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浙江省湖州市三贤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46869 上传时间:2025-11-0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6.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湖州市三贤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浙江省湖州市三贤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浙江省湖州市三贤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浙江省湖州市三贤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浙江省湖州市三贤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浙江省湖州市三贤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浙江省湖州市三贤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浙江省湖州市三贤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浙江省湖州市三贤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浙江省湖州市三贤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浙江省湖州市三贤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浙江省湖州市三贤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绝密考试结束前2021学年第二学期湖州市三贤联盟期中联考高二年级 语文学科 试题考生须知:1.本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一、现代文阅读(33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材料一:90年代以来当代戏剧不可回避的总体特征是:虚假的繁荣掩盖着真实的衰微,表面的热闹粉饰着实质性的贫乏,其根本原因是戏剧精神萎缩。精神萎缩,正是中国当代戏剧必须直面的一个事实。精神萎缩、自降为仆、迎合他

2、者的作品,本质上不具有现代性。作为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它至少包括三个阶段:一是戏剧的内容从表现古人的情感、思想、生活转变为表现、反思现代人的情感、思想、生活;二是戏剧的形式从古典形式转变为现代形式;三是戏剧的艺术精神从古典精神转变为现代精神。第三个层次的转变最艰难,只有实现这个层次的转变,中国戏剧的现代化转型才算大功告成。回顾中国百年话剧的发展历程,前两个层次的转变已基本完成,第三个层次的转变仍是目标。换言之,中国戏剧在近现代的发展主要是完成了从内容到形式的现代化转型;而中国戏剧在当代的发展的历史使命是完成戏剧艺术精神的现代转化。如何实现这一“现代转化”?易卜生戏剧可以给我们启示。20世纪初叶

3、,中国学人(如胡适、欧阳予倩、郭沫若、田汉等)汲取他们所理解的“易卜生主义的精髓”,创作了一系列新戏剧,开启中国戏剧现代化的历程。但中国学者、戏剧家对易卜生的学习,比较注重他敢于写实、敢于提问、敢于批判的一面,忽视其更为重要的独立自审精神。其实即便是批判社会现实,易卜生也是以人格独立为前提、以自我净化为目标,这与我国剧作家的社会批判是有差异的。易卜生认为“独立不倚的人才是最强大的人”。“诗人的使命不是为国家的自由与独立负责,而是唤醒尽可能多的人去实现独立自由的人格”。为坚持独立写作,坚持批判立场,他不惜与整个挪威社会对抗,即便流亡国外也不改初衷。他宁可成为“人民公敌”,也绝不愿意自己的创作成为

4、达致某个具体目标的手段。他从早期到晚期的剧作充分体现“对自我进行审判”的自审精神。无论是早期的“灵魂自审”,还是晚期的“双重自审”(灵魂自审与艺术自审),易卜生都确乎是站在非常高的峰顶上,以非常深远的目光审视自我的内在生命,进而对人类的本性进行审察与批判。中国现代剧作家尽管多数具有批判、战斗精神,但极少敏于内向自审、勇于自我批判。即便是深受易卜生影响的曹禺,对易卜生的了解、学习也有不够深入之处。曹禺曾自述“在中学时代,我就读遍了易卜生的剧作”。他对易卜生戏剧精神的感知虽然很敏锐,但主要停留在“社会批判”层面。后期力求符合当时社会的政治需要,批判精神大大减弱,即便殚精竭虑、反复修改,还是没有写出

5、传世之作。对此,曹禺研究专家丁涛认为:“曹禺对人及人性的视野,始终拘囿于人与外在世界的关系之中,不论这个世界是地狱或者是天堂,而始终没有进入到人与人自身这一关系中来审视人及人性。毋庸置疑,倘若不能从人与人自身这一关系表现人及人性,那么曹禺的创作意识及创作实践就不具备现代性。”此论虽然过于绝对,但确实道出后期曹禺戏剧的主要缺点。曹禺当年没有突破的创作困境在当代戏剧创作界基本延续下来;而且中国当代戏剧的批判精神更弱,其突破困境的希望更渺茫。如果中国当代剧作家沿着早期曹禺的戏剧之路往前追溯,真正汲取易卜生的独立自审精神,在此基础上展开深层次的自我批判与文化批判,还是有可能开出新路,并有效推进中国戏剧

