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东滕州十一中2017届高三下学期历史第一周自测题(无答案)一、选择题1明朝一位学者指出:“或谓宋之弱,由削节镇之权故。夫节镇之强,非宋强也,强干弱枝,自是立国大体。二百年弊穴,谈笑革之,终宋世无强臣之患,岂非转天移日大手段。”这揭示出宋朝A强干弱枝实现王朝鼎盛, B中央能够有效控制地方C彻底根除地方割据基础, D君主专制权力得到加强2明代天工开物一书记载了我国某一时期的活塞式鼓风技术,活塞的反复运动可产生连续的风力,从而大大提高冶金的炉温。该技术有助于A打破西方科技垄断, B大大提高冶金业的规模C中国农业技术革命, D金属工具的进一步推广3哈佛大学杜维明教授在儒学创新的契机一书中指出:东亚的
2、发展“虽然深受西欧和美国的影响,但却不只是西方发展模式的翻版,(东亚各国)都和传统有血肉相连的关系。(在东亚发展过程中)儒家可发挥积极的作用。”材料表明A儒家学说始终对东亚文明起决定作用B儒家学说难以与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融合C西方发展模式必须以儒家思想为基础D东亚发展既吸取西方文明,又继承儒家文明4明末淸初,金圣叹择取历史上各体文学之精粹,选出“六才子书”,即“一庄子、二离骚、三史记、四杜甫、五水浒、六西厢”。李贽也有“宇宙间有五大部文章”之说,与上述吻合的有史记、杜甫、水浒。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A这些著作真实地记录了历史, B文人们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意识C世俗文学登上大雅之堂, D商品经济下文学
3、观念逐渐开放5下表是罗马法的分类。这体现出罗马法的主要特点是()A博采众长, B影响长远, C体系完备, D崇尚公平6(原创)在政治家中,拍拉图认为治国(管理)之术是一门专门技艺,管理者对人的管理必须是自愿而非强迫,并且管理者是能照顾人的心灵、关注人的灵魂健康的人。可见柏拉图的治国理念()A把公民作为城邦主体, B是通过教化实现民主政治C闪耀着人文主义色彩, D重在培养公民的健全人格7通过阅读下面不同历史时期的三幅图,你能得到的准确信息是圣母与圣子伏尔泰新青年A分别反映欧洲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和中国的新文化运动B分别代表资产阶级思想的兴起、发展和传播C反映了东西方文化的一脉相承D反映了东西方文化
4、的冲突8下表反映了英国不同时期工业制成品出口的地域分布情况(单位:%)。表中信息表明A英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 B亚非拉地区经济水平大大提高C亚非拉地区殖民化程度逐渐加深, D英国在欧洲的产品销售额下降9学者龙太江在论政治妥协:以价值为中心的分析中指出:第一,美国宪法所设定的政治体制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政治妥协机制;第二,从宪法的产生过程来看,它是一个多元利益相互妥协的产物;第三,从宪政发展过程来看,许多关健性的、重大的问题往往是通过政治妥协缓解并进而一步步解决的。对美国宪政发展表现出的政治妥协理解错误的是()A两党相互制衡的宪法规定体现了政治体制的妥协B参众两院议员席位的分配体现了多元利
5、益的妥协C人民权益的保障体现了宪政发展过程中的政治妥协D政治妥协有利于美国民主政治制度的建立与完善101844年6月4日,德国爆发了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马克思指出,工人们“毫不含糊地、尖锐地、直截了当地、威风凛凛地厉声宣布,他们反对私有制社会。”材料反映出()A起义受到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B欧洲无产阶级已登上政治舞台C起义的斗争目标设定显然过高, D起义具有无产阶级革命的性质11“十九世纪末,当人们开始换种眼光看待世界时,科学解释以雄辩的事实大声质问圣经的真实性,上帝创世论更多地成为了故事般的讲述。”由此可以推知生物进化论A打破了对传统基督教的信仰, B与第一次工业革命展开息息相关C促进了
