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一节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课后篇巩固提升必备知识基础练几千万年前,恐龙称霸全球,但不知什么原因,恐龙突然灭绝。一种学说认为,是小行星撞击地球所致;另一种学说认为,是地球的气候剧变所致。据此完成第12题。1.下列要素的变化使得恐龙生存的环境更加恶劣的是()A.气候变化B.植物变化C.分解作用D.自然环境各要素都发生了变化2.恐龙灭绝后,地球上其他动物得以生存和繁衍下来是自然环境的什么功能在起作用?()A.光合作用B.生产功能C.分解作用D.稳定功能解析第1题,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的变化,恐龙生存环境的变化是自然环境各要素都发生了变化。第2题,恐龙灭绝后,通过自然
2、环境的稳定功能,其他各物种的数量基本保持恒定,使得地球上其他动物得以生存和繁衍下来。答案1.D2.D读我国某区域农业生产系统各要素相互作用示意图,完成第34题。3.图中所代表的环节分别是()A.降水增加、大陆性增强、降水减少B.地面蒸发的水量增多、气温变幅减小、降水增加C.气温变幅减小、蒸发增强、降水增加D.地下水位上升、气温变幅增大、土壤表层盐分积累4.该示意图体现了()A.自然环境的整体性B.自然环境的差异性C.自然环境的相对稳定性D.人类对自然的改造力量是无穷的解析第3题,土壤湿度增大,土壤的比热容增大,则气温的变幅就会减小;土壤湿度增大,地面蒸发的水量会增多,则空气湿度会增大。由以上分
3、析可知,表示地面蒸发的水量增多,表示气温变幅减小。的上一环节表示的是蒸腾作用加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植物的蒸腾作用增强时,区域的降水会增加,因此表示降水增加。B项正确。第4题,读图可知,土壤湿度的变化可以引起其他要素的改变,体现了自然环境的整体性。A项正确。答案3.B4.A关键能力提升练某同学用土堆、烧杯、水、盘子和草皮设计了一个“气候、地形、生物对土壤的影响”的实验,他用等量的水以同等速度淋至土堆(如下图)。据此完成第12题。1.实验现象是()A.水在a土堆上流动速度较慢B.水流经b土堆多被截留、下渗C.a盘中被冲刷下来的土壤较少D.b盘中土堆边缘的积水量较大2.该实验主要证明了()A.降水
4、对地形的影响B.植被对土壤的影响C.地形对降水的影响D.生物对气候的影响解析第1题,植被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功能。由图可知,a土堆上无草皮覆盖,b土堆上有草皮覆盖,实验现象是水在a土堆上流动速度较快,A项错误;水流经b土堆多被截留、下渗,B项正确;a盘中被冲刷下来的土壤较多,C项错误;b盘中土堆边缘的积水量较小,D项错误。第2题,该实验主要证明了植被对土壤的影响,植被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功能,故选B项。答案1.B2.B下图示意青藏高原北部库赛湖的地理位置及该湖泊中M点的湖底沉积物剖面。据此完成第34题。3.图中M点的湖底粗颗粒沉积物形成的地质作用及季节分别是()A.风力作用春季B.流水作
5、用夏季C.海浪作用秋季D.冰川作用冬季4.近些年连续观测发现,湖底粗颗粒沉积层的厚度逐渐变薄,推测其原因可能是()A.青藏高原风力减小B.入湖水量逐渐增加C.全球变暖,气温上升D.区域生态环境改善解析第3题,读图,结合经纬度及地理事物的分布来看,图示区域位于青藏高原,冬季气温低、风力强劲,风力搬运作用使大量的粗颗粒物质在冰面沉积,春季气温回升,湖泊解冻,冰面上的粗颗粒物质沉积到湖底形成粗颗粒层;夏季流水搬运的粗颗粒物质在湖泊边缘沉积,细颗粒物质在湖泊中心沉积;冰川前沿不可能进入湖泊中心形成冰川沉积。A项正确。第4题,粗颗粒沉积层是风力沉积作用形成的,湖底粗颗粒沉积层的厚度逐渐变薄,说明风力侵蚀
6、、沉积作用减弱。青藏高原的风力在短期内变化不大;粗颗粒沉积层厚度变薄最可能是生态环境改善,植被覆盖率增加,风力侵蚀作用减弱。D项正确。答案3.A4.D5.下面是某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搜集的青藏高原地质演化的相关材料以及合作绘制的青藏高原自然环境整体性框图。阅读相关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大约在4000万年前,青藏高原从海底开始隆升。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缓慢抬升,现在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已超过4000米,形成独特的自然景观。材料二(1)按相关关系将下列数码填在框图相应的位置上。太阳辐射强气温低空气稀薄(2)据图简述青藏高原自然环境统一的演化过程。解析第(1)题,联系数码所代表的内容并根据框图所提供的其他条件(主要考虑其因果关系)来分析。第(2)题,自然环境各个要素的发展演化是统一的,一个要素的变化伴随着其他要素的变化,自然环境统一的变化过程,保证了自然环境要素之间的协调。答案(1)自上而下分别是。(2)地壳隆升,海拔不断升高(地势高),气候逐渐变冷、干燥;气候寒冷,终年气温低,多冰川;气候寒冷,土壤贫瘠,多冻土;气候寒冷干燥,植被为高山草甸草原,动物以能抵御寒冷的牦牛为主。(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