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优化指导》2015届高三人教版历史总复习 第20讲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及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课时)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44414 上传时间:2024-05-2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0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优化指导》2015届高三人教版历史总复习 第20讲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及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课时)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优化指导》2015届高三人教版历史总复习 第20讲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及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课时)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优化指导》2015届高三人教版历史总复习 第20讲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及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课时)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优化指导》2015届高三人教版历史总复习 第20讲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及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课时)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优化指导》2015届高三人教版历史总复习 第20讲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及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课时)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优化指导》2015届高三人教版历史总复习 第20讲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及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课时)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优化指导》2015届高三人教版历史总复习 第20讲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及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课时)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优化指导》2015届高三人教版历史总复习 第20讲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及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课时)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二十讲 从计划经济到市经济及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课时跟踪检测(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4嘉兴测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中指出:“现在我国经济管理体制的一个严重缺点是权力过于集中,应该有领导地大胆下放,让地方和工农业企业在国家统一计划的指导下有更多的经营管理自主权应该在党的一元化领导之下,认真解决党政企不分,以党代政,以政代企的现象。”对该内容的理解,错误的是()A提出了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B肯定了在经济体制中权力下放的原则C明确了增强企业活力和发展市场经济的中心任务D反映了领导人对计划经济体制的严重弊端的认识解析:选C关键信息:十一

2、届三中全会、权力过于集中、让地方和工农业企业在国家统一计划的指导下有更多的经营管理自主权、党政企不分、以党代政、以政代企。题干材料反映的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弊端,公报反映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任务,A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项可由“更多的经营管理自主权”体现,不符合题意;题干述及“认真解决党政企不分,以党代政,以政代企的现象”,反映当时领导人对计划经济体制弊端的认识,但并没有说明明确增强企业活力和发展市场经济的中心任务,C项符合题意,D项排除。2(2014南昌中学模拟)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其主要内容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1993年宪法修正案在宪法第八条第一款中,明确规定农村

3、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B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组成部分C传统社会小农经济的理性回归D从根本上克服了贫富差异解析:选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选项排查:A项“根本上”说法错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土地所有权没有发生改变,依然是集体所有,农民仅是获得了使用权,提高生产积极性,B项正确;C项“理性回归”说法错误,从表面上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以家庭为单位,但与传统社会小农经济是有本质区别的;经济体制改革前,正是因为平均主义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因而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

4、制,故“从根本上克服了贫富差异”说法是错误的。3(2014黑龙江模拟)为发展农业,中共中央于1978年决定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1984年和1993年,又两次做出延长土地承包期限的决定。下表包含了经济学家对此的研究成果,你可以从中确定的是()改革开放以来各要素对农业生产绩效增长的贡献度时期农业机械投入化肥投入劳动力土地供给政策变化1978198358.17%4.78%10.69%2.22%49.96%1984199371.68%4.60%4.93%1.38%27.26%1994200965.84%1.30%6.25%1.45%25.15%A.应鼓励开垦荒地以增加土地供给B延长承包期限的收效在逐步

5、递减C新科技革命有利于农业机械投入D劳动力投入对农业生产影响重大解析:选B从材料信息看,19781983年间,政策变化对农业生产绩效增长的贡献度较高,而19841993年间和19942009年间,政策变化对农业生产绩效增长的贡献度下降。这说明政策变化因素对农业生产绩效作用逐渐下降。故B项符合题意。A项与史实不符。从材料中农业机械投入贡献率在19942009年间下降可以排除C项。D项与材料信息不符。4(2014保定模拟)下表为19782006年中国社会商品零售价格管理形式比重变化情况,促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年份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为100国家定价国家指导价市场调节价19789731985471

6、934199030254520064.6395.37A.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B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C广大人民的愿望 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解析:选A1978年以来,中国逐步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分析表格可见,市场调节的作用越来越大。5(2014浙江模拟)1980年8月,原温州市革命委员会转发了市工商局关于对个体工商户进行全面整顿、登记、发证工作的报告的通知,1844位个体户统一领到了营业执照,成为温州乃至全国第一批具有合法身份的个体户。这说明()A温州企业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全面展开C单一所有制经济结构已被突破D非公有制经济开始占主体地位解析:选C个体工商业属于私营经济,改革开放后

