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甘肃省武威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470585 上传时间:2024-06-0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74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武威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甘肃省武威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甘肃省武威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甘肃省武威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甘肃省武威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甘肃省武威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甘肃省武威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甘肃省武威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甘肃省武威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甘肃省武威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甘肃省武威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8年秋季学期阶段性考试高三年级历史试卷命题人: 一单项选择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1. 据礼记王制记载:“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太祖之庙而七。诸侯五庙,二昭二穆,与太祖之庙而五。大夫三庙,一昭一穆,与太祖之庙而三。士一庙,庶人祭于寝。”中国早期的昭穆之制()A是中国古代宗法制度的重要内容 B是在分封诸侯之后逐渐形成的C有利于形成礼制化的封建新秩序 D体现了神权与王权结合的特点2. 据中国史纲春秋时人主的最高尊号是王,天神的最高尊号是帝。战国中期后,诸侯称王,人主的尊号只好为帝,原为光大之义的“皇”字称天神。到秦王嬴政统一全国后,他自称为“始皇帝”。人主尊号的这些变化反映了

2、()A借助于天加强统治 B人主权力不断加强C地方势力左右人主尊号 D人主尊号的变化与社会转型相适应3.五代时有一士族出身的官员将自家家谱卖与庶族同姓,大理寺判其有罪,并昭告天下:“五十年来,通谱之俗遍于天下,自非明物察伦之主,亟为澄别,则滔滔之势将不可反矣。自今以后,如有此弊,传者、受者并当极法。”家谱变卖现象大量出现的原因可能是()A商品经济发达 B宗法制的崩溃C科举制的实行D士庶之分严格4.清朝时,军机处起草的诏旨密封后往往不经内阁、部院,而直接由驿马传递地方督抚的,称为“廷寄”,直接交中央各部院的,称为“交片”,地方督抚密折奏事也可经军机处直达皇帝。材料表明清朝政治形态的特点是()A中枢

3、机构之间彼此牵制 B地方具有较好的自治性和能动性C高层政治决策具有封闭性 D军机处代替内阁成为了中央官署5. 有学者认为,古希腊人的心目中,法律生活是属于城邦文明的公共生活的象征和城邦共同体,是与周边的蛮族区别开来的标志,所以宁愿以武力维持对于属地的霸权地位而不屑以公民权的方式去管理城邦界限之外的蛮地,构造起在人口众多、疆域广大的殖民条件下的合法而有效的“国际”法治秩序。上述观点主要说明了()A古希腊的直接民主是近代西方民主宪政的源头B古希腊的城邦政治实质是少数人对多数人的统治C古希腊法律适用于其统治范围内的一切自由民D雅典直接民主的根本弱点在于“大众的无能”6.“(在希腊)流通中发展起来的交

4、换价值过程,不但尊重自由和平等,而且自由和平等是它的产物;它是自由和平等的现实基础。”这实质上反映了在古希腊()A政治平等是商业平等的前提 B商业贸易中存在不平等的现象C海外殖民推动了平等观念形成 D商业上自由平等影响了政治理念7.有学者对罗马法做如下评价:“罗马法的发展基本上不是按立法程序制定的,也不是君主个人独裁意志的结果,而主要是凭借裁判官的审判实践和法学家的理论活动,在改造和继承旧有的法律规范的基础上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可见罗马法()A具体实施具有较大的随意性 B没有按照基本立法程序制定C法官和法学家随意曲解法律 D体现一定的灵活性和开放性8.钱乘旦说:“光荣革命建立起一个以议会为工具

5、进行统治的多元寡头政府制度,操纵这个政权的是一二百个贵族,他们是乡绅地主和大商人集团的联盟。”以上材料说明()A光荣革命并没有带来社会的巨变 B光荣革命后议会权力超过了王权C光荣革命后英国建立了寡头政治 D光荣革命使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9. 18世纪中叶英国政治家威廉庇特说:“最穷的人,在他的寒舍里也敢于对抗国王的权威,风可以吹进这所房子但是英王不能踏进这所房子,他的千军万马不敢进入这间门槛已经破烂的房子。也就是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这表明英国政治制度的精髓是()A法律至上B分权制衡 C责任内阁 D虚位君主10.主持制定美国1787年宪法的麦迪逊谈到民主政治时认为,“美国革命最重要特征,

