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语文 考试时间:150 分钟 试题满分:150 分 2016.5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考生注意: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号、姓名填写在试题、答题纸上,贴好条形码。考生要认真核对涂准答题卡上的相关信息。2. 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第卷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第卷阅读题,共70分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微”视角下的“大”能量彭榕网
2、络谣言是在网络这一特定的环境下,网络使用实体以特定方式传播的对网民感兴趣的事物、事件或问题的未经证实的阐述或解释。也有学者认为,网络谣言是通过互联网传播的没有事实根据的消息。由此可见,网络谣言基于网民通过网络对某一事件表达立场、观点,并传递事件本身的信息(非全面也非客观)。网络谣言并非完全是空穴来风,也并非完全与事实真相相悖,只是一种未经证实的舆论形态。与传统媒体不同的是,在微博上发布的信息并非都经过求证,也不排除个别人有通过微博恶意传播虚假信息和言论,以制造舆论焦点的目的。绝大部分微博博主都来自社会底层,与传统新闻媒体、主流门户网站的从业人员不同,这些博主很少带有预设立场和功利性,但也缺少媒
3、体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与理性思维,微博博主发布信息更多是率性而为,其优势与不足都是显而易见的。绝大多数微博博主身上的“民粹主义”倾向更加明显,且往往以弱者面孔出现。在平民话语权得到伸张的今天,“有话要说”的人越来越多,“屌丝”声讨“X二代”、官员腐败等能得到诸多网民的回应与关注,但往往很少有人去确认这些信息本身真实与否。这些现象都在客观上促进了谣言的产生和扩散。基于信任人际群体的传播特征。微博传播信息基本遵循博主发布信息,粉丝接收信息,并进行下一轮次传播这一规律,微博传播信息一般情况下是基于信任的人际群体。而信息在信任的人际群体里传播时一般会呈现出传播者不过多考虑信息的真伪而直接进行下一轮次传播
4、的现象。这种基于信任群体的信息传播方式就为谣言的产生和传播插上了翅膀。谣言酿成公共危机事件。网络谣言一旦产生,就会借助互联网这样开放的平台呈“爆炸式”扩散,大量的网民和普通民众可以在很短时间内接触到谣言信息。此时,有的民众会出于不同目的或相信或半信半疑,并体现在实际行动上,民众的实际行动又反过来印证着谣言,从而引发谣言在更大范围的传播。例如,在“抢盐风波”中,网络传播盐要涨价或吃碘盐可以预防核辐射的谣言,大批民众便涌到街头抢购,抢购行为也似乎印证了谣言的内容,从而引发了更大范围的抢购风潮。在谣言的传播过程中,一旦有公众将传闻付诸行动,必然会引发谣言更大范围的传播,难免酿成公共危机事件。由于微博
5、发布信息多属于个体行为,受信息发布者素质、知识视野、判断能力等因素影响,多加入了发布者个人的理解,往往不能全面地反映客观事实。此外,在微博发布信息的过程中,不可否认有个别博主不经过求证,就将道听途说的信息通过微博发布出去,甚至个别怀有不良用心的博主歪曲客观事实来发布微博信息。在此,需特别指出的是,微博实现了一对多的传播模式,影响力大的博主发布的信息更容易扩散并引发二次传播。当这些不能准确反映客观事实的信息对公众有足够的吸引力时,网络谣言将不可避免地产生。(节选自人民论坛2014年32期,有改动)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传统媒体发布的信息必须经过论证,符合事实。微博则明
6、显不同,发布的信息无须经过论证,也有人借微博传播虚假信息与言论。B.绝大多数博主在微博上展现的是弱者形象,他们身上体现“民粹主义”倾向,很多人不确认信息的真假,促进谣言的产生和扩散。C.微博发布信息的轨迹:首先博主发布信息,其次粉丝接收信息,基于信任,一般不考虑信息的真伪,他们就进行了下一轮次传播。D.微博传播的模式为一对多,导致网络谣言产生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于,一些影响力比较大的博主发布不能准确反映客观事实的信息,并引发了再次传播。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网络谣言主要通过微博这个媒介传播没有事实根据、未经证实的信息,且这些信息反映的是广大网民感兴趣的事物、事件或问题。
