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文化运动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基础知识与能力: 新文化运动兴起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过程中的基础知识,如新青年的创办、新文化运动的“四提倡,四反对”等;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和发展;民主与科学的主要含义;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成立。过程与方法:开展讨论、辩论等教学活动,提高学生表达、探究能力 。培养“论从史出”的历史学科素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让学生知道历史的进步并不是直线式的,经常会有曲折,甚至还出现倒退的现象。那些为国家富强和民族进步做出巨大贡献的人都具有敏锐的眼光和非凡的勇气,尽管有这样和那样的缺陷和不足,但他们是值得尊敬的。【重点与难点】重点: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难
2、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教具准备】PPT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方法】本课有较多的专业名词,在教学时应把握好重点,把教师的讲授、学生的探讨相结合,实行互动式教学;选取典型图文材料创设情境,帮助学生形成较为直观的感性认识,做到化难为易;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用更宽广的视野来看待特定历史条件下新文化运动的作用和局限性。【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当历史的车轮驶入20世纪时,勤劳勇敢的中国人面临的仍然是破败的山河、颓败的经济、失败的革命、衰败的文化 中国究竟该何去何从?一批先进的中国人开始深入到民族文化心理层面进行反思,掀起了继戊戌变法后的又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推进新课】一、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新文化
3、运动的出现既是当时特定历史时期经济、政治、思想文化诸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也是近代中国经历长期的物质、思想准备基础上的必然结果。问题1:结合课本和提供的图片及材料思考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政治方面的原因?学生思考回答:1政治:辛亥革命后帝国主义支持袁世凯称帝,加紧侵略中国 ,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为改变这种局面寻找新的出路问题2:结合课本和提供的图表思考新文化运动兴起的经济方面的原因?多媒体显示学生思考回答:2经济、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民主政治问题3:结合课本和提供材料思考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思想方面的原因?多媒体显示1913年6月,袁世凯发布“尊崇孔圣令”;后又规定:“
4、各学校均应崇奉古圣贤,以为师法”;“中小学加读经一科”。一时间,尊孔复古逆流浊浪翻滚。材料三:本大总统躬膺重任,以为政体虽取革新,而礼俗要当保守。环球各国,各有所以立国之精神,秉诸先民,蒸为特性。中国圣道,自齐家、治国、平天下,无不本于修身。 袁世凯大总统祭圣告令学生思考回答:3思想:西方启蒙思想的进一步影响,民主共和思想与尊孔复古逆流势不两立尊孔复古实际上是在恢复旧的礼教、道德,这实际上就是复辟帝制的前兆。面对这股反动逆流,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有的和封建势力同流合污;有的偃旗息鼓;许多人则感到彷徨苦闷,找不到出路。但以陈独秀、李大钊、鲁迅为代表的激进民主主义者却力图“根本之救亡”,
5、发动了一次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大张旗鼓地宣传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同封建尊孔复古思想展开了激烈的斗争。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1.兴起的标志: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1915年9月15日,陈独秀主编的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从1916年第二卷起改名为新青年。陈独秀所写的发刊词敬告青年是该刊的纲领性文章。在文中他勉励青年崇尚自由、进步、科学,首先在中国高举起科学与民主两面大旗。新青年的创刊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敬告青年一文则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宣言书。2.主要阵地:新青年、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与活动基地。【合作探究】1:北大为什么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活动基地?(1)蔡元培提出“兼容并包、百家争鸣”的方针
6、;(2)聚集了一批具有新思想的学者;(3)培养造就了一批具有先进思想的进步青年。正是由于蔡元培的学术方针,新青年迁到北大,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也成为新青年的编辑和主要撰稿人。这样,新青年、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合作探究】2:为什么说蔡元培提出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方针会推动新文化运动的发展?表面上看,这一方针不偏不倚,实际上是有利于新思想的传播,因为在专制盛行的当时,它为新思想学者提供了一个相对稳定、宽容的环境。“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实质是鼓励各种学术观点自由发展,让新思想去抢占文化思想的阵地。所以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3.主要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4.前期思
