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3届高考二轮总复习试题 地理(适用于老高考新教材) 专题6 自然灾害 核心考点练2 地质灾害.docx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469285 上传时间:2024-06-0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869.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届高考二轮总复习试题 地理(适用于老高考新教材) 专题6 自然灾害 核心考点练2 地质灾害.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3届高考二轮总复习试题 地理(适用于老高考新教材) 专题6 自然灾害 核心考点练2 地质灾害.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3届高考二轮总复习试题 地理(适用于老高考新教材) 专题6 自然灾害 核心考点练2 地质灾害.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23届高考二轮总复习试题 地理(适用于老高考新教材) 专题6 自然灾害 核心考点练2 地质灾害.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23届高考二轮总复习试题 地理(适用于老高考新教材) 专题6 自然灾害 核心考点练2 地质灾害.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2023届高考二轮总复习试题 地理(适用于老高考新教材) 专题6 自然灾害 核心考点练2 地质灾害.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核心考点练2地质灾害(2022河北邯郸高三检测)下图示意辽宁省当日有效降水量的组别与泥石流发生次数的对应关系,以及当日有效降水量与泥石流发生次数占总数的累计百分数的对应关系。(有效降水量是指降水过程中渗入山坡土壤,使土壤水分逐渐饱和而影响土体稳定性的降水量)据此完成12题。1.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降水量050毫米组别,对应泥石流发生次数最多,主要原因是降水强度大B.降水量200毫米组别,对应泥石流发生次数最少,主要原因是降水强度小C.当日有效降水量越大,泥石流的累计发生次数越多D.当日有效降水量增加,泥石流新增次数不断增加2.发生泥石流灾害时,下列做法合理的是()A.顺着沟谷往下

2、游方向快速跑B.顺着沟谷往上游方向快速跑C.沿着沟谷两侧山坡向上快跑D.爬上沟谷中的树躲避泥石流(2022陕西咸阳高三检测)2020年9月,受持续降雨影响,四川雅西高速公路一侧山体发生崩塌,导致交通中断。下图示意该处山体崩塌之后的无人机航拍景观。据此完成35题。3.此次山体崩塌导致南桠河()A.上游含沙量增大B.上游流速加快C.下游水量减少D.下游水质改善4.此次崩塌前期变形未被准确发现,主要由于当地()A.交通不便B.河流湍急C.植被茂密D.山坡陡峭5.对交通安全仍然构成直接威胁的是()A.潜在变形区B.残留体C.崩塌源区D.堆积区(2022山西运城高三检测)甘肃黑方台地区地处黄土高原西南边

3、缘地区,年降水量约280毫米。20世纪60年代初由于黄河三门峡水库修建,大量库区移民被安置在黑方台的台塬(顶面平坦宽阔、周边为沟谷切割的黄土堆积高地)上。自此,黑方台地区台塬边缘多发滑坡。据此完成67题。6.20世纪60年代以来黑方台地区多滑坡的主要原因是()A.地震多发B.土质疏松C.农业灌溉D.夏季暴雨7.黑方台地区滑坡具有明显的月份差异,下列月份中发生次数较多的是()A.2月B.7月C.10月D.12月8.(2022山东潍坊高三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2021年2月7日,印度杰莫利地区(喜马拉雅山西段)发生了灾难性的冬季冰崩事件。冰崩是一种冰体(或冰岩体)快速崩塌的自然过程,由

4、于冰崩具有较强的流动性,其对下游地区造成的影响一般可以延伸几十千米。此次事件共造成多人死亡或失踪,并对基础设施造成严重破坏。基于卫星影像和实地调查的分析发现,该区域存在大量冰岩体裂隙。近年来,气候变暖造成冰川表面差异化变薄(即冰川下部冰面显著减薄,而上部无明显变化),在2021年1月1日至2月7日期间,观察到平均气温高达2.26 的显著冬季变暖现象。下图示意印度杰莫利地区区域概况(山体白色区域为冰雪区)。(1)分析印度杰莫利地区发生此次冰崩事件的原因。(2)分析印度杰莫利地区此次冰崩事件对当地造成严重危害的原因。9.(2022山东德州高三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2019年7月2829

5、日,四川省凉山州甘洛县遭受持续强降雨,诱发大面积山体滑坡和山洪泥石流灾害。泥石流局部阻塞挤压了主河道,河岸受到冲刷。下图示意本次累积降雨量及形成的泥石流局部阻塞挤压主河道情况。(1)据图说明2019年7月2829日甘洛县的降雨特点。(2)下图为甘洛县山洪泥石流形成机制图,找出下列地理事实的内在联系,将相关内容填入框图中的对应位置(填字母)。A.洪水B.地表径流C.泥沙补给D.河床堆积物、坡面土石体E.地震活动影响(3)分析此次强降雨造成主河道局部阻塞、对面河岸被挤压冲刷的原因。答案:12.1.C2.C解析 第1题,降水量050毫米组别,对应泥石流发生次数最多,主要原因是降水强度小,渗入山坡土壤

