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题目怎么命命制错误选项的10大手段一 张冠李戴设误方式命题者设置选项时,在表述对象上设置干扰,将此人表述成彼人,将此事物表述成彼事物,将事物的此方面表述成彼方面,比如把某一时间、地点,说成是另一时间、地点判定技巧圈出陈述对象,要特别注意选项句的主语与宾语,因为“冠”往往出现在选项句的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当选项中出现类似“的观点是”这样的句子时,应注意是否有此类情况。要留心文中代词的指代。要联系上下文弄清指代性词语指代的具体内容【边练边悟】1.请把下面的选项与原文进行比对,分析该选项表述是否正确。【选项】(2018全国卷T2-D)文章通过分析数字化记忆可能带来的问题,对我们的认同问题作出了全新论
2、证。【原文信息】进一步说,数字化记忆与认同背后的核心问题在于权力不由数据主体掌控,而是数据控制者选择和建构关于我们的数字化记忆,并塑造我们的认同。这种大数据的分类系统并不是客观中立的,而是指向特定的目的。因此,适度的、合理的遗忘,是对这种数字化记忆霸权的抵抗。【比对分析】_答案:张冠李戴。原文在论证大数据对人的主体身份的影响时,认为认同问题也会受到影响。这是论及了与认同问题有关的内容,而不是讨论了认同问题本身,更不是就认同问题作出了全新的论证。二 偷换概念设误方式命题者在解释概念或解释文意时,故意弄错对象,迷惑考生,使考生误入歧途;或者暗中将两个概念的内涵(如属性、作用、发展趋势等)进行了调换
3、、改变或混淆,乍看与原文的说法一样,但仔细推敲就会发现实际上并不是一回事判定技巧特别注意事物的对象,应注意看选项中是否存在信息错误对接的现象,尤其看选项句中的陈述对象(一般是主语或宾语)与原文中句子的陈述对象是否一致【边练边悟】2.请把下面的选项与原文进行比对,分析该选项表述是否正确。【选项】从人伦关系的角度来看,亲情 通过“能近取譬”,成为人之生存的基本条件,构成“仁学”政治伦理思想的依据。【原文信息】的确,从人伦关系的角度来看,亲情 无疑是人之生存的基本条件,由 亲情、爱情、友情,推而广之到一切 道德情感,从而构成“仁学”政治伦理思想的依据。【比对分析】_答案:原文说“构成仁学政治伦理思想
4、的依据”是“由亲情一切道德情感”,而选项中却换成“亲情”。三 以偏概全设误方式命题者设计选项时故意增删、改动文中表示范围限制或表示程度轻重的词语干扰考生,主要以部分代整体(或相反)、以个别代一般(或相反)、以特殊代普遍(或相反)等,从而使考生做出错误的判断判定技巧特别注意词语前边的修饰与限制词,看一看选项句与原文中的指代内容是否存在范围、程度以及频率上的差异;注意原文表述是涵盖全部还是有所针对,是全称还是特称【边练边悟】3.请把下面的选项与原文进行比对,分析该选项表述是否正确。【选项】(2019全国卷T3-C)传统表演艺术依赖动态展示以呈现艺术内蕴,将其物质载体作固态展示则没有价值。【原文信息
5、】这种博物馆式的展示与收藏,虽然能较好地保存民间表演艺术的物质载体,但变活态传承为固态展示,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传统表演艺术的生存发展问题。【比对分析】_答案:该选项是对原文的推断,“将其物质载体作固态展示则没有价值”主观臆断,原文说“变活态传承为固态展示”“能较好地保存民间表演艺术的物质载体”,虽“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传统表演艺术的生存发展问题”,但并非“没有价值”。四 混淆时态设误方式命题者故意把“未然”(尚未确定或还未实现或推测)说成“已然”(既成事实),或者把“或然”(可能发生的情况)转述为“必然”(必定发生的情况),也可能反之,将“已然”说成“未然”,把“必然”说成“或然”判定技巧特别注意表
