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第四次月考)试题(含解析)本试卷分为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范围:必修一、二 考试时间:100分钟第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对古代中国两千余年的政治制度,按西方标准,将其称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民主的对立面。而现代学者却认为,古代中国的皇帝很难做到为所欲为的专制。古代制约皇权的主要因素是A. 以民本主义为执政的指导思想B. 中国古代王朝监察体制C. 遵照儒家标准的官僚制度系统D. 地方势力制约
2、中央集权【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西汉以来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是儒家思想,政府重用儒学家做官,儒家思想倡导仁政、天人感应等思想,劝勉皇帝施行仁政,一定程度上对皇帝的行为起到约束的作用,使皇帝很难做到为所欲为的专制,故C正确;民本主义思想对皇帝施行仁政有一定积极作用,但对制约皇权的作用有限,排除A;中国古代王朝监察体制主要对象是政府各级官员,而不针对皇帝,B错误;D属于中央集权问题,皇权专制属于专制主义问题,D不符合题意,排除。2.据春秋左传记载:“王后无适,则择立长。年钧以德,德钧以卜。王不立爱,公卿无私,古之制也。”材料表明A. 礼乐制度规范贵族行为B. 传统政治中的理性考量C.
3、 嫡长子继承制受到冲击D. 儒家伦理决定王位继承【答案】B【解析】从材料“年钧以德,德钧以卜。王不立爱,公卿无私,古之制也”可以看出西周时期已经确立了一整套的权利继承的原则,一些特殊的情况都已经有了细致的规定,这体现了体现了一定的理性成分,故B项正确,AC项错误;儒家思想在春秋时期产生,战国时期发展,形成一套的伦理道德是在西汉之后,故D项错误。点睛:材料“年钧以德,德钧以卜。王不立爱,公卿无私,古之制也”是关键。3.关于秦汉一统,黄仁宇认为统一的地理基础也不容忽视。他在中国大历史一书中专辟一章“土壤风向雨量”,指出黄土、黄河、风向和雨量等都是支持中央集权化大一统的要素。下面与他的观点相呼应的看
4、法是A. 地理环境决定了中国历史发展走向B. 战国诸侯以农立国、相互竞争C. 气象因素无法解释民族国家形成D. 古代文明都以大河为中心,推行重农政策【答案】B【解析】A中的“决定”一词太过于绝对,不符合史实,故排除;从材料“黄土、黄河、风向和雨量等都是支持中央集权化大一统的要素。”可看出B与题干中的观点一致、相符,故选B;题干中的“风向和雨量”属于气象因素,黄仁宇的观点也是在解释自然因素对政治的影响,故C与题意不符, D中的“都”说法绝对,不合史实,故排除。 点睛:根据材料信息“黄土、黄河、风向和雨量等都是支持中央集权化大一统的要素”可知黄仁宇指出的是农业和政治的关系,而B项中的“以农立国”与
5、此呼应。4.有学者研究发现,清代文人在作诗过程中,有一个相当清楚的隐语系统存在。譬如常以“汉”“宋”“日”“月”之类代指明代,“秦”“金”“胡”“虏”等指清朝。这一现象出现主要说明A. 清代文人骚客附庸风雅B. 政治因素渗透到文化领域C. 中国历史文化底蕴深厚D. 八股取士使文人思想僵化【答案】B【解析】清代文人在作诗过程中,常用隐语,而不敢明确指出明朝与清朝,这反映了当时文字狱等君主专制制度影响,说明政治因素渗透到文化领域,故B正确;隐语系统并不能说明清代文人骚客附庸风雅,故A错误;隐语系统也不是中国历史文化底蕴的体现,故C错误;不敢明确指出明朝与清朝,并不是思想僵化的后果,而是文化专制的后
6、果,故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关键信息:“汉”“宋”“日”“月”之类代指明代,“秦”“金”“胡”“虏”等指清朝。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文字狱等君主专制制度的影响出发,即可排除无关选项,进行正确判断。5.明代官员海瑞充任地方官时,自述对案件的斟酌标准是:“凡讼之可疑者,与其屈兄,宁屈其弟;与其屈叔伯,宁屈其侄。与其屈贫民,宁屈富民;与其屈愚直,宁屈刁顽。事在争产业,与其屈小民,宁屈乡宦,以教弊也。事在争言貌,与其届乡宦,宁届小民,以存体也。”这体现了明朝时A. 宗法制的影响还在B. 海瑞秉公执法,不愧是历史上著名的清官C. 没有完善的司法制度D. 保持了统治阶级权力的稳
