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甘肃省天水一中2020届高三历史下学期复学诊断考试试题.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442655 上传时间:2024-06-07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天水一中2020届高三历史下学期复学诊断考试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甘肃省天水一中2020届高三历史下学期复学诊断考试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甘肃省天水一中2020届高三历史下学期复学诊断考试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甘肃省天水一中2020届高三历史下学期复学诊断考试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甘肃省天水一中2020届高三历史下学期复学诊断考试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甘肃省天水一中2020届高三历史下学期复学诊断考试试题.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甘肃省天水一中2020届高三历史下学期复学诊断考试试题.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甘肃省天水一中2020届高三历史下学期复学诊断考试试题.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甘肃省天水一中2020届高三历史下学期复学诊断考试试题.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甘肃省天水一中2020届高三历史下学期复学诊断考试试题.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甘肃省天水一中2020届高三历史下学期复学诊断考试试题.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甘肃省天水一中2020届高三历史下学期复学诊断考试试题.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甘肃省天水一中2020届高三历史下学期复学诊断考试试题.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甘肃省天水一中2020届高三历史下学期复学诊断考试试题.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甘肃省天水一中2020届高三历史下学期复学诊断考试试题.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甘肃省天水一中2020届高三历史下学期复学诊断考试试题.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甘肃省天水一中2020届高三历史下学期复学诊断考试试题.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甘肃省天水一中2020届高三历史下学期复学诊断考试试题 (满分:100分 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0分)1. “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二曰庙数之制;三日同姓不婚之制。此数者,皆周之所以纲纪天下。”这则材料意在说明() A. 宗法制最初形成于西周 B. 分封制扩展了周朝疆域C. 周的制度创新合乎潮流 D. 周定天下缘于礼制建设2. 著名华人历史学家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曾提出“历史三峡论”:将中国历史的社会政治形态发展分为封建、帝制与民治三大阶段。从

2、封建转为帝制是第一次转型,下列符合这一历史时期转型特征的是 () A. 郡县制取代分封制 B. 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C. 科举制取代九品中正制 D. 君主立宪制取代封建君主专制3. 宋初,中央时常派遣专人充任采访使、按察使、察访使等,不定期却经常性地巡访诸路,观望民情,监察官吏和监督法令的执行。后又有规定:在出外察访的“特使”中,如果有人任意违法,允许被巡察地方的监司“觉察闻奏”,这在本质上反映了宋朝政制( ) A. 有着完善的分权与制衡机制 B. 存在“三冗两积”的问题C. 是以皇权为中心的专制体制 D. 以清明廉洁作为治吏标准4. 著名学者钱穆认为,唐代“在三省体制下,决策不再是单纯的皇帝

3、个人行为,皇帝的最后决定权包含在政务运行的程式中”。钱穆先生的观点是唐朝 () A. 专制皇权进一步加强 B. 三省长官相互牵制C. 皇权受到制度约束 D. 实行集体决策机制5. 根据下表可知,明清江南市镇管理的主要特点是 () 市镇类型管理模式代表一般市镇沿用传统模式,州县衙署直接管理 交通要道市镇设巡检司加强治安管理苏州府汾湖镇一些富裕市镇设课税司掌收商税松江府唐行镇规模较大市镇委派县丞等官员驻镇掌管治安、税收等吴江县盛泽镇钞关、港口市镇设榷使署、海防署等进行管理常熟县福山镇A. 以治安和赋税征收为重点 B. 注重发挥地方的自主性C. 蕴含了近代经济管理方式 D. 保障小农生产的稳定性6.

4、 自元代起直至清末废科举,“四书”始终与“五经”并列,而且被视为“六经之阶梯”,为初学者所必读,而其实际地位和影响则是凌驾于“五经”之上。这主要是由于() A. 传统儒学受到激烈批判 B. 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传统观念C. 程朱理学成为官方哲学 D. 八股取士成为主要选官途径7. 有学者认为:“清初三大儒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哲学思想是对明末道德人心危机的坚强回应。他们不约而同地批评程、朱、陆、王他们全部的哲学努力,既不是什么启蒙,也不是对理学的接着讲,而是扬弃或终结理学,以呼唤儒家基本价值观念的重新回归。”从中可知 () A. 理学不利于约束道德人心 B. 儒学在危机中努力重建C. 理学失去了

5、传统主流地位 D. 清代儒学回归孔孟本源8. 伏尔泰对于中国的传统儒学推崇至极。在他心目中,奉行儒家的中国是开明的专制君主制的典范,那里有真正的信仰自由,佛教、道教、喇嘛教都可以白由传道,大家相安无事,政府只管社会风化,从不规定民间的宗教信仰。他还说中国人是“所有人中最有理性的人”。他推崇中国的儒学文化是因为 () A. 儒家思想宽容 B. 中国政治制度体现了开明君主专制C. 中国古代社会的辉煌和谐 D. 利用中国儒学文化批判西欧社会9. 自然法精神源自古希腊。罗马的法学家认为它是合乎人性、合乎理性的法律,适用于包括奴隶在内全体人类,是永恒不变的法律,一切制订法都应以自然法为标准。可见,自然法

