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时规范练17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选择题1.(2018浙江)下列关于“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的相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后的子代噬菌体多数具有放射性B.肺炎双球菌活体细菌转化实验中,R型肺炎双球菌转化为S型菌是基因突变的结果C.肺炎双球菌离体细菌转化实验中,S型菌的DNA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说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D.烟草花叶病毒感染和重建实验中用TMVA的RNA和TMVB的蛋白质重建的病毒感染烟草叶片细胞后,可检测到A型病毒,说明RNA是TMVA的遗传物质2.(2019河北石家庄高三3月质检)下列关于病毒和细菌的
2、说法正确的是()A.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B.硝化细菌中不存在既有蛋白质又有核酸的结构C.大肠杆菌拟核环状DNA上含有控制所有性状的基因D.肺炎双球菌中由G、C、T、U组成的核苷酸有6种3.(2017江苏)下列关于探索DNA 是遗传物质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A.格里菲思实验证明DNA 可以改变生物体的遗传性状B.艾弗里实验证明从S型肺炎双球菌中提取的DNA 可以使小鼠死亡C.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离心后细菌主要存在于沉淀中D.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细菌裂解后得到的噬菌体都带有32P 标记4.下图表示格里菲思做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部分实验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与R型菌混合前必须将S
3、型菌慢慢冷却B.无毒的R型菌转化为有毒的S型菌属于基因重组C.该转化实验不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D.S型菌的DNA能抵抗机体的免疫系统,从而引发疾病5.针对耐药菌日益增多的情况,利用噬菌体作为一种新的抗菌治疗手段的研究备受关注。下列有关噬菌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利用宿主菌的氨基酸合成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B.以宿主菌DNA为模板合成子代噬菌体的核酸C.外壳抑制了宿主菌的蛋白质合成,使该细菌死亡D.能在宿主菌内以二分裂方式增殖,使该细菌裂解6.(2019江西上饶高考二模)在遗传物质的研究过程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有格里菲思、艾弗里、蔡斯和赫尔希等人所做的经典实验,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格里菲
4、思的实验结论是S型菌体内有“转化因子”,理由是DNA是亲子代之间保持连续的物质B.艾弗里的实验结论是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等不是遗传物质,理由是只有DNA才能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C.蔡斯和赫尔希实验结论是DNA是遗传物质,理由是DNA是亲子代之间保持连续的物质,并且还指导了蛋白质的合成D.科学研究表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理由是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7.2019北京市房山区高三(上)期末在研究DNA是遗传物质的过程中,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发挥了重要作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噬菌体和大肠杆菌均为原核生物B.噬菌体可以自主合成mRNA和蛋白质C.培养基中的32P经宿
5、主摄取后出现在噬菌体核酸中D.艾滋病病毒与噬菌体的核酸类型和增殖过程相同8.下面是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部分步骤示意图,下列对此过程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选用噬菌体作为实验材料的原因之一是其成分只有蛋白质和DNAB.被35S标记的噬菌体是通过将其接种在含有35S的培养基中培养而获得的C.若混合保温时间偏短,其他操作正常,会使得上清液放射性偏高D.该实验证明了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而不是蛋白质9.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研究了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在侵染细菌过程中的功能,实验数据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细胞外的32P含量有30%,原因是有部分被标记的噬菌体还没有侵染细菌或由于侵
6、染时间过长,部分子代噬菌体从细菌中释放出来B.实验结果表明当搅拌时间足够长以后,上清液中的35S 和32P分别占初始标记噬菌体放射性的80%和30%C.图中被侵染细菌的存活率始终保持在100%,说明细菌没有裂解D.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时间要适宜,时间过长,子代噬菌体从大肠杆菌体内释放出来,会使细胞外32P含量增高10.(2019辽宁朝阳凌源高考一模)若要验证某种细菌或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下列方法不可行的是()A.向R型肺炎双球菌的培养基中加入S型菌的DNA,检测细菌的转化情况B.向大肠杆菌培养基中加入DNA合成抑制剂,检测大肠杆菌的菌落情况C.用32P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