7、B.在平民拥有平等话语权的今天,欲发出诉求的人越来越多,“屌丝”声讨“X二代”、官员腐败等话题能得到诸多网民的回应和关注。C.网络谣言一旦产生,通过互联网这个媒介进行迅猛传播,呈现“爆炸式”扩散,大量的网民与普通民众可以很快接触到谣言信息。D.有个别博主没有求证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就将道听途说的信息通过微博发布出去,而有些居心叵测的博主不怀善心,歪曲客观事实。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网民通过网络表达的对某一事件的立场与观点,传递的未经证实的信息即为网络谣言,其实这些谣言并非完全空穴来风,也并非完全与事实真相相悖。B.绝大部分微博博主之所以发布信息率性而为,是因为他们
8、来自于社会底层,很少带有预设立场与功利性,缺少媒体人的专业素养与理性思维。C.网民传播谣言信息,一些民众出于不同目的相信,民众采取行动来印证着谣言,谣言在更大范围传播,从而酿成公共危机事件。D.微博发布信息大多属于个体行为,一般不能全面、准确地反映客观事实。主要与信息发布者的素质、知识视野、判断能力等因素相关。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蔡子英,永宁人,元至正中进士。察罕开府河南,辟参军事,累荐至行省参政。元亡,从扩廓走定西。明兵克定西,扩廓军败,子英单骑走关中,亡入南山。太祖闻其名,使人绘形求得之,传诣京师。至江滨,亡去,变姓名,赁舂。久
9、之,复被获。械过洛阳,见汤和,长揖不拜。抑之跪,不肯。和怒,爇火焚其须,不动。其妻适在洛,请与相见,子英避不肯见。至京,太祖命脱械以礼遇之,授以官,不受。退而上书曰:“陛下乘时应运,削平群雄,薄海内外,莫不宾贡。臣鼎鱼漏网,假息南山。曩者见获,复得脱亡。七年之久,重烦有司追迹。而陛下以万乘之尊,全匹夫之节,不降天诛,反疗其疾,易冠裳,赐酒馔,授以官爵,陛下之量包乎天地矣。臣感恩无极,非不欲自竭犬马,但名义所存,不敢辄渝初志。自惟身本韦布,智识浅陋,过蒙主将知荐,仕至七命,跃马食肉十有五年,愧无尺寸以报国士之遇。及国家破亡,又复失节,何面目见天下士。管子曰:礼义廉耻,国之四维。今陛下创业垂统,正
10、当挈持大经大法,垂示子孙臣民。奈何欲以无礼义、寡廉耻之俘囚,厕诸维新之朝、贤士大夫之列哉!臣日夜思维,咎往昔之不死,至于今日,分宜自裁。陛下待臣以恩礼,臣固不敢卖死立名,亦不敢偷生苟禄。若察臣之愚,全臣之志,禁锢海南,毕其余命,则虽死之日,犹生之年。或王蠋闭户以自缢,李芾阖门以自屠,彼非恶荣利而乐死亡,顾义之所在,虽汤镬有不得避也。渺焉之躯,上愧古人,死有余恨,惟陛下裁察。”帝览其书,益重之,馆之仪曹。忽一夜大哭不止。人问其故,曰:“无他,思旧君耳。”帝知不可夺,洪武九年十二月命有司送出塞,令从故主于和林。(选自明史卷一百二十四列传第十二)4.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累荐
11、至行省参政累:多次B.曩者见获曩:以前C.分宜自裁宜:应该D.帝知不可夺夺:夺取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元、明、清时,贡士经乡试后,及第者皆赐出身,称进士。且分为三甲:一甲3人,即状元、榜眼和探花,赐进士及第。B.长揖,古代汉族交际礼仪风俗,流行于全国大部分地区,即拱手高举,处上而下(双手抱拳举过头顶,鞠躬)。C.古代中原人通常称胡须为“须”,“胡”是对北方和西方少数民族的称呼,后天下一统,汉胡一家,遂称“胡须”。D.士大夫是古代对于社会上具有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和官吏之统称。“士人”,是指没有官衔、介乎官民之间的读书人。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
12、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蔡子英仕途多舛。在元朝时,曾担任过各种职务,终官至行省参政,后跟从扩廓逃到定西,明军攻克定西,蔡子英只好独自逃入南山。B.蔡子英机智灵敏。让明太祖派人找到了,本是用驿车送到京师,但到长江边,他逃走了,后变换姓名,受雇替人舂米。很久以后,又被抓获。C.蔡子英知晓廉耻。经押解路过洛阳时,他的妻子恰巧在洛阳,请求和他相见,蔡子英因为被俘而失去了气节害怕妻子骂他只好躲避不肯相见。D.蔡子英不卑不亢。到京师后,皇上授予他官职,他誓不相从,还上书给皇上,太祖看了他的信后更加看重他。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陛下乘时应运,削平群雄,薄海内外,