6、 () A. 维护罗马现存政治经济制度 B. 是罗马照搬希腊制度的例证C. 是罗马法中具有最高效力者 D. 推动罗马法趋向公平与正义10. 有学者认为,雅典有“违宪立法起诉制”,任何公民可以对其认为提出违宪的法律的人和制宪法律本身提出起诉,交给陪审法庭审判。若判定该项法律确实危害民主,则废除该法律,将提案人绳之于法,表明陪审法庭对公民大会的决议有最后核准权。这说明在古代雅典 ()A. 公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 B. 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C. 最高官员的执行权力有限 D. 分权制衡体制已经显现11. 唐宋至明清,受对外贸易的推动,白银大量流入中国。明后期更是达到空前水平,据估计,17世纪的前三十

7、多年中,每年流入中国的白银总量约达25万-26.5万公斤。导致17世纪白银大幅流入的原因是 () A. 世界市场已现雏形 B. 资本主义开始萌芽C. 海禁政策已经废除 D. 货币制度发展需要12. 下表反映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城市化率的基本情况(部分)。对表中城市化率数据变化解读有误的是 ( )年份 19501957 19581960 19661976 19781984 城市化率() 11.815.39 16.2519.57 17.9817.13 17.9223.01 A. 19501957年城市化率有所提高是因为“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B. 19581960年城市化率发生变化是因为“

8、大跃进”运动C. 19661976年城市化率发生变化是因为知识青年上山下乡D. 19781984年城市化率发生变化是因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展13. 中华文明史写道,作为19世纪后半期的一种官方或准官方的主流意识形态和政治文化观,它所要回应的实际上是如何处理传统与近代的关系。这是鸦片战争后不断困扰中国人的一个大问题。甲午战败也揭示了其缺陷。在当时“主流意识形态”指引下 ()A. 国人开始关注世界形势 B. 中国迈出了近代化第一步C. 全国掀起维新变法运动 D. 中国政治体制发生了巨变14. 1900年6月,英美帝国主义与清南方各省督抚达成“东南互保”协议。清室向|十一国宣战后,两江总督刘坤一、

9、湖广总督张之洞、两广总督李鸿章和闽浙总督许应骥、四川总督奎俊、铁路大臣盛宣怀、山东巡抚袁世凯,即和各参战国达成协义,称东南互保。他们称皇室诏令是义和谢胁持下的“矫诏、乱命”,在东南各省违抗支持义和团的命令。这一现象共同说明 ()A. 中央失去对地方有效控制 B. 国家权力出现“外(地方)重内(中央)轻”格局C. 国家权力呈现“内(中央)外(地方)皆轻”格局D. 地方督抚与外国侵略者日益勾结15. 严复的译著天演论,把生物的进化引伸到社会的进化。他认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种制度、一种道德、一种价值都不能一成不变,不变就会僵化,就会落后,就会在弱肉强食的人类生存竞争中被淘汰。这反映了严复 (

10、) A. 大力提倡君主立宪 B. 积极倡导科学救国C. 以救亡图存为己任 D. 推动了中国近代化16. 陈独秀在总结辛亥革命失败的教训时,敏锐地意识到“当下的革命阻力已不再是表面上的制度与体制是否与现行的社会政治形势相一致,而是体制层面的价值体系是否符合民众之心理”。陈独秀强调的是 ( ) A. 提高国民觉悟是政治变革的前提 B. 民主共和的观念尚未深入人心C. 辛亥革命完成了政治革命的任务 D. 辛亥革命后中国政治生态优化17.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正式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原则;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

11、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当时这两部宪法的颁布和修订( ) A. 重建和完善了民主制度 B. 为拨乱反正提供了法律依据C. 确立了新型国家的架构 D. 为经济建设提供了法律依据18. 下图为18201911年间广东沿海某乡居民离乡谋生情况统计表。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 广东地区由农村到国外从事工商业人口下降B. 广东地区出国人数激增,造成社会动荡不安C. 广东地区离乡现象反映了传统农业、手工业破坏殆尽D. 广东地区受国门洞开影响乡民传统观念发生变化19. 1956年,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是我国建设的重点,必须优先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但是决不可以忽视生活资料尤其是粮

12、食的生产。”这一思想 () A. 强调农、轻、重发展并重 B. 吸取斯大林模式的经验教训C. 成为一五计划的指导思想 D. 加速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20. 19491978年,中国外交方式中体现得比较明显的是结盟外交、斗争外交、革命外交;19782012年,合作外交、融人外交、和平外交成为中国外交的三个关键词,相比于前30年,这一时期中国更加积极地参与国际体系。中国外交策略改变的主要原因是 ()A. 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 B. 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C. 中国坚持独立自主外交政策 D. 不结盟思想深入人心21. 以妇女放足为例,早在1897年,上海便设立了全国性的不缠足总会,入会者多达三十万人