7、想:民主科学三、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我们认定现在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1、旗帜:德先生和赛先生,即民主与科学。【合作探究】3:怎样评价新文化运动的旗帜?资产阶级宣扬民主,反对封建专制,把斗争矛头直指封建专制的理论支柱儒家思想;宣扬科学,反对封建迷信和愚昧。这一口号反映了中国政治经济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的迫切需要,有力地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但这一口号仍属于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性质,有它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它不能同群众运动相结合,不能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看待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因而不能从根本上推翻封建思想。2、主要内容:“三提倡、三反对”即提倡民
8、主与科学,反对专制与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1)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民主与科学并重。(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合作探究】4:新文化运动为什么要把斗争矛头指向儒家传统道德?孔教适应了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经济结构的需要,受到历代封建统治者的推崇,成为封建统治者维护统治的精神工具。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袁世凯为复辟帝制,变本加厉地尊孔复古。(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文学革命)胡适主张:文学改良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主张推倒陈腐、雕琢、晦涩的旧文学,建设新鲜、平易、通俗的新文学。1917年2月发表于新青年,表明了更坚定的文学革命的立场,明确提出
9、“三大主义”作为新文学的征战目标。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平民文学;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从内容到形式对封建旧文学持批判否定态度,主张以革新文学作为革新政治、改造社会之途。胡适的主张,着重于文体形式的改革。陈独秀要求文学不仅在形式上,而且在内容上进行一次革命。鲁迅写出狂人日记、孔乙己等小说,把反封建内容与白话文形式有机地结合起来,成为新文学的典范。文学革命从内容上:以白话文取代文言文;形式上:以新文学(新鲜、平易、富有思想内容)取代旧文学(陈腐)小结:可见,新文化运动不仅是一场思想革
10、命,也是一场文学革命,它高举民主和科学大旗,猛烈抨击旧道德,提倡白话文,给当时的中国注入了一股新鲜的血液,给当时的中国乃至现在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现在让我们去看看新文化运动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什么影响到?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问题1.通过所展示的材料想想新文化运动带来的怎样的影响?多媒体显示表1:1913年江苏第一师范学校 表2:1924年北京大学 “最崇拜的人物”问卷统计表 “最崇拜的人物”问卷统计表序号 被崇拜者票数序号 被崇拜者票数1孔子1571孙中山4732孟子612陈独秀1733孙中山173蔡元培153 。14孔子1学生思考回答: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问题2.从下列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到新
11、文化运动还产生了哪些影响?多媒体显示材料1.1919年的新诗年选摘录:自觉的女子“我没见过他,怎么能爱他?我没有爱他,又怎么能嫁他?这简直是一件买卖,拿人去当牛马罢了。我要保全我的人格,还怎么能承认什么礼教呢?材料2.第一桩西式离婚案徐志摩爱上了才貌俱佳的林徽因,与发妻张幼仪解除婚姻,这就是轰动一时的中国近代第一桩西式离婚。离婚后张幼仪和徐志摩仍旧保持良好的朋友关系,张幼仪在海外不断学习进修,事业很成功。材料3. 1918年金陵女子大学做化学实验室和开展排球活动 。 材料4. 有的同学把新青年从第一期读到最后一期,这使我们文风一变,再也不写堆砌词藻、空疏无物之古文了”。 -北京女子高师学生程俊
12、英学生讨论回答:积极经过新文化运动,封建思想遭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批判,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中国知识分子在新文化运动中,受到一次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的洗礼。这就为新思潮的传播开辟了道路,也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事业的发展。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能够使语言和文字更紧密地统一起来,为广大民众所接受,从而有利于文化的普及与繁荣。问题3.阅读下列材料思考新文化运动存在怎样的不足?材料1.所有的古籍束之高阁,废除汉字,采用“世界语”。 钱玄同材料2.前期新文化运动局限在知识分子的圈子内,新思想没有普及到工农群众中去。 中国近代史专家 李时岳学生思考回答:局限性
13、: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的肯定或绝对否定的偏向 没有同群众运动相结合;运动的倡导者忽视人民群众,没有把新文化运动同广大群众相结合,使文化运动局限在知识分子的圈子里。而当时的文学革命,虽然提出建设“国民文学”,但当时的文学活动也只限于一部分知识分子中,还没有可能普及到工农群众中去。【课堂小结】结合课件呈现的内容进行小结,帮助学生构建起完整的知识体系【板书设计】一、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1.政治: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袁世凯复辟帝制2.经济: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3.思想: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袁世凯掀起掀起尊孔复古逆流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1.兴起的标志: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2.主要阵地:新青年、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与活动基地。3.主要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4.前期思想:民主科学三、新文化运动的内容:1.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民主与科学并重。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