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热点题型强化(四)遗传分子基础变异、进化热点题型专训题型一遗传的分子基础1利用同位素标记法,重复了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部分实验,预期的实验结果是沉淀物中放射性强。可是检测实验结果时却得到了相反的结果:上清液中放射性强。你认为最可能的原因是()A培养时间过长,细菌解体,子代噬菌体被释放出来B培养时间过短,大量的子代噬菌体没有被释放出来C搅拌力度过大,大量的亲代蛋白质外壳与细菌分离D搅拌力度过小,大量的亲代蛋白质外壳没有和细菌分离解析:选A该实验中,沉淀物主要是细菌,上清液主要是亲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该小组得到上清液中放射性强的结果,原因可能是培养时间过长,细菌解体,子代噬菌体被释
2、放出来。2在一个双链DNA分子中,碱基总数为m,腺嘌呤碱基数为n,则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脱氧核苷酸数磷酸数碱基总数m碱基之间的氢键数为3m/2n一条链中AT的数量为nG的数量为mnABCD解析:选D组成DNA分子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一分子脱氧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基因,一分子脱氧核糖、一分子碱基组成,所以脱氧核苷酸数磷酸数碱基总数m;A与T之间是两个氢键,G与C之间三个氢键,则总数为2n3n;A与T互补配对,所以一条链中AT的量即为双键中A的总量;G的数量为(m2n)/2m/2n,错。题型二生物的变异与育种3下列有关染色体组、单倍体和多倍体的相关叙述,说法错误的是()A水稻(2n24)一个
3、染色体组有12条染色体,水稻单倍体基因组有12条染色体B普通小麦的花药离体培养后,长成的植株细胞中含三个染色体组,但不是三倍体C番茄和马铃薯体细胞杂交形成的杂种植株细胞中含两个染色体组,每个染色体组都包含番茄和马铃薯的各一条染色体D马和驴杂交的后代骡是不育的二倍体,而雄蜂是可育的单倍体解析:选C理解单倍体的判断方法是解题的关键。水稻没有性染色体,所以单倍体基因组有12条染色体。小麦是异源六倍体,所以其花药离体培养得到的是含有3个染色体组的单倍体。番茄是二倍体,马铃薯是四倍体,两者体细胞杂交后培养得到的是异源六倍体的杂种植株。骡的两个染色体组是非同源的,所以联会紊乱导致不育,而雄蜂虽只有一个染色
4、体组,但是其可以通过一种“假减数分裂”的方式产生正常的精子,故是可育的。4一株红花植株上开满红花,其中仅出现一朵白花,则白花出现的原因不可能是()A植物发生性状分离B相关体细胞发生隐性基因突变C相关体细胞发生显性基因突变D相关体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丢失了包含红花基因的染色体片段解析:选A若发生性状分离,会在子代个体组成的群体中表现出来,而且呈现一定的性状分离比。所以,一株红花植株上,仅出现一朵白花,不属于性状分离。白花出现的原因往往是突变,可能是基因突变,也可能是染色体变异,即相关体细胞可能由Aa突变为aa,也可能由aa突变为Aa,也可能由Aa变为a。5.如图表示某生物细胞中两条染色体及其上的部
5、分基因。下列四种情况的产生不属于该细胞染色体结构变异的是()解析:选A准确把握几类可遗传变异的特点是正确解题的基础。染色体结构变异会导致基因的位置或数目发生改变。由细胞内的2条染色体及基因分布可知,两条非同源染色体上分别分布有基因GhJ和eF,若以细胞中分布有基因GhJ的染色体为参照,将各选项中染色体的基因组成与之相比,即可得出结论。A项和B项没有基因数目的改变,A项中仅有基因G变成了基因g,应为基因突变所致;B项中基因G和J的位置发生了颠倒,应为染色体片段的倒位所致;C项中染色体上缺少了基因h和J,为染色体缺失所致;D项中染色体上多了基因h和J,应为染色体的增加所致。显然,除A项为基因突变外
6、,B、C、D项均为染色体结构变异。6现有基因型为aabb与AABB的水稻品种,通过不同的育种方法可以培育出不同的类型,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杂交育种可获得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其变异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B单倍体育种可获得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变异的原理有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C将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人工诱变可获得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则等位基因的产生来源于基因突变D多倍体育种获得的基因型为AAaaBBbb的个体比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可表达出更多的蛋白质解析:选A本题以水稻育种为话题,通过不同的育种方法,利用相同的育种材料获得了几种基因组成不同的品种,实际上考查了不同育种方法的
