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名篇名句默写”是历年来高考的必考点。近几年高考对“名篇名句默写”题的考查难度加大,考查形式由依据上下句填充式默写,变成了近几年一直采用的情境式默写。情境式默写题无疑已成为高考考查名篇名句默写的主流题型,考生一定要高度重视。突破一 准确把握“4信息”信息1:题干直接体现所填名句的关键意象这类信息往往就是所填写名句中的关键意象词语,默写时要紧扣此类信息联想相关的诗句。这类信息有时就是对名句的翻译,因此,我们在默写时只要把“现代文”还原到“古文”即可。陈情表中写出了自己的孤单和缺少心灵的安慰的两句是“,”。题干已直接提示所填名句的意思,故应填写:“茕茕孑立,形影相吊。”信息2:题干直接表述所填名句
2、的意思这类信息中往往有表明所填名句位置的词语,比如“开头”“最后”“收束”等,默写时检索定位,找寻答案。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中“,”两句,了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引起后面对历史的缅怀。“收束”一词已提示了所填写名句的位置,再结合“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引起后面对历史的缅怀”,很明显空缺部分应该填写:“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信息3:题干提示所填名句的位置信息4:题干提示所填名句运用的手法这类信息往往明示应填写名句所运用的手法和效果,比如“夸张”“侧面描写”“对偶”等等,默写时学会联想,确定答案。情境中“侧面描写”已明示所用手法,“洞箫声音的悲凉”已明示表达效果。根据手法和效果,及前面的提
3、示,可联想到应该填写的名句是“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其实,以上4种方法在实际操作中需要综合运用,从多个角度的信息中圈定名句,确保所填名句准确恰当,符合情境要求。突破二 防范“7大陷阱”准确书写拿满分名句名篇默写是高考语文的必考题型,可以说是难度系数低、容易得分的题目。这本是道“送分”的题,然而很多考生却屡屡失分。细究起来,这道看似简单的题目中却暗藏玄机,也就是有很多命题者挖的“陷阱”,需要考生具有“探雷”的机敏性和“挖雷”的干脆性。那么,在我们的名篇名句默写中,常见的“陷阱”有哪些呢?陷阱1:生僻难写字掌握不准典例 李白的蜀道难中,“,”两句描写了飞流直下、瀑布喧嚣、水石激荡的动人场景
4、。根据语境,本题的答案是“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两句,但这两句中“豗”“砯”及“壑”都是比较难写的字,其中“豗”容易写成“辉”,而“砯”容易把“水”上的点丢掉,“壑”也容易丢掉一些笔画。典例 陈情表中用“,”两句表明自己缺少亲属帮助并且事必躬亲的孤弱。本题的答案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而其中的“期功”和“僮”属于生僻字,容易写错。点评 对于生僻字和难写的字,最好的办法就是多写,通过多次强化记忆,准确书写。陷阱2:句子或词语顺序颠倒典例 诗经氓中,“,”两句是女主人公以河为喻来说明做任何事情都要有限度。本题要求填写的句子难度不大,答案是“淇则有岸,隰则有泮”,但是考生
5、在书写时极容易把这两个分句调换顺序,写成“隰则有泮,淇则有岸”。点评 要想避免这类错误,需要我们对于常考的句子用心识记。陷阱3:虚词用错或漏掉典例 阿房宫赋中,作者杜牧借“,”两句告诫当朝统治者要吸取秦灭亡的教训,否则会重蹈覆辙。本题所填的句子是“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但是本句中“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中“而”和“也”容易丢掉,导致出错。点评 对于这类错误,大家若想避免,必须在复习时做到字字落实。陷阱4:音同形异字记错典例 白居易琵琶行中,在琵琶声低沉徘徊、近似停顿之后,猛然爆发出一阵雄壮铿锵、激越昂扬的强音,将全曲推向高潮的句子是“,”。本题的答案是“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
6、突出刀枪鸣”,但有些考生极容易把“乍”写成“炸”,尤其是与后面的“破”联系在一起。但这里“乍”是“突然”的意思,而“炸”没有这层意思。典例 崔护题都城南庄中“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写出了桃花依旧,但人面不见的物是人非的情景。李煜的虞美人中,也有写出这样物是人非之感的句子,这个句子是“,”。本题的答案是“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但很多考生容易把“砌”写成“器”。“玉砌”是指“玉砌成的物件”,而“玉器”与“雕栏”意义相差较远,所以在识记时一定要考虑字词的意义。点评 对于这类错误,考生在复习时要注重理解背诵。陷阱5:记忆错位典例 苏轼的赤壁赋中“,”着眼于音乐的表达效果,侧面烘托了箫