6、艺术精神之现代化的。(摘编自易卜生对中国当代话剧创作的启迪与意义,有删改)材料二:随着中国文化在全球的传播范围愈来愈广,中国戏剧走出国门的频次逐年增加。在英国爱丁堡国际艺术节、法国阿维尼翁戏剧节、罗马尼亚锡比乌国际戏剧节等著名国际戏剧节现场,中国戏剧的身影随处可见。通过科技手段丰富表现样式,中国戏剧与世界戏剧交流日益密切,打破了国外,尤其是西方观众将戏曲、杂耍等同于中国戏剧的刻板认知。事实上,当下中国戏剧人正有意识地利用科技手段创新讲述中国文化与民族艺术的方式,并得到国际戏剧界认可。亮相第二届老舍艺术节的戏剧作品酗酒者莫非由陆帕执导,与这位波兰导演来华演出的多部作品一样,酗酒者莫非的理念、手法

7、均属于欧洲当代文学剧场,影像与心理两个时空的结合方式带出欧洲戏剧大师与中国当代文学碰撞的火花。另一部戏剧铸剑取材自鲁迅同名小说及中国民间传说干将莫邪,由波兰导演格热戈日亚日那与中国演员联合创作完成。科技手段是助力中国戏剧走出国门的鲜亮外衣,究其根本,中国戏剧承载的厚重中国文化与艺术传统才是它能在国外赢得赞誉、获得尊重的根本原因。从1930年京剧大师梅兰芳访美、1980年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经典话剧茶馆巡演欧洲,到近几年由陈佩斯、黄盈、赵森等执导的戏台黄粱一梦罗刹国等作品在国外引起的特别关注,都说明中国传统文化与艺术的魅力。中国戏剧未来若想在世界戏剧版图上占据重要席位,理应深入民族艺术的核心地带,创

8、排出彰显中国气象和文化气息、有格局、有品质的优秀作品。(摘编自梅生中国戏剧走出去的思考,有删改)1.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国戏剧在近现代的发展已经完成从内容到形式的现代化转型以及戏剧艺术精神的现代转化。B.易卜生一直以深远的目光来审视自我的内在生命,充分体现“对自我进行审判”的自审精神。C.曹禺始终没有进入到人与人自身这一关系中来审视人及人性,因而他后期没有写出传世之作。D.中国戏剧走出国门,赢得赞誉和尊重的根本原因是中国戏剧承载的厚重中国文化与艺术传统。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国戏剧的现代化转型过程漫长,只有实现第三层次转变,

9、中国戏剧的现代化转型才大功告成。B.追溯曹禺早期戏剧之路,汲取易卜生独立自审精神,就有助于推进中国戏剧艺术精神现代化。C.西方观众认为中国戏剧与戏曲、杂耍等同,这一观点已因中国戏剧与世界戏剧的交流而被打破。D.只要深入民族艺术的核心地带,创排优秀的戏剧,中国戏剧就能在世界戏剧版图上占重要席位。3.下列各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分)A.京剧霸王别姬融合程派风格的唱腔和音乐,修改虞姬的服饰和动作,演出火爆。B.观看歌剧图兰朵时需要注意着装,正襟危坐,不能像在戏园子一样随意走动。C.国外创作人员用多台投影等技术手段,与中国艺术家一起创作了优秀话剧青蛇。D.戏曲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用充

10、满创造力的视听语言重新诠释凄婉的爱情故事。4. 综合材料分析在新时代如何促进我国戏剧全面繁荣。(6分)(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记懒人老 舍一间小屋,墙角长着些兔儿草,床上卧着懒人。他姓什么?或者因为懒得说,连他自己也记不清了。大家只呼他为懒人,他也懒得否认。在我的经验中,他是世上第一个懒人,因此我对他很注意:能上“无双谱”的总该是有价值的。幸而懒人有个弱点,不然我便无法与他来往;他的弱点是喜欢喝一盅。三杯下去,他能暂时的破戒和我说话。我还能舍不得几瓶酒么?所以我成了他的好友。他的话极其天真,因为他的脑子是懒于搜集任何书籍上的与旁人制造的话的。他没有常

