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解析》湖北省黄冈市2016届高三3月份质量检测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465405 上传时间:2024-06-0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7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湖北省黄冈市2016届高三3月份质量检测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解析》湖北省黄冈市2016届高三3月份质量检测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解析》湖北省黄冈市2016届高三3月份质量检测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解析》湖北省黄冈市2016届高三3月份质量检测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解析》湖北省黄冈市2016届高三3月份质量检测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解析》湖北省黄冈市2016届高三3月份质量检测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解析》湖北省黄冈市2016届高三3月份质量检测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解析》湖北省黄冈市2016届高三3月份质量检测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解析》湖北省黄冈市2016届高三3月份质量检测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解析》湖北省黄冈市2016届高三3月份质量检测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湖北省黄冈市2016届高三3月份质量检测文综历史试题241978年,湖北随县一座战国时期大型贵族墓葬,出土了大量文物,特别是有象征天子权威的全套青铜编钟和九鼎八簋(gui)。经考证,墓主是曾国国君乙,故称“曾侯乙墓”。战国时期的其他诸侯墓葬中,也发现过编钟或九鼎。这些考古发现突出说明当时A经济大发展使贵族陪葬品更加丰富 B物质的富足刺激了精神生活的需求C青铜是当时财富和权势的主要象征 D森严的等级秩序遭到破坏【知识点】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试题解析】材料没有体现出当时经济的大发展,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当时物质的富足,故B项错误;青铜编钟象征天子的权威,但不

2、是材料的主旨,故C项错误;贵族墓葬出土了有象征天子权威的全套青铜编钟和九鼎八簋,天子权威受到挑战,森严的等级制度遭到破坏,故D项正确。【答案】D25三国志载,东吴孙休(公元235264年在位)在诏令中说到,“自建兴以来,吏民去本就末,不循古道”“自顷年以来,州郡吏民及诸营兵皆浮船长江,贾作上下”。由此可知A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发生动摇 B人们经商逐利的商业意识浓厚C官吏涉足工商业活动滋生腐败 D三国时期的商品经济发展较快【知识点】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试题解析】“去本就末,不循古道”指的是弃农经商的现象。材料没有反映出政府重农抑商经济政策的变化,故A项错误;“州郡吏民及诸营兵”说明了人员的广泛性,

3、证明人们的商业意识浓厚,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出政治滋生腐败,故C项错误;材料只体现出吴国商品经济发展较快,没有体现三国时期,故D项错误。【答案】B26宋初曾设谏官出外任职,用以消弭藩镇。宋真宗时期,设专门机构置谏官六员,规定三年内不得差出,并使之有专折言事的责任;仁宗时期将门下省的旧址改建成谏院;建炎三年下诏谏院不再隶属门下、中书两省而另立官署同与两省官在朝中相见议论政事。北宋时期谏官和谏院的变化意味着A监察制度不断完善 B官僚机构日益膨胀C君主专制走向没落 D三省六部名存实亡【知识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成熟【试题解析】谏官最初是在各地方任职,主要职能是消弭藩镇;后来

4、经历了有专门机构、专折言事的责任(权力)、设置谏院、成为独立的官署等方面的变化,从变化趋势来看,监察制度在不断完善,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出官僚机构日益膨胀,故B项错误;监察制度的不断完善,反映出宋代君主专制的强化,故C项错误;“谏院不再隶属门下、中书两省”,并不能由此推断出三省六部名存实亡,故D项错误。【答案】A27晚清重臣曾国藩和大学士倭仁虽然在对待西学的态度方面方面针锋相对,但是他们都具有浓厚的理学色彩,在他们影响下“学人轻蔑宋学的观念一变。”这种现象的合理解释是A社会危机的影响 B经济变迁的推动C理学功能的更新 D中央集权的削弱【知识点】中体西用思想【试题解析】在内忧外患的形势下,清

