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表格):1.5.3近似数和有效数字课题: 1.5.3 近似数和有效数字教学目标1、 了解近似数和有效数字的概念;2、 能按要求取近似数和保留有效数字;3、 体会近似数的意义及在生活中的作用。教学难点有效数字概念的理解。知识重点能按要求取近似数和有效数字教学准备学生:收集有关数据;老师: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师生活动)设计理念设置情境引入课题1、 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观察身边熟悉的事物,收集一些数据(投影演示)(1)我班有 名学生, 名男生, 女生。(2)我班教室约为 平方米。(3)我的体重约为 公斤,我的身高约为 厘米(4)中国大约有 亿人口。2、 在这些数据中,哪些
2、数是与实际相接近的?哪些数与实际完合符合的?3、 与实际接近的数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近似数。以学熟悉的数据引入,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存在着准确数和近似数。教师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入新课小组合作分析问题1、 教师提出问题: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近似数?学生纷纷举例:(1) 2000年第一次人口普查表明,我国的人口总数为12.9533亿。(2) 某词典共1234页。(3) 我们年级有97人,买门票需要800元。等上面的数据,哪些是精确的,哪些是近似的?举例说明生活中哪些数据是精确的,哪些数据是近似的。在了解了近似数的概念后,教师提出问题,并提供设计的情境,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还有不少情况也用到
3、近似数,有时是因为客观条件无法或难以得到准确数(如我国人口时刻在变化)有时是实际问题无需得到准确数探究新知1.教师引导学生:近似数与准确数的接近程序,可以用精确度来表示。例如,教科书上的约有500人参加会议,500是精确到百位的近似数,它与准确数513的误差为131.2.按四舍五入法对圆周率取近似数,即完成教科书55页的填空。3.通过填空,引出有效数字的概念,强调对于一个近似数,从左边第一个不是0的数字起,到末位数字为止,所有数字都叫这个数的有效数字,举例说明零“是”还是“不是”有效数字,让学生辩别。使学生明白近似数的精确度让学生实践按要求取近似数有效数字要概念重点是“0”辩别使学生印象更深刻
4、。巩固练习1、 师生共同完教科书第55页例6并让学生思考:近似数1.8和1.80一样吗?为什么?可组织学生讨论。2、 讨论后反馈:(1)精确度不同;(2)有效数字不同。3、 做一做:教科书第56页练习,可请四位同学到黑板上板演,并由其他学生点评。4、 补充例题:据中国统计信息网公布的2000年中国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表明,我国的人口总数为1295330000人,请按要求分别取这个数的近似数,并指出近似的有效数字。(数据来源:)(1) 精确到百万位;(2)精确到千万位 (3) 精确到亿位; (4)精确到十亿位使学生明白:对于同一个数取近似值是,有数数字个数越多越精确。补充的例题以实际为背景,说明生
5、活中有很多近似数注明数据来源的网站,使学生了解一种获取数据的重要途径,鼓励学生上网查询小结与作业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这堂课的学习,你得到了哪些收获本课作业1、 必做题:第57页习题1.5 的第6题2、 选做题:用四舍五入法按要求取近似值:(1)0.2045(保留两个有效数字)(2)0.785(精确到百分位)(3)75 436(精确到百位)本课教育评注(课堂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1、 本节课以学生课前收集的生活数据引,使学生获得了直观的体验,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认识到生活中存在着准确数和近似数,在了解近似数以后,启发学生“生活中还有什么地方用到近似数?”并通过教师自己设计的情境使学生认识到有时是因为客观条件无法或难以得到准确数据,有时是实际问题无需得到准确数据。2、 补充例题以生活实际为背景,不过数据有些大,学生容易出错,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3、 鼓励学生去查资料,收集资料,培养数感。当数据较大或较小时,适宜 用科学记数法表示,鼓励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数据,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同时使学生能深深地体会到我们生活在数的世界中。附板书: 1.5.3 近似数和有效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