13、莫不宾贡。译文:_(2)若察臣之愚,全臣之志,禁锢海南,毕其余命,则虽死之日,犹生之年。译文:_(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乌夜啼李白黄云城边乌欲栖,归飞哑哑枝上啼。 机中织锦秦川女,碧纱如烟隔窗语。 停梭怅然忆远人,独宿空房泪如雨。【注】秦川女:唐代李善注引纤锦回文诗序曰:“窦滔,苻坚时秦川人。被徙沙漠,其妻苏氏。滔临去别苏,誓不更娶,苏氏织锦,作回文诗以赠之。”8.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黄云城边乌欲栖”一句在诗中起什么作用?(5分)9.这首诗是如何突出表现织锦秦川女的情感的?请就其中两点做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
14、空缺部分。(1)杜甫登高中,“_,_”两句,表现了自己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处境,也蕴含着要与生命进行顽强抗争的精神。(2)李商隐的锦瑟一诗中的“_,_”两句,运用了庄子梦蝶、望帝变鸟的典故,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的哀伤之情。(3)蜀道难中写出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句子是:_,_乙选考题请在第三、四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新 年 礼 物侯发山进入腊月,年的味道便越来越浓了。一街两行都挂上了火红的灯笼,大的,小的,圆的,长的,各种形状的都有。超市、商场门口的大海报,你方唱罢我登场,打折、降价的信息扑面而来。街口巷角
15、的空地也全被小商小贩们占领了。过年了,城管也睁一眼闭一眼的,他们也知道弱势群体的不容易。卖衣服的,卖年货的,还有现杀活羊的都来了。有商家门口的音响放着“新年好啊新年好”。不时炸响的鞭炮,更是把年味送到了城市的各个角落。李娟走进商场,打算给母亲买件礼物。迎宾小姐穿着大红的旗袍,脸似乎比平时笑得还灿烂:“欢迎光临!”每到年关,李娟必给老母亲买一件礼物。她自小没了父亲,是母亲一把屎一把尿,既当娘又当爹地把她和弟弟拉扯大的,不容易。记得进城的头一年,她给母亲买了一个洗脚盆。还是李娟在雇主家看到洗脚盆后,才决定给母亲买的。李娟是一个家政服务员,说白了,就是保姆。李娟在电话里给母亲说,睡前泡泡脚,胜似吃补
16、药。这话也是雇主给李娟说的,李娟又问了雇主一次,才记住。先前在老家,晚上睡觉前谁洗过脚?即使偶尔洗一次,也是用的洗脸盆,谁用过那种木制的、带按摩的洗脚盆?第二年,她给母亲买了一个袖珍音响,里面装了个卡,录满了家乡戏,豫剧、曲剧,还有大鼓戏。弟弟和弟媳在外打工,不常在家,母亲一个人在家孤独,听听戏也不寂寞。这玩意也是李娟在公园里见到的,不少城里老人都有,腰里挎着,手里拿着,口袋里装着,想听谁的就听谁的,比收音机方便多了。第三年,她给母亲买了一个按摩椅,母亲经常腰疼,都是干农活给累的。这也是李娟看到雇主家里有这个,才想起给母亲买的李娟东瞅瞅,西看看,给母亲买什么合适呢?衣服?平时没少给她寄,弟媳也
17、给她买,到老也穿不完。用的?电视机,家里有。冰箱,家里也有,除了过年派上用场外,其他时间都罢着工。洗衣机,在弟弟的屋里锁着。李娟想再给母亲买一个,母亲不要,说村里不少人家都有,使用的却很少,都当成柜子塞满衣服了,说洗衣机老费电。即便是给母亲买了,会不会用还得一说。吃的?母亲饭量不大,也不吃肉,说老了,吃啥都不香甜了。开心果、核桃之类的坚果,咬不动。李娟在商场转悠了半天,也没想好给老母亲买什么礼物好。她打通家里的电话,问问母亲还缺少什么。听到是她的声音,母亲在电话那端显得挺激动:“娟,是你吗?你五天都没打电话了。家里啥都不缺你啥时间回来?”家里装的是座机,母亲却不会拨号,不能主动打电话,只能接电
18、话。又是这句话。每次打电话,母亲都问李娟啥时间回去。李娟耐心解释道:“娘,我最近工作忙,回不去。”前不久,李娟刚换了雇主,这一家有一个老太太,她的儿子、儿媳都在国外,忙,没时间回来陪老人家,老太太晚上睡不着,想找个人说说话,晚上陪她睡觉。老太太的儿子给的价钱也诱人,李娟就答应了。母亲在电话那端不说话。母亲似乎不高兴,李娟忙换了欢快的语气:“娘,我弟弟他们回去了吧?我们几天前通过电话。我有时间就回去。”弟弟他们回去了,这个年也就热闹一点,家里也不至于太冷清。“娟,给你寄的礼物你收到了吗?”母亲在电话那端怯怯地说道。给我寄礼物?李娟感到新奇:“娘,您老人家给我寄啥子礼物,真是的。”母亲又说:“我让