5、政府内部的洋务派提出中体西用思想,与顽固派都主张维护和巩固封建统治,这与理学中包含的文人的社会责任意识,同样在社会危机面前得以弘扬,故A项正确;经济变迁的推动与理学强调的社会责任感无直接关系,故B项错误;理学功能是维护封建统治,没有出现更新,故C项错误;中央集权的削弱不是他们提出的,故D项错误。 【答案】A28下表为晚清时期清政府财政收人变化情况(单位:百万两白银)。由此得出的正确结论是收入来源1850年前19世纪90年代早期20世纪初地税、贡粮303233外贸关税42339捐纳功名及官职454其他收入累计562827总计43688103A农业税始终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B苛捐杂税日益沉重人民

6、苦难加深C中国日益成为世界市场的组成部分 D卖官鬻爵越来越严重导致世风日下【知识点】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洋务运动【试题解析】清政府的财政收入来源构成中,20世纪初外贸关税超过了农业税,故A项错误;苛捐杂税比重和增加幅度不大,故B项错误;增加幅度最大的是外贸关税,这意味着进出口贸易的大幅增长,这说明中国日益成为世界市场的组成部分,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出卖官鬻爵越来越严重导致世风日下,故D项错误。【答案】C29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指出:和平掌握在日本人手里。“我们寻求和平但我们不能不惜一切代价换取和平。我们不想进行战争,但我们可以被迫自卫?”这实际上是A寻求与日本妥协的途径 B不准

7、备与日本军事对抗C宣示了中方的自卫性质 D确立了抗战的军事策略【知识点】抗日战争【试题解析】材料中蒋介石强调“不能不惜一切代价换取和平”,没有体现与日本妥协,故A项错误;中国已经准备“被迫自卫”,故B项错误;“我们可以被迫自卫”,宣示了中方的自卫性质,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国民政府抗战的军事策略,故D项错误。【答案】C301977年高考,有一个考生在作文中,以优美的文字、犀利的笔触,直接抨击“文化大革命”,引起评卷人员的极大争议,在给满分还是给零分问题上“官司”一直打到教育部和邓小平那里。这说明A解放思想成为十分紧迫的任务 B改革初期人们的认识存在差异C过度的拨乱反正引起思想混乱 D教育和考

8、试必须坚持政治原则【知识点】“文化大革命”【试题解析】对于批评“文革”的高考作文,许多人坚持打零分,就足以说明“左”倾对工作干扰的严重程度,从而说明思想解放工作的紧迫性,故A项正确;1977年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还没有进行改革,故B项错误;当时还没有开展拨乱反正工作,故B项错误;当时“文革”的错误也没有得到纠正,故C项错误;教育和考试必须拨乱反正,而不是坚持文革的错误,不是坚持政治原则,故D项错误。【答案】A31古希腊悲剧家索福克勒斯在安提戈涅中讲述了一个年轻女子安提戈涅的故事:她的哥哥死于内战中,她想要安葬自己的哥哥,但国王下令谁埋葬了叛徒,就将被处以死刑。安提戈涅愤怒地斥责国王说:”最

9、高的法律是主神宙斯向人类宣布的,凡人的命令不能改变天神制定的永恒不变的不成文法!”索福克勒斯借安提戈涅之口表达出了A习惯法地位高于成文法 B雅典民主政治的虚伪性C女性在城邦中地位提高 D朴素的”法律至上”思想【知识点】古代希腊的政治制度【试题解析】题目中涉及的是不成文法与国王命令抗衡的问题,不是习惯法与成文法的关系,故A项错误;材料涉及古希腊的法律观念,与民主政治的虚伪性无关,故B项错误;题中没有交代抗争的结果,而且古希腊社会中,女性在城邦中没有政治地位,故C项错误;安提戈涅以“天神宣布的法律”为依据来否定国王的命令,法律(当时表现为不成文法)不可违背,体现出“法律至上”的思想,同时这种思想借