11、识,因此他不讨厌。他确是个宝贝,在这可厌的社会中。据他说,他是自幼便很懒的。懒人的妈妈怀了他一年半,因为她懒得生产。他的生日,没人晓得;妈妈是第一个忘记了它,他自然想不起问。他的妈妈后来也死了,他不记得怎样将她埋葬。可是,他还记得妈妈的面貌。妈妈,虽在懒人的心中,也难免被想念着;懒人借着酒力叹了一口十年未曾叹过的气;泪是终于懒得落的。他入过学。懒得记忆一切,可是他不能忘记许多小四方块的字,因为学校里的人,自校长至学生,没有一个不像活猴儿,终日跳动;所以他不能不去看那些小四方块,以得些安慰。最可怕的记忆便是“学生”。他记得“学生”一群推他打他挤他踢他骂他笑他的活猴子。他是一块木头。被猴子们向四边

12、推滚。他似乎也毕过业,但是懒得去领文凭。“老子的心中到底有个无为萦绕着,我连个针尖大的理想也没有。”他已饮了半瓶白酒,闭着眼说。我决定了下次再来,须带白兰地;普通的白酒还不够打开他的说话机关的。白兰地得着了空前的胜利,他坐起来了!我的惊异就好似看见了死人复活。我要盘问他了。“朋友,在过去的经验中,你可曾不懒过一回没有呢?”过了好久,他点了点头,又喝下一杯酒,慢慢地说:“有过一次。许久许久以前的事了。设若我今年是四十岁,那必是我二十来岁的事了。”他的眼合成一道缝,好像看着心中正在构成着的一张图画。然后自己念道:“想起来了!”“一株海棠树,”他大概是形容他心里那张画,“第一次见着她,便是在海棠树下

13、。开满了花,像蓝天下的一大团雪,围着金黄的蜜蜂。我与她便躺在树下,脸朝着海棠花,时时有小鸟踏下些花片,像些雪花,落在我们的脸上。记得那是最快活的一天:听着蜂声,闭着眼用脸承接着花片,花荫下见不着阳光,可是春气吹拂着全身,安适而温暖。我们俩就像埋在春光中的一对爱人,最好能永远不动,直到宇宙崩毁的时候。她是我理想中的人儿。她能领略花木样的恋爱;蜜蜂的嗡嗡使我半睡半醒,半死半生;在生死之间我得到完全的恬静与快乐。这个快乐是一睁开眼便会失去的。”他停顿了一会儿,又喝了半杯酒。他的话来得流畅轻快了:“海棠花开残,她不见了。大概是回了家,大概是。我自然懒得去打听,更提不到去找她。想她的时候,我便在海棠树下

14、静卧一天。第二年花开的时候,她没有来,花一点也不似去年那么美了,蜂声更讨厌。”这回他是对着瓶口灌了一气。“又看见她了,已长成了个大姑娘。但是,但是,”他的眼似乎不得力的眨了几下,微微有点发湿,“她变了。她一来到,我便觉出她太活泼了。她的话也很多,几乎不给我留个追想旧时她怎样静美的机会了。到了晚间,她偷偷的约我在海棠树下相见。我不该赴约,可是我去了。她接连说我怎么还这么懒,我始终没开口,她落了泪,走开。我便在海棠下睡了一夜,懒得再动。她又走了。不久听说她出嫁了。不久,听说她被丈夫给虐待死了。懒是不利于爱情的。但是,她,她因不懒而丧了一朵花似的生命!假如我听她的话改为勤谨,也许能保全了她,可也许丧

15、掉我的命。假如她始终不改懒的习惯,也许我们到现在还是同卧在海棠花下,虽然未必是活着,可是同卧在一处便是活着,永远的活着。只有成双作对才算爱,爱不会死!”“到如今你还想念着她?”我问。“哼,那就是那次破了懒戒的惩罚!一次不懒,终身受罪;我还不算个最懒的人。”他又卧在床上。我将酒瓶挪开。他又说了话:“假如我死去虽然很懒得死请把我埋在海棠花下,不必费事买棺材。我懒得理想,可是既提起这件事,我似乎应当永远卧在海棠花下受着永远的惩罚!”过了些日子,我果然将他埋葬了。在上边临时种了一株海棠;有海棠树的人家没有允许我埋人的。 (载于一九三三年三月十五日至十七日益世报,有删节)5.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

