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年石家庄市高中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测(一)历史试题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3卷I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卷上。 4卷试题一律在答题卡上相应位置作答。第I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1有学者指出:“智者并不是为智慧而教授智慧的思辨家其目的是培养能够在政治活动中获得胜利的人。”下列思想家
2、的主张与该观点相悖的是 A孔子 B墨子 C庄子 D韩非子2春秋时期孙武认为:“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千万之师举矣。是故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由此可见,孙武的国防观是 A兵民乃胜利之本 B经济是国防命脉 C经济军事化 D兵农合一3汉武帝时,政府明文规定:地处京畿的河东、河内、河南三郡文武长官不得由王室成员担任。其意图是 A预防地方官员结党营私 B加强国都的军事防御 C废除贵族血缘政治 D防止宗室势力威胁皇权4嘉靖八年(1529年),工部尚书刘麟等应诏陈言:“各府、州、县工匠,近多冒替影射,随解
3、随逃,徒以累民,而公家不得实用。”为此,建议“纳价以助大工(工程),每匠一名,照旧例每季纳银一两八钱。”该建议的实行 A标志着官营手工业的解体 B体现了商品经济的冲击作用 C导致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D表明人身依附关系的废除5“治天下者既轻其赋敛矣,而民间之习俗未去,蛊惑不除,奢侈不革,则民仍不可使富也。”由此可见,黄宗羲主张 A工商皆本 B整顿吏治、惩治腐败 C治贫与治愚相结合 D减轻人民负担6人丁兴旺是国治邦安的表征之一,所以健身除病的传统医学十分发达。这表明中国古代科技的特征是 A重经验 B重实用 C重自然 D重血统7晚清大臣陈炽指出:“中国官商情形隔膜,动以崇本抑末之说,视商人之盈亏成败
4、,漠然不加喜戚于其心。持此以与泰西各国通商,如下驷弩骀追踪骐骥,必使中国盈天下无一富商。所有利权皆归彼族,上下交困,仰人鼻息以为生。”这说明他 A对传统官商关系的认识有所变化 B意识到发展资本主义是国家根本 C固守重农抑商的传统政策 D反对外国商人在中国投资设厂81900年,梁启超指出:“夫国也者,何物也?有土地,有人民,以居于其土地之人民,而治其所居之土地之事,自制法律而自守之;有主权,有服从,人人皆主权者,人人皆服从者。夫如是,斯谓之完全成立之国。”其主张 A体现了中国传统的民本学说 B延续了以中国为中心的“天下观” C突破了“朕即国家”的传统观念 D与顾炎武的“国家观”基本一致9辛亥革命
5、前后,中国一直处在一种“国家危机”或“权威危机”之中,不论是改革派还是革命派一直都在努力探索一种新的国家形式。辛亥革命及民国的建立,意味着传统集权官僚体制崩溃。民国实质上是一个“军绅政权”,新的中央政府仍徒具形式,在“共和”的招牌下,国家实际陷于军阀割据和长期分裂状态。材料主要说明 A辛亥革命不具有实质意义 B强化中央政府权威的重要性 C中华民国的局限性 D共和制是社会进步的重要保障10由于保守拒变的自缚式心理定势,构成强大的社会压力,也箝制着先进知识分子的变革探索,致使他们处于两难的选择:既要因应时代,又要因循传统;既要因应世界潮流,又要顾及中国社会。下列史实完全突破了这一特征的是 A洋务运
6、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11下图所示趋势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通货膨胀严重 B国内政局稳定 C“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开展 D国家经济政策调整12下图反映的史实始于 A1928年 B1931年 C1937年 D1939年13“新中国成立后的一天,金秋的首都在鲜花的装点下,显得格外美丽。古老而又年轻的北京,迎来了共和国诞生以来第一大盛事。1226名代表带着全国各族人民的重托,第一次汇聚这里,共商国是。”“这次大会”召开时,我国 A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B“一五”计划提前超额完成 C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已经起步 D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14为了吸取苏联经济建设中的教训,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
7、“拿工人讲,工人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他们的劳动条件和集体福利就需要逐步有所改进。同时我们也历来提倡关心群众生活,反对不关心群众痛痒的官僚主义。随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工资也需要适当调整。”可见“教训”是 A生产过剩,市场狭小 B忽视民主与法制 C重视积累,忽视消费 D片面发展重工业151958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福建前线部队炮击金门,引起了台湾当局和美国的震惊,美国劝说蒋介石从金门、马祖撤军,但蒋介石却下令炮兵坚决回击。这种敌对状态一直持续到1978年底。这表明 A蒋介石改变追随美国的政策 B美国放弃“两个中国”的图谋 C国共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D海峡两岸关系日趋紧张16苏格拉底说:“你是一