10、助了“天神”的权威,所以只能是一种朴素的思想,故D项正确。【答案】D3219世纪60年代,法国开始实行改革,例如议员可得到请愿权利,官方“公报”公布议会辩论记录,废除禁止工人罢工和结社的法律等。1870年4月,元老院受到削弱,变为普通上院。法兰西第二帝国后期的变化意味着A工人的权利得到了切实保障 B民选议会政治地位得到提高C元老院的政治地位无足轻重 D皇帝的专制统治进一步巩固 【知识点】法国共和制的确立【试题解析】材料中禁止工人罢工和结社的法律被废除,使工人的权益得到了一定的保障,但是“切实保障”明显夸大,故A项错误;因为议员得到了请愿的权利、议会的辩论记录要公布,说明民选议会对国家政治的影响

11、扩大,地位也相应得到提高,故B项正确;元老院虽然受到削弱,但作为议会上院在法国的政治生活中仍然不可或缺,并非“无足轻重”,故C项错误;19世纪60年代法国皇帝的专制统治还没有进一步巩固,故D项错误。【答案】B33彼得格勒起义当晚,军事革命委员会发布的通告称:起义“未流一滴血就取得了胜利。“苏联解体后研究资料也表明,当晚冬宫的防卫长官自己打开了冬宫大门,并把起义者带到了临时政府部长们正在开会的地方。然而此前苏联官方坚称起义者在冬官发生了一夜的激烈战斗。苏联政府这样叙述历史细节,是为了 A赞扬列宁的英明决策 B证明革命具有残酷性C证明敌人的凶恶顽固 D尽可能还原历史真相【知识点】俄国十月革命【试题

12、解析】材料中彼得格勒起义者是和平地占领冬宫的,但是苏联官方坚称发生了激烈战斗,在这个细节上存在巨大差别,只能解释为苏联政府的政治需要。这一做法与赞扬列宁的英明决策无关,故A项错误;这一做法与证明革命具有残酷性无关,故B项错误;在强调阶级斗争的形势下,要充分证明敌人的顽固与凶恶、不会轻易放弃权力,最好是捏造出激烈战斗的场面,故C项正确;苏联政府这样叙述历史细节不是还原历史真相,故D项错误。【答案】C34观察下面关于“经济全球化”的漫画。该漫画表达的主题是【漫画说明】多数党领袖里德正在发言:“美国奥运代表队服装师中国制造的!他们应该把它们堆在一起,一把火烧了!”美国国旗胸章:中国制造,西装;中国制

13、造,衬衣;中国制造,眼镜;中国制造,领带;中国制造,袖扣;中国制造,麦克风;中国制造,演讲台;中国制造 A中美关系中,合作重于对抗 B经济全球化的潮流不可阻挡C中美贸易深受意识形态操控 D发达国家对全球化贡献巨大【知识点】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试题解析】漫画及其旁边的文字说明表明,里德虽然反对“中国制造”,但是他的一切服饰用具都是中国制造的,明显是借用中国制造的工具反对中国制造,故A项错误;漫画同时也表达了反对“中国制造”的人不可能置身“中国制造”之外,这是经济全球化的结果,是不可阻挡的潮流,故B项正确;材料与意识形态冲突无关,主要是国家利益的冲突,故C项错误;D项夸大了发达国家对全球化贡献巨

14、大,故D项错误。【答案】B3517世纪开始,在西欧、特别是法国流行一种文学思潮,主张用民族规范语言,按照规定的创作原则进行创作,追求艺术完美。该文学思潮属于A人文主义 B理性主义 C浪漫主义 D古典主义【知识点】19世纪以来世界文学的主要成就【试题解析】人文主义强调重视人的价值,与题意无关,故A项错误;理性主义强调人的思考力、判断力,与题意无关,故B项错误;浪漫主义强调色彩和构图的情感表达,与题意无关,故C项错误;古典主义在创作理论上强调模仿古代,主张用民族规范语言,按照规定的创作原则进行创作,故D项正确。【答案】D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DDT大事记时间基本情况1939

