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2高二语文教案 3.8 雷雨 第1课时(鲁人版必修4).doc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45007 上传时间:2025-11-0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高二语文教案 3.8 雷雨 第1课时(鲁人版必修4).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2高二语文教案 3.8 雷雨 第1课时(鲁人版必修4).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2高二语文教案 3.8 雷雨 第1课时(鲁人版必修4).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3.8 雷雨 教案5第一课时(鲁人版必修4)一、教学目的:1.体会剧本中连续紧凑的戏剧冲突和个性化的人物语言;2.理解剧中所揭示的阶级矛盾的深刻意义。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 周朴园的性格特点和话剧的特点。2.难点: 通过剧情对资产阶级虚伪、自私、冷酷、残忍的阶级本质的揭露。三、教学时数:2课时四、教学步骤:第一课时词语补释:拜望:原是敬辞,指探望。文中含讽刺的意味。涔涔:形容汗水不断地下流。P92注谛听:仔细地听。谛:仔细。恩怨:恩惠和仇恨。文中偏指仇恨。见地:见解。交涉:跟对方商量解决有关的问题。文中含有办成事情的意思。惊愕:吃惊而发愣。昧心:违背良心

2、。昧:mi昏,糊涂,不明白。弥补:把不够的部分补足。伺候:在人身边供使唤,照料饮食起居。无赖:刁钻泼辣,不讲道理;游手好闲、品行不端的人。贤慧:指妇女心地善良,对人和蔼。也作“贤惠”。郁热:闷热。郁: 积聚而不得发泄。怨愤:怨恨愤怒。作者简介:曹禺,原名万家宝,1910年生,湖北潜江人。他从小爱好戏剧,1929年进南开大学,后来又转清华大学外语系,毕业后进清华研究院,专攻欧美戏剧文学,并从文学中汲取营养。1933年,在即将结束大学生活时,完成处女作雷雨。经巴金、靳以的推荐,这个剧本在1934年出版的文学季刊上发表。作者自己说: “那个时候,我是想反抗的,因陷于旧社会的昏暗腐朽,我不甘模棱地活下

3、去,所以我才拿起笔。雷雨是我的第一声呻吟,或许是一声呼喊。”(曹禺选集后记)继雷雨之后,又写出了日出北京人原野蜕变等剧本。雷雨日出成就最高,是他的代表作。在这两个剧本中,作者以卓越的艺术才能深刻地描绘了旧制度必然崩溃的图景,对于走向没落和死亡的阶级给予了有力的揭露和抨击。剧作震动了当时的戏剧界。1942年,曹禺把巴金的家改编成话剧,解放后,写了明朗的天胆剑篇王昭君。雷雨简介:雷雨以现实与往事相间的手法,写了一个封建资产阶级大家庭的矛盾。这个家庭的主人,某煤矿公司董事长周朴园在三十年前,还是个地主大少爷的时候,曾引诱女仆梅妈的女儿侍萍,生了两个孩子。后来,他为了娶一位“有钱有门弟的阔小姐”,强迫

4、侍萍把大儿子周萍留下,把刚生下三天的第二个孩子(鲁大海)带走,遗弃了母子俩。周朴园又娶了繁漪。并生了个儿子周冲。侍萍被逼得走投无路,冒着大风雪去跳河。她被救后,为了孩子,又嫁了两次,与后来的丈夫鲁贵生了个女儿四凤。不料鲁贵与四凤无意中又当了周家的仆人,儿子鲁大海当了周家的煤矿工人。于是以周家为中心发生了各种巧合的违反伦常的性爱关系,展开了错综复杂的矛盾: 继母繁漪与周萍私通,同父异母的兄妹周萍与四凤相爱,周冲也在追求四凤,而周朴园与鲁大海父子相互为敌,周萍与鲁大海兄弟之间亦互相仇视。这个悲剧的内幕是侍萍因繁漪通知她领回四凤而来到周家才被揭露的。这些矛盾酝酿、激发,终于在一个“天气更阴沉,更郁热

5、,低沉潮湿的空气,使人异常烦燥”的下午趋向高潮,又经过一番复杂的矛盾冲突,周萍和四凤终于知道他们原来是同母兄妹。于是一场悲剧发生了,四凤触电而死,繁漪的儿子周冲为救四凤不幸送命,周萍也开枪自杀了这个罪恶的大家庭终于归于毁灭。雷雨标题的意义:雷雨这个剧名,既指整个故事的背景、情节都和雷雨有关,高潮和结局又发生在雷雨之夜;又指剧中人物雷雨般的性格,象征渴求自由,冲决封建罗网的迫切心情。同时,作者以象征的手法告诉人们,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沉闷的空气里,一场大雷雨即将到来。这就深刻地反映了酝酿着一场大变动的中国社会的现实。节选部分结构:节选自第二幕,主要写周朴园与鲁家母子的对话,分两部分。第一部分:

6、三十年后周朴园和侍萍再次相见。第一层:侍萍以叙述别人故事的口吻,揭露周朴园的罪恶,诉说自己的遭遇。写他们过去的矛盾第二层:通过周朴园态度的变化,暴露他的伪善面目,表现侍萍这个劳动妇女的阶级本色。写他们现在的矛盾第二部分: 周朴园与鲁大海父子、侍萍与周萍母子见面。通过周朴园和鲁大海的激烈冲突,揭露周朴园压榨工人的罪行,反映工人阶级的反抗斗争。分段依据: 第一部分从家庭生活方面来揭露周朴园;第二部分从社会生活方面来揭露周朴园。为了使周鲁两家三十年的新仇旧恨集中在一幕戏中得到反映,作者灵活地运用了“回顾”的方法,把历史和现实,过去和现在紧紧联系起来了,用以刻画人物性格,推动剧情发展。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