7、允许它的发展,说明单一所有制经济结构已被突破,C项正确;1985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开始实行,但社会主义国家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没有改变,因此A、B、D项错误。6下图是保罗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1987年出版)中对一些国家1980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的预测。当时,他对中国经济发展状况的预测的主要依据是()A邓小平理论的提出与指引B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C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 D“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解析:选B从图中可以看出,在保罗肯尼迪的预测中中国经济快速增长,而该书于1987年出版,故其所依据的事实应发生在1987年以前。由所学知识可知,邓小平理论提出于1997年,排

8、除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是在1992年中共十四大上提出的,排除C;“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是在1995年,排除D。7(2014宁德毕业班质检)1992年初,邓小平说谈到,“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这一论断()A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B成为中共十四大召开的理论先导C宣告中国改革开放新格局开始形成D标志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式确立解析:选B由“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看出A错误,排除;C选项与题干无关,排除;D选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是21世纪初。8(2014邯郸教学质检)价格双轨制是指同

9、一产品计划内部分实行国家定价,计划外部分实行市场调节价的制度。于是,有官员将计划内商品卖给黑市,从中赚取差价,“官倒”、“倒爷”正是在这种背景中产生的。这种现象的解决主要靠()A严格国家价格管控 B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C加大反腐败的力度 D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建设解析:选B题干反映了计划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过程中,由于体制的不完善导致了“官倒”、“倒爷”的出现。故B项正确。9(2014临沂模拟)下表展示了1978年及1992年非国有工业和商业的增长情况。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年份非国有工业占工业总产值非国有工业占商业总产值197820%10%199252%70%A.对社会主义改造B经济体制

10、改革的推动C中国加入WTO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解析:选B从材料信息看,从1978年到1992年,非国有工业、商业占国民经济的总产值有了大幅提升,这是经济体制改革推动的结果,故选B项。A项错误,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已经完成,中国建立了计划经济体制,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发展,C、D项错误,中国加入WTO是2001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建立是在21世纪初。10(2014中山模拟)1979年春,广东省委第一书记习仲勋出席中央工作会议,他大胆地提出自己的意见:“现在中央的权力过于集中,地方上感到事情很难办。我请求中央允许在毗邻港澳边界的深圳、珠海与重要的侨乡汕头市各划出一块地方,搞贸易合作

11、区。”这个建议的背景是()A农村经济改革刚刚拉开序幕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正在启动C对外开放的格局初步形成D中央开始推进企业自主管理解析:选A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中的时间“1979年春”。农村经济改革的序幕是在1978年拉开的,故选项A正确。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是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可排除选项B、D。对外开放的格局初步形成是在20世纪90年代,可排除选项B。11国际舆论曾高度评价当代中国的开放举措:“开放整个海岸,意味着实际开放了半个中国”,它是35年来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最大胆行动”。这是指()A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新区 B创办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C开放沿海14个港口城市 D确定海南全岛为经济特区解

12、析:选C把握材料“开放整个海岸”以及“35年来”的时间信息即可判断为1984年的开放沿海14个港口城市。122011年12月11日,胡锦涛同志在某论坛上高度评价某事件,称其“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进入了历史新阶段,在更大范围、更高水平上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推动中国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举世瞩目的变化”。该事件是指()A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B开发开放上海浦东C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解析:选D本题关键信息:在更大范围、更高水平上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推动中国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举世瞩目的变化。依据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意义来分析,D项正确,A、C项意义都不符合题意。二、

13、非选择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13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19531985年中国农业总产值平均增长率时间年均增长率(%)19531957年4.519581962年4.319631965年11.119661970年3.919711975年4.019761980年5.119811985年8.1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材料二1952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比较表,据此回答下列问题:所有制性质经济成分1952年1956年公有制经济国营经济19.1%32.2%合作社经济1.5%53.4%公私合营经济0.7%7.3%私有经济资本主义经济6.9%0%个体经济71.8