15、年瑞士化学家米勒发现DDT及其毒性。二战时美国军队中,疟疾病人多达一百万,特效药金鸡纳供不应求。后来,有赖于DDT消灭了蚊子,疟疾才得到有效的控制。1948年DDT的发展者米勒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1958年女作家蕾切尔卡逊接到一封朋友的来信。信中写道,一架喷洒DDT的飞机飞过她的私人禽鸟保护区上空,结果她的许多鸟儿都死了,卡逊逐渐“意识到必须写一本书”,并立即着手写作。1962年2月1962年,卡逊的寂静的春天出版,该书以严谨科学的态度与方法,表明DDT破坏了生物链,使人患上慢性白血球增多症和各种癌症。1962年2月以后报纸上开始连载卡逊的作品,引发了五十多家报纸的社论和大约二十多个专栏

16、的文章;化学工业界、农场主、某些科学家和杀虫剂产业的支持者对卡逊展开攻击,包括人身攻击;公众的高度关注导致了政府的介入,肯尼迪责成“总统科学顾问委员会”进行调查,结果完全证实了卡逊的论题正确,该委员会要求立即减少DDT的施用直至最后停用。1963年卡逊前往国会作证,得到参议院的高度肯定;受其影响,美国限制使用多种杀虫剂。1972年DDT正式在美国被禁止使用。材料二 寂静的春天对美国社会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威廉道格拉斯大法官称颂是“本世纪人类最重要的历史事件”。 根据360百科“寂静的春天”条改编(1)寂静的春天出版,立即引起许多人的强烈不满。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10分)(2)

17、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寂静的春天一书何以能深深影响美国的政策。(10分)(3)DDT作为科学成果最终被禁止使用。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科学”的认识。(5分)【知识点】现代科学技术;科学技术主题【试题解析】(1)寂静的春天引起许多人强烈不满的原因,材料一中此书“表明DDT破坏了生物链”,从而危害了既得利益者的利益,因此“化学工业界、农场主、某些科学家和杀虫剂产业的支持者对卡逊展开攻击,包括人身攻击”;二战时DDT的使用使得“疟疾才得到有效的控制”,从而使人们对其环境和健康所带来的危害程度了解不足。 (2)寂静的春天影响美国政策的原因,材料二中“该书以严谨科学的态度与方法,表明DDT破

18、坏了生物链”,可信度高;“公众的高度关注导致了政府的介入”“肯尼迪责成“总统科学顾问委员会”进行调查,结果完全证实了卡逊的论题正确”,并结合当时美国宽松自由的舆论环境,共同推动美国政策的转变。 (3)一分为二的评价对“科学”的认识,科学是一把双刃剑,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会造成潜在的风险,由于科学认识的不足,人们往往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认识到其危害。【答案】(1)原因:作者指出了DDT带来的巨大危害,颠覆了DDT科技的权威(发现DDT功效的米勒获得了诺贝尔奖)从而危害了既得利益者(化学工业界、农场主、某些科学家和杀虫剂产业的支持者)的利益。(5分)人们对DDT使用对环境和健康所带来的危害程度了解不足

19、,认识还停留在DDT所带的利益上(DDT在二战中曾经杀灭了蚊子,有效地控制了疟疾的蔓延; DDT还在农业生产中广泛应用于杀灭害虫,提高了农业收成和经济效益;化学工业企业因为生产DDT而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利益)而忽视了其危害的隐性和长期性。(5分) (2)说明:寂静的春天自身结论的严谨科学和正确性(2分);美国宽松自由的舆论环境;(2分)公众和舆论的高度关注;(2分)理论以及实践的检验与证实(科学顾问委员会的调查与证实);(2分);美国政府的介入和支持(美国立法机构的参与和肯定)。(2分) (3)认识:科学是一把双刃剑,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可能对人类的健康和生存构成威胁;(3分)科学对人类的益处通

20、常是很明显而且十分巨大的,而其危害往往是隐性的和长期的,由于科学认识的不足,人们往往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认识到其危害。(2分,学生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均可酌情给分)41(12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明朝洪武三十年(公元1397年)二月,明王朝迎来了三年一度的科举会试,朱元璋亲自选定品学俱佳的士林领袖、翰林学士刘三吾为主考。三月初发布皇榜。然而数日内,大批落榜考生跑到礼部鸣冤告状。因为中榜的51名贡生清一色的来自南方各省,竟然没有一名北方人。因此,说主考收受钱财、地域歧视关于“科场舞弊”的传闻沸沸扬扬。事件引起明王朝上下震撼。三月初十,朱元璋下诏成立包括饱学之士、忠直敢言的大臣

