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文(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483573 上传时间:2024-06-07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文(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文(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文(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文(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文(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文(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文(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文(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文(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文(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文(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文(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文(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文(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文(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文(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文(含解析)一、单选题1. 周易是阐述关于阴阳变化之书,一度被道家奉为经典。巧合的是,“孔子晚而喜易,读易,韦编三绝”,且一再强调“易,我后其祝卜矣,我观其德义耳也”。由此可见A. 儒家思想开始成为正统思想B. 孔子坚守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抱负C. 儒道两家思想已呈融合之势D. 晚年孔子因遭受困厄而热衷卜筮【答案】B【解析】“一度被道家奉为经典。巧合的是,“孔子晚而喜易,读易,韦编三绝”说明孔子坚守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抱负,B正确;A、C和D不符合材料主旨。2. 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说:“王者必受命而后王。王者必改正朔,易服色

2、,制礼乐,一统于天下,所以明易姓,非继人,通以己受之于天也。”材料主要体现了董仲舒A. “大一统”思想B. 君权神授思想C. 天人感应思想D. “三纲五常”思想【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王者必受命而后王”“通以己受之于天也”可知,董仲舒认为君主受命于天,君主一统天下,故选B;大一统思想是政治上的统一和文化的统一,材料无法体现,排除A;天人感应指天意与人事的交感相应,认为天能干预人事,预示灾祥,人的行为也能感应上天,不符合题意,排除C;材料信息与“三纲五常”无关,排除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王者必受命而后王”“通以己受之于天也”,紧扣关键信息分析解答。3. 儒、墨、道、法四家学说

3、在春秋战国时期虽然互争长短,各树一帜,但它们有许多共同之处。如A. 推动改革,重建社会秩序B. 追求治国之道和理想人生C. 追求平等,维护地主利益D. 强调和谐,建立理想社会【答案】B【解析】A属于法家的主张,故排除;C中的“追求平等”属于墨家的主张,但墨家不维护地主利益,故C的说法不符合题意;D属于儒家思想主张,故排除;儒、墨、道、法四家学说都有关于治理国家的主张,也都希望实现自己阶层的人生理想,故B属于其共同之处。4. 汉代董仲舒将日食等自然界的灾异现象与君主的作为联系起来,君主也常以罪己方式来应对灾异。到了清代,出现日食时则要求官员到礼部集合,长跪至日食结束,否则被皇帝训斥。这反映出A.

4、 “天人感应”的意图被曲解B. 皇帝推卸政治责任C. “敬天”传统受统治者重视D. 君主专制得到强化【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了汉代董仲舒依据“天人感应”思想将自然界的灾异现象与君主的行为联系起来,促使君主以罪己方式应对灾异,以达到对君主劝诫的目的;而到了清朝出现日食时则皇帝要求官员在礼部集合长跪至日食结束,上述变化反映了清朝君主专制得到空前强化,故选D。“天人感应”思想适应了不同时期政治统治的需要,并非曲解“天人感应”,故A项错误:B、C两项均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故排除。5. 钱穆先生在先秦儒至汉儒的流变一文中说:“汉儒乃一代之新儒,以传经言治为业,与先秦诸儒之以明道作人为唱者,畸轻畸重之间有

5、不同。先秦儒在汉儒心目中,亦属百家言。汉儒传经,乃即所谓王官之,一则主张于朝廷,一则兴起于田野,其为不同,显然可知。”对于上述材料理解错误的是A. 先秦儒学以个人道德规范为追求目标B. 汉代儒以传经治道为自身的政治理想C. 儒逐渐由民间思想向官方哲发展演变D. 汉儒抛弃了先秦儒对个人修为的关注【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干,A先秦儒学以个人修为的道德规范为追求目标、B汉代儒学以传经治道为自身的政治理想、C儒学逐渐由民间思想向官方哲学发展流变,都是符合题干意思的;D汉儒抛弃了先秦儒学对个人修为的关注,说法错误,“畸轻畸重之间有不同”说明侧重点不同,但并未抛弃,故此题应选D项考点:儒家思想的