13、,天足成风;而作为首都北京直至庚子年以后,放足之风“仍未大开”。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 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B. 先进知识分子的倡导C. 百日维新法令的推动 D. 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22. “这是很紧要的一个时期,上承着培根、洛克的实验哲学,下启了启蒙时期的思想家们。所以17世纪是启蒙的启蒙时期,近代的科学思维是在这个时期酝酿的。”能为17世纪成为“很紧要的一个时期”奠基的是 () A.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开展 B. 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C.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D. 垄断资本主义产生与发展23. 19世纪中期,美国作家梭罗在瓦尔登湖一书中,提出了崇敬生命、保护荒野,强调自然的整

14、体性和相互联系等主张。在当时,这些主张的提出主要出于() A. 对生物进化论的支持 B. 对理性社会的追求C. 对工业文明的担忧 D. 对人类贪欲的遏制24. 下表反映了英国部分年份经济主要部门的收入变化(单位:万英镑),这一变化带来的影响是 ()部门年份农林渔牧业工矿建筑业商业运输业地产房租业18017550543040501220183179501171059002200A. 工业革命完成,阶级矛盾趋于缓和 B. 地主阶级消亡,王权开始受到削弱C. 资产阶级壮大,责任内阁制度出现 D. 社会结构变动,议会改革势在必行25. 1878年5月,俾斯麦提交的“反对社会民主党企图危害治安的法令”草

15、案遭到帝国议会否决。不久,按照俾斯麦的要求,联邦议会解散了帝国议会并重新选举。10月19日,新一届帝国议会以221票对149票通过了该法令,经皇帝批准,21日起法令生效。这件事反映了当时德意志帝国 () A. 首相有权力解散帝国议会 B. 皇帝只有形式上批准法律的权力C. 联邦议会没有任何立法权 D. 帝国议会的立法权受行政权控制26. 有海外媒体提出,“一带一路规划就是确定让中国过剩产能走出去的中国版马歇尔计划。”而中国学者对此基本持反对观点,其原因有可能是马歇尔计划实际上() A. 推动了欧洲的分裂与对峙 B. 奠定了战后两极格局的基本框架C. 把整个欧洲纳入美国的势力范围 D. 导致了两

16、大军事政治集团的对抗27. 有人这样评价罗斯福的“以工代赈”:联邦政府的大笔资金,经过工人的口袋、通过不同渠道和消费,又回到了资本家手中,成为以政府投资刺激私人消费和个人投资的“引动水”。此材料旨在说明“以工代赈” () A. 用于解决就业问题 B. 可以保护民众自尊C. 利于解决产销矛盾 D. 受资本家大力支持28. 1930年5月,纽约警方向社会公布了一批揭发材料,声称苏联政府企图通过援助美国共产党来颠覆美国政府,虽然事后这些材料被证明是伪造的,但美国政府仍然收紧了有关苏联公民前往美国的政策限制。据此可以推知 () A. 美苏争霸加重政治紧张局势 B. 意识形态对立阻断国际人口流动C. 国

17、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受挫 D. 美国政治经济困局造成政府敏感29. 当前正在兴起的一种“反全球化”浪潮,从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此起彼伏的贸易保护主义,到英国脱欧,再到推翻区域自贸协定,乃至退出世贸组织,从纯粹的民间非主流呼声变成“大嘴”特朗普等政客堂而皇之的说法。这些现象表明 () A. 全球的经济竞争更加激烈 B.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C. 南北方国家之间矛盾重重 D. 贸易保护主义进一步弱化30. 1847年,夏洛蒂勃朗特的小说简爱出版。简爱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敢于反抗、敢于争取自由独立地位的妇女形象。小说通过大量的心理描写,把被压迫妇女的悲惨命运展现在读者面前,从而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该作品

18、 () A. 揭露封建社会的黑暗现实 B. 反映工业革命时期的社会状况C. 体现浪漫主义文学的特征 D. 表现西方社会严重的精神危机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0分)3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材料一 先秦时期的“人”与“民”是两个对立的阶级。“人”的甲骨文像人侧面站立形,表示有智慧的高等动物;甲骨文的“民”像被用一刃刺瞎眼睛的人,“盲其左目以为奴徵”,即“民”为奴隶,被认为是蒙昧无知、不曾开化的群氓。周秦以来,“民”渐渐演变成了一个与“君主、群臣百官”相对应的字。“民”因其无知,就需要政府进行调教、馴服。在历代统治者的眼中,管辖一方的官员就是放牧者,“民”就如同牛羊

19、等动物一样,是官员们的放牧对象。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人民主权”理论,在中国思想界产生了较大影响。“人民”已经不再是懵懵懂懂、糊里糊涂、任人支配的代名词,而是拥有权力、发表意见、参与政务的新主体,孙中山认为“专制国以君主为主体,人民皆其奴隶,共和国以人民为主体”“国中之百官,上而总统,下而巡差,皆人民之公仆也”。 据万齐洲、冯天瑜“人民”词义的变迁整理材料二 希腊城邦是政治的词根,而公民就形成于城邦的政治生活中,即“属于城邦的人”,不包括妇女、侨民及奴隶,“凡有权参加议事和审判职能的人,我们就可以说他是那一城邦的公民”。人是城邦权利的主体,城邦属于全体公民所有。古希腊、罗马最初都是只有贵