21、在内的“调查小组”进行调查,然而调查结论认为刘三吾等人的阅卷公平公正,无任何问题。这再次引起落榜的北方学子哗然,朝中许多北方籍的官员要求重新复核,并严查所有涉案官员五月,朱元璋突然下诏,认定刘三吾为“反贼”,发配西北;朱元璋的侍读、调查小组负责人张信被凌迟处死六月,朱元璋亲自复核试卷,亲自选定51名中榜贡士,竟然清一色是北方人,无一名南方人。该事件以后,明朝的科举录取分成了“南北榜”,即南北方的学子,按照其所处的地域进行排名,分别录取出贡生后,再统一参加殿式。 摘编自张嵌:不容青史尽成灰明清卷上述材料料包含了多方面的历史信息。请你选择一个角度,确定一个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知识点】明

22、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试题解析】首先选择一个角度,确定明确的主题,然后选择合适的史实加以论证。如选择 科考结果体现了鲜明的君主专制特征,从科考主考官的选定、科考案的最终裁定等方面 分析,其是如何充分体现了皇帝决策的独断性和随意性。如选择经济状况对文化教育有 着巨大的影响,从南宋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文化教育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来论证 科考案中偶然独断性和随意性。 【答案】【评分说明】(1)确定主题2分,结合所学知识阐述10分。 (2)阐述的内容参照如下等级评分: 等 级 分 等 标 准 一等(108分) 充分、准确地运用史实;论证充分;层次分明;逻辑严密。 二等(74分) 能够运用相关史实;论

23、证比较充分;有一定的层次;逻辑比较清晰。 三等(30分) 史实不准确或不能运用史实;论证并充分或没论证;逻辑混乱。 【答案示例1】科考结果体现了鲜明的君主专制特征。因为: (1)科考的主考官刘三吾是明太祖朱元璋亲自选定的,充分体现了皇帝的意志。 (2)落榜考生怀疑考试的公正性时,朱元璋下诏调查,调查组的人员也是朱元璋亲自选定的。 (3)朱元璋突然下诏,罗织罪名,严厉惩处主考官和调查组的官员,一些饱学之士成为替罪羊。 (4)朱元璋亲自选定的中榜考生,完全推翻了原来的结论,全部选择北方人。 朱元璋非常清楚科考的选拔结果是公正的,可是出于“稳定”的政治需要,不惜以牺牲一些忠心耿耿的官员为代价来平息事

24、端。这个事件的整个过程,充分体现了皇帝决策的独断性和随意性。 【答案示例2】 经济状况对文化教育有着巨大的影响。 (1)根据洪武三十年科举考试结果,充分反映了南方经济重心地位的加强。 (2)南方在南宋时期成为全国经济重心以后,文化教育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3)南方文化教育的发展,反映在科考的中榜人数上,南方对北方的优势不断在扩大。 (4)按照以往科考结果和此次科考及其调查结果,都证明第一次选拔是正常而且正确的。 文化教育事业的进步,需要有相当大的资金投入。如果经济地位削弱或者教育投入(相对)减少,都会对教育事业产生不利的影响。 【考生还可以选择下列角度】“南北榜”制度是科举制的一大变革,更

25、能体现科举考试的公平性。围绕洪武三十年科举考试的一系列事件,印证了古代中国大臣“伴君如伴虎”的感慨。科举考试的成绩与文化教育水平是相统一的。北方落榜考生的行为本身反映了他们所受教育的失败。等等。请考生在第45、46、47、48四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45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一 府兵制是和均田制紧密结合的兵役制度。军人按均田令受田,免除租调,平时生产,每年有一定的时间轮番宿卫。府兵需要自备一部分装具和兵器,因为可以分配到足够的土地,有一定的经济保证,能够以优良的装备出现在战场上。 材料二 自(唐)高宗以后,国有土