6、不仅是顺应人性,还在于对人性黑暗的承认”。“自由之于党争,如同空气之于火因为自由孕育党争,所以它是政治生活的必需品,如果企图因消除党争而消除自由,那就像灭绝空气一样荒唐”。这说明()A民主政治的建立应基于对个人自由的尊重B美国的民主政治应该保护党争和自由C西方式民主政治必然导致党争的出现D政党政治的形成深刻影响了美国社会11. 美国1787年宪法第十款规定任何一州都不得:“缔结任何条约,参加任何同盟或邦联;颁发捕获敌船许可状;铸造货币;发行纸币”1792年第十条修正案规定:“宪法未授予合众国、也未禁止各州行使的权力,由各州或其人民保留之。”这表明美国政治体制中()A保障人民主权建立共和体制 B

7、联邦政府加强了各州的自主权C立法、行政、司法分权制衡 D各州和联邦政府之间分权制衡12.法国一位历史学家写道:“他们着手将无限制的政府中央集权制和占绝对优势的立法团结合在一起:官僚行政和选民政府。国民作为整体拥有一切主权权力,每个公民作为个人却被禁锢在最狭隘的依附地位中:对前者,要求具有自由人民的阅历和品德;对后者,则要求具有忠顺奴役的品质。”材料反映了当时的法国()A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 B民主政治对个人自由的束缚C行政权与立法权相互制衡 D君主制与共和制的激烈争斗13.1876年12月法国新任命的内阁总理茹尔西蒙在两院亮相,当他站在众议院的讲坛上时,他先是大声标榜:“我完全是一个共和派

8、”,继而又小声补充道:“也完全是一个保守派。”当他站在参议院的讲坛上,他先是低声说道:“我完全是一个共和派”,然后又立即拉直嗓门表白:“也完全是一个保守派”。西蒙的这种做法折射出当时法国()A总理与皇帝共同执掌行政权力 B保守派与共和派斗争十分激烈C共和派在两院占据压倒性优势 D议会两院的政治立场趋向相同14.1865年恩格斯在分析德国经济时写道:“普鲁士的资产阶级很清楚地知道,他们在自己的工业活动的领域中依赖政府到什么程度。租让权及行政上的控制像噩梦一样压迫他们。”恩格斯的这一分析()A 找到了德国经济发展缓慢的原因B对权威政府在工业化中的作用认识不足C强调了普鲁士应该担负起领导统一的重任D

9、为德国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指明了方向15. 如图是反映俾斯麦与德国议会之间关系的漫画。该漫画从本质上反映出德国()A宰相掌握一定立法权 B代议制民主不健全C帝国议会对宰相负责 D议会成为宰相的工具16.1858年6月签订天津条约的消息传到欧洲,马克思就断言:“只要整个文明世界的压力还不能迫使英国不用强制办法在印度种植鸦片和不用武力在中国推销鸦片,那么这第二次鸦片战争将会产生同样的后果。”这说明()A第二次鸦片战争使英国减少了对中国的鸦片走私B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发展C走私鸦片是英国商品难以扩大其中国市场的原因之一D扩大鸦片贸易是英国再次对中国发动战争的原因17.近代史上清政府

10、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最初清政府总希望找机会更改条约,有时甚至就没打算真心遵守条约;后来清政府却要求“如约者即为应允”“违约者概行驳斥”,即一是自己守约,二是要求对方也守约。这种变化在一定程度上说明()A清政府对列强条约要求曾全面回绝B清政府最终由保卫主权转向卖国立场C清政府的外交逐步与国际社会接轨D清政府始终利用国际外交规则维护主权18. 梁启超在谈到太平天国时说:“洪秀全之失败,原因虽多,最重大的是他那种四不象(像)的天主教做招牌,因为这是和国民心理最相反的”。他认为太平天国()A拜上帝教与传统思想相对立 B阻碍了近代民主化的进程C混淆西方文明与宗教的界限 D宗教信仰无法支撑其政权19