8、名雅典人,属于这个因其智慧和力量而著称于世的最伟大的城市。你只注意尽力获取金钱以及名声和荣誉,而不注意或思考真理、理智和灵魂的完善,难道你不感到可耻吗?”该言论的历史背景是 A梭伦改革 B雅典民主制衰落 C克利斯提尼改革 D希波战争17从1545年到1800年,大约有60,000吨白银流向了中国。也就是说,欧洲人平均每年从中国购买了价值大约226吨白银的货物,这是1500年前欧洲每年购买所有亚洲货物的20倍之多。这一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B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C西欧自由资本主义发展 D中国闭关锁国政策松驰18恩格斯指出:“和启蒙学者的华美约言比起来,由理性的胜利建立起来的
9、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竟是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讽刺画。”下列作品体现这一时代特征的是 A巴黎圣母院 B战争与和平 C老人与海 D等待戈多19经济学家罗斯托在经济成长的阶段中,把西方经济发展划分为五个阶段:“传统社会”、“为起飞创造前提”、“起飞阶段”、“成熟阶段、“高额群众消费阶段”。其中的“起飞阶段”指 A手工工场阶段 B工业化阶段 C国家干预经济阶段 D福利国家阶段201852年英国修改的专利法,宣布凡属独创性的发明和见解均应受到法律保护并获得奖励,简化了申请专利的手续。规定发明创造在申请专利之后必须付诸实施;如果发明人自己不实施或妨碍他人合法利用,就要强迫实施或取消专利权。该法律的实施 A延缓
10、了工业革命的扩展 B促进了科学技术的长足进步 C违背了自由主义原则 D完善了英国民主政治211895年,恩格斯指出:“历史表明,我们以及所有和我们有同样想法的人,都是不对的。历史清楚地表明,当时欧洲大陆经济发展的状况还远没有成熟到可以铲除资本主义生产的程度。”这表明马克思主义 A缺乏产生的经济基础 B具有与时俱进的品质 C不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D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22据新中国五十年资料汇编记录:1968年和1971年我国两次从国际市场增持的400万盎司黄金可兑换16亿美元,而1974年增持的380万盎司黄金可兑换38亿美元。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 B“文革”时期人民币贬
11、值 C中美关系的改善 D美国霸权政策的调整23学者亨廷顿指出:“在冷战后的世界,文化既是分裂的力量,又是统一的力量。人民被意识形态所分离,却又被文化统一在一起。”下列史实体现了这一观点的是 A联合国的成立与壮大 B德国的分裂与统一 C欧共体的成立与发展 D苏联的建立与解体241964年,法国在西方阵营中率先同中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1966年3月,法国正式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并要求美军和北约欧洲盟军最高司令部撤离法国;1966年6月,戴高乐访苏时提出“从大西洋到乌拉尔”的“大欧洲”设想。这表明 A美国在争霸中处于守势 B欧共体力量的壮大 C中苏关系日益恶化 D法国力图突破两极格局25201
12、2年12月18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出席内阁会议,倾听大臣们的讨论。内容包括更改王室继承顺序相关法律、英国经济的近况等,并没有发表任何评论或讲话。大约半小时后,女王起身离开。这反映了英国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分权制衡 B内阁权力膨胀C议会是国家权力中心 D国家元首统而不治第卷(非选择题,共5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三题,其中26题16分,27题20分,28题14分,共50分。26(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汉代,御史大夫专门行使监督权,其下属御史中丞常驻内宫,专门负责监督王室和宫廷也可以说是监察皇帝的;另一下属御史丞则负责监督政府,不论中央、地方都在内。值得注意的是,御史大夫是
13、宰相的副手,因此,监察权是相权的一部分。唐代单独设立御史台,其职权限于监察政府,没有监察皇帝和宫廷的权力。但在政府中,仍存在专责监督皇帝的,那就是谏官,谏官由宰相任命。宋朝谏官改由皇帝任命,他们就不再监督皇帝,反过来监督宰相。明代将御史台改为纠(都)察院,专门监察政府。 摘编自管华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宪法学透视(1)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变化趋势,其反映的本质问题是什么?(6分)材料二 洛克主张的核心是把立法权与行政权分离在这一理论基础的指导下,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得以和平的方式完成孟德斯鸠在此基础上将三权扩大到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三权必须分立,且必须相互制约。美国的开国之父们在制定美国
14、宪法时,运用了权力制衡原则,主张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议会参众两院拥有立法权,总统享有行政权,法院掌有司法权,三权彼此制约,确保权力平衡。 陈曦浅谈美国的权力制衡机制(2)据材料二,概括作者研究两位思想家的角度。(4分)材料三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政治教授理查德纽斯泰特认为三个机关之间的相互合作也日益重要。例如立法权由国会行使,但法院有解释宪法和法律的权力,法官造法、法院也在一定程度上担负着立法的职责。又例如司法权,虽由法院行使,但一些带有裁判性质的权力正越来越多地由行政机关行使。这些都说明了严格意义上的权力分立是不存在的。 摘编自浅谈宪法中的分权制衡原则(3)据材料二、三,概括美国政治权力运行的