19、你弟弟寄的,他说丢不了,你会收到的。你弟弟他们今儿去镇上赶集了”电话挂断后,李娟就拨通了弟弟的手机,闲聊了一会儿,就问到正题:“娘说给我寄的礼物,啥礼物?”“姐,你别生气啊。娘给我两百块钱,让我买张火车票给你寄去我今天早上才在网上订购的,让他们直接送票去你那里,估计今天就会给你打电话,是腊月二十六的票。姐,你几年没回来了,你就回来一趟吧。你知道吗?你给娘买的洗脚盆,她一直没拆封,按摩椅一次也没用姐,你真的很忙吗?娘想让你回来陪她睡一晚上”弟弟的话音没落,李娟眼里的泪已悄然滑落下来。(选自小小说月刊2015年第9期,有改动)(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20、)()()A.母亲接到李娟的电话,始而激动,继而沉默,再后怯怯地问话,表现了她对女儿由思念、期盼到理解、关心的变化,这是小说的细腻之处。B.李娟在商场转悠了很久不知道给母亲买什么礼物,就打电话问母亲缺少什么,这样写推动 了情节的发展,引出了下面母亲为李娟寄礼物的事。C.李娟陪雇主老太太睡觉,而放弃陪母亲睡觉,令人感慨,其中蕴含着作者对现在家庭和社会伦理关系的忧虑和反思,这是小说的深刻之处。D.弟弟回到家里过年,而且还帮母亲劝姐姐回家过年,说明弟弟对孝道的理解和实践都超过了姐姐,他是小说着力树立的一个鲜明的孝子形象。E.李娟听弟弟在电话里讲述母亲对她的思念和期盼,于是也开始思念母亲,迫不及待地想
21、回家和母亲团聚,感受母女亲情,所以流下了泪水。(2)小说开头一段写了什么内容?为什么要写这样的内容?请简要分析。(6分)(3)小说在刻画李娟这个形象时,突出了她的哪些特征?请简要分析。(6分)(4)新年礼物对李娟和母亲来说,意义不同,请结合小说内容说明,并简要分析新年礼物在小说中有哪些作用。(8分)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一代儒宗马一浮郭继民学者刘梦溪曾以“高人逸士”评价马一浮。马一浮幼年时的“本是仙人种,移来高士家”的诗句似乎预示了其高人的走向。马一浮幼年时即智慧过人。初始随母亲学文,母丧后他的父亲请名士郑举人来教。后举人辞馆,理由是这
22、孩子才智超老师。父亲从此不再延师,听任自学。马一浮一生阅书无数,且过目不忘,被喻为中国20世纪的“读书种子”。李叔同说:“马先生是生而知之的。假定有一个人,生出来就读书,而且每天读两本,而且读了就会背诵,读到马先生的年纪,所读的还不及马先生多。”青年马一浮在赴美期间,广泛涉猎了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的哲学、社会学等著作。后转赴日本学习日文和德文,并携德文版资本论回国。据资料显示,马一浮是将资本论原版引入中国的第一人。中国当时的世界地位及西方人对中国的歧视促其写下了“沧海飘零国恨多”“国命真如秋后草”的诗句并最终东归。回国后,马一浮依旧热衷西学,翻译了堂吉诃德政治罪恶论等著作。自1906年起,他
23、正式转向国学,并在广化寺潜心读书。三年内,他读完了36 400余册的“四库全书”,并做了大量笔记,为其日后的国学研究夯实了基础。马一浮的诗歌造诣极高,从11岁的神童诗到临终的绝笔诗,皆融入其性情与学问。他11岁即能依题限韵作出好诗。临终作拟告别亲友诗虽短短四十言,但集儒、释、道为一体,诗歌情感真挚,非有真性情者不能作出。熊十力早年曾评价说:“马一浮的学问,能百家之奥。其特别之表现在诗,后人能读者几乎等于零。”马一浮的书法亦精纯,他擅长草书,精于篆隶,风格凝练,法度谨严。书法家沙孟海曾说:“展玩马先生遗墨,可以全面了解他对历史碑帖服习之精到,体会之深刻,见解之卓越,鉴别之审谛,今世无第二人。”除
24、精通诗、书外,马一浮亦精于篆刻艺术,通于画理。沙孟海评价其印风:“朴茂高雅,纯用汉法古意新姿,韵味无穷。”至于绘事,马一浮虽少践行,但也提出了卓然洞见。他认为,绘事需要有两种准备:一是对艺术史的考察,二是对艺术理论的理解。作为“游于艺”的绘事最终应“归于仁”,以达到“以胸中至美至善之理想,改正现实之丑恶”。1907年他曾表达了这样的心愿:“欲为儒宗,著秦汉以来学术之流派;为文宗,记羲画以降文艺之盛衰。”自此之后,他以传承儒学、“续接圣贤血脉”为己任,不为时局、世俗所动,终成一代醇儒。梁漱溟评价他为“千年国粹,一代儒宗”。蔡元培曾请马一浮去北京大学任教,因不同意北大反孔、废经的教学理念,马一浮婉