11、.1919年8月青岛潮描述火烧赵家楼的情景:“时正酉正,电灯已燃。未几,火起,众大愤,始知曹将烧死学子,以为泄怨计。”而亲历者杨振声在回忆五四中说:“(学生)搜索到下房,有人发现半桶煤油,就起了烧这些卖国贼的念头。”这说明()A报刊报道比回忆录真实可靠 B回忆录加入个人猜测因素C两位作者政治立场截然相反 D该报道意在淡化学生的责任20. “中国共产党为工人和贫农的利益在这个联合战线里奋斗的目标是:消灭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民主共和国。”(中共二大宣言1922年7月)该纲领表明中共()A第一次确定了自己的社会主义革命纲领B找到了十

12、月革命的正确道路C对当时中国的社会性质有了正确的认识D是一个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21.邓小平曾指出:“遵义会议以后,毛泽东同志对全党起了领导作用尽管名义上他没有当什么总书记或军委主席,他实际上对军队的指挥以及重大问题上的决策,都为别的领导人所承认。”这体现了()来源:学科网A毛泽东思想成为党的指导思想 B中共已找到符合国情的革命道路C中共领导人顾全大局唯真唯实 D党与军队的关系得以最终确立22. 1939年,中华民国政府重新调整中国抗战军队的战斗序列,划分为12个战区,军队的1/3用于正面战场,1/3进入敌后开展游击战,1/3在后方整训。这一变化表明国民政府()A仍以正面战场为主B保存实力准备反

13、攻C重新调整抗日策略D转入战略防御阶段23. 1949年7月,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在致杜鲁门总统的信中写道:“据许多观察家的意见,他们已经堕落于腐败,争夺地位权力,一向是一个一党政府,而不是在西方寓意下之民主政府。尽管如此,我们为了显而易见的理由,仍旧继续倾全力援助国民政府。”这里“显而易见的理由”主要指()A美苏全球争霸的需要 B根除国民政府的腐败C维护美国在华的利益D遏制中共势力的发展24. 阅读下表,与史实完全相符的一项是()选项时间事件或条约影响A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勾结,清政府逐渐沦为西方列强的附庸B1895年马关条约列强开始对华资本输出,中华民族危机大大加深C1

14、900年来源:学|科|网Z|X|X|K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矛盾空前激烈D1942年中国派远征军入缅1945年击败侵缅日军,提高中国国际地位25.1911年爆发的辛亥革命、1924年兴起的国民革命运动、1946年爆发的人民解放战争构成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三次高潮,满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的反动统治相继被推翻。关于这三次民主革命高潮的说法,根本一致的是()A革命性质和革命任务 B革命对象与领导阶级C领导阶级和革命前途 D革命结果与指导思想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50分。)26.(13分)法制是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中国法

15、典的缘起与(罗马)查士丁尼法典的组成方式有相同之处限制中国法典之外的出版物的发行(政府除外),罗马亦是如此:两国都各自以公告、律令和诏书等形式立法,还有诸如过继、家庭财产共同占有关系等都有相同之处。田涛西方人眼中的中国法律接触与碰撞材料二新兴地主阶级反对奴隶主贵族垄断法律,坚决要求把成文法律公布出来,以保护他们的私有财产和其他权利。汉文帝接受贾谊的“儒家兴礼乐,更新秦朝法律,刑不上大夫”的建议。汉律规定,对普通人犯随时逮捕,对有贵族官僚身份的人犯,如需要逮捕的,必须先奏请皇帝批准,逮捕后不加刑具,以示宽容。刘邦时,法令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吕后、惠帝时规定“市井子孙不得为官吏”。来源:学&

16、科&网Z&X&X&K据李小兵中国古代法律制度整理材料三公元前3世纪左右,平民在法律上已取得与贵族平等的地位,开始享有完全的公民权。到公元212年,罗马皇帝卡拉卡拉颁布敕令,授予一般臣民以公民权。帝国初期罗马法学家们讲的“平等”,不仅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平等,而且也是建立在罗马奴隶制社会相当发达的私有制和商品交换基础上的平等。古希腊斯多葛学派进一步提出自然法体现人的理性的观点。古罗马思想家西塞罗和后来的法学家们继承并系统论述、论证自然法学说。沈宗灵略论罗马法的发展及其历史影响请回答:(1)据材料一,归纳古代中国与罗马在法治方面,有哪些相似点。(3分)(2)对比材料二、三,指出古代中国与罗马法律