6、发展演变点评:春秋战国到西汉时期儒家学说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分析影响其思想发展的因素?(1)历程:春秋时期,应运而生;战国后期,蔚然大宗;秦朝时期,遭受打击;西汉初年,逐渐复苏;汉武帝时,正统思想。(2)因素:自身思想的发展变化。借鉴吸取其他思想中的有益成分并加以改造;与时俱进适应时代的需要;适应统治者的需要并得到其支持;思想家个人的努力。6. 历史学家钱穆曾说:若从现代观念言,朱子言格物,其精神所在,可谓既是属于伦理的,亦可谓属于科学的,其“科学”主要表现在A. 属于唯物主义的范畴B. 通过实践方式探求理C. 用伦理纲常维护统治D. 强调人具有正当私欲【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7、格物致知”强调通过深刻探究万物,才能真正得到其中“理”,B符合题意;程朱理学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范畴,A不正确;C是属于“伦理”方面的范畴;朱熹强调存天理,灭人欲,D不正确。7. 王阳明主张“致良知”,李贽提倡“童心说“(注:强调真情实感),王夫之认为“私欲之中,天理所寓“。据此可知,他们都A. 抨击理学B. 为专制辩护C. 突出人性D. 为市民代言【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王阳明主张“致良知”,认为良知是存在人心中的善,要克服私欲恢复良知的本性,李贽提倡人的真情实感,而王夫之肯定人的私欲,认为私欲存于天理之中,所以他们都突出了人性,故选C项;王阳明是宋明理学的代表,是对程朱理学的发展

8、而非抨击,排除A项;李贽的“童心说”和王夫之肯定人正当的私欲,都在一定程度上质疑专制统治而非为专制辩护,排除B项;李贽和王夫之的思想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一定程度反映了市民阶级的代表,但王阳明的思想却是要维护封建专制统治,排除D项。8. 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在此,王阳明A. 重申传统“四民”秩序B. 主张四民平等C. 关注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D. 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答案】D【解析】【详解】题干所给材料的意思是,王阳明认为知识分子应该注重修养,

9、农民提供粮食供养社会的发展,商人促进了商品的流通,每个阶层的人都力所能及地促进本业的发展,以求尽到自己的心意,故四个阶层的人虽然从事的行业不同,但本心是一样的。结合所学可知,王阳明认为良知是存在于人心中的天理,是人所固有的善性,即正心诚意就是得道,就是明理,故D选项正确;材料强调“四民异业而同道”,而不是维护传统“四民”的秩序,故A选项错误;材料知识说明四个阶层的人虽然从事的行业不同,但本心是一样的,无法体现“四民平等”,故B选项错误;材料关注的核心问题是“四民”都做有利于人民的事,从而得到内心道德良知的升华,故C选项错误。9. 顾炎武认为:天子、君主都是一种职位,并非神圣不可侵犯的称号。在古

10、代,“君”是上下之通称,天子称“君”,人臣、诸侯、卿大夫亦称君,甚至奴婢称其主人,女称其父,妇称其舅,皆为“君”。天子只是“君”中的一种。材料中顾炎武A. 倡导君臣之间的平等关系B. 呼吁提高女性的政治地位C. 为否定专制寻找历史依据D. 痛斥了君主专制的弊端【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了顾炎武从古代“君”的含义与称呼入手,否定了“君”是天子的专有称号,这实际上是为否定专制寻找历史依据,故C正确;材料并没有反映倡导君臣之间的平等关系的主张,故A错误;材料内容并不能说明顾炎武主张提高女性的政治地位,故B错误;材料主旨并不是痛斥君主专制的弊端,而是从古代历史入手否定君主专制,故D错误。故选C。10.