6、宗教改革的深入进行, D改变了关于人类起源的传统认识12法国文学家爱弥尔法盖说:“是明确地冷静地观察人间的事件,再明确地冷静地将它描写出来的艺术主张。要从几千几万的现实事件中,选择出最有意义的事件,再将这些事件整理起来,使之产生强烈的印象。”这种文学流派是A浪漫主义B古典主义C现代主义D现实主义131938年国民政府电文称:査第二时期抗战开始以及我备战区本着运动战、游击战相配合积小胜为大胜之最高原则,以攻为守指导作战,屡遏凶焰,挫败顽敌,士气振奋,精神日旺;台儿庄胜利足为表征。该电文表明A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的中流砥柱, B国民党军队的战略战术发生重大变化C中国军队取得抗战以来首次大捷, D正面
7、战场有力地打击了侵华日军14有一位印度学者根据不完全的材料,曾就中国和印度两个国家1870-1952年之间的国内生产净值的增长率(%)做过粗略的估算,得出如下的比较数字:对此的解读不正确的是A半殖民地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比殖民地印度的经济增长速度低B与印度相比,中国长期战乱和动荡,不利于经济的迅速发展C近代历届政府压抑工商业经济的发展,导致中国经济发展缓慢D1933年后日本不断扩大的侵略影响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15“中国擅长的是道,西方擅长的是器。中国原来也包括器的,但是后来这套科学技术“器”的研究没有被重视,失传了,传到西方去了。我们现在向西方学习,学的即是我们传过去的东西,中国古已有之,传到西
8、方,现在天将器还中国,我们又学习。这是合理的,必要的。”材料中所说的“道”是什么?A中国传统思想道德, B科学技术C民本思想和制度, D自然规律16当年俄国共产主义小组中曾有一个女成员写信问马克思,社会主义革命理论是否可以在俄罗斯实现,马克思直接回答说不可能。可是后来的事实恰恰相反,革命第一个在俄国成功了,其主要客观原因是A俄国资本主义大工业最发达B俄国工人阶级力量最强大C列宁同志提出了科学的革命理论D一战严重激化了俄国矛盾17下面是反映美国某一历史时期国民生产总值(GDP)增长率(CPI)和财政赤字情况的三张图表,据此综合判断符合这一历史时期的经济活动实践是()A罗斯福政府的“新政”, B尼
9、克松政府的经济政策C里根政府的经济政策, D克林顿政府的新经济18下图是1947年美国的一幅宣传画制造和平,漫域反映了A二战后世界人民渴望和平的共同心声B美、欧希望用经济互助来巩固战时同盟C美国企图以发展经济来稳定西方阵营D美国放弃了军事扩张的传统对外政策19著名经济学家特里芬讲过一个“媳妇煮粥”的故事:从前有个媳妇,贤淑能干。后来婆婆让她主持家务,负责给全家人煮粥。由于每年打的粮食很有限,然而这一家却年年添丁进口,为了让全家人都吃饱,媳妇只好不断往锅里加水,结果是粥越来越稀。最后,婆婆怀疑媳妇把米偷着背回了娘家,一气之下,将她赶出了家门。据所学知识判断,与故事相吻合的是()A经济区域集团化的
10、趋势, B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C大国强权政治色彩的体现, 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20如果说昔日的机器仅有“骨骼肌肉”,那么今天的机器除了“骨骼肌肉”外,还有相当发达的“神经系统”。今天的“骨骼肌肉”也有了新的内容,例如动力机,除了蒸汽机、电动机以外,越来越多地采用核能、化学能、太阳能、光能等新能源的发动机。这些变化反映了A人们对未来世界的艺术想象力B科技革命对生产力的巨大推动C环境问题引发世界性能源革命D技术革命导致社会分工的细化21近代首先颁布废止女子缠足法令的政府是A清政府, B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C国民党政府, D人民政府新中国22下图是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撰写的一本著作的目录,