15、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意义。(6分)27(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商周开始,中国的城市主义就与国家的演进联系在一起。其城市的建设服务于国家的管理,大城市的规划要遵循“奉行天道”的原则。唐宋时期,中国的城市主义正在汲取新的营养,有了新的内容。唐代通过放宽对商业的限制,促进了商业性的大都市日益繁荣,如扬州、益州;宋朝鼓励贸易的发展,极大地刺激了国际性商业大都市的发展,如广州、漳州、泉州然而到了1600年左右,从漳州的码头和货栈可以明显地看出,中国城市的活力开始消散。 摘编自全球城市发展史(1)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城市功能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7世纪前后中国城市活力“
16、开始消散”的主要原因。(6分)材料二 从19世纪中期至19世纪末,美国初步形成以城市为中心的经济体系,美国社会也出现一系列相应的变化。纽约、芝加哥等在20世纪初人口已超过百万,1910年一个委员会对纽约及其他城市情况作过调查,所有的房间中,三分之一的住着两个人,其余三分之二则住有3人以上;费城和圣路易斯其排水系统总长度仅相当于这两个城市街道总长度的一半多一点。而新奥尔良和莫比尔等城市依旧大部分靠露天排水沟排泄污水。各种族、民族以同质形式居住在特定的街区,彼此间以拼图形式存在。据有关资料,从1880年到1890年,全国犯罪率上升了80%,大部分案件都发生在城市。 摘编自美国城市化进程探析(2)结
17、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美国城市化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据材料二,概括美国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8分)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后,城市的建立和发展受政府支配,城市的功能结构偏重于工业,呈现出工业型城市化。政府是城市化的主体,能通过各种措施限制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自由转移,同时可使政府采取强有力的方式从农业中积累城市化、工业化初始阶段的建设资金。尤其是在前30年,我国城镇人口比重由905%上升到1368%,平均年增长率为015%,而同期世界人口比重由282%上升到40%,年增长率达04%。 摘编自新中国城市化建设初探(3)据材料三,概括新中国成立后30年内中国城市化的主要特点,并结
18、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6分)28(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前日五代之乱,可谓极矣。五十三年之间,易五姓十三君,而亡国被弑者八,长者不过十余岁,甚者三、四岁而亡。至于儒者,以仁义忠信为学,享人之禄,任人亡国者,不顾其存亡,皆恬然以苟生为得,非徒不知愧,而反以其得为荣者,可胜数哉? 宋史(1)据材料一,指出宋代理学产生的背景。(4分)材料二 1912年,佛教中人纷纷组织佛教社团,希冀昌明革新佛教,以统一国民思想。4月11日,“中华佛教总会”在上海留云寺召开成立大会,大会颁布章程规定以“统一佛教,阐扬法化,人群道德完全,国民幸福”为宗旨。 陈焕章等说:“帷立国之本,在乎道德,道德之准
19、,定于宗教今日国本共和,以民为主,更不容违反民意,而为专制帝王所不敢为。且共和国以道德为精神,而中国之道德源本孔教,尤不容有拔本塞源之事,故中国当奉孔教为国教有必然者。” 陈独秀主张:人人平等;父子平等;男女平等。以真理言之,孰有统辖之权,孰有服从之义,故一切平等。 辛亥革命后国人道德信仰的重建(2)据材料二,概括国人重建道德信仰的主张,并指出其共同原因。(10分)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题号12345678910111213答案CBDBCBACBDDCC题号141516171819202122232425答案CCBBABBBABDD二、非
20、选择题:本大题共三题,26题16分、27题20分、28题14分,共50分。26(16分)(1)变化趋势:由监察政府、皇帝到只监察政府;监察权独立行使。(4分)本质问题:皇权不断强化(2分)(2)角度:内容、影响。(4分)(3)特点:分权与合作相结合。(2分)意义:分权利于防止独裁、腐败出现,保证民主政治的运行;合作利于提高行政效率,保障美国长期、稳定的发展。(4分)27(20分)(1)发展变化:由政治性到既有政治性又有商业性。(2分)原因:君主专制加强;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重农抑商政策的强化;闭关锁国政策的实行;新航路开辟的影响。(4分)(2)主要原因:南北战争的推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4分)存在问题: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城市各族、各阶层之间缺乏交流;犯罪率上升等。(4分)(3)特点:政府主导;工业型城市;发展速度慢。(2分)成因: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4分)28(14分)(1)背景:五代时期,政局动荡,皇位更替频繁;封建道德沦丧。(4分)(2)主张:佛教;孔教;西方启蒙思想(自由平等学说)。(6分)共同原因: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巨变;封建道德体系崩溃,重建道德信仰成为迫切需要。(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