16、确的一项是(3分)A.懒人的妈妈也懒得很有模样。她懒得生产,懒得记他的生日,懒得教育孩子。懒人对此耿耿于怀,对妈妈的丧葬敷衍了事。B.“我”用洋酒与懒人交往、沟通,说明他们的精神追求比世人更高。酒使懒人暂时振奋精神回忆往事,折射懒人的真性情。C.对懒人而言,有关学校的记忆是可怕的,学校所有人都像蹦跳的活猴一样欺负他,导致他“连针尖大的理想也没有”。D.“一次不懒,终身受罪”此话说出了懒人的心声:注定要彼此错过就不该相遇,相遇又错过且永远不可弥补,令人抱憾终身。6.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善用伏笔和呼应,“没有常识”的懒人,在形容“心中那张画”时,竟能用诗化语

17、言滔滔不绝,此处巧妙呼应了前文“似乎也毕过业”。B.作者善用传神的细节描摹人物,如懒人“眼微微有点发湿”,以典型细节刻画人物悲伤的内心世界,使人物形象立体可感、生动丰富。C.小说既有第一人称叙述,也有对懒人的第三人称叙述,前者比较客观呈现故事的内容,后者则是灵活自由描述了懒人多方面的生活经历。 D.小说在叙述的过程中渗透作者的立场态度,“能上无双谱的总该是有价值的”“他确是个宝贝”字里行间流露作者对懒人的复杂情感。7.老舍的作品语言幽默风趣,请结合相关语句加以分析。(6分)8.作者不惜笔墨塑造“懒人”形象的用意何在? (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

18、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一)长子顷襄王立,以其弟子兰为令尹。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然终无可奈何,故不可以反,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太史公曰:“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适长沙,观屈原所自沉渊,未

19、尝不垂涕,想见其为人。及见贾生吊之,又怪屈原以彼其材,游诸侯,何国不容,而自令若是。读服鸟赋,同死生,轻去就,又爽然自失矣。”(节选自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有删改)(二)离骚经者,屈原之所作也。屈原与楚同姓,仕于怀王,为三闾大夫。三闾之职,掌王族三姓,曰:昭、屈、景。屈原序其谱属,率其贤良,以厉国士。入则与王图议政事,决定嫌疑;出则监察群下,应对诸侯,谋行职修。王甚珍之。同列大夫上官、靳尚妒害其能,共谮毁之。王乃疏屈原。屈原执履忠贞,而被谗邪,忧心烦乱,不知所诉,乃作离骚经。离,别也;骚,愁也;经,径也。言以放逐离别,中心愁思,犹依道径,以风谏君也。故上述唐虞三后之制,下序桀纣羿奡之败。冀君

20、觉悟,反于正道而还己也。是时秦昭王使张仪谲诈怀王令绝齐交又使诱楚请与俱会武关遂胁与俱归拘留不遣卒客死于秦其子襄王复用谗言,迁屈原于江南。屈原放在草野,复作九章,援天引圣,以自证明,终不见省。不忍以清白久居浊世,遂赴汨渊,自沉而死。离骚之文,依诗取兴,引类譬喻。故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灵修美人以媲于君,宓妃佚女以譬贤臣,虬龙鸾凤以托君子,飘风云霓以为小人。其辞温而雅,其义皎而朗,凡百君子,莫不慕其清高,嘉其文彩,哀其不遇,而愍其志焉。(王逸离骚经序)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是时/秦昭王使张仪谲诈/怀王令绝齐/交又使诱楚/请与俱会武关/遂胁与俱归/拘