11、 盖儒学既为“国学”,也就成了仕途的“敲门砖”,则功成名就者自有官方的俸禄赖为供养,因此自然就懒于进取和教化。而后进学者一心钻研仕途,更无心于教化了。这实在是儒学的悲剧,也是一切官方学说的悲剧:一种思想一旦列为官方哲学,则必然没落、僵化,对此亦不妨借今证古。一切官方哲学,无论其如何鼓吹,最终都免不了被人民唾弃的命运。以下对材料内容理解正确的是A. 儒学的消极作用大于积极作用B. 主流思想不一定是思想主流C. 所有的官方哲学都会遭到人民的唾弃D. 儒学成为了人们进仕的唯一途径【答案】B【解析】由材料“一种思想一旦列为官方哲学,则必然没落、僵化,对此亦不妨借今证古。一切官方哲学,无论其如何鼓吹,最

12、终都免不了被人民唾弃的命运。”可以得出其认为官方哲学不一定是思想的主流,B符合题意;A与材料主旨不符;CD说法均不正确。11. 武汉大学冯天宇教授等撰著中华文化史,研讨了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和阶段特征,如“隋唐:隆盛时代”,那么两宋时期的文化发展历程和阶段特征应该是A. 从神本走向人本B. 乱世中的文化多元走向C. 内省、精致趋向与市井文化的勃兴D. 沉暮与开新【答案】C【解析】【分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来划分中国历史如果“隋唐:隆盛时代”,那么A从神本走向人本应该是春秋战国时期,B乱世中的文化多元走向属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特点,C内省、

13、精致趋向与市井文化的勃兴属于两宋时期的文化特征,D沉暮与开新是明清时期的文化特征,所以该题答案选C。考点: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详解】12. 作为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儒家思想经历了不断发展的过程,先后出现了下列具有代表性的主张“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孟子)“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君臣父子,定位不易,事之常也;君令臣行,父传子继,道之经也”(朱熹)“为天下之大害也,君而已矣”(黄宗羲)这一发展进程实质上反映了A. 仁政思想得到发展B. 君主专制逐渐加强C. 社会矛盾走向缓和D. 思想体系日趋完善【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春秋战国时期,没有形成一种专制力量的钳制,出现了百家争鸣中的民贵君轻

14、思想。秦汉时期,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需要思想上的统一维护政治上的统一,因此出现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体现了君主专制的确立和加强。理学强调“三纲五常”,主张维护封建秩序,适应了君主专制强化的需要。到明清时期,随着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出现了抨击君主专制的思想。因此儒学主张的变化反映了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的确立和加强的过程。B项符合题意。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君主专制逐渐强化13. 黄宗羲在明儒学家中说:“学问之道,以各自用得著者为真,凡倚门傍户、依样葫芦者,非流俗之士,则经生之业者。此编所列,有一偏之见,有相反之论,学者于其不同之处,正宜若眼理会,所谓一本万殊也。

15、以水济水,岂是学问?”这反映出黄宗羲A. 批判君主专制,倡导君臣平等B. 批判学术僵化,倡导思想自由C. 重视社会实际,倡导经世致用D. 倡导朴实学风,反对思想统一【答案】B【解析】【详解】黄宗羲认为做学问不能随声附和、人云亦云,认为每个人的思想都应有其独到的地方,只有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事物,才能有更全面更正确的认识,表明作者思想包含着学术自由,反对死啃书本的僵化风气,故B正确;材料中未体现批判君主专制和经世至用的思想,排除AC;材料反映黄宗羲倡导思想自由,不能反映倡导朴实学风,排除D。14. 董仲舒推崇春秋,认为一切从尊贵者开始,故“为人君者,正心以正朝廷以正四方”。朱熹首推大学,认同“自天

16、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这一变化反映出A. 天子从正心到修身的转变B. 庶民社会注重个人自身修养C. 儒家从天子之学转为庶人之学D. 君主集权得到进一步的加强【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前后信息比较可得知,前者的正心在于君主,后者的正心,强调对于天子和庶人都很重要,这种差异反映的是宋代社会的变化,君主平民二元社会的来临,理学对庶民社会的诉求是所有人的修身正心,故本题答案选B项;材料不仅体现天子从正心到修身的转变,还强调庶民社会的修养,排除A项;本题旨在强调合注重个人修养,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15. 孔子主张重人事而远“天道”,孟子提倡“济天下”,董

