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观猎 王维 四十岁以前的王维,思想奋发向上,积极仕进,支持张九龄的开明政治,诗歌创作积极乐观,写下了不少具有强烈批判性的政治诗和具有奋发向上精神的边塞诗。观猎就是他前期的边塞诗。观猎观看将军打猎王维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请简要概括诗歌描写了哪些场面?场面一:射猎场面(首联、颔联)场面二:罢猎回营(颈联)场面三:回望猎场(尾联)先声夺人,写出了将军的英武勇猛、射艺高超。首句“风劲角弓鸣”,先写声:风声(风势大且猛烈)、角弓声(反衬“风劲”和弓力之强),未写人。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次句“将军猎渭城”,才写射猎的主人。考点
2、链接 分析人物形象类第一步明确类别(景、物、人)第二步结合句意分析第三步写出效果、情感答题模式:人物形象:身份+性格;()是一个/位()的()形象(本文主人公)是一位(英姿飒爽、意气风发)的(将军)形象。“鹰眼”因“草枯”而更能准确观察猎物,猎物绝无逃脱之机;“马蹄”因“雪尽”而略去阻碍,策马追赶更为迅捷。写狩猎时惊心动魄的场面。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地点在渭城。平原草枯,积雪消尽。这两句表示将军归猎之迅速,有瞬息千里之感。紧承“马蹄轻”而来。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新丰市与细柳营,二者相距三十余公里。表现手法:用典这两句可谓与开头遥相呼应,形成鲜明对比:射猎时风劲云涌,气氛激烈,猎后风定云平
3、,满载而归,心情悠然自得。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这里的“射雕”是指北齐斛律光精通武艺,曾射中一雕,人称“射雕手”,此隐用其事以赞美将军。场面一:射猎场面(首联、颔联)首联: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讨论:你认为哪两个字用得最好?为什么?劲和鸣,(1)风呼,弦鸣(2)风声与弓声彼此相应,风之劲由弦的震响听出,弦鸣声则因风而益振,“角弓鸣”三字已带出“猎”意(3)能使人想象到射猎的场面,唤起读者对猎手的期待,代声势俱足,才推出射猎的主角,将军的出现,此处是先声夺人。颔联: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此联中的“疾”和“轻”向来为人们所称道,你认为它们好在哪里?(1)“疾”是指鹰眼因草枯而锐利,“轻”是指
4、“马蹄”因“雪尽”而略去障碍。(2)这两个字形象地写出了猎鹰迅速发现猎物,骏马疾驰追逐的狩猎场面。(3)从猎鹰和骏马衬托出将军的身手敏捷。讨论如何做“炼字”题答题模式1、解释字义2、结合诗句内容分析3、表达效果颈联: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场面二:罢猎回营。“忽”和“还”二字看出将军高超,猎技神奇,身手敏捷、豪放潇洒、雷厉风行、精通武艺。又表现将军满载而归时喜悦和轻快的心情你认为哪两个字用得最好?为什么?诗歌的主旨是什么?通过描写了一位将军狩猎和归猎的过程,表达了诗人对将军的赞美之情,蕴含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总结诗歌通过描述了一位将军狩猎和归猎的过程,塑造了一位豪放潇洒、精通武艺的将军形象,来表现诗人的豪情壮志及建功立业的理想。诗歌运用了对比、衬托的表现手法,遣词造句用得准确精当,读来韵味无穷。拓展阅读江际作者:郑谷杳杳渔舟破暝烟,疏疏芦苇旧江天。那堪流落逢摇落,可得潸然是偶然。万顷白波迷宿鹭,一林黄叶送残蝉。兵车未息年华促,早晚闲吟向浐川。请从炼字的角度品析颈联中“迷”或“送”的妙处(1)迷,使迷失方向,江面上白波万顷,让归宿的白鹭都迷失了方向,突出了秋天江面的渺茫、苍茫。(2)送,送走。秋天的黄叶送走了寒蝉,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秋天的萧瑟凄清。作业:请把这首诗歌背诵出来。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