26、地不足,立功将士又日益增加,使府兵得不到足额田地,经济地位就无法得到有效保障,难以自备资粮和武器服役,国家不能保证按规定加以奖赏,打击了军人的战斗积极性。中唐以降,募兵制取代府兵制,在很大程度上使农民免除了兵役,部分地分担了农民的劳役负担。士兵由朝廷招募而来,长期服役,军器衣粮均由朝廷供给,一旦为兵,终身仰食官府,由专门将领统御,改变了府兵制下将不专兵,兵不识将的现象 摘自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1)根据上述材料,分析唐朝兵制改革的原因和意义。(10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募兵制可能导致的的问题。(5分)【知识点】唐代兵制改革【试题解析】(1)第一小问原因,材料一中“府兵制

27、是和均田制紧密结合的兵役制度”,府兵制是建立在均田制的基础上的;材料二中“自(唐)高宗以后,国有土地不足,立功将士又日益增加,使府兵得不到足额田地”,随着均田制的破坏,府兵制难以为继。第二小问意义,材料二中“在很大程度上使农民免除了兵役”,因此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兵役和徭役负担;“一旦为兵,终身仰食官府,由专门将领统御,改变了府兵制下将不专兵,兵不识将的现象”,提高了军队战斗力。 (2) 募兵制可能导致的的问题,材料二中“由专门将领统御”,容易形成军阀势力;进一步结合唐朝藩镇割据的比较严重的程度来论述。 【答案】(1)原因:府兵制是建立在均田制的基础上的,它的实施是因为有均田制的保障。(3分

28、)随着均田制的破坏,府兵制难以为继,被募兵制取代成为必然。(2分) 意义: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兵役和徭役负担;(2分)士兵成为职业军人而没有后顾之忧;(2分)军事力量得到了增强。(1分) (2)问题:募兵制实现了职业军人和专门将领的结合,容易形成军阀势力;(2分)事实上,当时唐朝的藩镇割据已经比较严重,募兵制无疑进一步加剧了藩镇割据,严重威胁了唐朝中央的统治。(3分)46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材料一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建国大纲第一条言:“国民政府本革命之三民主义、五权宪法,以建设中华民国。”标示革命建国的方针-并明定建设程序为军玫、训政和宪政三时期为国民革命的革命法典。

29、材料二 (1925年7月1日)国民政府成立宣言中,昭示要端四点: 1国民政府之职责,在履行中山先生的遗志,贯彻国民革命志业。 2国民革命之目的,在造成独立平等自由之中国,首在废徐不平等条约。 3废除不平等条约,当召开国民会议为执行之枢机,以收回帝国主义和国内军阀夺去的主权。4执行国民党党纲及政策,扫除障碍,从事建设。 摘自王正华:国民政府初创时期之组织及党政关系(1925年) (1)根据上述材料,概括国民党革命建国的基本特点。(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革命建国方针的意义。(7分)【知识点】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试题解析】(1)国民党革命建国的基本特点,材料一中“

30、国民政府本革命之三民主义、五权宪法”,作为民主政治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建设程序为军玫、训政和宪政三时期”, 确定了革命建国分“三步走”的实施程序;材料二中“以收回帝国主义和国内军阀夺去的主权”,反帝反封建相结合;“扫除障碍,从事建设”,革命和建设同步开展。 (2)革命建国方针的意义,结合材料中1925年的国内形势,从推动国民革命运动和进一步密切了国共合作。【答案】(1)特点:以三民主义、五权宪法为民主政治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2分)确定了革命建国分“三步走”的实施程序;(2分)反对帝国主义和国内的封建军阀相结合;(2分)革命和建设同步开展。(2分) (2)意义:设计出了中国民主政治的蓝图