7、声的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本题的答案是“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但有些考生却写成“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这主要是因为考生注意到了题干中“着眼于音乐的表达效果”的提示,但忽略了“苏轼的赤壁赋”的要求。点评 考生若想避免这类错误,在备考时,一定要记准作者和篇目,做题时要认真审题,找出关键点。陷阱6:通假字记错典例 荀子劝学中,“,”两句表达了君子本性与普通人没有什么不同,只是他们善于借助外物的观点。本题的答案是“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但考生在书写时,极容易把“生”写成“性”。点评 在我们高中阶段,涉及这类问题的主要有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中的“尊”;韩愈
8、师说中“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中的“受”;荀子劝学中有“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中的“知”等。熟记这些常考的通假字,就可以避免出现这类错误。陷阱7:形近字记混典例 苏轼赤壁赋中“,”两句,运用比喻手法,抒发了作者对个体生命的短暂和渺小的感慨。本题的答案是“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但有些考生把“粟”写成“栗”。点评 形近字的错误,主要是由大家平时复习时辨析不清造成的,这就要求大家在复习时注重字形字义。总之,要想避开以上这些“坑”,考生在备考时需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对容易出错的地方进行重点记忆;二是书写时要留心,不要写错别字。【即练即悟】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9、1)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从神游故国回归现实后,表达自嘲自伤情绪的诗句是“,”。(2)白居易琵琶行中形容琵琶声在沉咽、暂歇之后,忽然又爆发出激越、雄壮的乐音的句子是“,”。(3)在劝学中,“,”两句强调了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的道理。解析 易错字:(1)华;(2)乍,迸;(3)臾。答案(1)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2)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3)吾尝终日而思矣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赤壁赋中,苏轼用“,”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时的军容之盛。(2)蜀道难中“,”从听觉上营造了蜀道悲凉阴森的环境氛围。(3)在屈原列传中,作者司马迁对“离骚
10、”一词作出自己的解释的句子是“,”。解析 易错字:(1)舳,舻,旌,蔽;(2)号;(3)犹。答案(1)舳舻千里旌旗蔽空(2)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3)离骚者 犹离忧也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李商隐锦瑟中“,”两句,分别运用了庄周和杜宇的典故,表现出对过去美好事物的怀恋以及惆怅、迷惘之情。(2)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徴期望达到的理想政治境界是“,”。(3)韩愈在师说中认为,人人都可以为师,不论尊贵或贫贱,不论年长或年少,其标准应该是“,”。解析 易错字:(1)托;(2)拱;(3)也。答案(1)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2)鸣琴垂拱不言而化(3)道之所存 师之所存也4.补写
11、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琵琶行中从听者感受的角度写乐曲声中止时的效果的两句是“,”。(2)阿房宫赋中“,”指宫室建筑各依地势而建,结构交错而精巧,后句现比喻用尽心机,明争暗斗。(3)荀子劝学中,比较君子与常人不同之处的句子是“,”。解析 易错字:(1)幽;(2)钩;(3)生。答案(1)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2)各抱地势钩心斗角(3)君子生非异也 善假于物也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不吸取经验教训就会重蹈覆辙。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借秦的灭亡向当朝统治者敲响警钟的句子是“,”。(2)在蜀道难中,李白善于把想象、夸张和神话传说融为一体进行写景抒情。其中“,”是说蜀道上有连太阳都过不去的高峰,极言山之高峻;下有冲波激浪、曲折回旋的河川。(3)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认为屈原离骚的创作背景除了楚怀王听信谗言、不能明辨是非以外,还有“,”,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当时朝廷小人当道、正直之人遭到排挤的黑暗现实。解析 易错字:(1)签;(2)标;(3)邪,曲。答案(1)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2)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3)邪曲之害公也 方正之不容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