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全科试题免费下载公众号高中僧课堂怀化市中小学课程改革教育质量监测试卷 2022年下期期末考试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1C。解析:“应成为我们文化交流时需要坚守的原则”错误,原文是“因而应受到尊重”。2C。解析:A作者并不否认“一般的人类文化”。B原文强调的是“只是”把它珍藏起来或当作历史研究的对象的做法是错误,没有说就不能把它“当作历史研究的对象”。D第4段最后几个问题说明作者尊重但不认同。3B。解析:材料一第一段观点是:文化“有古今无中外论”既不符合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也违背了一般能通过特殊而存在的辩证法。A“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
2、生面”强调借鉴,不符合第一段观点。C“单则易折,众则难摧”强调团结,不符合第一段观点。D“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强调包容,不符合第一段观点4. 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4分)4. 指出“有古今无中外论”的错误并加以分析批驳。然后从三个方面分析文化差异形成的原因,论述了文化差异存在的客观性和合理性。5习主席在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请结合材料,谈谈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应秉持怎样的原则?(4分)承认文化差异始终存在的客观性。尊重文化的多元化共存,不同民族的文化都有其合理性和存在价值。不同民族的文化相互吸取、借鉴,并在相互参照中发展。加强文化交流,
3、尽量减少文化误读。(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8分)6B。解析:没有消除边关安全隐患,只是形成了对峙局面。7B。解析:远景是高寒岭的松柏,不是版图柏,版图柏只有树冠剪影一句话,特写。8第段画线句子有怎样的含义?简要概括分析(6分)“道道皱纹”运用了比喻,将柏树上的树皮褶皱比作皱纹,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柏树的沧桑感,更加凸显前句中的“风雨扑打”。“俯瞰”与“岿然不动”写出了柏树屹立千年、坚韧不拔的身姿。版图柏象征着历经风雨却坚韧不拔、不屈服的中华民族,表达了对柏树的赞美之情。9. 文中说“这棵树却一直在冥冥中静静地观察,悄悄地记录”,它在观察、记录什么?(6分) 记录了多个与版图争夺相关的
4、历史事件:宋夏版图之争、清康熙帝与准噶尔的版图之争。记录了历史上为了维护版图完整、抵御外侮的人物。记录了中华名族千年来坚韧不拔的意志、保卫领土的决心、开放融合的态度、以民为本的思想。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10B。解析:太子相不仁,过颐豕视,若是者倍反。不若废太子,更立卫姬婴儿郊师。11C。解析:帝王死曰“崩”, 古代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用“薨”。12D。解析:最终齐宣王答应靖郭君辞呈,靖郭君没有做国相。也不是“欣然”,毕竟“谢病强辞”。13于是(田婴)就安排齐貌辨住上等客舍,派长子(给齐貌辨)赶车,早晚供给食物。这就是齐貌辨之所以置生死于度外,乐于
5、解人忧患,愿救人于危难的原因。14寻找最佳时机劝说。丑化自己衬托靖郭君。宣王为太子时,靖郭君对其关爱有加。坚守先王之庙,拒绝楚昭阳易地之邀。(答到3点即可)附译文:靖郭君对待门客齐貌辨非常友好。可是齐貌辨为人不拘小节,因此门客们都讨厌他。有个叫士尉的人曾为此劝说靖郭君赶走齐貌辨,靖郭君没有接受,士尉拂袖而去。这时孟尝君田文也在暗中劝说驱逐齐貌辨,不料田婴却大发脾气说:“即使把你们都杀死,把我家拆得四分五裂,假使能让齐貌辨先生满足,我什么也不拒绝!”于是(田婴)就安排齐貌辨住上等客舍,派长子(给齐貌辨)赶车,早晚供给食物。几年以后,齐威王去世,由田婴的异母兄宣王即位。田婴跟宣王合不来,于是就离开