17、仲舒强调“圣人之为天下者,兴利也”,降至宋明,理学家把提倡“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的大学抬到了“四书”的地位。这说明儒家思想A. 不断调整以顺应经济发展需求B. 始终成为统治者加强专制统治的有效工具C. 一贯强调积极入世和社会责任担当精神D. 坚持追求天人合一的价值观念【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反映了儒家思想不论在何时始终坚持关注社会现实,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故C项正确;材料也没有体现儒家思想对经济发展的作用,甚至到了封建社会后期儒家思想在一定程度上还阻碍了商品经济发展,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统治者的态度,故B项错误;材料中的“天下”并不是指天人关系,故D项错误。1

18、6. 明清时期,士大夫群体中主体性相对鲜明的人士形成了一种代表天下公论的政治意识或理念,他们在政治价值观念上趋近,思想取向具有同一性,往往基于志同道合而结成“朋党”。在实际社会政治生活中,他们有时还能操控政治舆论,令皇帝不得不有所退让。这反映出当时的士大夫群体A. 惯于结党营私和相互倾轧B. 引领社会主流价值观走向C. 共同批判君主专制弊端D. 政治意识抗争性日益凸显【答案】D【解析】【详解】从材料信息来看“代表天下公论的政治意识或理念”“操控政治與论”“皇帝不得不有所退让”等,可以判断出明清时期士大夫群体政治意识的抗争性强化与突破,故D项正确;材料中的“朋党”有特定含义,不是善于结党营私相互

19、倾扎,故排除A项;“操控政治舆论”的目的是“令居于九五之尊的帝王不得不有所退让”,而不是引领社会主流价值观走向,故排除B项;从材料的主旨来看,不能判定是明清时期士大夫群体共同批判君主专制制度的弊端,故排除C项。17. 在公元前9至前8世纪广为流传的希腊神话中,诸神的形象和性情与人相似,不仅具有人的七情六欲,而且还争权夺利,没有一个是全知全能和完美无缺的。这反映了在古代雅典A. 宗教信仰意识淡薄B. 人文思想根植于传统文化C. 理性占据主导地位D. 神话的影响随民主进程而削弱【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诸神的形象和性情与人相似,不仅具有人的七情六欲,而且还争权夺利,没有一个是全知全能和完

20、美无缺的”,可见神话文化中凸显的是诸神的人性而非神性,具有早期的人文思想,故B选项正确;材料旨在说明古希腊神话蕴含着人文思想,不能说明古代雅典宗教意识淡薄,故A选项错误;材料突出的是诸神的人性而非理性,故C选项错误;公元前9至8世纪,雅典民主还没有确立,故D选项错误。18. 苏格拉底提出“美德即知识”并提出美德一定要践行。王阳明提出道德修养的关键在于“致良知”,为遏制伪善流行,特别强调要做到“知行合一”。这反映了二者都A. 强调践行美德B. 重视智慧发展C. 注重等级秩序D. 关注理性思考【答案】A【解析】【详解】苏格拉底提出“美德即知识”并提出美德一定要践行;王阳明提出“致良知”是道德修养的

21、关键并特别强调“知行合一”。这反映了二者不仅提倡美德,而且强调用实际行动来实现美德,故A正确;重视智慧发展不符合材料中王阳明的信息,故B错误;材料信息未涉及注重等级秩序和关注理性思考,故CD错误。19. 柏拉图理想国强调了正义的工具性,说明正义需要树立理性的权威,不能把人仅仅视为有欲望的动物。其目的是为了A. 突出人和人性B. 维护奴隶主统治C. 发展商品经济D. 整个城邦的利益【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柏拉图是古希腊著名的人文主义者。材料强调正义需要树立理性的权威,不能仅把人视为有欲望的动物,这就是在树立理性权威的同时真正让人站立起来,把人拉回到人应该在的层次上,不