7、定【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中“宁屈其弟”“宁屈其侄”“宁屈富民”等信息,可以看出审理案件标准不一,体现出明朝时期司法制度还不够完善。故答案为C项。A项不能说明“宁屈乡宦”“宁屈小民”,排除;材料不能反映海瑞秉公执法,排除B项;D项材料没有涉及,排除。6.有学者指出,明清时期农具较少改进,有所创新的多是适应个体农户小规模经营的细小农具,元代王祯农书早有记载的一些大型高效农具十分罕见。失去两汉或唐宋那种新器迭出的蓬勃发展气象。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主要是A. 工商业发展的冲击B. 精耕细作不被重视C. 自耕农经济占主导D. 劳动力的密集投入【答案】D【解析】明清时期人口大量增加,是劳动力的密集投入
8、导致了明清时期农具较少改进,所以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劳动力大量的投入而非工商业发展的冲击,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精耕细作一直被重视,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自耕农经济一直不占主导地位,选项C自身说法就是错误的,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人口的增多、劳动力的剩余会阻碍新技术、新工具的推广使用。7.汉朝的土地所有制与秦朝相同,土地私有,并可自由买卖。土地所有者须向国家交耕地税,耕地税率为亩产的十五分之一成三十分之一,在文帝时,曾全部免收田租,前后历十一年之久。这将会导致A. 大量自耕农出现B. 土地兼并加剧C. 有效保护非耕地D.
9、田庄经济产生【答案】B【解析】根据题意,从汉朝初年的土地所有制形式和国家税收制度的实施对当时社会的影响来看,加剧了土地兼并,B符合题意;A与材料主旨相反,土地兼并会导致大量自耕农的消失;C与材料无关;材料没有体现出田庄经济的特点,D不正确。8.学者吴晓波在分析引发西方工业革命的纺织业在中国没有产生同样变革的根源时指出:明代中国乡村每个农家都有织机一部,耕作之余,无论妇幼老小都通宵达旦从事纺织。虽然每户所织之布数量甚微,但众多的户数聚合成惊人的产量,仅仅一个松江府每年所产棉布就比英国大出6倍。据此作者认为A. 低康的劳动力成本阻碍了生产方式的变革B. 中国家庭手工业的生产效率远远高于西方C. 科
10、学技术的落后成为生产方式变革的障碍D. 国内市场狭窄影响了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答案】A【解析】题干描述的是中国农家家都在村耕作之余通宵达旦从事纺织,虽然规模小但聚在一起就是惊人的数量,结合所学可知正是这样的小规模的廉价的劳动力成本满足了市场的需求,所以阻碍了中国生产方式的变革,故本题答案选A项;B项说法不符合史实;C项中的“科学技术”材料中没有体现;D项错误,中国的国内市场并不狭窄,而且材料中没有体现。9.北宋都城开封处于开阔平原上,极易受到游牧民族的冲击;而且这里经常发生洪水和河道淤塞的问题,北宋统治者曾数次想迁都但最终都未执行。这是由于开封A. 毗邻洛阳利于理学传播B. 地处平原便于城市规
11、划C. 临近运河便于南北沟通D. 市坊分开利于商业发展【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宋代定都开封的原因。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开封具有优越的运河漕运条件,被称为“四达之会”,利用有利的漕运条件,可以沟通与长江流域及太湖等经济繁荣地区的联系,满足京师的巨大用度,也可以照顾北方及西北边防之地,因此北宋并未迁都,故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北宋并未迁都与理学的传播无关;B选项错误,城市规划的便利条件不是开封独有的特点,不是北宋没有迁都的主要原因;D选项错误,市坊分开不利于商业发展,宋朝城市突破了市坊的界限。因此正确答案为C选项。10.唐代之前,荆楚民间存在一种祈求丰收的“牵钩之戏”,至唐代称作“拔