7、检测子代噬菌体的放射性D.向大肠杆菌的培养液中加入35S的无机盐,检测子代大肠杆菌DNA中的放射性11.下列有关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和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两者的设计思路都是设法将DNA和蛋白质分开,单独研究它们的作用B.两者都巧妙地运用了同位素标记法C.两者都不能证明DNA可指导蛋白质的合成D.两者都能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12.(2018全国理综)下列关于病毒的叙述,错误的是()A.从烟草花叶病毒中可以提取到RNAB.T2噬菌体可感染肺炎双球菌导致其裂解C.HIV可引起人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D.阻断病毒的传播可降低其所致疾病的发病率二、非选择题13.肺炎双球
8、菌有多种株系,但只有光滑型(S)菌株可致病(有毒),因为在这些菌株的细胞外有多糖类荚膜起保护作用,不会被宿主破坏。下图表示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从D组实验中的小鼠体内可分离出。(2)A、B、C、D四组实验中,可作为对照组的是。(3)把S型细菌的DNA、蛋白质和多糖类荚膜分离出来,分别与R型细菌混合。S型细菌的DNA与R型活细菌混合后,注入小鼠体内可致死,说明。把S型细菌的蛋白质或多糖类荚膜与R型活细菌混合后,注入小鼠体内,小鼠,从小鼠体内只能分离出。(4)将核酸酶加入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再将这样的S型细菌与R型活细菌混合,混合物不能使小鼠死亡的原因最可能是。14.请
9、利用所给的含有大肠杆菌生长所需各种营养成分的培养基(分别含32P标记的核苷酸和35S标记的氨基酸)、大肠杆菌菌液、T2噬菌体进行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实验过程:步骤一,分别取等量含32P标记核苷酸和含35S标记氨基酸的培养基装入两个相同培养皿中,并分别编号为甲,乙;步骤二,在两个培养皿中接入,在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步骤三,放入,培养一段时间,分别获得和标记的噬菌体;步骤四,用上述噬菌体分别侵染的大肠杆菌,经短时间保温后,用搅拌器搅拌、放入离心管内离心;步骤五,检测放射性同位素存在的主要位置。预测实验结果:(1)在甲培养皿中获得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搅拌、离心后结果如图;(2)在乙培养
10、皿中获得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搅拌、离心后结果如图。参考答案课时规范练171.D解析 噬菌体完全营寄生生活,新链合成过程中的原料由细菌提供,只有少部分子代噬菌体具有放射性,A项错误;肺炎双球菌活体细菌转化实验中,R型肺炎双球菌转化为S型菌是基因重组的结果,B项错误;肺炎双球菌离体细菌转化实验中,S型菌的DNA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只能说明DNA是遗传物质,不能说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C项错误;烟草花叶病毒感染和重建实验可以检测到A型病毒,说明RNA是TMVA的遗传物质,D项正确。2.D解析 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A项错误;硝化细菌为原核生物,含有核糖体,核糖体是由RNA和蛋白质构成的,
11、B项错误;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主要分布在拟核,另外在细胞质的质粒中也有,故大肠杆菌拟核环状DNA上含有控制大多数性状的基因,C项错误;肺炎双球菌为原核生物,既含有DNA又含有RNA,DNA的碱基组成为A、T、G、C,RNA的碱基组成为A、U、G、C,DNA中含有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RNA中含有的五碳糖是核糖,故由G、C可分别组成两种核苷酸,而T、U则均只能组成一种核苷酸,所以由G、C、T、U组成的核苷酸有6种,D项正确。3.C解析 格里菲思实验证明加热杀死的S型菌内存在一种转化因子,能使活的R型菌转化为活的S型菌,并没有提到DNA,A项错误。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证明从S型肺炎双球菌中提取的DN
12、A可促进R型菌转化为S型菌,未涉及小鼠,B项错误。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离心后细菌的比重比噬菌体外壳的比重大,所以细菌主要存在于沉淀中,C项正确。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32P标记的噬菌体DNA在大肠杆菌内进行半保留复制,细菌裂解后得到的噬菌体部分含32P标记,D项错误。4.D解析 与R型菌混合前必须将S型菌慢慢冷却,以防止高温杀死R型菌,A项正确。S型菌的DNA进入R型菌,使R型菌有毒性,实际上就是外源基因整合到受体DNA上并得以表达,这属于基因重组,B项正确。该转化实验不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C项正确。由于S型菌有荚膜,进入机体后,荚膜能引起机体的免
13、疫反应,从而引起机体发生疾病,S型菌的DNA不能引起机体的免疫反应,D项错误。5.A解析 噬菌体侵染细菌时,仅将其DNA注入细菌体内。噬菌体利用细菌细胞内的原料,以自身遗传物质为模板合成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外壳,最后再组装成子代噬菌体,这种增殖方式称为复制式增殖;由于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宿主菌内,其与宿主菌蛋白质的合成无关,故A项正确,B、C、D三项错误。6.A解析 格里菲思的实验结论是S型菌体内有“转化因子”,理由是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在与被杀死的S型细菌混合后,转化为有毒性的S型活细菌,而且这种性状的转化是可以遗传的,A项错误;艾弗里的实验结论是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等不是遗传物质