22、是为了某个阶级的利益,而是整个集体、城邦的利益,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是表现,不是目的;B选项错误,该主张并非为维护某个阶级的利益,而是整个城邦的利益;C选项错误,材料中的“正义”、“理性”并非商品经济的问题。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20. 文艺复兴与其说是“古典文化的再生”,不如说是“近代文化的开端”。对此解释最准确的是A. 文艺复兴植根于古典文化B. 文艺复兴与古典文化无关C. 文艺复兴对后世影响深远D. 文艺复兴反映了时代特征【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文艺复兴打着希腊罗马文化的旗号宣传资产阶级思想,反映了资本主义迅速兴起的时代特征,故选D项;题干并未强调文艺复兴是

23、“古典文化的再生”,排除A项;文艺复兴是借助希腊罗马文化的旗号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所以不能说与古典文化无关,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文艺复兴的实质而非文艺复兴对后世的影响,排除C项。故选D。21. 恩格斯说过:“欧洲在14世纪后以封建制度解体和城市兴起为基础发生了文艺复兴,它以理性、人文主义和科学击破了教会的精神独裁,掀起了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据此可知,当时A. 城市的发展是文艺复兴的根本原因B. 文艺复兴粉碎了人们对上帝信仰C. 文艺复兴直接引发了近代科技革命D. 文艺复兴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恩格斯指出文艺复兴以封建制度解体和城市

24、的兴起为基础,突破了教会精神独裁,推动了人类社会进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文艺复兴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D选项正确;文艺复兴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非城市的发展,A选项错误;文艺复兴打破了神学世界观的束缚,但并没有粉碎人们对上帝的信仰,B选项错误;文艺复兴“直接”引发了近代科技革命,在材料中没有体现,C选项错误。22. 在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时代,将世俗的职守或工作,解释为神圣的天职或蒙召,其针对性非常明显:反对出世禁欲的修道主义。由此可知,马丁路德这一思想A. 有利于德意志民族国家形成B. 否定了基督教神学理论C. 顺应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D. 维护了世俗王权的统治【答案】C【

25、解析】【详解】在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时代,将世俗的职守或工作,解释为神圣的天职或蒙召,反对出世禁欲,有利于激发资产阶级面对现实,积极进取的精神,顺应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故选C;材料信息与德意志民族国家形成无关,排除A;马丁路德宗教改革没有否定基督教神学理论,排除B;D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23. 路德用德意志方言翻译了圣经全文。在那之前,德意志各地语言迥异,彼此之间难以交流,但随着路德所译圣经的流行,它所用的德语不久就成为整个德意志标准语言。这反映了宗教改革A. 推进了德意志国家的统一B. 获得了德意志世俗王公支持C. 使得德意志民族意识产生D. 加强了德意志民族的认同感【答案】D【解析】【

26、详解】路德用德意志方言翻译了圣经全文,它所用的德语不久就成为整个德意志标准语言,语言的统一有利于增强德意志民族的认同感,故选D;16世纪德国宗教改革,1871年德意志实现了国家的统一,排除A;BC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24. 洛克认为,君主是法律规定的实现社会意志的行动代表,当君主离开公共意志而凭他私人意志行动时,他便降低自己的地位,只成为一个无权要人服从的没有权力、没有意志的个人。据此可知,洛克A. 否认了君主专制的合理性B. 积极维护公民的民主权利C. 强调法律是公意的制度化D. 大力倡导依法治国的理念【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君主是法律规定的实现社会意志的行动代表”来看,洛

27、克认为君主应代表民意行使权力,不能专制独裁。据此可知,洛克否认了君主专制的合理性。故答案为A项。材料没有涉及洛克对公民民主权利的观点,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洛克对法律的看法,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依法治国,排除D项。25. 孟德斯鸠认为”荣誉”构成了君主政体的原则,这种荣誉原则一方面使整个社会的等级制度合法化,委求每个人和每个阶层都恪守各自的行为准制和法律权限,另一方面也成为遏制君主权力过分膨张的有效手段。对“荣誉”理解最恰当的是A. 相互制衡的政府权力B. 遵纪守法的责任意识C. 自由平等的公共人格D. 高风亮节的精神品格【答案】B【解析】“使整个社会的等级制度合法化,委求每个人和每个阶层都