20、族才有公民权,平民经过斗争,公民范围扩大,不再局限于出生而可由授予获得卡拉卡拉敕令。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激发了欧洲市民平等意识的觉醒,市民逐渐演变为近代西方的公民。近代西方公民的选举权,参政权也是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扩展其范围的。 据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整理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先秦至清朝晚期“人民”含义的变化和西方自古以来公民政治发展变化的趋势。(10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中国“人民”含义变化的原因及西方公民政治发展的原因。(8分)3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材料:16世纪以来,欧洲加快了向近代迈进的步伐,同时也开始了欧洲

21、文明的对外扩张。关于欧洲文明的扩张:。一、欧洲文明所处的地位以及它前选的阶段注定了它要向外扩张。二、欧洲文明的扩张可以分两步:一是在欧洲内部,对欧洲大陆的扩张;二是通过航海,对欧洲以外地区的扩张。三、欧洲文明对外扩张最重要的,对后来甚至现在影响最大的是向北关的扩张。四、美国继承了欧洲文明,又反馈给了欧洲。 -据陈乐民欧洲文明十五讲请回答: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33. 历史重大改革的回眸(12分)材料:新中国成立后,一些地方在农业互助合作运动的启发下,群众自发集资创办了具有公益性质的保健站和医疗站。1956

22、年,全国人大赋予集体介入农村社会成员疾病医疗的职责,随即许多地方开始出现以集体经济为基础,互助互济的集体医疗站。1959 年,卫生部正式肯定了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随后这一制度逐步走向普及化。它不仅为农村社会成员提供门诊和住院服务,而且承担着儿童计划免疫、妇女孕产期保健、计划生育、地方病疫情监测等任务,并积极开展各种预防工作和饮食及饮水卫生、爱国卫生等工作。中国农村合作医疗受到第三世界国家的普遍关注,世界银行和世界卫生组织称之为“发展中国家解决卫生经费的唯一典范”。 -摘编自钟雪生中国农村传统合作医疗制度研究等文请回答:(1)根据材料概括该时期我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特点。(6分)(2)根据材料并结

23、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时期我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义。(6分)天水一中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诊断考试【答案】1. D2. A3. C4. C5. A6. C7. B8. D9. D10. D11. A12. D13. B14. B15. C16. A17. D18. D19. B20. B21. A22. A23. C24. D25. D26. A27. C28. D29. A30. B31. (1)含义变化:先秦时期,人、民是两个对立阶级,即文明的贵族与不开化的群氓;春秋战国以后,官民相对,民是被官教化、驯服、管理的对象;近代社会,主张人民是国家的主体、国家权力的拥有者,百官是人民

24、公仆。变化趋势:拥有政治权力的公民范围不断扩大;由贵族到平民;本城邦到外邦;有产者到无产者;男性到女性。(2)原因:(中国)中央集权的官僚政治取代先秦贵族政治;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或先进国人传播启蒙思想)。(西方)古希腊、罗马平民的斗争;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激发了欧洲市民平等意识的觉醒(或工商业经济的发展)。32. 本题为开放性试题,首先是选取材料中作者的一种看法,对其表明观点(态度)。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对该观点进行论证,在论证时要紧扣观点,列举相关史实,以支撑观点的合理性。最后,根据观点及论证,作简短的总结,点明主旨。材料中作者关于近代欧洲文明的扩张,给出了四种看法,可以就其中某一看法表明观点

25、,也可以综合起来表明观点,可赞同,可反对,只要论证充分,有理有据,符合唯物史观即可。 故答案为: 示例 观点:我认可“欧洲文明所处的地位以及它前进的阶段注定其要向外扩张”。 论证: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加速发展,为寻求更多的贵金属和商品,不断开拓殖民地,对外传播天主教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把西欧先进文明带到广大的殖民地;工业革命完成后,西欧的领先地位扩大,出于强大的工业生产能力与拓展贸易市场的需求,西欧工业国家利用武力或商品对外侵略,掠夺资源、倾销商品、传播启蒙思想,输出资产阶级政制,给落后的国家和地区造成极大的冲击,欧洲文明对世界的影响与日俱增。 结论:欧洲文明对外扩张是内在发展

26、的要求,是-一个不断扩大的过程,对接受国产生了双重影响。33. 特点:由农民自发到政府推动组织实施;以集体经济为基础;形式多样,覆盖面广;强调公益性质;受合作化等运动的深刻影响等。34. 意义:有利于改善农村人口的健康水平;促进农村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对于今天农村医疗体制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为国际社会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医疗卫生建设提供了中国方案。【解析】1.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西周礼乐制度,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A.宗法制确立于夏朝,发展于商朝,完备于周朝,故A错误。B.材料主要反映的是礼乐制度,故排除B。C.材料无法得出“