31、,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的目标任务,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人民参加国民革命的积极性,成为国民革命迅速发展的重要保证;(5分)与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基本一致,进一步密切了国共合作。(2分)47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1945年初的波兰局势图(1)根据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描述1945年初波兰的局势。(9分)(2)结合所学的知识,分析二战结束后波兰的前景。(6分)【知识点】第二次世界大战;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试题解析】(1)1945年初波兰的局势,结合苏德战场已经开始反攻,从图中可见,苏德仍然在波兰中部地区作战;波兰虽然得以复国,但实际控制地区减少。 (2)二战结束后波兰的前景,结合美苏冷战局

32、面的形成,指出波兰只是实现形式上独立,仍然受到苏联势力大规模渗透。【答案】(1)局势:到1945年初,苏联已经将纳粹德国赶出苏联本土,并乘胜攻入德国占领的波兰东部地区;(3分)二战初期覆灭的波兰,在战争即将结束时得以复国,但只是控制领土西部和北部的部分地区;(3分)纳粹德国仍然在波兰中部地区顽抗,但离全面溃败已经为时不远了。(3分) (2)前景:二战结束后,纳粹德国完全退出波兰,波兰实现形式上独立。(3分)但是,苏联势力会大规模渗透,深深影响波兰的政治、经济和意识形态,成为苏联的附庸(仆从国)。(3分)48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 利玛窦于1552年出生于意大利,九岁时进入耶稣会学校学习。十六岁时

33、到罗马学习法律,十九岁时加入耶稣会,继续在耶稣会举办的学校学习哲学和神学。并师从著名数学家丁先生学习天算,二十五岁时参加一个学术中心,二十六岁时乘船前往东方传教,并于1582年8月抵达澳门,从此,他便在中国传教、工作和生活,足迹踏遍中国南北,于1610年死于北京。利玛窦对中国古代文化有直接的知识,是第一个直接掌握中国语文并对中国典籍进行钻研的西方学者他对中国的科学技术也表示称赞,对中医也很感兴趣。同时,他第一次正式向中国介绍了大量的宗教和科学技术知识。利玛窦对明末官僚体制的臃肿无能和吏治败坏,也有详细的描写。他说:“大臣们作威作福达到这种地步,以致简直没有一个人可以说自己的财产是安全的,人人整

34、天提心吊胆,唯恐受到诬告而被剥夺自己所有的一切。”“有时候,被告送给大臣一笔巨款,就可以违反法律和正义而得活命。”而利玛窦和其他传教士正是通过向皇帝、大臣和大吏们赠送礼品才逐渐取得立足之地的。 摘编自中译者序言(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利玛窦来中国传教,并且长期在中国停留的原因。(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利玛窦对中国官场情况的描写。(7分)【知识点】近代世界的思想家【试题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利玛窦来中国传教得益于新航路的开辟;能够长期在中国停留的原因,材料中“利玛窦对中国古代文化有直接的知识”,交流的障碍基本上消除;“利玛窦和其他传教士正是通过向皇帝、大臣和大吏们

35、赠送礼品才逐渐取得立足之地的”,与中国的士大夫的交往比较密切,从而获得认同。 (2)利玛窦认为“明末官僚体制臃肿无能和吏治败坏”,首先肯定这一观点,然后从欧洲的世俗封建势力并不强大、基督教的基本思想、利玛窦接受的教育等方面来评析影响利玛窦的价值判断。【答案】(1)原因:新航路开辟使经由海路到达中国成为可能;(2分)利玛窦对中国的语言文化知识和主流思想有比较深的了解,与中国人交流的障碍基本上消除;(3分)利玛窦与中国的士大夫的交往比较密切,其丰富的知识得到了中国部分知识分子的认同。(3分) (2)评析:利玛窦对当时中国官场腐败状况的描写不仅符合王朝衰败时期的基本规律,而且与明朝腐败的事实高度吻合。(3分)利玛窦信仰基督教,弃恶扬善、反对极度自私,是基督教的基本思想;欧洲的世俗封建势力并不强大,欧洲人觉得中国官场的腐败情况是不可思议的;利玛窦接受了比较高层次的教育,直接影响到利玛窦的价值判断。(每点2分,共4分;只要答出其中两点即可)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