25、拒之。抗战期间,他为了保留一点儒家的种子,以传统儒家礼教的模式创办了一所书院复性书院。他提倡精英教育,纯然以求学问道、传承圣贤血脉为目的,并不考虑学生是否能因此“谋职”或就业。此主张与熊十力产生了分歧。马一浮研儒,不在于义理,而在于复“性”。马一浮尝言,“我不会做官,只会读书”,可谓其志坚性醇的体现。马一浮认为,儒学的真谛在于“指归”自己。他真切指出:圣贤唯有指归自己一路是真血脉。真儒者在于切身践行居敬存诚、涵养察识的功夫,而不在于言说。如果学人不能实下工夫、自治病痛、向上提持、自显性德的生命进路,那么多学何益,多说何益?他的学术要旨就是“六艺统摄一切学术”。他认为,“六艺皆史”的主张“流毒天
26、下,误尽苍生”,“学者须知,六艺本是人性分内所具的事,不是圣人旋安排出来的”。若把六经堪称史学甚至是考据学,那么心性之学就将蜕变,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马一浮所说的“统摄”,指融会贯通之义,它不仅仅发生于六艺之间,即所谓易统礼、乐,春秋统诗、书等,而且六艺还可以统摄西学。“西方哲学所说的真、善、美,皆包含在六艺之中。诗是至善,礼、乐是至美,春秋是至真若是西方有圣人出,行出来也是这个六艺之道,但是名言不同而已”。虽然其观点值得商榷,然而,他对传统文化所持的态度是值得肯定的。马一浮终生追求并践行易经中“语默动静,贞夫一也”的境界,纵观其洁净精微的人生历程,他已进入化境之中,正可谓:“性醇智高,
27、道深行逸。默然不说,其声如雷。斯人已逝,精义长存。一代宗师,千古国粹。”(选自社会科学报,有删减)(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正是因为马一浮启蒙早,幼年就跟着母亲学文,使得他才智极高,以至于后来他父亲请来 的郑举人也辞馆不教,父亲也不再延师。B.精通艺术和儒学的马一浮曾将二者联系起来,认为绘画最终应归于仁,达到心中至美至善之理想,改正现实的丑恶。C.文章的题目是“一代儒宗马一浮”,但在行文的过程中却写到了他对于西方之学的热衷,这样的写法有偏题之嫌疑。D.梁漱溟对马一浮的评价,与一浮欲为文宗和儒宗的心愿以及在纷扰世俗、动荡时局中志坚性醇的表现不无关系。
28、E.马一浮曾经提出“六艺统摄一切学术”的学术要旨,认为六艺间有统摄关系,西学也合乎六艺之道,作者是赞同马氏的说法的。(2)马一浮青年时期曾赴美奔日,你如何看待他这一段“西学”生活?请结合文章分析。(6分)(3)马一浮能成为“一代儒宗”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这篇文章的内容,谈谈你的看法。(6分)(4)有人认为马一浮人生能有大成,这与他读书特别多是有关联的,但也有人认为这与他自己的天赋有更大关系。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8分)答:_第卷表达题,共80分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李可染是中国近代画坛一位里程碑式的人物,他_,取中西绘画之长
29、,融入水墨画创作之中,尤擅山水。他不但是位作家,而且善于绘画、书法、朗诵,对京戏也有很深的造诣,赢得了大家的口碑,大家都称赞他_。李今庸7岁入私塾读书,开始攻读论语孟子礼记等儒家经典著作,并_,日记千言,常过目成诵。A.博学多才博古通今博闻强识B.博学多才博闻强识博古通今C.博古通今博闻强识博学多才D.博古通今博学多才博闻强识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据来自世界卫生组织的估计,2020年以前,全球儿童心理障碍会增长50%,成为儿童致病、致残和致死的最主要原因。B. 据悉,我国现在平均退休年龄不到55岁,除非洲外,大多数国家都是在65岁67岁,这说明我国的平均退休年龄与多
30、数国家相比差距较大。C.被喻为“象牙塔”的校园,往往被视作思想净土、道德高地,同时它也承载了教书、育人的重大责任,它对人们充满了深切期待。D. 2015年11月22日逝世的韩国前总统金泳三,与金大中和金钟泌三人执掌政坛被称为“三金”时代。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一线城市逐步收紧城市人口扩张的趋势,又存在生活成本高、居住压力大、环境污染和交通拥堵等问题,而二三线城市正在迅猛发展,所以_。A.“北上广深”对90后大学毕业生的吸引力正在逐步减弱,二三线城市正逐渐成为大学生就业的重心B.二三线城市正逐渐成为大学生就业的重心,“北上广深”对90后大学毕业生的