21、留不遣卒/客死于秦/B.是时/秦昭王使张仪谲诈/怀王令绝齐/交又使诱楚/请与俱会武关/遂胁与俱归/拘留不遣/卒客死于秦/C.是时/秦昭王使张仪谲诈怀王/令绝齐交/又使诱楚/请与俱会武关/遂胁与俱归/拘留不遣/卒客死于秦/D.是时/秦昭王使张仪谲诈怀王/令绝齐交/又使诱楚/请与俱会武关/遂胁与俱归/拘留不遣卒/客死于秦/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令尹,楚国在春秋战国时代的最高官衔,对内主持国事,对外主持战争,多由楚国贵族担任。B.诸侯,古代分封制中各方君主的统称,名义上需服从王室政令,向王室朝贡、述职、服役等。C.同列,古代官员入朝,需按职位、官阶高低依

22、次排列,同列即指同一班列,地位相同。D.迁,古代官职调动常用语,一般指升官,也可指贬官、降职。文中的意思是“降职”。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楚怀王因不知忠臣之分,最后落得军队遭遇挫败,国土沦丧,自己也客死秦国的下场,这从一个侧面凸显了屈原在楚国国运兴衰中的重要价值。B.屈原贾生列传结尾“太史公曰”一段属于篇后论赞,议论性很强,抒情色彩较弱,但也寄寓着作者对屈原极其复杂的情感有仰慕,有赞颂,也有悲悯和哀叹。C.离骚经序依照知人论世的批评原则,对屈原创作离骚的缘由进行详细的阐释,评价了离骚的比兴手法,并将其与屈原现实中的不幸遭遇联系在一起。D.王逸推尊离骚为

23、“经”,强调了离骚的“道径”功用,用以表明:屈原虽被放逐仍守“正道”,还希望国君能觉醒并回到“正道”上来。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2)凡百君子,莫不慕其清高,嘉其文彩,哀其不遇,而愍其志焉。13.选文(一)是历史人物传记,在表达方式上有何特点?为什么会呈现出这样的特点?(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1415题。王风中谷有蓷诗经中谷有蓷,暵其干矣。有女仳离,嘅其叹矣。嘅其叹矣,遇人之艰难矣! 中谷有蓷,暵其脩矣。有女仳离,条其歗矣。条其歗矣,遇人之不淑矣!中谷有蓷,暵其湿矣。有女仳离,

24、啜其泣矣。啜其泣矣,何嗟及矣!氓(节选)诗经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注】蓷tu:益母草,古人认为其有益于妇女养生育子。暵hn:干枯、枯萎的样子。脩:干枯、败坏。条:深长。歗:同“啸”。湿:将要晒干的样子。14.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谷有蓷是自哀自悼的怨歌,女主人公既遭丈夫抛弃,又遇凶年饥馑,悲叹命运凄惨。B.中谷有蓷每节都以益母草开头,以弃妇的慨叹作结,回环往复,一唱三叹,这是“赋”的

25、写法。C.氓中的卫国女子被弃后既有对男主人公负德变心的愤慨和控诉,也有对爱情的深刻领悟。D. 和氓中的女子一样,中谷有蓷中的弃妇面对悲苦的命运,既怨天尤人,也深刻反省。15.诗经善用“比兴”表情达意,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比兴”手法在两诗中的运用。(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8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8分)(1)在离骚中,屈原诉说自己曾因佩戴香草而遭到贬黜,也曾被加上采摘白芷的罪名,但他坚定地表示:“ , 。”(2)追忆往事,是陆游诗歌中常有的内容,如书愤一诗中,“ , ”一联,就是对抗金经历的回忆。(3)秦始皇派遣大将蒙恬北驱匈奴并获得胜利,使得匈奴长时间不敢南下

26、进击中原。过秦论中“ , ”两句就是对此举效果的概括。(4)诗歌善用景物渲染气氛,如高适燕歌行中的“ , ”两句就是通过对边塞黄昏时风景的描写,渲染悲壮的气氛,也烘托出残兵败卒凄凉的心境。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著名美学家李泽厚在他的美的历程一书中,曾这样概括中国民族传统的美学特征:“这种情感抒发大都在理性的渗透、制约和控制下,表现出一种情感中的理性的美。”我以为,到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在鲁迅笔下得到独特发展的“散文小品”,则是体现这种“情感中的理性的美”的最突出文学形式诗与政论的结合。记念刘和珍君和为了忘却的记念,虽