14、%7.1%材料三19781997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比重表(%)类别年份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集体工业城乡个体工业其他经济类型工业1978773622.4199725.539.117.918.5(1)根据表中的相关数据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531985年期间两次农业总产值增长高峰出现的时间及主要原因。(8分)(2)分析材料二,指出1952到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变化的主要原因和意义。(6分)(3)材料三中的“其它经济类型工业”应该是什么类型工业?与1956年相比,1997年的经济成分有何变化?出现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6分)解析:第(1)问,从材料一表格中分析,有两个

15、高峰,即19631965年、19811985年,依据时间背景,从政治角度分析。第(2)问,从表格上分析可知,从1952到1956年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变化是公有制经济占主体,从政治角度分析,中国正进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第(3)问,从表格上分析,公有制经济比重下降,而个体等其经济类型比重上升,而其它经济类型工业,依据时间信息可知,改革开放,外资和中外合资得到发展,其原因从政治角度分析,即改革开放。答案:(1)时间:19631965年,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较高。原因:国家“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政策,促进了农业的恢复和发展。时间:19811985年,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大

16、幅度提高;原因:国家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2)原因: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意义: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经济基础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或我国进入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或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中国基本确立)(3)外资或中外合资。非公有制经济得到发展。(个体经济得到了发展;出现了私有经济。)改革开放的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汕头于1861年开埠,是近代中国最早对外开放的港口之一,曾被恩格斯誉为中国“唯一有一点商业意义的口岸”,有“百载商埠”的美誉,历来是粤东、赣东南、闽西南的商品集

17、散地。我国在1981年设立汕头经济特区,它是中国最早设立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现辖金平、龙湖、澄海、濠江、潮阳、潮南6个区和南澳县,总面积2 064.4平方公里,总人口510.73万人。有遍布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外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同胞340多万人,是全国著名侨乡。材料二汕头虽然位于海西经济区和珠三角经济区的连接点,坐拥李嘉诚等诸多海内外潮汕籍企业家优势,但三十多年来,汕头却一直颇受“特区不特”的困扰。汕头的经济总量指标毫无优势可言,人均GDP不到全省一半,经济增长速度不够快。材料三汕头要再创特区新优势,必须加快重大战略平台建设,尤其是加快海湾新区规划建设,发展特色金融产业,形成华侨资本聚

18、集区,构建全球华侨资产管理中心。还要在原来的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方案基础上,申报建设自由贸易区,并积极融入海西经济区。确保厦深铁路汕头段年底通车,打通连通珠三角与海西经济区的通道;加快广梅汕高速铁路前期准备工作;加快汕湛、潮惠、揭惠三条高速公路建设;加快建设广澳港区防波堤和5万吨级、10万吨级码头。促进产业园扩容增效,争取更多园区申报列入省级国家级园区,着力将园区打造成为振兴发展的“核心引擎”。要重新调整工业园区产业布局,明确主导产业;统筹建设新产业园区,集中成片、集约发展;培育壮大100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汕头提出,要守住社会稳定和生态保护两条底线,要协调平衡好涉及民众利益的关系;既要加

19、快经济发展,又要保住青山绿水,提高环保门槛,环评不过关的项目一律不上。以上摘编自汕头谋划摆脱“特区不特”困境引领区域振兴发展(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造成汕头成为近代中国最早对外开放港口的事件。1981年汕头被国家定为首批经济特区的条件有哪些?(10分)(2)根据材料二分析汕头“特区不特”的含义。(4分)(3)根据材料三概括汕头谋划摆脱“特区不特”困境的核心措施。(6分)解析:第(1)问,首先根据时间“1861年”判断,汕头开埠是因为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回答“条件”要从历史角度、侨乡角度、交通角度等方面分析。第(2)问,“特区不特 ”的含义要从特区设立的根本目的去考虑,结合“经济总量指标毫无优势可言”“经济增长速度不够快”归纳。第(3)问,核心措施根据材料三归纳即可,注意关键词“重大战略平台建设”“厦深铁路”“高速公路建设”“产业园”“社会稳定和生态保护”等。答案:(1)事件: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条件:近代开放较早;处于东南商业中心地区;著名侨乡,与港澳台及海外联系较多;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等。(答出4点即可)(2)含义:经济发展规模和速度均落后于其他经济特区,没有起到经济特区的拉动作用。(3)核心措施:加快重大战略平台建设;扭转交通落后局面;促进产业园区扩容增效;重视社会稳定和生态保护。(答出3点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