31、吸引力正在逐步减弱C.90后大学毕业生对“北上广深”的青睐正在逐步减弱,选择二三线城市就业的越来越多D.90后大学毕业生选择二三线城市就业的越来越多,对“北上广深”的青睐正在逐步减弱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雾霾的主要成分是PM2.5和PM10这些细微的小颗粒,主要来源是过多的工业污染排放、城市燃煤、汽车尾气等。很多城市一年有200多天被浓重的雾霾包围,多地PM2.5频频爆发创纪录,_。雾霾危害比非典严重得多,非典可以研制出药剂来战胜,_,它对人体致病的证据也愈发清晰。如果要解决北京以至整个华北地区的空气污
32、染问题,_,任何省市孤立地治理雾霾都终是徒劳的。17.以下是某市“双十二”购物节通过网民问卷对打折购买商品进行调查的结果,表中数据为网民购买某类打折商品所选择消费市场的百分比,请根据此表概括出至少两条信息,不超过60字。(5分)打折商品消费市场服装(%)鞋、包(%)家用电器(%)综合性百货商场43.017.616.0主题商场22.625.044.4超市26.647.228.4小店7.810.211.2答:_六、写作(60分)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美国西点军校学雷锋”是1981年的一则愚人节新闻,李竹润当时不明就里,信以为真,把它写进新闻教材,广为流传。直到16年后,他在读书杂志
33、上读到了李慎之的一篇文章,文中提到“前几年流传美国西点军校挂有雷锋的画像,我曾问过在那里教书的中国教授,得到的答复是没有听说过”,才知道自己上了当。自那以后,李竹润在多所高校授课时,都用这个事情作为反面教材,“我告诉学生,新闻采写必须严谨,对信息源要反复核实”。尽管如此,李老仍感觉不够,2015年1月4日选择在微博上发文道歉,“算是放下了一块心病”。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何联想和感悟?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语文答题纸条码区 姓名: 考号: 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10分)7.(1)(5分)_ _(2)(5分)_(二)古代诗歌阅读(11
34、分)8.(5分)_9.(6分)_ _(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1)杜甫登高中,“_ _,_ _”两句,表现了自己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处境,也蕴含着要与生命进行顽强抗争的精神。(2)李商隐的锦瑟一诗中的“_ _,_ _”两句,运用了庄子梦蝶、望帝变鸟的典故,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的哀伤之情。(3)蜀道难中写出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句子是: _ _,_ _乙 选考题(25分)请考生在以下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作答时,在所选题号对应的方框内打。 三 11. 四 12(1)最恰当的两项( )( )(5分)(2)(6分)_ _ _ _(3)(6分)_ _ _
35、_(4)(8分)_ _ _ _ _第卷 表达题五、语言文字运用(11分)16._ (6分)_17.(5分) 六、作文(60分) 800800 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答案 150分钟 试题满分:150 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1.A原文“在微博上发布的信息并非都经过求证”中的“并非都经过求证”,是说明有些信息经过了求证。A项中“发布的信息无须经过论证”错误,属于曲解原意。2.A根据原文“网络谣言是通过互联网传播的没有事实根据的消息”,A项系以偏概全,“主要通过微博这个媒介传播没有事实根据、未经证实的信息”错误,微博只是互联网传播媒介之一。3.C根据原文“有的民众会出于不同目