27、创新合乎潮流”的结论,只能表明西周的制度建设的积极作用,故排除C。D.依据所学可知,西周礼乐在西周用于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是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立嫡之制”“庙数之别”“同姓不婚”都是与西周的礼乐制度有关,礼乐制有利于巩固社会的统治秩序,故D符合题意。故选D。2. 从封建到帝制的转变应该指以血缘政治为主的分封制到以官僚政治为主的中央集权制的转变。这里所说的“封建”阶段不是指封建社会,而是指夏商周时期;“帝制”阶段是从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到辛亥革命推翻帝制;“民治”阶段指中华民国成立以后。 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第一次转型。故A正确。 夏朝世袭制取代禅让制,也属于转型期,

28、但不符合题干涉及的转型信息。故排除B。 C不合题干主旨,故排除。 中国没出现过君主立宪制。故排除D。 故选:A。本题主要考查秦朝政治制度的影响,关键信息是:从封建转为帝制是第一次转型。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直接得出结论,难度适中。3. 略。4. 依据材料“在三省体制下,决策不再是单纯的皇帝个人行为,皇帝的最后决定权包含在政务运行的程式中”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皇权权受到制度约束,故C正确。 A不合题干主旨,排除。 B材料不能体现,排除。 君主专制的背景下,皇帝拥有最终决策权,故排除D。 故选:C。本题考查唐朝政治制度演变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是:决策

29、不再是单纯的皇帝个人行为,皇帝的最后决定权包含在政务运行的程式中。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难度适中。5. 【分析】本题考查明清江南市镇管理特点,要求具备整理表格信息、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解答】A.据表格信息,市镇管理中涉及“州县衙署直接管理”“设课税司掌收商税”“委派县丞等官员驻镇掌管治安、税收等”“设榷使署、海防署等进行管理”,从中可以看出维护治安和征收赋税是市镇的主要职能,故A正确。B.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是加强中央集权的,不可能发挥地方自主性,故不选B。C.题干表格信息中提及的是市镇注重治安和赋税征收,没有体

30、现近代经济管理的方式,故不选C。D.题干表格信息中强调市镇的重点工作方向,与保障小农稳定性无关,故不选D。故选A。6. 【分析】本题考查程朱理学,要求具备解读题干信息、知识迁移并准确归因的能力。【解答】A.此项明显与题意背离,宋代理学是对儒学的发展,故A错误。 B.题中并没有提及商品经济发展以及冲击传统观念,故B错误。C.“四书”始终与“五经”并列,而且被视为“六经之阶梯”,为初学者所必读,而其实际地位和影响则是凌驾于“五经”之上的”,结合所学可知,“四书”、“五经”是朱熹提出的,“四书”地位上升,反应了理学地位上升,这与程朱理学地位的官方化紧密关联,故C正确。D.八股取士成为主要选官途径是在

31、明清时期,与题中“元代”不符合,故D错误。故选C。7. 本题考查儒家思想知识点,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由材料关键信息“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哲学思想是对明末道德人心危机的坚强回应而是扬弃或终结理学,以呼唤儒家基本价值观念的重新回归”可知儒学在危机中努力重建,B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儒学的形式及内容,而非作用,排除A;C与史实不符,排除;清代儒学是对传统儒学的继承和发展,而非简单的回归,排除D。故选B。8. A材料虽然部分体现了儒家思想的宽容,但不是伏尔泰推崇儒家文化的主要原因; B在伏尔泰认为中国政治制度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开明君主专制,但不是伏尔泰推崇儒家文化的主要原因; C题干材

32、料不能反映; D伏尔泰推崇中国的儒学文化,以中国文化来抨击欧洲宗教的黑暗和专制,并大声感叹:“我们不能像中国人一样,真是大不幸!”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伏尔泰的主要思想主张伏尔泰主要主张:倡导建立依靠资产阶级力量的君主立宪制;主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抨击天主教会,但主张信仰自由和信仰上帝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伏尔泰的主要思想主张的理解认识9. 依据材料“它是合乎人性、合乎理性的法律,适用于包括奴隶在内全体人类,是永恒不变的法律,一切制订法都应以自然法为标准”可以看出自然法强调公平与正义,推动罗马法的发展,故D项正确。 古罗马是奴隶制国家,

33、维护的是奴隶主贵族的利益,而材料认为自然法适用于包括奴隶在内全体人类,故A项错误。 B项不符合史实,排除。 自然法是一种法律观念,在当时不能有较大的实际运用,因此B项说法错误。 故选:D。本题考查罗马法。考查自然法的特点和作用。解题的关键是对“它是合乎人性、合乎理性的法律,适用于包括奴隶在内全体人类,是永恒不变的法律,一切制订法都应以自然法为标准”的分析理解。本题考查对自然法相关知识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0. “任何公民可以对其认为提出违宪的法律的人和制宪法律本身提出起诉,交给陪审法庭审判。若判定该项法律确实危害民主,则废除该法律,