6、推测和表时间的词语【边练边悟】4.请把下面的选项与原文进行比对,分析该选项表述是否正确。【选项】现代很多学科领域的学者重视视觉文化,已 从不同的角度理解这一文化现象。【原文信息】视觉文化在现代引起了很多学科领域的学者的重视,艺术家、社会学家、美学家、哲学家都从不同的角度 尝试 理解这一文化现象。【比对分析】_答案:原文说“尝试理解”表明是“未然”状态,选项用“已”字变成了“已然”状态,混淆了时态。五 混淆是非设误方式命题者设计选项时,在事物的性质上设置干扰,有意将阅读材料中肯定了的事物加以否定,或者将否定了的事物加以肯定判定技巧特别关注区别作者对每一种事物的观点态度;特别注意含有作者观点态度的
7、语句;更要格外关注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关键词【边练边悟】5.请把下面的选项与原文进行比对,分析该选项表述是否正确。【选项】(2018全国卷 T1-D)不同于以往诸子之学,“新子学”受西方思想影响,脱离了既有思想演进的过程。【原文信息】从逻辑上说,任何新思想的形成,都不能从“无”开始,它总是基于既有的思想演进过程,并需要对既有思想范围进行反思批判。【比对分析】_答案:选项颠倒是非,“脱离了既有思想演进的过程”错误。文本明确表明“任何新思想的形成,都不能从无开始,它总是基于既有的思想演进过程”。六 因果混乱设误方式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因果颠倒,指选项在因果(或条件)关系上,故意把原材料中的“因”(或条
8、件)变成了“果”,或把“果”变成了“因”(或条件)等;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强加因果关系,即把无因果关系的两个事物硬说成是因果关系判定技巧务必要在原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比较一下:注意选项中的“因”与“果”在原文中是否在同一位置,注意一些改换因果关系的关键词,如“从而”“因此”“之所以”“就只要”等,注意选项的因果关系在原文中是否存在【边练边悟】6.(1)请把下面的选项与原文进行比对,分析该选项表述是否正确。【选项】(2019全国卷 T2-D)文章论证了杜甫之所以对时代苦难有担荷力量,是因为他广泛汲取了前人传统。【原文信息】然而杜甫却独能以其健全的才性,表现为面对悲苦的正视与担荷。【比对分析】_答案:
9、原文是说“杜甫却独能以其健全的才性,表现为面对悲苦的正视与担荷”,选项中说“是因为他广泛汲取了前人传统”,属强加因果。(2)请把下面的选项与原文进行比对,分析该选项表述是否正确。【选项】儒法二家的思想具有不相容性,所以 两家思想无论是在世界观、人生观基础上,还是在人生理想和达到的方法途径上都是对立的。【原文信息】儒法二家的思想无论从世界观、人生观基础,还是从人生的理想和达到的方法途径看都是对立的,因而 二者具有不相容性。【比对分析】_答案:选项因果倒置。原文是说因为“儒法二家的思想无论从世界观、人生观基础,还是从人生的理想和达到的方法途径看都是对立的”,所以“二者具有不相容性”。七 曲解文意设
10、误方式选项中的观点与原文不一致,错项故意更换个别关键字词或说法,造成一字、一词之差或说法相异,从而背离原文意思,歪曲作者观点判定技巧要判断“曲解文意”干扰项,一定要仔细比对原文,充分理解文意。要特别注意揣摩概念与概念、事物与事物、事理与事理之间的关系,看选项是否有意混淆了各种关系,比如将并列说成转折、将递进说成并列,或者将条件说成结果、将假设说成现实、将充分(必要)条件说成必要(充分)条件,或者在概括转换时更换了意思,等等【边练边悟】7.请把下面的选项与原文进行比对,分析该选项表述是否正确。【选项】(2019全国卷 T1-C)人民是认识现实、理解时代的依据,因为普通劳动者才是文艺最理想的读者。
11、【原文信息】一个普普通通的劳动者,或许并不是我们的读者,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将他以及他所代表的广大人民作为我们认识现实、理解时代的依据。【比对分析】_答案:原文中说“一个普普通通的劳动者,或许并不是我们的读者,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将他以及他所代表的广大人民作为我们认识现实、理解时代的依据”,选项中“因为普通劳动者才是文艺最理想的读者”曲解文意。八 武断绝对设误方式命题者故意忽略程度、情态、条件、范围、分寸的细微差别,排除个例和特殊现象,用同样的说法表述两种或多种事物,一概而论判定技巧找到选项所对应的内容,逐句比对,关注表程度、情态、条件、范围、分寸的词句,注意选项中“全”“都”“一定”“就”“可以”等