12、河”,广为流传。唐玄宗观拔河俗戏诗云:“壮徒恒贾勇,拔拒抵长河。欲练英雄志,须明胜负多预期年岁稔,先此乐时和。”据此可知,在唐代A. 江南文化成为主流B. 耕战结合观念深入人心C. 阳刚与力量受到推崇D. 诗歌以描写宫廷生活为主【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壮徒恒贾勇,拔拒抵长河。欲练英雄志,须明胜负多”可知,唐代推崇阳刚与力量的社会风尚。故答案为C项;材料仅涉及拔河渊源于荆楚民间,无法得出江南文化成为主流的结论,排除A项;唐玄宗观拔河俗戏的信息反映宫廷娱乐,无法得出耕战结合观念深入人心的结论,排除B项;唐代诗歌题材多元,D项说法片面且不符合史实,排除。11.公元前5世纪初,希波战争爆发
13、。为应对战争,雅典公民大会从每个任期召开一次改为召开四次,在军事问题的决策上,重装步兵不再统揽大局,建造船只的木匠和招来划桨的雇工也起到很大的作用。这一变化说明A. 战争客观上推动雅典民主进步B. 雅典民主突破了阶级局限C. 民主政治推动了城邦观念增强D. 雅典人参政议政十分活跃【答案】A【解析】【详解】由材料“为应对战争,雅典公民大会从每个任期召开一次改为召开四次,在军事问题的决策上,重装步兵不再统揽大局,建造船只的木匠和招来划桨的雇工也起到很大的作用”可知,雅典公民大会的经常化和决策者范围的扩大化都与战争存在着密切的因果关系,战争是因,雅典公民大会的经常化和决策者范围的扩大化是果,故只有A
14、项符合题意。雅典民主建立在奴隶专政的基础上,其民主范围比较狭隘,突破了阶级局限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B;材料的主旨在于强调战争对民主政治发展的作用,C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雅典人包括了妇女、奴隶、外邦人等,而这些人是被排除在公民范围之外的,不享受参政议政的权利,排除D。【点睛】本题学生结合雅典民主的得失并把握材料中语句的因果关系即可作出解答。12.罗马人认为:一个民族无论去何处,总携带它自己的法律。对此,罗马帝国做出的反应是A. 在帝国内推行罗马公民法B. 设置专门法庭审理案件C. 完全吸收其他民族法律D. 制定普遍适用的法律原则【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罗马人的认识“一个民族无论去何处
15、,总携带它自己的法律” ,即重视法律的作用,结合所学可知,随着罗马帝国的对外扩张和版图扩大,为维护统治,罗马帝国吸收和改造了外省法律,制定出适应整个帝国发展的“万民法”,故D项正确。公民法只适用于罗马公民,不符合题意,故A项错误;B项 “专门法庭”无关材料问题角度;C项“完全”说法绝对化,不符合史实。【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万民法”的产生的背景。13.日内瓦从两方面彻底改革教会组织:一是大大简化教会组织和仪式;二是神职人员民主选举产生。其中牧师、圣师、执事和长老四种教职均“由公众投票选举”产生。民主教会建立的深远意义主要表现在A. 有利于强化封建君主权威B. 促进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兴起C. 推
16、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D. 改革使国王成为教会的最高首领【答案】B【解析】【详解】日内瓦改革教会组织,牧师、圣师、执事和长老四种教职均“由会众投票选举”产生,为通过民主选举为特点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奠定基础,故B正确;封建君主是世袭的,与材料民主选举的信息不符,排除A;民主选举与推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存在必然因果关系,排除C;通过民主选举产生神职人员,而国王是世袭的,D不符合题意,排除。14.一位美国历史学家总结道:在欧洲的海外扩张中最重要的人物不是哥伦布、达伽马和麦哲伦,而是那些拥有资本的企业家们。该历史学家A. 否定了航海家的作用B. 关注到殖民扩张的内在动力C. 意在提高资本家政治地位
17、D. 强调了资本主义制度的侵略性【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强调“企业家”和他们的“资本”在欧洲“海外扩张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可知正确答案是B项;材料没有否定航海家的作用,A项错误;材料分析的企业家在资本原始积累过程中的方法手段,并不是要提高资本家的政治地位,C项错误;早期新航路开辟的时候还没有确立资本主义制度,D项不符合史实。【点睛】解答本题要搞清楚殖民扩张的时代特征和影响,以及“早期”殖民扩张的背景等史实。15.有学者认为,与工业化一起到来的是人口的大量增长、大规模移民与迅速的城市化,“劳动力在地理上的重新分化,一些地区提供原材料,而另外一些加工或者消费这些原材料,从而增加了世界贸易的
