979年6月召开的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相关决议和法律,规定县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设立常务委员会;县和县级的人大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将原来人大代表选举中采用的等额选举改为差额选举。以上规定( )A.确立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B.完善制度以保障人民的政治权利C.正式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13.两汉察举贤良方正时,便有对策之试。如石林燕语载:“汉举贤良,自董仲舒以来,皆对策三道当时未有黜
7、落法,对策者皆被选,但有高下尔。”对两汉用人政策解读准确的是( )A.以德取人的录用原则 B.唯才录用的用人理念C.考试入仕的选才标准 D.德才兼备的取仕倾向14.察举制与九品中正制都属于荐举类制度。从理论上说,荐举制是一种合理的官僚选拔制度,但是,察举制与九品中正制最终都走向了其初衷的反面,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始终把门第作为选官标准 B.将选官范围定为世家大族C.把孝廉作为唯一评定标准 D.缺乏对荐举者的有效约束15.“综观国史,政体演进,约得三级:由封建而跻统一,一也;由宗室、外戚、军人所组成之政府,渐变而为士人政府,二也;由士族门第再变而为科举竞选,三也。”材料所述的第三级
8、演进使( )A.分封制最终走向了解体 B.中央集权国家开始出现C.考试选拔官员成为定制 D.官僚政治制度逐渐形成16.北宋初年,中央政府增设考课院负责州县官员的考核,对地方官考核的重点为劝课农桑、户口增益、翦除“盗贼”等,依据考核结果确定地方官的升迁、平调或是抑黜。由此可知宋初( )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得到增强 B.推动经济发展是官吏考核的重点C.官员考核制度发生重大变革 D.地方官员的治绩受限于考核制度17.隋唐时期,御史与谏官相辅相成的复合性监察体系臻于完备。宋以后,谏官制度衰微,明清时期形成以御史与谏官制度合一的、以都察院为主体的单一监察体系。中国古代监察体系的演变( )A.缓和了官员内
9、部的矛盾 B.保障监察权力的高效运作C.提高了中央的行政效率 D.与专制权力的强化相一致18.明代以后实行分区或分省定额录取进士,各地考上的官员参与“延议”,许多科举出身者未做官而成为乡里或地方与官府打交道的代言人。据此可知,科举制( )A.避免了考官与考生结党营私 B.有利于重学重教风气的形成C.反映了各地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D.起到了调动知识精英参政的作用19.中古时期,西欧所有官员都是国王的臣仆,实行“恩赐官爵制”。直至19世纪末,英国政府的管理职能依然十分有限,主要是维护社会秩序,充当“守夜人”的角色,公职人员的任用仍以任命为主。这反映出公职人员的管理( )A.尚未借鉴中国式的考试制度
10、B.没有形成科学的规范与制度C.实质上是恩赐官爵制的变体 D.影响英国资本主义制度成熟20.1883年美国建立文官制度后,仍有许多重要官职没有包括在文官制度范围之内。历任美国总统,仍受到种种压力,要酬谢其支持者,照顾性地任命一些官员。这说明美国的官职任命( )A.仍有政治化倾向的一面 B.强调责任和职位的统一C.是美国政党政治的附庸 D.违背了政治中立的原则21. 1883年以后,美国逐渐推行“功绩制”,即通过考试、考核的方法选拔管理文官;而1933年罗斯福总统入主白宫后大力推行“政治庇护制”,即用政治手段直接任命大量的各行各业的专家学者进入文官队伍。这表明美国( ) A.危机期间失业问题严重
11、 B.摆脱经济危机十分迫切C.行政权不受立法权制约 D.国家干预取代自由放任22.科举制废除后,如要学习、向上流动就必须进入学堂,而学堂基本上设在城市,原来的乡村精英慢慢进入城市,年轻的成长中的精英进城后纷纷滞留,没有能力进入城市者困守乡村。这表明,科举制的废除( )A.导致农村经济结构的变化 B.使社会精英疏离乡村大众C.成为城乡差距扩大的根源 D.推动了城乡关系的新发展23.从1905年开始,清政府每年举行一次游学毕业生考试,合格者分别“赏给”进士、举人。1906清政府颁布举贡生员出路章程六条,广开门路,尽量安排原有举贡生员,稳定了上了年纪又难以接受新式学堂的那部分士人。这些举措( )A.
12、彻底废除了科举取士制度 B.推动新旧体制顺畅衔接C.使近代教育制度得以完善 D.利于民族资产阶级参政24. 1980年,邓小平在一次讲话中指出,党和国家现行的一些具体制度中,还存在不少的弊端,从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干部制度方面来说,主要的弊端就是官僚主义现象,权力过分集中的现象,家长制现象,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现象和形形色色的特权现象。这一讲话( )A.反映出我党在思想路线上的拨乱反正 B.标志着中国进入依法治国的新时代C.实现了党的工作中心的历史性转变 D.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初步构想25.我国的公务员制度,通过考试录用、认真考核、正规培训和严格管理等措施来提高公务员的素质,通过权利义务、
13、执行纪律、交流回避、有力监督等制度来保证与促进公务员依法行政、廉洁奉公,通过法制的人事管理,避免不正之风的发生。这些措施( )A.为廉政建设提供有效保障 B.强调保障公务员的合法权利C.有利于人民群众监督公务员 D.有利于提高政府工作效率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1小题,第26题25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行政方面,要求绝对统率和指挥自中央朝廷到地方各级行政系统以及一切官吏,要求各系统各部门彻底根据皇常的意志和指令办事。一切由皇帝发出的诏、诰、敕、旨、上谕、朱批等,都具有绝对权威的意义,不允许有任何抗担、违犯、异议。为此,明清两代都对官制作过重要的改变,对指导各级国家机关进行工作
14、的各种典章和通例,作过频繁的修订补充。任用、奖惩和升贬文武官吏的人事权由皇帝亲自掌握,以各级官史作为主要监管对象的监察工作一再得到加强。 一一摘编自王晓锋礼与中国传统政治体制制度(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中国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6分)材料二:唐代科举取士,以进士、明经为主,“大抵众科之目,进士尤为贵,其得人亦最为盛焉”。(2) 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请分析科举考试有哪些积极影响?(9分)材料三:以南京临时国会为中心,南北通过谈判、妥协与法制程序,终于完成了清朝政权向民国的和平转移,有学者将此称为中国版的“光荣革命”,我看是恰如其分的。我们看到,辛亥革命政权转移等一切重大政治
15、议题,都经过了国会,没有打仗,减少了流血,这是值得高度评价的。 摘编自袁刚国会和辛亥革命(3)根据材料三,概述中国版“光荣革命”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列举中英两国“光荣革命”的法律成果。(10分)答案1- -5 C B B D A 6-10 D B B D C 11-15 D B D D C 16-20 B D D B A 21-25 B B B D A26. 答案:(1)主要特点: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官制变动频繁;对各级官员的监察力度增强;地方无条件服从中央;中央和地方行政体系趋向完备。(写出三点即可6分)(2) 扩大了选拔人才的范围;提高了官员文化素质;扩大了统治的社会基础;也促进了官僚体制的进一步成熟;巩固了国家统一,加强了中央集权,对历代封建国家政权的稳定起到了巨大作用。(9分)( 3 )特点:以国会为中心;谈判协商与法制程序相结合;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而代之以民主共和政体。成果:英国颁布了权利法案;中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