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望月怀远 自南朝宋人谢庄在月赋中有了“隔千里兮共明月”的发现后,人们便开始通过明月寄托相思了。月亮好似一只巨大的折光镜,把此方的感情折射给彼方,又把彼方的感情折射给此方。正因如此,才有了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杜甫的“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月夜),苏轼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水调歌头),陆机的“照之有余晖,揽之不盈手”(拟明月何皎皎)。一、作者简介张九龄(678740),字子寿,韶州(今广东韶关)人。唐中宗景龙初中进士,位至宰相。在位直言敢谏,举贤任能,为一代名相。曾预言安禄山狼子野心,宜早诛灭,未被采纳。他守正不阿,为奸臣李林甫所害,被贬为荆州长史。开元末年
2、,告假南归,卒于曲江私第,谥号文献。他七岁能文,终以诗名。其诗由雅淡清丽,转趋朴素遒劲,运用比兴,寄托讽谕,对初唐诗风的转变,起了推动的作用。有曲江集20卷传世。二 读诗歌,理解内容。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情人:多情之人,指自己。遥夜:长夜。竟夕:通宵。怜:爱惜。滋:湿润。不堪:不能。【诗文解释】海上升起了一轮明月,远在天涯的人与我同样望月,思念对方。多情的人埋怨漫漫长夜,整个晚上想念亲人。熄灭蜡烛怜爱这满屋的月光,披上衣服觉得露水渐渐重了。不能把这满手的月光赠给你,还是回去睡觉吧,希望与你在梦里相见。1、本诗的感情基调
3、是什么?由题目“望月怀远”可见是借助月亮怀念远人,表达思念之情。三 诗歌赏析2 品味语言首联: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颔联: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颈联: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1)思考:此句乃千古名句,它好在哪里?“生”字好在哪里?小组讨论(2)思考:情人为何生“怨”?(3)思考:“怜”有何意味?“露滋”又有何意味?(1)思考:此句乃千古名句,它好在哪里?“生”字好在哪里?“生”在此可诠释为“生出”。赋予了明月与潮水以活泼的生命。自此江月便相伴相随,形影不离,尽性展示海上明月的美和情趣.一个“共”字使句子具有两层含义:一是诗人与远在天涯的伊人共此一轮明月;二是融融月光洒满人间,天下离人此时都在
4、望月怀远。2 品味语言首联: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意境特点:自然浑成,意境雄浑壮阔,景象中包含诗人博大宽广的胸襟。具有一种高华浑融的气象。这一句完全是景,点明题中的“望月”。通过“明月”这个意象,塑造了什么样的意境?远隔天涯的一对情人,因为对月相思而久不能寐,就会觉得长夜漫漫,故而落出一个“怨”字。这两句就以“怨”字为中心,以“情人”与“相思”呼应,以“遥夜”与“竟夕”呼应,上承起首两句,一气呵成。(2)思考:情人为何生“怨”?颔联: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2 品味语言(3)思考:“怜”有何意味?“露滋”又有何意味?“怜”应有怜爱之意。屋里烛光很耀眼,月光却是那么明亮。夜
5、已深了,气候更凉些了,露水也沾湿了身上的衣裳。“露滋”写尽了“遥夜”“竟夕”的精神,写出诗人凝神“望月”相思时间之久。颈联: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2 品味语言(4)思考:尾联如何理解蕴含其间的情感?明确:写因思念远人而不得相见,故面对月亮情不自禁地产生把月赠送远人的想法。尾联: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晋陆机拟明月何皎皎有句“照之有余辉,揽之不盈手”。化用古人诗句,写出了诗人的怅惘和失意。2 品味语言融情于景,借景抒情。3 抒情手法四、总结这是一首望月怀人的诗。由望月引起相思,竟彻夜不眠,月光是引起相思的原因,又是相思的见证。诗人通过写主人公的动作表达了主人公的内心情感。全诗意境雄浑而又幽清,
6、语言形象真切,情与景有机地交融在一起,温婉缠绵,回味无穷。1、以月寄托相思之情,抒发思乡怀人之感。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五、拓展迁移五、拓展迁移古诗词中的月亮意象:2、以月渲染清幽气氛,烘托悠闲自在、旷达的情怀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
7、西江月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的山居秋暝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古诗词中的月亮意象:五、拓展迁移五、拓展迁移3、以月渲染凄清的气氛,烘托孤苦寂寞的情怀。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白居易琵琶行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廿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姜夔扬州慢五、拓展迁移五、拓展迁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李白把酒问月)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张若虚春江花月夜)4、以月蕴涵时空的永恒五、拓展迁移五、拓展迁移5、以月象征高洁的品质。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屈原涉江)天清江月白,心静海鸥知。(李白)五、拓展迁移五、拓展迁移1、以“月”为意象,创作一首小诗。2、积累有关“月”的诗作,并背诵。六、作业布置谢谢!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