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 地平线第二课时一、初识“地平线”。1朗读第1自然段。出示自学提示:读一读并画出描写地平线的语句,看一看课本上的彩图,伸出手指画一画地平线。这道地平线在你脑海中留下是什么印象?2.汇报交流,以读代讲,想象画面。(1)出示句子。天和地相接了,在相接处有一道很亮的灰白色的线,隐隐约约看见一些树丛在那里伏着。(2)师生减字对比读。师:天和地相接了,在相接处有线,生:天和地相接了,在相接处有一道很亮的灰白色的线,师:看见树丛在那里伏着。生:隐隐约约看见一些树丛在那里伏着。(3)通过对比读,你脑海中浮想出什么画面?3我们看不到这样的线,为什么作者能看到?在书上找找答案。(1)出示句子:庄稼收割了,又
2、没有多少行人,空旷的原野上低矮的树丛和房屋稀稀落落的。(2)读句子,想象画面。总结:正因为空旷的原野,低矮的树丛,稀稀落落的房屋,童年的作者才视野开阔,一抬头看见远远的地方,天和地也不再平行,能清楚地看到那道很亮的灰白的线。【设计意图:让学生大象想象,语言文字似乎变成多彩的画面,变得趣味无穷。】二、感悟第一次追寻。1.朗读第二自然段。看到这道线,作者会想些什么?会怎么做呢?出示句子:“啊,天到尽头了!”我拼命向那树丛骑去。2.总结:是啊,作者该多么激动、兴奋呀!指导朗读,体会心情。3.出示自学提示:带着对这道很亮的灰白色线的遐想,作者开始了第一次的追寻。画出作者第一次追寻地平线的经过和结果,并
3、想象画面。4.交流汇报。读着作者追寻地平线的句子,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三、感悟第二次追寻。1.就在作者呆呆地望着远方那道很亮的灰白色的线时,一位老人走进了作者的视野中。分角色朗读310自然段,思考:从“我”与老人的对话中,你对地平线有了哪些了解?2.全班交流。(1)分角色朗读。思考:从作者与老人的对话中,想象他们各自的神态和动作。(2)试着给对话填上表示心情的提示语。出示句子:“老爷子,你是从天边来的吗?”我-地问。 “天边?”老人-地说。 “就是那道很亮的灰白色的地方。去哪儿还远吗?”我-问。“孩子,那是永远走不到的地平线呢。” 老人-地说。“地平线是什么?” 我-地问。 “是个谜吧。
4、” 老人-地说。(3)分角色有感情朗读3-10自然段。3.作者带着几分疑惑,开始了第二次追寻。画出作者第二次追寻地平线的经过、结果。四、想象地平线之谜。1.自学提示:两次追寻失败了,作者想这地平线,还真是个谜了。它总是在前边吸引着你,永远去追寻,去解这个谜。想象这个谜到底是什么? 2.交流之谜3.总结:追寻的过程是充满新鲜和乐趣的,即使是失败了,失败的也是这样有滋有味的。对未知事物的一种执著的探索精神。乐在其中,乐就乐在追寻这个谜一样的地平线的过程。4.多形式朗读11自然段。【设计意图:课文的最后作者升华了“地平线”的内涵,赋予了它厚重的人生启示。教学中以读代讲,想象之谜,模糊感悟会更适合三年级学生。】五、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第三题,想象画面并画下来。板书设计: 24 地平线初识 亮 灰白色追寻 两次失败谜 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