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复习点睛本单元围绕文化的发展,把握好如下内容:1一个实质:要明确文化发展的实质是文化创新。2两种积累:文化的发展,包括横向积累即文化传播,纵向积累即文化继承。3三大措施:如何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如何进行文化创新。4四对关系: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创新与继承的关系,创新与借鉴、融合的关系。1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1)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加以改造或剔除。(2)把握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在继承的基础
2、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3)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增强民族文化的国际影响力。(4)反对“守旧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2如何正确对待外来文化(1)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2)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具体要求: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3)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4)反对“封闭主义”和“
3、民族虚无主义”。3理解文化多样性、文化传承和文化创新之间的关系4本单元与文化生活其他单元的联系(1)结合文化的多样性,理解中华文化的特点。(2)结合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理解发展中华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以及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3)结合文化的多样性,理解在文化生活中的选择。(4)结合文化创新,分析说明如何提高文化竞争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5“认识”类主观题这种设问类型的试题通常会在材料中给出一个重大的社会现象,然后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认识和评价。“认识”类设问往往以“认识”“看法”“理解”等词语为题眼,常见设问有“如何认识”“如何看待”“如何理解”“谈谈对某一现象的看法”“分析某一现象
4、”等等。(2015天津高考)中国是世界文化遗产大国,五千年绵延不断的中华文明史留下了数量众多、异彩纷呈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农历新年春节,是中国人古老而隆重的传统节日。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变化,它在今天仍然是国人心中辞旧迎新的期盼,迎禧结福的祝愿,家人团聚的温馨。而这样一个重要的节日,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却被当作落后民俗险遭废止。民国政府为了“与国际接轨”,先是采用西历,后又强令废除农历新年,但最终拗不过民情,没能“革”掉春节的“命”。依据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例题剖析本题属于认识类主观题,涉及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个角度。是什么传统文化的表
5、现形式;为什么传统文化的特点;怎么办如何对待传统文化。结合材料依次作答即可。答案(1)中国传统文化通过春节等多种形式呈现。(2)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春节文化传承不断,体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具有强大的生命力。(3)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中国人对春节有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4)春节的生命力表明,对中国传统文化不能简单否定,“全盘西化”行不通。这类题目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思考:第一步:“是什么”?即要解决材料中的现象、事件、观点是什么。第二步:“为什么”?主要分析材料中的现象、事件、观点等产生的原因。第三步:“怎么样”?主要是对材料中的现象、事件、观点等做出评价,如结果怎样、有何意义
6、、作用如何、有何影响等。第四步:“怎么办”?即要对材料中的现象、事件、观点提出对策、措施、方法、建议或表明态度。当然,并不是所有的“认识”类设问都要分成四个问题,有的可能只有其中的三个甚至两个,我们在答题过程中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失分警示“认识”类设问理顺了思路,解题还是比较容易的,但如果找不到思路,则答起来难度就会很大。不少学生在答题过程中恰恰容易忽视题型,盲目答题,从而缺少思路,乱答一气。所以在答题时一定要重视设问类型,只有明确设问类型,才能明确答题思路。中国自古就有“父母在,不远游”“养儿防老”的观念,如今家有儿女的老人,仍然把养老寄托在儿女身上。“孝”是道德的根本,作为儿女,赡养老人
7、是应尽的责任,但随着独生子女第二代出现,“四、二、一”家庭结构出现,养老问题又凸显为时代新课题。结合材料,运用传统文化的继承的有关知识,如何看待中国人根深蒂固的“养儿防老”的观念。答案(1)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养儿防老”体现的“家”“孝”传统思想是维系家庭及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2)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养儿防老”体现的“家”“孝”观念作为中华民族美德在世代相传中能长期保留着基本特征,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产生深刻的影响。(3)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政治的变化,“养儿防老”观念只有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才能对人和社会发挥积极的作用。(4)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对“养儿防老”观念要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应该继承和发扬“养儿防老”中“家”“孝”的中华民族美德观念;同时改造和剔除“养儿防老”中的愚昧封建思想。开辟多种养老途径,不断推陈出新,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