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枝一叶总关情咏物诗四首子规:又叫杜鹃、杜宇、怨鸟。传说为周时蜀国国君,后被迫逊位,死后魂魄化为鸟,啼声悲哀。杜鹃的叫时,会“啼血”,因而古诗中杜鹃啼声中都表现一种哀怨忧愁。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李白蜀道难)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白居易琵琶行)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李商隐锦瑟)所咏之物:特点:表达的情感:杜鹃含冤亡、悲啼血同情冤屈人、不满黑暗社会明确鉴赏的步骤1、提炼所写物象描写特征的词语,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观其形)2、挖掘物象内在品格和精神。(悟其神)3、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
2、摩诗人所言之“志”(志向、思想、感情、情趣、爱好、愿望等)。(明其志)4、手法(懂其法)若教恨魄皆能化,何树何山着子规一联,俗中见奇,翻出新意,说说此句新在何处?由鸟及人,写出了人世不平,表达了诗人愤世嫉俗之意,显得新奇感人,寓意深刻。由物及人手法:托物言志(情)托物言志:就是诗人把自己的某种理想、人格或感情融于某种具体事物,就是物与志的结合。所借之物是作者的理想、志向、节操、憎恶的化身。托物言“志”:指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托物言“情”:指热爱、憎恶、赞美、快乐、悲伤等。新茎未遍半犹枯,高架支离倒复扶。若欲满盘堆马乳,莫辞添竹引龙须。葡萄赏牡丹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
3、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到高。请同学们带着以下问题阅读这两首诗歌:1、这两首诗歌分别咏了什么物?2、这些物有什么特点?3、诗人的感情是什么?4、诗歌用了什么手法?事物特点(特征、环境)情感手法葡萄半犹枯、支离仕途困顿,渴望援引托物言志小松生长在蓬蒿之地,开始不被赏识,最终得到认同不甘埋没、凌云壮志之心、批判目光短浅的“时人”托物言志严郑公宅同咏竹杜甫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雨洗涓涓净,风吹细细香。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注:严郑公,即严武,受封郑公。箨(tu),笋壳。帙,包书的布套。参考答案(1)形象特点:嫩竹新出,竹影阴凉,雨洗竹净,风送竹香。(2)翠竹的影子投映在书上,使人感到光线暗了下来。“侵”写出了竹影移动扩大的渐进过程。“晚”字则写出了竹影给人带来的时间错觉。晃动的竹荫移过酒器,显得更加清凉。“凉”字写出了竹影给人带来的触觉错觉。(3)答案符合诗意,言之成理即可。对于一个新生的美好的事物,应该予以保护扶持,而不要让它受到摧残。要呵护人才,不要摧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