34、将提案人绳之于法,表明陪审法庭对公民大会的决议有最后核准权”说明公民大会与陪审法庭之间相互制约,表明分权制衡体制已经显现,故D正确; AB材料未体现,排除; C不能反映材料的主旨,排除。 故选:D。本题考查雅典民主政治的特征和实质,解题的关键是“任何公民可以对其认为提出违宪的法律的人和制宪法律本身提出起诉,交给陪审法庭审判。若判定该项法律确实危害民主,则废除该法律,将提案人绳之于法,表明陪审法庭对公民大会的决议有最后核准权”。本题难度中档,考查雅典民主政治的特征和实质,雅典国家权力的运行中存在着民主权力的制约,这种制约以国家机构权限的交叉为特色。11. A材料反映的是明清时期,大量白银流入中国

35、,导致17世纪白银大量流入中国是因为新航路开辟东西方贸易发展的结果,当时世界市场的雏形已经出现。 B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和东西方贸易没有直接关系。 C当时中国仍然奉行闭关锁国政策。 D货币制度的发展需要不是白银大量流入的原因。 故选:A。本题主要考察新航路开辟,要求学生结合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来分析。解答问题要搞清楚明清时期中外贸易的特点,还要搞清楚新航路开辟的影响。12. 【分析】本题考查新中国成立以来城市发展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解答】解题关键“解读有误的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与1984年开始,故D解读错误,符合题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BC

36、均促进了城市化的进程,不合题意,故排除。故选D。13. B。本题主要考查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解答的关键信息是“19世纪后半期”“甲午战败也揭示了其缺陷”。本题考查了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调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4. A当时只是一个特殊现象,并没有表明中央对地方失去了有效的控制 B从材料可以看出地方督抚,没有完全听从中央的命令,中央政治权力有所削弱,而地方督抚的权力加重 C国家权力不是中央强化就是地方强化,不可能存在中央和地方都比较轻的格局 D才能反映出地方督抚和帝国主义之间的妥协,但看不出他们之间日益勾结 故选B本题主要考查义和团运动,要求学生结合义和团

37、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的基本事实来分析解答本题要了解,在义和团运动的冲击之下,清朝中央政治权力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削弱,但当时清朝中央政府并没有完全丧失对地方的控制15.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种制度、一种道德、一种价值都不能一成不变,不变就会僵化,就会落后,就会在弱肉强食的人类生存竞争中被淘汰”表明严复以救亡图存为己任,故C正确; ABD材料未体现,排除。 故选:C。本题考查维新思想,解题的关键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种制度、一种道德、一种价值都不能一成不变,不变就会僵化,就会落后,就会在弱肉强食的人类生存竞争中被淘汰”。本题难度中档,考查维新思想,严复呼吁变法图强,挽救危亡;创办国闻报,编辑

38、国闻汇编,宣传维新思想。16. “而是体制层面的价值体系是否符合民众之心理”属于民众思想觉悟问题,说明陈独秀意识到提高国民觉悟是政治变革的前提,故A正确; 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故B错误; 辛亥革命并未完成反帝反封建革命的任务,故C错误; 辛亥革命后民主政治进程曲折,故D错误。 故选:A。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启发了民众的民主主义觉悟,对五四爱国运动起了宣传动员作用。本题难度中档,考查新文化运动,经过新文化运动,封建思想遭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批判,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17. 本题考查新中国的法制建设有关知识,旨在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所学,1954年第一届全

39、国人大正式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属于民主制度的建立,而不是重建和完善,A错误;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拨乱反正提供了法律依据,排除B;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正式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了新型国家的架构,排除C;两部宪法为经济建设提供了法律依据,D正确。故选D。18. 本题考查鸦片战争的影响,考查学生解读图表信息的能力。依据表格“出国从事工商业人数”数据可知A说法错误,排除;BC在题干中无法体现,排除;依据“乡民迁出总人数”“迁至城镇做工或经营小商业人数”“出国从事工商业人数”的比例在增加说明广东地区受国门洞开影响乡民传统观念发生变化,

40、D符合题意。故选D。19. “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是我国建设的重点,必须优先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但是决不可以忽视生活资料尤其是粮食的生产”表明毛泽东吸取了斯大林模式的经验教训,故B正确;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故AC错误;D是1952年,排除。故选:B。本题考查毛泽东思想,解题的关键是“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是我国建设的重点,必须优先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但是决不可以忽视生活资料尤其是粮食的生产”。本题难度中档,考查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20.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发生了根本变化,经济建设

41、取代阶级斗争成为国内政治的焦点,也改变了外交工作的目标和任务,中国对外战略和外交事务由前30年争取维护国家政权稳定和国家安全转变成为经济建设服务,故B正确。 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是外在因素,不是主要原因,排除A。 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不会改变,排除C。 不结盟思想是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不是外交策略改变的主要原因,排除D。 故选:B。本题考查新中国外交政策演变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是:中国外交策略改变的主要原因是。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难度适中。21. 本题考查近代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结合所