18、总量大船、巨大的码头、深水运河加速了贸易和运输的发展。这一新体系所带来的利润主要流向欧洲、北美洲和日本。”由此说明A. 资本开始自由开放地流动B. 国际经济交流基本准则得到确立C. 人类社会的横向交流发生了根本性变化D. 人类朝着世界一体化进程迈出关键性一步【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表明两次工业革命使世界各地的联系更加紧密,国际分工日益明显,世界一体化进程进一步加快,故D项正确;材料中并没有涉及到资本的自由流通,排除A项;材料涉及到的是国际间的贸易交流变得更加频繁,而没有涉及到国际经济交流的准则问题,排除B项;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几大主要文明区域连接起来,人类社会的横向交流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19、材料论述的是两次工业革命,C项错误。16.英国制度规定:任何阁员不能投票反对政府的政策,否则,他必须辞职或被解职;任何阁员不能发言反对,也不能不明确支持内阁的政策;每个阁员必准备为所有的政策负政治责任。可见英国内阁制度A. 极大限制阁员的个人自由B. 要求阁员政治上互相信任C. 保证了国王名义上的治权D. 能有效减少立法上的失误【答案】B【解析】材料说明了英国内阁的集体负责制,涉及是决策层面,并未限制阁员的个人自由,故A项错误;由于实行集体负责制,阁员们要共同承担责任,所以内阁成员要充分地互相信任,否则不能作为同僚共事,故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国王治权问题,故C项错误;在立法方面,内阁只有立法提
20、案权,最终立法过程由议会掌握,故D项错误。17.1820年,在美国国会讨论密苏里加入联邦问题的时候,南北双方又发生了争吵。后来,南北双方签订了一项协议:密苏里作为蓄奴州加人合众国,但从马萨诸塞州划出一个缅因州,作为自由州加入合众国。美国设立缅因州目的在于A. 消除大小州之间的矛盾与分歧B. 平衡南北双方在参议院的席位C. 确保北方在众议院的优势地位D. 维护三权分立的共和政治体制【答案】B【解析】1787年宪法调和了美国南方与北方、大州与小州、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形成了各方都能接受的相对平衡局面。密苏里作为蓄奴州加入合众国,就会导致南方新增两个参议员,为保持南北双方在参议院席位的平衡,从北方的马
21、萨诸塞州划出个缅因州,也增加两个参议员,B项正确;其他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项。18.公社委员因时间紧张或公务缠身,就在公共食堂自己掏钱买定价份饭吃。饭菜的价格和花样都是有规定的,午餐标准1.5法郎,晚餐2法郎,每人只准喝半瓶劣质葡萄酒,公社严禁公社委员们的家属使用。该规定A. 保证公社委员正当行政,维护人民主权B. 公社委员经选举产生,加强人民监督C. 防止公社委员以权谋私,甘做人民公仆D. 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了新型政权【答案】C【解析】材料信息是巴黎公社公共食堂对公职人员进行了严格限制,这体现出了对公职人员经济权利的约束,防止公社委员以权谋私,体现了巴黎公社倡导公仆意识,故C项正
22、确;材料信息是对公职人员饮食的限制,不能体现出维护人民主权,故A项错误;材料也没有人民监督的信息,故B项错误;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了新型政权,不符合材料信息,故D现错误。19.李大钊在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中说到:“历史是人间普遍心理表现的记录。人间的生活,都在这大机轴中息息相关,脉脉相通。一九一七年俄罗斯的革命,不独是俄罗斯人心变动的显兆,实是二十世纪全世界人类普遍心理变动的显兆”。材料信息解读正确的是A. 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是指俄国二月革命的胜利B. 新文化运动的价值所在就是宣传马克思主义C. 俄国革命道路对中国共产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D. 李大钊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奠定了初步基础【答案】D【解
