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孟子见梁惠王民贵君轻不愧亚圣,性善气正真乃完人。1.掌握文中字词等文言基础知识2.学习孟子对比说理的方法3.结合孟子思想树立积极健康的义利观学习目标老 吾 老 以 及 人 之 老,幼吾 幼 以 及 人 之幼。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天 将 降 大 任 于 斯 人 也,必 先 苦 其 心 志,劳 其筋 骨,饿 其 体 肤 空 乏 其 身,行 拂 乱 其 所 为,所 以动 心 忍 性,增 益 其 所 不 能。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生,亦我所欲
2、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我所了解的孟子论语大学中庸孟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之一,著有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并称为“孔孟”。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合在一起称“四书”。背景纵览战国中期,诸侯纷纷以征伐经营天下,往往追名逐利、惟利是图。世风蜕变,江河日下;兄弟反目成仇、儿子遗弃父母、臣子不顾国君,社会尔虞我诈、弱肉强食、混乱动荡。为了改变社会现实,孟子在世人面前高高地扬起了仁义的大旗。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
3、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品读课文,梳理文意1、字词梳理。(预习检测)2、文本翻译。(预习检测)亦有仁义而已矣只有上下交征利相互苟为后义而先利如果/以为后/以为先不夺不餍满足重点字词识记课堂检测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叟:对老人的尊称亦:句首助词,无义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
4、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亦:但,只交征利:互相求取利益。征,求取,追逐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苟为:如果,假如后义:以义为后,即轻视义。后文的“先利”,意思是重视利益。不夺不餍:不夺取全部就不满足。找出孟子在选文中的中心论点?孟子见梁惠王给他开出什么治国良药?立足原文,探讨分析孟子在文章中是如何论证自己的观点的?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合作探究)1、找出孟子在选文中的中心论点?“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5、”2、说出孟子所用的论证方法?正反对比论证 A、通过反面分析“利”的坏处-弑君 犯上 B、通过正面阐述“义”的好处-孝亲 忠君首尾呼应,突出立场 义先于利总结主旨:孟子见梁惠王一文采用正反对比论证说理,分析了急功近利就会弑君杀父,躬行仁义则会忠君孝父,“先义后利”,才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拓展延伸孟子的义利观究竟是怎样的?如何理解他的义利观?孟子的义利观“义”,孟子主要把它看作是人在生活中应遵循的,应内化于心的一种行为标准,一种道德规定。“利”在孟子的思想学说中主要指实实在在的利益、好处,可以说相当于我们现在通用的“利益”。纵观孟子全书,我们可以看到它洋溢着孟子崇高的精神境界和不渝的救世情怀:
6、以民为本,以利为本,崇古尚贤,崇义尚道,自承先圣,身任天下。正因为那个变革性、过渡性时代的礼乐崩坏、诸侯恣行、政由强国、社会动荡、民不聊生,孟子以天下苍生黎民为念,高举仁义的思想大旗四处游说,奔走呼号。表达了渴望丰衣足食,渴望安居乐业,渴望和平、统一、稳定的心声。讨论并展示:请同学们列举有关利义观的例子,谈谈你的感受!这是山西的一家商号的东家和掌柜的合影。读张合影,既要看到这家商号管理层的核心,老中青三代10人搭配,表明其经营人才的传承,更要注意到商号的对联:“大丈夫仁中取利,真君子义内求财”。晋商曾称雄国内商界500年之久,“仁中取利、义内求财”,商德功不可没,其价值难以量化。孟子义利观的现
7、实意义孟子的义利观是典型的重义轻利观,主张先义后利、以义统利、见利思义,对于我们今天考虑、衡量和处理个人与集体、集体与国家之间的利益关系问题时,无疑具有深刻的启迪意义。对我国当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具有的积极意义。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党的十八大以后,习近平主席提出了正确义利观。2013年3月,习近平主席访问非洲,这是习近平当选为国家主席后首次访问非洲,在坦桑尼亚发表演讲时,习近平主席提出真实亲诚的对非政策理念和正确义利观,引发广泛反响。2013年3月25日,习近平主席在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尼雷尔国际会议中心发表演讲。对于“正确义利观”,习近平主席这样阐述:义,反映的是我们的一个理念,共产
8、党人、社会主义国家的理念。这个世界上一部分人过得很好,一部分人过得很不好,不是个好现象。真正的快乐幸福是大家共同快乐、共同幸福。我们希望全世界共同发展,特别是希望广大发展中国家加快发展。利,就是要恪守互利的国家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有时甚至要重义轻利、舍利共赢原则,不搞我赢你输,要实现双赢。我们有义务对贫穷取义,绝不能惟利是图、斤斤计较。习近平阐述气候变化义利观:以“最大的决心”推动绿色发展。2015年11月3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巴黎出席气候变化巴黎大会开幕式并发表重要讲话。正确义利观: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追求正确义利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理念之一,是对马克思主义国际关
9、系理论的继承和创新发展。正确义利观是指在国际交往中,特别是在同发展中国家作中,坚持义利相兼、先义后利。中国外交的一面旗帜:正确义利观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理念之一,正确义利观对于各国正确认识和把握国际关系实践中的义利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我们只有顺应时代发展和进步潮流,在国际关系实践中坚决摒弃过时的零和思维,坚持义利相兼、先义后利,与各国人民共享机遇,共迎挑战,共维稳定,共创繁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前景才能真正实现。总结我们当今需要传承与发展儒家文化“义”中以仁义为先,利益在后的精华思想,让“义”成为我们行为准则,用“义”这种价值观来引导社会稳步发展!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