42、学知识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上海“天足成风”,北京直到庚子年以后,放足之风“仍未大开”,体现了不同地区的经济差异造成思想意识的差异,故A项正确;先进知识分子的倡导在上海和北京都存在,故B项错误;百日维新法令的推动对两地影响是一致的,是共同点,故C项错误;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也是上海和北京相同的原因,不是两地的差异,故D项错误。故选A。22. 本题考查为启蒙运动奠定思想基础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旨在考查准确解读材料和再现基础知识的能力。根据材料“17世纪是启蒙的启蒙时期”、“能为17世纪成为很紧要的一个时期奠基”可知,材料要求分析哪些思想为17世纪的启蒙运动奠定了思想

43、基础,结合所学可知A正确;1687年牛顿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标志着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不符合材料时间;新航路开辟,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不符合材料主旨和时间;D是19世纪末。故选A。23. 材料反映了19世纪中期美国著名作家梭罗在瓦尔登湖一书中将人与自然融为一体,提出崇敬生命、保护自然,并强调了自然的整体性等主张,反映了作家对工业革命所引起的环境问题的关注,体现了对工业文明的担忧,故C正确; AD所述均与材料信息不符,故排除; 对理性社会的追求体现了18世纪末启蒙运动时期文学的要求,故B错误。 故选:C。本题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工业化和科技的发展,在带来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带

44、来了环境污染和分配的不公。但不可能停止科技的发展和进步,让人类服从自然,问题的本质是如何正确地利用自然资源。只有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形成良性循环,并建立公平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人类才能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第一次工业革命大大密切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改变了世界的面貌,最终确立了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地位,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的英国,很快成为世界霸主。24. 材料数据反映出工矿建筑业发展迅速,在国民经济中地位上升,这表明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实力上升,地位日益重要。他们要求更多的民主权利。在这种形势下,英国进行了1832年议会改革,故D项正确。A项材料无法体现。BC时间不符。 故选:D。本

45、题主要考查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的背景。 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 1、原因:工业革命使英国经济体制发生变化,工商业大城市兴起,人口重心转移到城市;工业资产阶级经济实力强大,强烈要求参与政权管理,但旧的选举制度阻碍他们进入国会执掌政权;由资产阶级激进派领导的民主运动迅速发展,组织政治团体,提出国会选举制度改革的方案,采取和平手段和经济手段促使改革实现。 2、主要内容:调整选区和重新分配议席;降低选民财产资本。 3、影响:工业资产阶级在国会取得了优势,扩大了资产阶级民主,推动了经济政策的改革,自由贸易政策代替了保护主义,从而促进了英国经济更大的发展。本题以图表的形式旨在考查学生对英国1832年议

46、会改革原因的认识,考查学生图表分析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25. 材料说到草案遭到帝国议会否决后,“按照俾斯麦的要求,联邦议会解散了帝国议会并重新选举”,之后的新一届帝国议会通过了前述草案,这意味着帝国议会受到了首相的制约和限制,故D符合; 材料中“按照俾斯麦的要求,联邦议会解散了帝国议会并重新选举”,说明联邦议会有权解散帝国议会,俾斯麦对议会有制约影响,故A排除; 材料中“经皇帝批准,21日起法令生效”,并不能说明皇帝只有形式上的批准权,故B排除; C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 故选:D。本题考查德国的君主立宪制政体。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皇帝拥有立法、行政、军事等各方面一切大权,权

47、力相对较大的联邦议会受皇帝控制,由民选产生的帝国议会受联邦议会控制。内阁由首相控制,首相由皇帝任命,只对皇帝负责,不受议会控制,故德国君主立宪制带有浓厚的封建专制残余。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正确解读和所知识运用的能力。 德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主要通过统一战争和颁布德意志帝国宪法,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国家,但与英国相比有很大区别,德国君主专制是实,立宪是虚,君主实际上拥有一切大权,加上容克贵族掌握国家大权,使德国在走上帝国主义时带有封建军事性特点。26. A结合史实,我们可知马歇尔计划是东欧和西欧对峙加剧,最后造成了欧洲分裂。 B战后两极格局的基础是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是建立在政治经济军事对峙的基础

48、之上,马歇尔计划只是属于其中一部分。 C马歇尔计划,是把西欧纳入了美国的势力范围。 D导致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抗,是华约和北约的建立。 故选:A。本题主要考查马歇尔计划的内容特点,要求学生结合战后美国和欧洲之间关系的特征来分析材料。通过马歇尔计划,美国既阻止了西欧国家因经济困难而日益缩减进口的趋势,为美国商品扩大了海外市场;又取得享有与本国居民同等的投资权益,还削弱了西欧国家的关税壁垒,取消了大部分贸易限额;这样,增加了美国的出口,缓解了美国内部经济改组中的困难;同时也加强了美国对西欧各国经济的控制和支配能力,从而为美国在政治、军事上与西欧结盟奠定了经济方面的基础。27. 罗斯福新政中兴办公共工

49、程,由政府出资,目的是扩大就业,保障工人的收入,保证工人的生活消费,实际上扩大了社会的消费,有利于刺激生产,解决生产和消费的矛盾,因此题干体现的内容与C相符,故C正确; ABD项都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 故选:C。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主要理解新政措施中“以工代赈”的表现及作用。本题主要考查罗斯福新政中的“以工代赈”措施的理解。以工代赈,绝不仅止于解决了就业难题,而具有多重社会意义:(1)保障了弱者的体面劳动与生存尊严。以工代赈,是社会兜底的一项保障性事业。在帮助待业者创造经济价值的同时,更帮助其获得社会认同,实现了自我价值,比直接的经济救助更鼓舞人,更能激发劳动者的创造潜能。 (2)保社会公