6、首都到自己的封土薛地来住,齐貌辨也跟他一同到了薛城。没多久,齐貌辨决定辞别田婴回齐国去晋见宣王,这时田婴就说:“君王既然很讨厌我田婴,那你此去岂不是找死!”齐貌辩说:“臣根本就不想活,所以臣一定要去。”田婴也无法阻止,于是齐貌辩就去见宣王。齐貌辨到了齐国首都临淄,宣王很早就知道他来,他满心怒气地等着齐貌辨。齐貌辨拜见宣王后,宣王首先问他说:“你是靖郭君手下的宠臣,你就是靖郭君言听计从、非常喜爱的那个人吧?”齐貌辨回答说:“臣是靖郭君的宠臣并不错,但要说靖郭君什么都听臣的那倒未必。君王还是当太子时,臣曾对靖郭君说:太子长一副不仁相貌,下巴太大,看起来好像一只猪。让这种人当国王,施政必然违背正道,
7、所以不如把太子废掉,改立卫姬之子效师为太子。可是靖郭君竟然哭着对臣说:不可以这样做,因为我不忍这样做。假如靖郭君是一切都听臣的话,那么靖郭君也不会遭受今天这样的迫害,此其一。当靖君到了薛城,楚相昭阳要用几倍的土地来换薛地,我又向靖郭君说:一定要接受这个请求。靖郭君说:从先王那里接受薛地,现在即使与后王关系不好,如果把薛地交换出去,将来死后我向先王如何交待呢?况且先王的宗庙就在薛地,我难道能把先王的宗庙交给楚国吗?又不肯听从我的。这是第二件事。”齐宣王听了不禁长声叹息,脸色变了,说:“靖郭君对寡人的感情竟然深到这种程度啊!我太年轻了,很不了解这些事情。您愿意替我把靖郭君请回来吗?”齐貌辨回答说:
8、“好吧。”靖郭君穿戴上齐威王赐给的衣服帽子,佩带赐给的宝剑,齐宣王亲自到郊外迎接靖郭君,望着他哭泣。靖郭君到了朝廷,齐宣王就请他做国相。靖郭君表示辞谢,不得已才接受了。7天以后,又以有病为名坚决要求辞职,7天以后齐宣王才答应了他的要求。此时,应该明白靖郭君有知人之明啊!自己能够了解别人,所以即使有人非议那个人,他也不怀疑自己的判断力。这就是齐貌辨之所以置生死于度外,乐于解人忧患,愿救人于危难的原因。(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15C。解析:“失伴鸳鸯”也是自比。16苏:虚实结合,白描。贺:借事(景、物)抒情,比喻,反问。提示:借事(细节)抒情: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空床卧
9、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借景物抒情:借景抒情,原上草 ,露初晞。借物抒情:旧栖新垄两依依。借修辞抒情:比喻:“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反问:词首尾反问。(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小题,11分)18亘古不变,永恒不变;了然于心,心领神会;恰到好处,天衣无缝。(意合即可) 19它们不仅撑起了西北人餐桌上的半壁江山,而且在潜移默化中形塑着西北人的性格豪爽、热情与仗义。解析:原句有两处错误:一是语序不当,前后两个分句主语都是
10、“它们”,关联词应放在主语之后,把“不仅”放在“它们”后面。二是成分赘余,“不仅而且更”使用不当,“撑起了西北人餐桌上的半壁江出”“在潜移默化中形塑着西北人的性格”之间为递进关系,用“不仅而且”即可,去掉“更”。每错修改得当2分,共4分) 20强调重点不同:原句强调食材的可口,易于调动读者的联想;改句突出“乐曲”,只是强调食材的搭配合宜。衔接效果不同:原句食材的描述,与下文内容衔接更为紧密;改句的落脚点“乐曲”与下文衔接不够严密。句式选择不同:原句长短结合,表意灵活明快,有参差错落的节奏感;改句为长单句,节奏舒缓,缺乏生气。(每点2分,答对2点满分)(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小题,9分)21
11、一方面有助于保持身体健康,云健身也存在运动风险,参与者也要循序渐进/量力而行。解析:第空,此句为照应句,内容应是直播跳操的好处强身健体,句式应为“一方面”;故可填写“一方面有助于保持身体健康”之类的句子。第空,“当然”,表示对某一行为的确认或肯定,下文的“如果”则是防止出现这一情况的措施,结合下文中的“运动安全”“风险提示”分析可知,云健身是存在一定的风险的,故可填写“云健身也存在运动风险”之类的句子。第空,为了确保运用安全,“云健身”要求平台“多一些风险提示”“主播多一些细致讲解”;“同时”,表示双方都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平台和主播做为一方,另一方应指的是参与者,参与者在运用的时候也不能盲目跟练,故可填写“参与者也要循序渐进量力而行(意思与“注意运动安全”相关即可)”之类的句子。22诸子百家对吏治问题的主张不同:儒家主张遵循“伦理学”择贤执政,以德治官(1分);法家主张君主以“法”“术”控制百官(1分);而道家则主张“无为而治”(1分)。四、写作(60分)参考立意:人生因负重而坚强,生命因负重而精彩。人生没有压力,会钝化意志,失去前行动力。重任在肩,也要轻装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