11、这本著作的名称是()目录农民问题的严重性组织起来打倒土豪劣绅,一切权利归农会“糟得很”和“好得很”所谓“过分”的问题所谓“痞子运动”革命先锋十四件大事A. 湖南农民运动考查报告 B.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C.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D. 新民主主义革命论, 二、综合题23【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自汉文帝改革刑制以来,宫刑时用时废。秦汉以来缘(连)坐的范围甚广,特别是出嫁女既随夫家受诛,又随父家受戮。曾魏时期所定新律缩小了缘坐的范围,并开缘坐不及出嫁女的先例。南朝梁律进一步缩小缘坐的范围,创缘坐妇女免处死刑的先例。曹魏新律将法定刑确定为死、髡、完、做、赎、罚金、杂抵罪七种。北魏律规定
12、了死、流、宫、徒、鞭、杖六种法定刑,北齐律承其后最终确立了死、流、徒、鞭、杖五刑。这一时期的刑法制度改革,为隋唐以后封建五刑的定型奠定了基础。从北魏、北齐开始,流刑已成为一种法定刑作为死刑与徒刑的中间刑,填补了自汉文帝以来死刑与徒刑之间的差等。北周又将流刑按里程分为五等,使流刑更为规范化。摘编自李超中国法制史习题集(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魏晋南北朝时期刑法制度改革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魏晋南北朝时期刑法制度改革的特点及影响。2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国富论两种译本的比较材料二梁启超1902年发表绍介新著(原富)中说:“其文笔太务渊雅,刻意模仿先秦文体,非多
13、读古书之人,一翻殆难索解”。l903年在他发表的文章中,又再次提到该书:“然乡曲学子,得读之者百无一焉,读之而能解其理者千无一焉,是岂不可为长太息也。”夏曾佑在l903年写给严复的信中也说:”原富前日全书出版,咋已卖馨,然解者绝少,不过案头置一编以立懂于新学场也。”当代学者俞政通过研究,得出结论:原富在20世纪初期的境遇,可以说是“生不逢时,曲高和寡”。摘编自赖建诚亚当斯密与严复:与中国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严复原富的翻译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原因。(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初期原富在中国出现文中境遇的原因。25铁路作为新生事物在西方大行其道之时,晚淸时
14、期中国铁路事业的发展却艰难曲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苏城(苏州)初复时,该(英因驻沪)领事等请由沪开铁路至苏,当经剀切禁阻査铁路费繁事巨,变易山川,彼族亦知断不能允,中国亦易正言拒绝。李鸿章致总理衙门的信(1865年)材料二议铜钱、铁路,此两事有大利于彼,冇大害于我,而铁路比铜钱尤甚洋人贪利无厌,志在必行或谓用洋法雇洋人,自我兴办,彼所得之利,我先得之。但公家无此财力,华商无此巨赀一时断难成议,或待承平数十年以后。湖广总督李鸿章奏折(1867年)材料三火车铁路利益甚大,东西洋均已盛行,中国阻于浮议,至今未能试办。将来欲求富强制敌之策,舍此莫由。倘海多铁舰,陆有铁道,此乃真实声威,外人断不敢轻于称兵恫吓。尚祈主持大计为幸。李鸿章致醇奈王的信(1883年)材料四甲午战后,中国铁路事北的格局为一变至1911年,帝国主义直接投资修筑的铁路46%;贷款建筑的铁路占40%;中国人自建的铁路仅1200千米,仅占14%。中国、美国、英国k路修筑情况统计表摘编自周积明最初的纪元等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李鸿章对修建铁路所持的态度。比较材料、二,指出其变化之处,并概梏李鸿章两次建言的出发点。(2)据材料三,指出李鸿章请求修建铁路的意图。据材料三、四,概括晚清时期中国铁路事业呈现的主要特点。(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晚清铁路事业发展对中国的主要影响,并分析李鸿章的意图没有实现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