50、平。以工代赈比发消费券更稳妥,对有劳动能力者直接发钱发物,可能养懒人,助长搭便车和不劳而获等不良社会风气,且可能在再分配领域滋生腐败,衍生出新的寻租空间,最终损害社会公平。以工代赈能有效解决此类问题。 (3)利于社会稳定。劳动力资源大量闲置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社会问题,以工代赈有助于稳定秩序,缓冲社会矛盾。 (4)做好以工代赈工作,当下除了开辟岗位、安置劳动力之外,还要注意两点:一是做好劳动力技能培训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一批熟练的技术工;二是扶助一些具有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救活”寒冬中的中小企业,尽量减少失业,是更广泛意义上的“以工代赈”。28. 根据材料“但美国政府仍然收紧了有关苏联公

51、民前往美国的政策限制”及所给时间可知,当时美国经济大危机造成的政治危机使美国政府高度敏感,D选项符合题意。 美苏争霸是在20世纪50年代中叶以后,A选项排除。 BC选项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 故选:D。本题主要考查经济大危机,试题难度一般,解题关键在于对材料和相关知识的准确把握。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经济大危机的准确把握。29. “从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此起彼伏的贸易保护主义,到英国脱欧,再到推翻区域自贸协定,乃至退出世贸组织,从纯粹的民间非主流呼声变成“大嘴”特朗普等政客堂而皇之的说法”表明全球的经济竞争更加激烈,故A正确; BCD材料未体现,排除。 故选:A

52、。本题考查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科技发展的产物,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要求,促进了各国经济的较快发展。但同时,也使世界经济的发展蕴藏着巨大的风险。由于世界各国在自然资源、生产力和科技水平、政治经济制度和民族文化等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以及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经济全球化对不同的资本主义国家会产生不同的影响。30. 【分析】本题考查19世纪以来西方的文学成就的相关知识,要求具备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与运用知识等能力。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1847年”“通过大量的心理描写,把被压迫妇女的悲惨命运展现在读者面前”。【解答】A.作品既然描

53、写的是工业革命时期的社会状况,那就是对资本主义的批判,而不是对封建社会的揭露。排除A。B.依据材料“通过大量的心理描写,把被压迫妇女的悲惨命运展现在读者面前”及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40年代,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正在进行第一次工业革命,英国则在这一时期基本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可以看出其映了工业革命时期的一些社会现实状况。故B正确。C.从材料中“把被压迫妇女的悲惨命运展现在读者面前”可以看出这是一部现实主义文学,而不是浪漫主义文学。故排除C。D.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小说反映的是社会现实问题,而不是西方社会严重的精神危机。反映西方精神危机的是现代主义文学。故排除D。故选B。31. (1)本题考查中国

54、先秦至晚清时期“人民”含义的变化和西方自古以来公民政治发展变化的趋势,旨在考查分析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小问由材料“先秦时期的人与民是两个对立的阶级”、“周秦以来民渐渐演变成了一个与君主、群臣百官相对应的字”、“19世纪末20世纪初人民已经不再是懵懂、糊涂、任人支配的代名词,而是拥有权力、发表意见、参与政务的新主体”进行概述即可。第二小问由材料“公民形成于城邦的政治生活中,即属于城邦的人,不包括妇女、侨民及奴隶”“城邦属于全体公民所有”“平民经过斗争,公民范围扩大”“市民逐渐演变为近代西方的公民”并结合所学可知“变化的趋势”:拥有政治权力的公民范围不断扩大;由贵族到平民;本

55、城邦到外邦;有产者到无产者;男性到女性。(2)本题考查中国“人、民”的含义变化及西方公民政治发展的原因,旨在考查分析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材料“西方人民主权理论,对中国产生较大影响”并结合所学分析中国:社会经济变革,中央集权的官僚政治取代先秦贵族政治;西方工业文明冲击、先进国人传播启蒙思想,社会剧变。由材料“平民经过斗争”“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激发了欧洲城市市民平等意识的觉醒”“近代西方公民的选举权、参政权也是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扩展其范围的”并结合所学分析西方:古希腊、罗马平民、近代欧美人民争取政治权利的斗争;对外扩张;工商业经济发展;政府适应社会变化的改革。32. 本题考查欧洲的殖民扩张,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分析材料的主旨可知,材料是关于近代欧洲文明的扩张,选取材料中作者的一种看法,结合欧洲殖民扩张及其影响分析。本题考查近代欧洲文明的对外扩张及其影响,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描述和阐释历史事物、探讨和论证历史问题的能力。3334. 本题考查新中国初期农村合作医疗制度。(1)本小问,依据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分析概括;(2)本小问,依据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结合改革内容和所学分析。本题考查对新中国初期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特点和意义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归纳概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