27、属散文一类,但它们记叙、抒情和议论浑然融为一体,又贯串以革命抒情的主旋律,读者对于这种“情感中的理性的美”,有着深刻的感受,并激发了人们奋勇向前的昂扬斗志。因而,我们称这两篇作品为鲁迅的抒情的记事散文中的杰作,似是符合他的创作实际的。17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与文段中划横线句子的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A他就前额亮晶晶的,惊疑地圆睁了近视的眼睛,抗议道,“会这样的么?不至于此罢?”B红砖罐头的盖子那一扇铁门一推开,就好像鸡鸭一般地无秩序地冲出一大群没有锁链的奴隶。C可慌哩!比什么也慌,比过新年,娶新也没有见他这么慌过!D倘使我能够相信真有所谓“在天之灵”,那自然可以得到更大的安慰,但是,现

28、在,却只能如此而已。18.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它们记叙、抒情和议论浑然融为一体,又以革命抒情的主旋律贯串之,使读者对于这种“情感中的理性的美”,有着深刻的感受。B它们记叙、议论和抒情浑然融为一体,又贯串以革命抒情的主旋律,读者对于这种“情感中的理性的美”,有着深刻的感受。C. 它们记叙、议论和抒情浑然融为一体,又贯串以革命抒情的主旋律,使读者对于这种“情感中的理性的美”,有着深刻的感受。D它们记叙、抒情和议论浑然融为一体,又以革命抒情的主旋律贯串之,没有读者对于这种“情感中的理性的美”,未尝不有着深刻的感受。19.为表现“情感中的理性的美”,两篇文章都呈现

29、了很强的抒情色彩,但抒情风格各具特色,请结合所学课文加以概述。(5分)记念刘和珍君: 为了忘却的记念: (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1题。“这是一届真正无与伦比的冬奥会。”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在闭幕式上高度评价北京冬奥会。在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交织叠加背景下,( ),让奥林匹克火种凝聚起全世界“更团结”的力量,照亮了人类美好的明天。在北京冬奥会闭幕式上,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梦幻五环”与浪漫唯美的“大雪花”火炬台同框,让人们重温了中国人民追逐、实现奥运梦想的历程。从100多年前的“奥运三问”,到如今的“双奥之城”,北京冬奥会成为世界感知中国发展的一面镜子。这

30、面镜子映照出的,是从贫弱走向富强、从封闭走向开放、从追随潮流走向引领时代的中国。“如果没有中国人民的支持,北京2022年冬奥会不可能达到如此出色的水平。”北京冬奥会闭幕前一天,国际奥委会将奥林匹克奖杯授予中国人民,表达对中国人民的感谢。20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以言必信、行必果的大国担当兑现承诺的中国,如期如约举办了一届简约、安全、精彩的奥运盛会。B中国以言必信、行必果的大国担当兑现承诺,如期如约举办了一届简约、安全、精彩的奥运盛会。C以言必信、行必果的大国担当兑现承诺的中国,确保一届简约、安全、精彩的奥运盛会能如期如约地举办。D中国以言必信、行必果的大国担当兑

31、现承诺,使得一届简约、安全、精彩的奥运盛会能如期如约地举办。21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长句改写成一组排比短句,并简要分析改后句子的表达效果。(6分)四、写作(60分)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法国社会学家古斯塔夫勒庞在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一书中指出,当个人为孤立个体时,有着自己鲜明的个性特征;而当个人融入群体后,其所有个性都会被群体湮没,个体思想就会迅速被群体思想取代。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与联想?请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感悟与体验。【注意】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 不得少于800字。2021学年第二学期湖州市三贤联盟期中联考高二语文评分标准

32、一、 现代文阅读(33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5分)1.D.(A项“完成戏剧艺术精神的现代转化”错误,由材料一“回顾中国百年话剧的发展历程,前两个层次的转变已基本完成,第三个层次的转变仍是目标。”可知。B项主语错误,由材料一“他从早期到晚期的剧作充分体现“对自我进行审判”的自审精神”可知。C项强加因果,由材料一“到了后期,曹禺力求符合当时社会的政治需要,批判精神大大减弱,这样他即便殚精竭虑、反复修改,还是没有写出传世之作来”可知。)2. D.(D项关系错误。由材料二第三段“中国戏剧未来若想在世界戏剧版图上占据重要席位,理应深入民族艺术 的核心地带,创排出彰显中国气象和文化气息、有