23、析】【详解】材料说明的是李大钊对于俄国十月革命后社会的认知,“是二十世纪全世界人类普遍心理变动的显兆”说明俄国十月革命为世界人类光明大道奠定基础,显然李大钊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奠定了初步基础,故项正确;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是指十月革命胜利,错误;新文化运动前期宣扬民主科学,后期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故B项错误;材料论述的是李大钊对于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作用,不是俄国革命道路对中国共产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故C项错误。20.晚清时期,贫困和破产的宗族成员日渐增多,他们开始脱离宗教庇护,到民间宗教组织和秘密会社中寻求庇护和活路,家庭成员间的冲突日渐撕裂笼罩在这些地区上空的和谐宗法社会之网,材料表明太平天国的
24、兴起得益于A. 民间宗教组织和秘密会社兴起B. 乡村宗法社会瓦解导致成员贫困化C. 传统政治的社会控制机制衰落D. 西方列强入侵激化了中外民族矛盾【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晚清时期”“困和破产的宗族成员日渐增多,他们开始脱离宗教庇护”“家庭成员间的冲突日渐撕裂宗法社会之网”中可以看出,晚清以来,随着贫困和破产的宗族成员的增多,乡村宗法社会逐渐瓦解,这说明传统的社会控制机制不断衰落,从而成为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因素之一,故C项正确,B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传统社会机制的衰落,故A项排除;材料中没有体现出西方列强的入侵,故D项排除。21.有学者认为“1905年科举废除后,新式学堂激增,引发了由
25、士子童生到学堂学生的集团式转交,庞大的新型学生群体很快从学堂走向社会,投身于社会的各种运动中去,从而引起了旧社会体系的结构性变动。”该学者旨在说明科举的废除A. 改变旧式价值观念B. 引发学生运动的高涨C. 推动传统社会转型D. 加快了民主革命进程【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1905年科举废除后庞大的新型学生群体很快从学堂走向社会,投身于社会的各种运动中去,从而引起了旧社会体系的结构性变动”可知,这体现了科举制的废除推动了传统社会的转型,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改变旧式的价值观念的说法与材料无关;B选项错误,依据材料无法得出科举制的废除引发学生运动的高涨;D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民
26、主革命的内容。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22.近代西方自由思想传人中国,出现了不同的内涵。1903年,严复说:“祛异族之侵横,求有立于天地之间乃国群自由,非小己自由也。”1918年,胡适说:“我所最期望于你的是一种真正纯样的为我主义。”这些言论A. 有利于中国民族民主运动发展B. 指明了中国人民的救国道路C. 主导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方向D. 摧毁了传统礼教的文化基础【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祛异族之侵横,求有立于天地之间乃国群自由,非小己自由也” “一种真正纯粹的为我主义”,可以得出严复、胡适等人的言论促进国家民族意识的觉醒,有利于中国民族民主运动发展,故答案选A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