7、育种原理。利用基因型为aabb与AABB的水稻品种通过杂交育种获得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利用的是基因重组,该变异发生的时间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而不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利用基因型为aabb与AABB的水稻品种通过单倍体育种获得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需要先通过杂交,使A与b基因共存于同一植株,然后通过花药离体培养和秋水仙素处理致其染色体数目加倍获得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整个过程利用了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C项将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人工诱变得到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B基因来源于b基因的突变;D项则考查了多倍体育种的特点。7(2014惠州调研)下列关于育种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诱变育种和
8、杂交育种均可形成新的基因B单倍体育种与多倍体育种的原理是不一样的C用茎尖组织培养技术可获得脱毒草莓D基因工程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解析:选C诱变育种可以产生新的基因,而杂交育种只能形成新的基因型;单倍体育种与多倍体育种的原理都是染色体变异;用茎尖组织培养技术可获得脱毒草莓;基因工程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8(2014大连双基测试)野生型链孢霉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而用X射线照射后的链孢霉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向基本培养基中添加某种维生素后,经过X射线照射的链孢霉又能生长了。由此说明()A这种维生素是基本培养基的一种成分B自然状态下野生型链孢霉不会发生基因突变C野生型链孢霉发生了定向的基因突变D可
9、能是基因突变导致链孢霉不能合成该维生素解析:选D链孢霉在用X射线照射前,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照射后不能生长,但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维生素后又能生长,说明用X射线照射后的链孢霉不能合成该维生素。9.研究发现,水稻的大穗(D)对小穗(d)为显性,不抗病(T)对抗病(t)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如图表示利用大穗不抗病和小穗抗病的两种水稻品种进行的育种实验过程,请分析回答:(1)F1自交后代中能稳定遗传的大穗抗病植株的基因型及比例分别是_、_。(2)F1与某个体杂交,得到的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大穗不抗病大穗抗病小穗不抗病小穗抗病3311,那么该个体的表现型和基因型分别是_、_。若让该个体连续自交两代
10、,则后代中纯合子占_。(3)对F1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形成的幼苗的基因型是_,花药离体培养形成的幼苗还需要用_处理才能获得可育的植株,用这种方法培育出的大穗抗病植株自交的后代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_。(4)若要改变上述小麦亲本原有的遗传信息,则应该采用的常规育种方法是_。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F1的基因型为DdTt,其自交后代中能稳定遗传的大穗抗病植株的基因型及比例分别是DDtt和1/16;F1与某个体杂交,得到的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大穗不抗病大穗抗病小穗不抗病小穗抗病3311,即大穗小穗31,不抗病抗病11,则该个体的表现型和基因型分别是大穗抗病和Ddtt;若让Ddtt连续自交两代,则后代中纯
11、合子占75%;F1的花药离体培养形成的幼苗都是单倍体,其基因型有DT、Dt、dT、dt四种,单倍体幼苗要用秋水仙素或低温处理才能获得可育的植株,这种方法培育出的大穗抗病植株是纯合子。答案:(1)DDtt1/16 (2)大穗抗病 Ddtt 75%(3)DT、Dt、dT、dt秋水仙素(或低温) 100% (4)诱变育种题型三人类遗传病10如图所示为人的一对性染色体,X和Y染色体有一部分是同源的(图中片段),另一部分是非同源的。下列遗传图谱中(分别代表患病女性和男性)致病基因不可能位于2片段的是()ABCD解析:选A位于2片段上的基因的遗传属于伴Y染色体遗传,患者家系中直系男性全部是患者,且无女性患