17、在保护对象、立法理念、经济主张等方面有何不同。(5分)(3)黑格尔在法哲学原理中说:“法律绝非一成不变的,相反地,正如天空和海洋因风浪而起变化一样,法律也因情况和时运而变化。”试以古罗马法的演变为例,阐释该观点。(5分)27.(20分) 西方民主思想的源头可追溯到古希腊,近代西方国家创造出了多党议会民主和三权分立的政治架构,对其社会发展起过巨大的推动作用,但随着时间推移,其弊端也日益显现,甚至制约着其自身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最后的裁决不是绝定于法律而是决定于群众,他们的命令代替了法律,这种情况是由蛊惑家造成的。在以法律为依据的民主政体中,最好的公民占据了首位,那里没有蛊惑家在这里民众成

18、为集体的君王,他们不在法律的控制下,成长为君主专制,佞臣得势。这种民主政体和君主制的僭主相似,二者都对好的公民实行专制统治,平民的命令相当于暴君的诏令,蛊惑家之于平民(相当于)佞臣之于僭主。因为群众听他们的,他们就代表了群众意志左右国政。这样的民主政体实在不能不受到指责,因为那里法律没有了权威,可以说没有宪法。亚里士多德政治学材料二盖洛普民调所2011年9月20日发布的民调报告称,49%的选民认为两党都不代表美国人民,而无党派选民中持此观点者高达60%。有趣的是,近10年来,美国人对“一党政府”(总统和国会多数党同属于一个党)还是“两党政府”(总统和国会多数党不同属一个党)的选择一直反复不定,

19、但有两点呈现某些定向趋势。其一,认为“两党政府”好的选民从2005年达到36%的最高点以后就呈现出下降的总趋势,到2012年下降到23%其二,认为“一党政府”好的选民平均值明显高于认为“两党政府”好的选民比例,而且其比例有日趋增长的趋势。庞卓恒西方式的“宪政民主”不具有普世价值材料三西方国家把本应该是内容丰富、文化深厚、操作精致的民主大大简化“程序是万能的”则导致了西方民主制度的游戏化:民主已经被简化为竞选程序,竞选程序又被简化为政治营销,政治营销又被等同于拼资源、拼谋略、拼演艺表演。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世界上,西方所谓“只要程序正确,谁上台都无所谓”的“游戏民主”似乎越来越玩不转。经济学人:

20、“(西方)民主正在毁掉西方,尤其是美国,因为这种制度使政治僵局制度化,使决策平庸化,还经常选出一些像小布什这样的二流领导人。”“美国梦”今天之所以风光不再,主因就是美国的资本力量似乎已经压倒了政治和社会力量。西方世界今天经历的一场又一场危机背后都有政治制度的原因。西方自己也应该反省自己的政治制度。张维为西方民主真的该吃药了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雅典民主政体的局限及其实质。(4分)(2)归纳材料二中美国选民对“一党政府”还是“两党政府”的选择趋势。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权力制衡和监督的角度,分析出现这种趋势的原因。(4分)(3)材料三作者认为西方民主制度存在哪些主要问题?纵观近

21、代以来西方民主政治发展历史,你如何看待材料三作者的观点?(8分)(4)综合上述材料,对民主政治制度你有怎样的认识?(4分)28.(17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光绪年间,官吏“唯知耗民财,殚民力其能实心为民者无有也”。清朝的军队既不是人民的军队,也不是国家的军队。唯此,它对人民没有爱心,对国家亦缺乏忠心。甲午战争,是中日两国的“元气”大比拼。日本,几乎从明治维新开始即全面展开的对华调查和情报收集工作对清朝内部的一切情况了若指掌。甲午战争之际,基督教信徒内村鉴三(18611930年),曾把当时的“日、支两国关系”解释为“代表新文明之小国”与“代表旧文明之大国”的关系,于是,这场战争便不但不是什么“