28、恪守各自的行为准制和法律权限”说明“荣誉”就是遵纪守法的责任和集体意识,故B项正确;材料并没有提及相互制衡的政府权力,故A项错误;材料中“荣誉”并不是自由平等的公共人格,故C项错误;高风亮节的精神品格显然不符合材料“荣誉”的含义,故D项错误。二、材料分析题26.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 汉武帝和他的近臣将所谓“儒术”扩展之后又延长,以至包括了有利于中央集权官僚政治所必需的种种理论与实践的步骤。孔子所提倡的自身之约束,待人之宽厚,人本主义之精神,家人亲族的团结和礼仪上之周到等等全部构成官僚集团行动上的规范。孟子所倡导的人民生计与国本攸关也毫无疑问地被尊重。黄仁宗中国大历史材料二 古今图书

29、集成统计的烈女节妇人数唐代宋代明代1人267人36000人朱熹:“唐源流出于夷狄,故闺门失礼之事,不以为异。 朱子语类明清时代,内训、古今列女传、规范等女教读物铺天盖地,明清帝王都曾下过不少诸如此类的诏书、制文。”材料三 西汉巨商卓王孙的新寡女儿卓文君与司马相如一见钟情,琴心相挑,终成眷属。明末李贽认为卓文君是“正获身,非失身”,“当大喜,何耻为”。(1)依据材料一,分析儒家思想对于封建统治的作用。结合所学历史知识,说明儒家思想在封建社会中的地位。(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从唐至明代“烈女节妇”由少到多的原因。(3)依据材料三,结合明朝中后期的经济、文化状况,说明李贽这一看法形成的原

30、因。(4分)【答案】(1)作用: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构成了官僚集团的行为规范;使封建政府关注 百姓的生计。地位:自汉武帝以后,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2)唐朝社会风气相对开放(封建礼教观念不强)。宋明理学发展,强调三纲五常;明清统治者不断强化对妇女守节的推崇和提倡。(3)明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使人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了变化;明中后期出现了反礼教的思想(李贽的 “异端”之学),鼓舞了明朝妇女追求婚姻自主。【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儒家思想的发展。第(1)问,主要考查西汉儒学的影响和地位。根据材料“有利于中央集权官僚政治所必需的种种理论与实践的步骤”、“ 全部构成官僚集团行动上的规

31、范”结合西汉时期儒学的知识即可得出答案。第(2)问,分析从唐至明代“烈女节妇”由少到多的原因。这主要从政治、经济和思想等几个方面来考虑,特别是要考虑到宋明理学的影响。第(3)问,明朝中后期的经济、文化状况,这主要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完整的解读信息,归纳信息的内容。说明李贽这一看法形成的原因。主要从当时的社会状况来分析。考点:儒家思想的发展点评: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考试的重点。春秋时期创立,战国时期发展,但是尚未成为传统文化的主流,汉以后成为主流,后又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此外,其它各家思想也需要掌握。27.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

32、道他们像什么东西,有许多东西是我们认识不了的,问题是晦涩的,人生是短促的”。普罗泰格拉材料二“世俗权力是受上帝的委托来惩治奸邪,保护善良的。因此,我们应当让世俗政体在整个的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马丁路德在致德意志贵族书材料三(启蒙运动)在宗教方面,主要口号是“砸烂可耻的东西”,即消灭宗教的狂热和不容异说。在政治方面,哲人们也有一个关健性的用语“社会契约”,“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他(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对受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

33、”这些口号破坏了传统的制度和习俗。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材料一表明普罗泰格拉对神持什么态度?分析其思想产生的原因。(2)材料二反映了马丁路德的什么观点?分析该观点产生的思想因素。(3)依据材料三,概括启蒙运动的主要思想主张。(4)纵观西方人文主义发展历程,谈谈你对人类思想文化发展的认识。【答案】(1)态度:怀疑神灵。产生原因:古希腊奴隶制工商业的繁荣;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2)观点:世俗权力高于教会权力。思想因素:文艺复兴运动促进人文主义的发展。(3)主要思想主张:宗教上:反对神权统治,主张理性主义;政治上:反对封建专制,主张民主,主张社会契约论、人民主权说。(4)思想具有自身的历史继承