33、格局、有品质的优秀作品。”可知)3. C.(材料二的主要观点是“当下中国戏剧人正有意识地利用科技手段创新讲述中国文化与民族艺术的方式,并得到国际戏剧界的认可。”A项没有涉及科技手段;B项是对观众的要求;D项虽涉及时尚元素,但时尚元素不等于科技手段。)4. 6分 汲取易卜生独立自审精神,开展自我与文化批判;利用科技手段讲好中国故事,让中国戏剧走向世界,加强与世界戏剧交流;创造出深入中华民族艺术核心、凝聚厚重文化与艺术传统精髓的优秀作品。(各2分,意思对即可)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8分)5. D.(A项“懒得教育孩子”“敷衍了事”不明显,“耿耿于怀”于文无据。B项错在“精神追求比世人

34、更高”C项“可怕的”“所有人”不准确,因果关系不当)6. C (误在“客观”,应为“真实”)7. 6分 利用“矛盾”词语。如“懒得记忆一切”却记得“许多小方块的字”;“他没有常识”但“他确是个宝贝”;“也许能保全了她”可“也许丧掉我的命”等,相互矛盾的词语造成看似情理矛盾的幽默。 采用比喻手法。如把好动的学生比作“活猴子”,把安静的懒人比作“一块木头”,比喻形象生动,令人忍俊不禁。运用夸张手法。如“懒人的妈妈怀了他一年半,因为她懒得生产”,把懒人妈妈“懒”得不合常理之处放大,表现幽默效果。 采用“京味”语言。文中不少北京地方口语如“大家只呼他为懒人”“他确是个宝贝”“我懒得理想”等,独具幽默。

35、(每点2分,任取3点即可。其它角度言之成理亦可。)8. 6分 关注懒人,理解懒人。懒人并非一无是处,他天真质朴,有丰富的精神世界,只是消极避世而已。思考社会,唤醒民众。懒人的麻木和慵懒反映20世纪30年代国民庸碌无为、不求进取的精神状态,“懒”是懒人抵制世俗、固守自我的武器,是他追求不同于流俗的生存方式。引发人生困惑,思索生存状态。懒人是象征式的虚构人物。“懒”隐喻生活的怪诞,追求自我的懒人以对流俗的抗拒保持人的本真状态,探索人的灵魂和生存状态。启发理性思考,丰富现实意义。悲观沉沦的懒人即便有脱俗的生活情趣和丰富的精神世界,也不足取,必将被历史的洪流埋没。我们应以积极乐观的精神状态实干兴邦。(

36、每点2分,任选三点即可。其它观点言之成理亦可。)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9.C10.D (文中的“迁”是“放逐”“流放”之意)11.B (“议论性很强,抒情色彩较弱”错)12. 8分 屈原思念君王、振兴国家而想要使楚国回归富强局面的意愿,在一篇作品中再三表达出来。(“存”“反覆”“致”各1分,句意1分,将“反覆”译成“回归楚国”也可)大凡所有的君子,没有谁不仰慕他的清高,赞赏他的文才,哀痛于他的怀才不遇,而同情他的志向的。(“凡白”“嘉”“愍”各1分,句意1分。“凡白”表总括,翻译成“凡是”亦可)13. 3分 夹叙夹议,寓评于叙。(1分)议中寓情,论中

37、有情。(1分)原因:司马迁的个人遭际和屈原有诸多相似之处,有同病相怜之感。因此文中处处流露出作者的郁郁不平之气和对屈原命运的叹惋。(1分)(意思相近即可)(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14.B (“赋的手法”错,应是“重章叠句”的手法)15. 6分 中谷有蓷以“益母草”起兴,益母草益于妇女养生育子,自然地引起女主人公对婚姻的联想,(1分)以益母草的枯萎比喻女子容颜的衰老,(1分)表达遇人不淑、命运凄惨的痛苦与悲伤。(1分)氓以“桑树”起兴,采桑养蚕,是女主人公的日常劳动生活,以此起兴,自然真切。(1分)以桑叶的变化比喻女子容颜由光鲜美丽逐渐衰老憔悴,以斑鸠贪吃桑葚喻女子沉溺爱情,(1