22、侵略”与“被侵略”,而是所谓“新文明”战胜“旧文明”的“义战”。实际上,日本对待周边国家的态度,明治以来一直没有发生过根本性的改变。 韩东育甲午战前清朝内治环节的阙失与战后中日落差分析材料二甲午战争使日本军国主义者尝到了侵略战争的甜头,刺激了它向外扩张的贪欲,其侵略野心越来越大甲午战争中国的失败强烈刺激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推动了中国人民的爱国救亡运动,加速了民主革命的进程,为最后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准备了条件。王晓秋从甲午战争到抗日战争材料三1940年3月,国民党正式尊孙中山为“国父”。国民党在这时将孙中山从党的“总理”转化为“国父”,其寓意显然是要将孙中山塑造为全民族共同的精神领袖,促使全体国民

23、接受民族主义思想,从而唤起民众,凝聚民心,团结御侮,共同抗日。中国共产党认为,“今天中国人民正努力于抗战,从抗战的胜利中建造独立、自由、幸福的新中国,这正是执行马克思的指示,继承孙中山的遗志。”邵雍历史记忆与书写请回答:(1)材料一中认为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是什么?材料中以内村鉴三为代表的日本人对侵略中国的态度是什么?(3分)(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甜头”是指什么。列举甲午战争之后日本向外扩张的史实。(8分)(3)结合材料二、三及所学知识,概括孙中山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促进中华民族觉醒方面的贡献。(4分)(4)综合上述材料,从历史辩证法的角度谈谈你对两次中日战争的认识。(2分)武威一中2

24、018年秋季学期阶段性考试高三历史试题答案125 ABCCB DDAAA DBBBB CCDDC CCCDA26. 答案:(1)相似:政府垄断立法;立法形式多样化;保护私有财产。(3分)(2)不同:保护对象:中国保护封建地主阶级;罗马保护公民。(1分)立法理念:中国注重等级观念(礼仪或以儒入法);罗马注重理性、平等(自然法)理念。(2分)经济主张:中国重农抑商;罗马保护商业。(2分)(3)阐释:法律会随着社会发展而变化。(2分)随着平民反对贵族斗争、领土扩张、工商业经济发展,罗马法逐渐由习惯法发展到成文法、由公民法发展到万民法,由零散到形成完整体系。(3分)27. 答案:(1)局限:群众命令代

25、替了法律;法律失去约束力(权力不受法律约束);参政公民的政治素养参差不齐,重大决策容易受少数蛊惑家的影响。(3分)实质:多数人的暴政。(1分)(2)趋势:选择“一党政府”好的选民比例明显高于选择“两党政府”好的选民比例,且呈日趋增长的趋势。(2分)原因:立法权与行政权制衡作用的削弱;两党竞争相互监督的作用在削弱。(2分)(3)问题:民主制度游戏化、程序化,过于注重形式;政治僵局制度化;决策平庸化;为利益集团所操纵;缺乏完善的选人用人机制,忽视人才素质。(6分任答三点即可)看待:作者看到了西方民主制度存在的弊端,并指出西方民主制度必须改革;但未能看到其进步性。(2分)(4)认识:世界上没有完美无

26、缺的民主政治制度,适合国情的才是最好的;西方式的“宪政民主”不具有普世价值;民主政治制度必须与时俱进,适时改革,才能充满活力,推动社会进步。(4分,任答两点即可,其他言之有理也可得分)28.答案:(1)原因:官吏腐败,清朝政府失去民心、军心;日本蓄谋已久长期准备。(2分)态度:义战(解放中国)(侵略有理,侵略有功)。(1分)(2)“甜头”:马关条约签订(或答条约内容)。(2分)史实:参加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在东北发动日俄战争,吞并朝鲜,向袁世凯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出兵山东、侵占东三省、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挑起太平洋战争。(6分)(3)贡献:提出新三民主义、促进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成为激励全民族抗日的精神领袖。(4分)(4)认识: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带来了灾难也激发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为抗战胜利准备了条件。民族凝聚力的强大与否影响着战争结果(从民心角度作答,言之有理即可)。(2分)来源:学科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