36、的或相信或半信半疑”,C项系以偏概全,“出于不同目的相信”错误。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4.D夺:改变。5.A不是“乡试”,应该是“殿试”。6.C“害怕妻子骂他只好躲避不肯相见”于文无据,应是感到内疚而不相见。7.(1)陛下利用时机,顺应天运,消灭群雄,海内海外,没有不归顺纳贡的。(“乘时”“宾”“贡”各1分,句意2分)(2)如果体察到我的愚忠,成全我的志向,把我禁锢在海南,结束我的余生,那么即便死去,也像活着的时候一样。(“若”“全”“毕”“虽”各1分,句意1分)附【译文】蔡子英,永宁人,元朝至正年间中进士。察罕在河南设幕府,征召他任参军事,多次荐举,官至行省参政
37、。元朝灭亡,跟从扩廓逃到定西。明军攻克定西,扩廓的军队战败,蔡子英独自骑马逃往关中,逃入南山。太祖听说他的名字,让人绘下他的容貌,因此找到了他,用驿车把他送到京师。蔡子英到了长江边,逃走了,变换姓名,受雇替人舂米。很久以后,又被抓获。押解经过洛阳,见到汤和,作长揖而不跪拜。强迫他下跪,不肯。汤和发怒,点火焚烧他的胡须,他也一动不动。他的妻子恰巧在洛阳,请求和他相见,蔡子英躲避她而不肯相见。到了京城,太祖命令解除他的刑具以礼相待,授给了官职,他不接受。回来后上书说:“陛下利用时机,顺应天运,消灭群雄,海内海外,没有不归顺纳贡的。我是鼎里的鱼漏网,借助于南山栖息。先前被抓获,又得以脱身逃亡。长达七
38、年的时间里,十分麻烦有关官员追索我的踪迹。而陛下以万乘的尊贵地位,成全一个平民的节操,不降杀头之罪,反而治疗我的病,更换衣冠,赐予酒食,授予官爵,陛下的气量是能够包容天地的呀。我感恩不尽,不是不想效犬马之劳,只是关乎名节大义的事情,不敢任意违背当初的志愿。我考虑自己本是平民,智慧知识浅陋,过分蒙受主将的知遇和举荐,做官到封疆大吏,乘马吃肉十五年,惭愧没有丝毫贡献来回报所受到的国士礼遇。等到国家灭亡,又再失去节操,有什么面目去见天下士人。管子说:礼义廉耻,是维系国家的四条准则。如今陛下创立基业传承皇统,正应坚持重大的原则法度,以向子孙臣民垂范。为什么想把我这没有礼义、缺少廉耻的俘虏,混杂在新朝贤
39、明的士大夫的行列呢!我日夜思索,内疚过去没有为国而死,到了今天,自认为也应该自杀。陛下用恩宠礼仪对待臣,我本来不敢靠卖死来树立名声,也不敢偷生求福。如果体察到我的愚忠,成全我的志向,把我禁锢在海南,结束我的余生,那么即便死去,也像活着的时候一样。从前王蠋闭门自缢而死,李芾关门而自杀,他们不是厌恶荣华富贵而喜欢死亡,只是事关大义,即使赴汤蹈火也不会躲避啊。我本身太渺小了,上愧对古人,死了都留有遗憾,只求陛下裁度明察。”太祖看了他的信,更加看重他,把他安置在礼部。忽然一天夜里他痛哭不止。有人问他原因,说:“没有别的,思念过去的君主罢了。”皇帝知道不能改变他的志向,洪武九年十二月,命令有关官员送他出
40、塞,让他到和林去跟从原来的君主。(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8.本诗描绘出傍晚时分归鸦栖枝,织锦秦川女空房中思念丈夫、自伤孤寂的情景。(2分)“黄云城边乌欲栖”一句突出城边景色之暗淡,渲染(营造)了凄凉气氛,奠定了诗歌之感伤基调。(3分)9.借景抒情。以归乌夜啼渲染凄凉氛围,为下面表现织锦秦川女思亲念远的孤苦做铺垫。用典。化用窦滔妻苏氏织锦赠回文诗的典故,使织锦秦川女思念丈夫的情感内蕴更加丰厚。“隔窗语”或“停梭怅然”等细节描写细腻,让人能真切感受到思妇的孤寂哀伤。“泪如雨”运用了比喻(夸张),形象地刻画了一个独自哀伤的思妇形象。(每点3分,手法2分,分析1分;答对两点即可;若答其他,言之成理
41、也可酌情给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答案:(1)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2)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3)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1)【解析】选BC。A项,“理解、关心”脱离文本实际。D项,“弟弟对孝道的理解和实践都超过了姐姐”以偏概全,“着力”“鲜明”言之太过。E项,“迫不及待”的说法没有根据。(2)内容:写年关越来越浓的年味。用意:渲染气氛,为故事的发生、发展提供背景。烘托人物的情感,在这样的氛围中,李娟自然想为母亲买礼物,母亲自然盼望女儿回家团聚。扣题写“新年”,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引出下文写“礼物”。(3)不怕吃苦。常年在