6、中的水比重大,使土壤水分逐渐饱和而影响土体稳定性,进而发生泥石流;降水量200毫米组别,对应泥石流发生次数最少,主要原因是降水强度大,强降水到达山坡上会迅速形成地表径流,下渗到山坡土壤中的降水量少,因此泥石流发生次数少;读图可知,当日有效降水量越大,泥石流的累计发生次数越多;图中显示,当日有效降水量增加,泥石流新增次数先由多变少,后由少变多,而当有效降水量200毫米时,泥石流新增次数减少为1。第2题,泥石流发生时,其行进速度非常快,不能顺着沟谷往下游方向快速跑,更不能顺着沟谷往上游方向快速跑,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尽可能远离泥石流所在河谷,最好是沿着沟谷两侧山坡向上快跑。沟谷是泥石流的必经之地,且泥

7、石流体积大,速度快,即便爬上沟谷中的树,也很难躲避泥石流。35.3.C4.C5.B解析 第3题,由图可知,崩塌堆积体堆入河中阻塞河道,导致河流上游流速减慢,泥沙沉降,含沙量减小。由于堆积体阻塞河道,下游水量减少,河流自净能力减弱,水质变差。第4题,由图可知,该地附近山坡植被茂盛,影响了裂隙等崩塌前兆的发现。当地邻近公路,交通便利。河流在崩塌源区下方,对山体变形监测无影响。山坡陡峭可以通过航拍等手段监测。第5题,由图可知,山体崩塌残留体前缘出现陡峭的凌空面,极易崩塌,再次造成灾害,对交通安全构成直接威胁。崩塌源区大部分物质已经向下运移,继续发生崩塌的可能性不大。堆积区物质移动缓慢,对交通安全威胁

8、小。潜在变形区移动将导致前方的残留体崩塌,间接对交通安全构成威胁。67.6.C7.B解析 第6题,据材料信息“20世纪60年代初由于黄河三门峡水库修建,大量库区移民被安置在黑方台的台塬”可知,滑坡的发生与人类活动有较大关系。材料中没有明显信息说明20世纪60年代以后地震多发;土质疏松是黄土高原地区固有的特征,不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才出现的;夏季暴雨也是该地气候稳定、长久的特征,不是20世纪60年代后才出现的;人类大量迁入,在台塬进行农事活动,进行农业灌溉时造成了滑坡。第7题,黑方台位于甘肃,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夏季气温高,蒸发旺盛,农作物生长需水量大,农业灌溉频率大。两者综合,该区域滑坡发生

9、次数较多时间的应是夏季。8.答案 (1)该区域等高线密集,坡度较大;位于板块交界处,地震活动频发,冰岩体松动,存在大量冰岩体裂隙;近年来冰川下部消融明显,上部无明显变化,增加了冰岩体的不稳定性;冬季异常变暖,积雪融水沿冰岩体裂隙下渗,对基底起到润滑或冻胀效应。(2)冰崩具有较强的流动性,移动速度快,影响范围广,破坏力强;冰崩多发育在高海拔地区,下游不易察觉,隐蔽性强;该地区海拔高,地势起伏大,聚落和生产活动主要集中在河谷地带;冰崩多发生在降水多的夏季,本次冰崩事件发生在冬季,人们的防范意识不足。解析 第(1)题,据图可知,该区域等高线密集,坡度较大;印度杰莫利地区位于喜马拉雅山西段,位于印度洋

10、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地震活动频发,地震引发山上的冰岩体松动,同时冰岩体受到强大的挤压力,出现大量冰岩体裂隙;由于气候变暖,气温升高,近年来山体下部的冰川消融明显,下部冰面显著减薄,上部海拔高、气温低,无明显变化,增加了冰岩体的不稳定性;冬季异常变暖,积雪融水沿冰岩体裂隙下渗,不断的冻融作用使裂隙变大,冰岩体坚固性变差,积雪融水也对基底起到润滑或冻胀效应。最后导致冰川融化、裂开,同时产生移动,继而发生冰崩。第(2)题,冰崩具有较强的流动性,冰崩发生时冰体或冰岩体在重力作用下从山坡上向下滚落,移动速度快,影响范围广,可以延伸几十千米,破坏力强、危害大;冰川发育在高海拔地区,冰崩也发育在高海拔地区,图中显示的冰崩就发生在海拔5 000米附近,人们生活在海拔低的河谷地区,冰崩不易被察觉,隐蔽性强,灾害发生时,人们缺乏防范,造成危害更严重;这次冰崩发生在喜马拉雅山西段,该地区海拔高,地势起伏大,高耸入云的高山冰川从高处崩落到峡谷,冰体或冰岩体在移动中不断加速,聚落和生产活动主要集中在河谷地带,高速前进的冰体和冰岩体对河谷地带生活的人们危害更大;冰崩一般多发生在降水多的夏季,本次冰崩事件发生在冬季,人们的防范意识不足,对当地造成的危害更严重。9.答案 (1)降雨量大且时间集中;24小时内出现了两次强降雨。(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