38、分)含蓄地表达女主人公对爱情、婚姻不幸的悲叹和领悟。(1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8分)16.(1)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2)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3)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抱怨。(4)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17. B(表示解释说明) A(表示意思递进)C(表示说话中断或间顿)D(表示意思转折)18C A(语序不当)B(偷换主语)D(语序不当、否定失当)195分 前文:侧重直抒胸臆,(1分)情感直露显豁、汪洋姿势;(2分)后文:使用曲折隐晦笔法,(1分)情感含蓄节制、内敛深沉。(1分)20. B21. 6分 短句

39、:这面镜子映照出的,是从贫弱走向富强的中国,是从封闭走向开放的中国,是从追随潮流走向引领时代的中国。(3分,各1分)表达效果:句式整齐,节奏鲜明,增强气势;条理更为清楚,内容更为突出;中国全面发展的自豪与喜悦之情抒发更为强烈。(3分,各1分,意思对即可)四、作文(60分)22.参照高考评分标准。基准分42分。材料揭示的含义:个性与共性是人身上最显著的两个要素,当我们进入群体(“乌合之众”),个性会退居幕后,易受从众心理操控,当我们离开群体,个性便开始张扬,常作理性思考。如果在个体与群体的切换中以群体意志取代个体意志,个体不能保持清醒,不能独立思考,就会在群体之中迷失自我。立意角度:1.学会独立

40、思考、理性判断。2.君子须有不和众嚣、独具我见的胆识。参考译文:离骚经是屈原所作。屈原与楚国王族同姓,在楚怀王时做官,当的是三闾大夫。三闾的职责是掌管王族三姓的事务,即昭、屈、景三姓。屈原整理了王族的家谱,明确了贤良之士的标准规范,来激励国中贤士。屈原在朝廷内与怀王谋划讨论国家大事,处理疑难事务;在朝廷外监察群臣的言行,应对各诸侯国的来访。他的建议都能被采纳,他也尽职尽责地做事,因而怀王非常器重他。同他一起担任大夫的上官靳尚嫉妒他的才能,与别人一起进谗言诋毁他,怀王于是疏远了屈原。屈原忠心耿耿却遭到小人谗言陷害,心情忧愁烦乱,不知该向谁倾诉,于是写出了离骚经。离,是别的意思。骚,是愁的意思。经

41、,是途径。这三个字的意思是,已被流放而离开朝廷,虽心中忧虑,却仍沿着正道前行,用国风的方式劝谏国君。所以文中向上追述了唐虞三个帝王时期的盛世之治,往下陈述了桀纣羿浇的灭亡,希望国君能够觉悟过来,返回到正道上,并让自己回到朝廷。这时候,秦昭王派张仪欺诈怀王,让怀王断绝与齐国的交往;又让张仪诱骗怀王,请他与秦王一起在武关会盟,趁势就胁迫怀王与秦王一起到了秦国,扣留了怀王,不让他回去。怀王最终客死在秦国。怀王的儿子顷襄王又听信谗言,把屈原放逐到江南。屈原被流放在荒远地区,又作了九章,援引圣王来证明自己的冤屈,却最终不能被明察。他又不能容忍以自己的清白之身长久地生活在污浊的世上,于是投汨罗江自沉而死。离骚的行文,依照诗来起兴,援引不同的物类作比喻,所以用好鸟香草来比喻忠贞之士,用恶禽臭物比喻谗佞之人,用灵修美人来比拟君王,用宓妃佚女来比喻贤臣,用虬龙鸾凤来托喻君子,用飘风云霓比喻小人。文章的词语温厚而典雅,文章的意旨纯洁而明朗。大凡所有的君子,没有不仰慕他的清高、赞赏他的文才、哀伤他的怀才不遇而同情他的志向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