42、外打工当保姆。有孝心。给母亲买各种生活用品,希望母亲享福,意识到母亲可能不高兴,就换了欢快的语气。细心。看到别人有的东西,想到给母亲买。(每答对一点给2分,其中概括和分析各1分)(4)意义:对李娟来说,新年礼物代表她对母亲的孝心。而对母亲来说,新年礼物传达的是她对女儿陪伴自己的心灵需求。作用:作为线索,贯串全文,使小说情节集中紧凑。凸显小说陪伴比物质对老人更重要的主题。使主人公李娟有孝心但疏忽了母亲心灵需要的人物形象丰满。(意义答对给2分;作用答对给6分,答对三点即可)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1)【解析】选D给3分,选B给2分,选E给1分。E项作者不是完全认同马一浮的说法的,从文章
43、中“其观点值得商榷”可以看出。A中才智高与母亲启蒙早并无绝对关系,其中的因果逻辑也不能成立;C中不应该有偏题之嫌疑,因为正是由于热衷才跑到了西方,但也正因这样,才体会到了西方人对于中国的歧视,促使他回国转而醉心于儒学,并对中西之学有了更好的认识。(2)了解了西方,介绍了西学。涉猎了柏拉图等人的哲学、社会学等著作,学了日文和德文。是资本论原版引入第一人,翻译了外国著作。认识了中国的现实地位。得出了西方人歧视中国和国命如秋草的结论。这一段西学生活为后来得出“六艺还可以统摄西学”的结论打下了基础。后来认为西方哲学所说的真善美,皆包含在六艺之中,肯定了传统的文化。(每点2分,共6分)(3)智高学博。智
44、慧过人,曾经的老师也因他而辞馆。读书特别多,过目不忘,被誉为“读书种子”,读完了36 400余册的“四库全书”,为国学研究夯实了基础。志坚性醇。1907年就表达了欲为儒宗的心志,纯然以求学问道、“续接圣贤血脉”为己任,不为时局、世俗所动。提出儒学的真谛在于“指归”自己。真儒者在于切身践行,不在于言说。明确了“六艺统摄一切学术”的学术要旨。指出东西之学皆出于六艺之道。(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给6分)(4)示例1:能成一代宗师,应该是与读书有特别大的关系。起始就跟随母亲学文,有了良好的习惯。读书之多,无有能及。曾经读完36 400余册的“四库全书”,这为他的国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东西结合。也学
45、习了西方文明,翻译研究了西学,并认识到西学和东方之学的关系。(观点2分,理由每点2分)示例2:能成一代大师,更源于他自身的异人天赋。他的智慧过人,就说明了他的天赋异人,所以他的老师郑举人就辞馆了。他的过目不忘,是一般人企及不了的。一生阅书无数,被誉为“读书种子”。诗歌造诣极高,后人能读者几乎等于零,说明他的天赋之高。精于篆刻艺术,通于画理,书法亦精纯,被评价为“千年国粹,一代儒宗”,这些方面的成就说明了他的天赋是无人可及的。(观点2分,理由每点2分)示例3:将两方面结合起来说也行,能自圆其说即可。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13.D博古通今:通晓古代现代的知识,形容知识丰富广博。博学多才:有广博
46、的学识,有多种才能。博闻强志:见闻、学识广博,记忆力很强。14.BA.成分赘余,将“来自”删除。C.不合逻辑,将“它对人们”改为“人们对它”。D项,成分残缺,“三人执掌政坛”后应加“的时代”。15.A注意和上文逻辑顺序的对应,先说一线城市,后说二三线城市;注意话题的一致性,衔接上文,以城市为陈述主体,而不是以大学毕业生为陈述主体。16.【解析】根据“很多城市一年有200多天被浓重的雾霾包围,多地PM2.5频频爆发创纪录”,处应谈及中国多地遭遇雾霾,处于高发期。根据“非典可以研制出药剂来战胜”,前后构成转折关系,处应谈及难以用药物治疗。根据“任何省市孤立地治理雾霾都终是徒劳的”,处应谈及各地要协
47、同治理雾霾。答案:中国已经进入雾霾高发期雾霾却难以用药剂对付北方省市就必须联防联控(每句2分)17.【解析】横向比较,可以看出不同市场打折的力度不同。纵向比较,发现小店的各类商品打折力度最小,同时看出消费者选择商品比较固定。如服装一般在综合性百货商场,鞋、包一般在超市,家用电器在主题商场。据此进行概括即可。答案:在各种消费市场中,小店的打折力度小。不同消费市场,对不同商品的打折力度不同。网民选择不同商品的消费市场较为固定。(答对一条2分,两条5分)六、18.【写作提示】李竹润能主动就年轻时候犯的错误进行道歉,是非常可贵的。面对错误需要勇气,为自己的错误造成的影响而道歉更需要勇气。我们不纠结于西点军校是不是学习雷锋精神,而是应该从李竹润先生的道歉中,去学习他面对错误时所持有的正确态度与做法。可以有如下立意:勇气与责任、谎言与真相、面对错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