12、词语【边练边悟】8.请把下面的选项与原文进行比对,分析该选项表述是否正确。【选项】(2019全国卷 T1-D)真正扎根时代、富有责任感的艺术家,无须考虑人民群众的娱乐和消费需求。【原文信息】诚然,娱乐和消费也是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要的一部分,但是,有责任感的艺术家会深深感到,我们就生活在那些为美好生活、为民族复兴而奋斗的人们中间,理应对我们的共同奋斗负有共同责任。【比对分析】_答案:根据原文“诚然,娱乐和消费也是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要的一部分”可见选项中“无须考虑”的说法过于绝对。九 无中生有设误方式干扰项的内容在原文中根本找不到依据,或原文中并无此意,而凭空捏造出某种意思,纯属命题者故意提出来迷
13、惑考生的判定技巧要判断“无中生有”干扰项,在做题时要仔细检查所给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原文中找到依据,或者是否能根据原文合理地推断出来【边练边悟】9.请把下面的选项与原文进行比对,分析该选项表述是否正确。【选项】(2019全国卷 T3-A)杜甫之前的诗人,或者以感性见长,或者以理性见长,至杜甫方能二者兼备。【原文信息】杜甫是一位感性与理性兼长并美的诗人,他一方面具有极大极强的感性,可以深入他接触的任何事物,把握住他所欲攫取的事物之精华;另一方面又有着极清明周至的理性,足以脱出于一切事物的蒙蔽与局限,做到博观兼采而无所偏失。【比对分析】_答案:对原文相关内容的推断,原文说“杜甫是一位感性与理性兼长并
14、美的诗人”,并没有对其之前的诗人进行论述,属无中生有。十 文外设题设误方式选项的内容在文中没有出现,但选项想印证的观点在文章内。这类题有两个特点:(1)选项不再仅仅局限于文本本身,而是跳出选文,采用文外设题的方法,让考生根据文意来判断。(2)选项本身与考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相关,让考生具有亲切感和现实感,同时又与文本观点紧密结合判定技巧判断这类选项的正误,首先要把握文本观点;同时,要注意区分作者观点与他人观点。作者常常会列出若干人的观点加以辨析,要注意区分哪些观点是他人的,哪些是作者的。其次要把握选项所陈述现象或事件背后隐含的观点。最后将原文论证观点的论据与选项进行比对,看选项是否与原文论据是同类
15、,因为选项实则是文本外的论据【边练边悟】10.请把下面的选项与原文进行比对,分析该选项表述是否正确。【选项】(2019全国卷 T3-C)老舍曾说:“不去与劳动人民结为莫逆的好友,是写不出结结实实的作品的。”这与文中情感共同体的理念是相通的。【原文信息】认识人民创造历史的主体地位,是为了从理性和情感上把自己放到人民中间,是为了解决我是谁、我属于谁的问题。新文化运动以来,无论是经历革命与战争考验的现代作家,还是上世纪80年代那批经历了知青岁月的当代作家,他们内心其实都有一方情感根据地,都和某一片土地上的人民建立了非常深切的情感关系。这些作家是属于某个情感共同体的,这个共同体时刻提醒着他,他的生命和创作与这世界上更广大的人群休戚相关。一个普普通通的劳动者,或许并不是我们的读者,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将他以及他所代表的广大人民作为我们认识现实、理解时代的依据。【比对分析】_答案:选项说法与文中“这些作家是属于某个情感共同体的,这个共同体时刻提醒着他,他的生命和创作与这世界上更广大的人群休戚相关”相通,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