14、,理由是只有S型细菌的DNA才能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B项正确;蔡斯和赫尔希实验结论是DNA是遗传物质,理由是DNA是亲子代之间保持连续的物质,并且还指导了蛋白质的合成,C项正确;科学研究表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理由是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少数生物遗传物质是RNA,D项正确。7.C解析 噬菌体属于病毒,大肠杆菌为原核生物,A项错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所以噬菌体不能自主合成mRNA和蛋白质,需要借助宿主细胞来合成mRNA和蛋白质,B项错误;宿主细胞能利用培养基中的32P,所以培养基中的32P经宿主摄取后出现在噬菌体核酸中,C项正确;人类艾滋病病毒与T2噬菌体的核
15、酸类型和增殖过程不相同,前者是RNA病毒,后者是DNA病毒,D项错误。8.A解析 题设实验的初衷是想探究组成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哪个是遗传物质,而噬菌体只含有蛋白质和DNA,且在侵染大肠杆菌的过程中蛋白质和DNA可自行分开,A项正确。被35S标记的噬菌体是通过侵染生活在含有35S的培养基中的细菌而获得的,B项错误。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DNA注入细菌,而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搅拌后蛋白质外壳和细菌分开,离心后蛋白质外壳分布在上清液中,所以上清液中的放射性应该很高,即使混合保温时间偏短,部分噬菌体还未来得及侵染细菌就离心到上清液中,也不会影响上清液中放射性高低,C项错误。图示实验中噬菌体侵染细
16、菌时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细菌,不能证明噬菌体的遗传物质不是蛋白质,D项错误。9.A解析 由图可知,细菌的感染率为100%;上清液35S先增大后保持在80%,说明有20%的噬菌体外壳没有与细菌脱离,仍然附着在细菌外面,离心后随细菌一起沉淀了;图中被侵染细菌的存活率始终保持在100%,说明细菌没有裂解,上清液中32P先增大后保持在30%左右,说明有30%的噬菌体没有侵染细菌,离心后位于上清液中,A项错误,C项正确。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当搅拌时间足够长以后,上清液中的35S和32P分别占初始标记噬菌体放射性的80%和30%,B项正确。如果培养时间过长,子代噬菌体从大肠杆菌体内释放出来,会使细胞外3
17、2P含量增高,所以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时间要适宜,D项正确。10.D解析 向R型肺炎双球菌的培养基中加入S型菌的DNA,检测细菌的转化情况,如果转化成S型菌,说明遗传物质是DNA,A项正确;向大肠杆菌培养基中加入DNA合成抑制剂,检测大肠杆菌的菌落情况,如果不能形成菌落,说明遗传物质是DNA,B项正确;用32P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检测子代噬菌体的放射性,如果具有放射性,说明遗传物质是DNA,C项正确;DNA不含硫元素,所以即使添加了含35S的无机盐,作为遗传物质的DNA,子代大肠杆菌DNA也不会出现放射性,D项错误。11.A解析 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没有用到同位素标记法
18、,B项错误。这两个实验都是设法将DNA和蛋白质分开,单独地研究它们在遗传中的作用,从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但不能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A项正确,D项错误。两者都能证明DNA可指导蛋白质的合成,C项错误。12.B解析 本题解题的切入点是病毒的种类和病毒寄生的特异性及防治传染病的措施。烟草花叶病毒是RNA病毒,A项正确。T2噬菌体是专门寄生在大肠杆菌体内的病毒,B项错误。HIV侵入人体后与T淋巴细胞结合,破坏T淋巴细胞,从而使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几乎全部丧失,使人得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C项正确。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是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阻断病毒的传播可降低其所致疾病的发病率,
19、D项正确。13.答案 (1)活的S型细菌和R型细菌(2)A、B、C(3)S型细菌的DNA可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不死亡R型细菌(4)S型细菌的DNA被核酸酶催化分解解析 细菌在小鼠体内发生转化,所以分离出来的细菌有S型细菌和R型菌两种,该实验的目的是证明转化因子是DNA,A、B、C均代表没有加入额外转化物质的对照组,把S型细菌的DNA、蛋白质和多糖类荚膜分离出来,分别与R型细菌混合培养,主要目的是验证究竟哪种物质是转化因子,但可能因为提取物质不纯而产生干扰,通过加入核酸酶,从反面证明了DNA是转化因子。 14.答案 等量的大肠杆菌菌液T2噬菌体32P35S未被标记BA解析 本实验首先应关注的是噬菌体为DNA病毒,营寄生生活,不能直接在培养基中培养,所以需将大肠杆菌放入含放射性的培养基中培养,然后再通过噬菌体侵染含放射性的大肠杆菌,从而使噬菌体获得放射性。由题干可知,甲培养皿含用32P标记的核苷酸,乙培养皿中含用35S标记的氨基酸,因而通过上述过程,甲、乙培养皿中得到的噬菌体分别含有32P、35S。用上述噬菌体分别侵染未被标记大肠杆菌,然后搅拌、离心,依据噬菌体在侵染过程只有DNA进入,而蛋白质外壳不进入的特点,甲培养皿中含32P的噬菌体使大肠杆菌含放射性,实验结果应为图B;乙培养皿中含35S的噬菌体的放射性仅留在大肠杆菌外的蛋白质外壳上,实验结果应为图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