34、性,随着时代的进步,思想不断发展;一定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状况的反映。【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了西方人文主义的起源,西方的人文主义来源于古希腊的智者学派、苏格拉底和斯多亚学派的思想和主张,认为人是世界的中心,肯定人的价值。普罗泰戈拉是古希腊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将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是原始宗教和自然统治之下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结合材料内容“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像什么东西”可知普罗泰戈拉对待神的态度是怀疑的。他的这种思想和主张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滥觞,与当时古希腊工商业的繁荣;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以及个人主义的成长和解决实际问

35、题的需要有着密切的关系。(2)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是欧洲的两次重要的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运动对之后的宗教改革的爆发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马丁路德提出“因信称义”的主张,抨击和反对教皇和教会的权威,他否定了教会高于国家的思想,认为教会应从属于国家。从材料内容“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可知马丁路德认为世俗权力高于教会权力。产生这种思想的因素在于文艺复兴运动的推动。(3)本题考查了启蒙运动的相关内容,启蒙运动以理性为武器,将批判的矛头指向封建主义,为推翻欧洲封建专制制度的资产阶级革命做了思想和舆论上的准备,同时启蒙运动还继承了文艺复兴和宗教

36、改革的主要内容,反对教会对世俗生活的束缚,力图开辟一个非宗教的理性时代。结合材料内容可知启蒙运动的主要主张在宗教方面主要是反对神权统治和教会的束缚,在政治上主要强调人民主权和社会契约论。(4)西方人文主义经历了古希腊罗马时期的源起,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不断发展,说明思想的发展具有自身的连贯性和继承性。而在在这些发展的过程中可知在不同的时期具有不同的侧重点,反映了思想受到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和制约,一定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社会经济状况的反映。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智者运动普罗泰戈拉;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启蒙运动28. 阅读思想家的出生地分布及历史地位

37、表,完成下列要求。时期思想家及出生地历史地位或主张春秋孔子(鲁国人,今山东)儒家创始人,“至圣先师”战国孟子(邹国人,今山东)“亚圣”西汉董仲舒(广川,今河北)“汉代孔子”唐代韩愈(河南河阳)古文运动先驱,开理学之先声南宋朱熹(福建尤溪)理学集大成者明朝中期王阳明(浙江余姚)心学集大成者明清之际李贽(福建泉州)早期启蒙思想家顾炎武(江苏昆山)据表中信息,指出一个有关古代思想文化发展的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简要说明。(要求:写明趋势,史实准确,表述清晰。)【答案】示例一:趋势:思想家推动着儒学的演变发展。说明:春秋时期,孔子提出“仁”、“礼”创立儒学,战国时期,孟子将“仁”发展到“仁政”,荀子

38、则融合各家思想精华,提出“礼法并施”,儒学成为大宗;西汉武帝时期,董仲舒适应大一统的需要,融合道家、法家、阴阳家的思想改造儒学,儒学取得了独尊地位,成为主流思想;唐代韩愈提倡古文运动,提出道统论,主张回归儒学原点以复兴儒学,开理学之先声;宋明理学家诸如朱熹、王阳明等人把儒学发展到理学阶段,重视思辨,强调伦理道德,进一步巩固了儒学的正统地位;明清之际,秉承儒学经世致用的传统,李贽、顾炎武等人既批判了理学的不足,又顺应时代发展,提出反对君主专制、工商皆本等早期启蒙思想,使得儒家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其他趋势如主要思想家的出生地反映古代文化重心南移也可酌情给分)【解析】【详解】从材料的信息可以看出,其主要涉及的是不同时期儒学的发展历程,因此结合材料信息可概括得出思想家推动着儒学的演变发展这一主旨。论述时机结合春秋时期、战国时期、汉代、宋明时期、明清时期等不同时期儒学的发展历程进行概括。具体内容阐述时结合所学笔记进行整理即可。其它主题言之有理也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