12、者。11维生素D佝偻病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用D、d表示该对等位基因)。孕妇甲为该病患者,其丈夫正常。现对孕妇甲及其丈夫和他们的双胞胎孩子用探针进行基因诊断。检测基因d的探针为d探针,检测基因D的探针为D探针。观察到如下结果(空圈代表无放射性,深颜色圈放射性强度是浅颜色圈的2倍)。根据杂交结果,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个体2、3的基因型分别是XdY、XdXdB孕妇甲的基因型是XDXd,其丈夫是个体2C个体1、3为双胞胎孩子,其基因型不同D若个体1与表现型正常的异性婚配,后代中女性患病的概率约为50%解析:选D根据杂交结果可以看出,个体2、3的基因型分别是XdY、XdXd;孕妇甲的基因型是XD
13、Xd,其丈夫正常,其基因型为XdY,即个体2;个体1的基因型为XDY,个体3的基因型为XdXd,此双胞胎孩子基因型不同;若个体1(XDY)与表现型正常的异性(XdXd)婚配,其后代中女性患病的概率为100%。12如图是患甲病(显性基因为A,隐性基因为a)和乙病(显性基因为B,隐性基因为b)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请据图回答问题。(1)甲病的致病基因位于_染色体上,为_遗传。(2)3和8两者的家庭无乙病病史,则乙病的致病基因可能位于_染色体上,为_遗传。(3)11和12分别与正常男性结婚,她们怀孕后进行遗传咨询,了解到若在妊娠早期对胎儿进行检查,可判断后代是否会患这两种遗传病。可供选择的措施如下:A
14、染色体数目检测B性别检测C基因检测D无需进行上述检测请根据系谱图分析:11采取什么措施?_(填序号),原因是_。12采取什么措施?_(填序号),原因是_。解析:本题考查人类遗传病遗传方式的判断、监测与预防。由3、4患甲病却生下正常的女儿11,可确定甲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8的家庭无乙病病史,7、8正常,而13患乙病,可确定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于3不含有乙病致病基因,因此,11也不含乙病致病基因,其与正常男性结婚后,可直接生育,而不必进行上述检测;由于7为乙病基因携带者,12也可能是乙病基因携带者,其与正常男性结婚所怀孩子应进行性别鉴定,若为女性则表现正常,若为男性,应进行基因检测,
15、以便确定是否患有乙病。答案:(1)常显性(2)X隐性(3)D11基因型为aaXBXB,与正常男性结婚,后代均正常B和C12基因型为aaXBXB或aaXBXb,所生女孩均表现正常,男孩有可能患乙病(若是男性,可再进行基因检测)题型四生物的进化13如图所示为种群与物种的关系图解,关于它们的叙述错误的是()A从图中可以看出,一个物种可以有很多个种群,这些种群间只是因为地理隔离,阻碍了基因交流B若物种2是由物种1形成的,则物种2一定发生了基因频率的改变C物种1形成物种2的必要条件是地理隔离D若种群1与种群2的基因频率都发生了改变,则这两个种群都在进化解析:选C同一物种的不同种群间不存在生殖隔离,只是因
16、为地理隔离阻碍了基因交流,若没有地理隔离,同一物种的不同种群间仍可完成基因交流;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达到生殖隔离时,则进化为不同的物种,故物种2与物种1相比一定发生了基因频率的改变;由地理隔离达到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常见形式,但不是唯一形式,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种群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若种群1与种群2的基因频率都发生了改变,则这两个种群都发生了进化。14某小学中,关于红绿色盲基因型的比例为XBXBXBXbXbXbXBYXbY44%5%1%43%7%,则Xb的基因频率约为()A10.5%B5%C14%D9.3%解析:选D去掉“%”计算,Xb的基因频率(5127)/(442
17、5212437)14/1509.3%。15图1显示了某种甲虫的两个种群基因库的动态变化过程。种群中每只甲虫都有相应的基因型,A和a这对等位基因没有显隐性关系,共同决定甲虫的体色,甲虫体色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如图2所示。请据图回答:(1)在种群1中出现了基因型为AA的甲虫,A基因最可能的来源是_。AA个体的出现将会使种群1的_发生改变,导致生物进化。(2)由图1可知,种群1和种群2(选填“是”或“不是”)_同一物种。(3)根据图1两个种群中不同体色的甲虫分布比例,可以初步推测种群2中基因型_的个体更能适应环境,基因A和a在该种群中出现的比例发生变化是_的结果。(4)图2中的甲虫具有多样体色体现了生物的_多样性。解析:新基因的产生最可能的来源是基因突变;新基因的出现将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导致生物进化。(2)种群1和种群2之间发生基因交流,没有形成生殖隔离,是同一物种。(3)从图1中可以看出,种群2中灰色个体生存的数目多,说明aa的个体更能适应环境,基因频率的变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4)甲虫体色的多样性体现了生物的基因的多样性。答案:(1)基因突变基因频率(2)是(3)aa自然选择(4)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