27、人民指明了救国道路,B项排除;陈独秀、李大钊等人思想主张主导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方向,C项排除;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且夸大了严、胡等人思想言论作用,排除。23.李泽厚先生对中国近代某一重大历史事件有如下评述:“启蒙性的文化运动”与“救亡性的政治运动”的关系是“相互促进”、“一拍即合”、“彼此支援”、“相碰撞而又同步”。遗憾的是,这种局面并没有延续多久,严峻的危亡局势和剧烈的现实斗争,迫使政治救亡全面压倒了思想启蒙。据此判断作者评述的相关历史事件是A. 洋务运动B. 维新变法C. 辛亥革命D. 五四运动【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巴黎和会外交失
28、败,中国人民掀起了政治救亡运动,举国一致为维护国家主权而进行斗争,D选项符合题意。洋务运动不属于政治救亡运动,A选项排除。维新变法虽然属于救亡性政治运动,但是未受到启蒙性文化运动的影响,B选项排除。辛亥革命也未受到启蒙性的文化运动影响,C选项排除。【点睛】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列强无暇东顾,日本乘机加强对中国的侵略,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中国人民的反日情绪日渐增长。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了伟大的五四运动。1919年5月4日发生在北京的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阶层共同参与的,通过示威游行、请愿、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种形式进行的爱国运动,是中国人民彻底的
29、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24.1927年11月,中共领导人翟秋白指出:“革命潮流的低落与消沉,在现时的中国必须有三个条件:一、反革命的统治能相当解决中国社会关系中的严重问题(如土地问题、劳资问题等);二、反革命的统治能够逐渐稳定;三、革命的群众溃散而消沉。如今事实上中国绝对没有这些条件。”这一认识的提出A. 结束了右倾错误思想的影响B. 加速了国共武装对峙阶段的到来C. 对革命形势的估计过于乐观D. 为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提供了依据【答案】C【解析】材料说明“革命潮流的低落与消沉”的三个条件在中国不存在,显然对于中国革命的形势估计过于乐观,故C正确;A是八七会议;此时国共对峙已经开始,故
30、B错误;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已经提出,故D错误。25.1945年10月17日,毛泽东从重庆回到延安以后,在延安干部会上作了关于重庆谈判的报告。指出:“谈判的结果,国民党承认了和平团结的方针。这样很好。国民党再发动内战,他们就在全国和全世界面前输了理,我们就更有理由采取自卫战争,粉碎他们的进攻。”材料体现了重庆谈判的主要意义是A. 国民党承认了和平团结的方针B. 增强了中共消灭国民党的实力C. 国民党没有理由发动国内战争D. 使共产党在政治上取得了主动【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国民党再发动内战,他们就在全国和全世界面前输了理,我们就更有理由采取自卫战争,粉碎他们的进攻”,说明重庆谈判让广大民众
31、了解到中共争取和平的诚意,揭穿了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取得了主动。故答案为D项。A、C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26.轮船招商局最初由旧式沙船商人出身的朱其昂主持,招股困难重重,而买办唐廷枢、徐润接手以后,短时间内即招足100万股本;上海织布局在郑观应入局之前后,其局面之不同也与之同类。符合史论的是A. 买办阶层一定程度上代表先进生产力B. 民族资产阶级兴起于近代官办企业C. 洋务运动一定程度推动了中国近代化D. 实业兴国已成为近代民族思想主流【答案】A【解析】题干反映了近代买办对于民族企业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起初买办参与外国资本主义在中国的各
32、种经济活动,他们从中获取了巨额的利润,买办在获得大量资金时并未像传统的地主阶级一样用于买房置地,而是把这些资金投资于实业创造更多的利润,为洋务企业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一定程度上代表先进生产力,故答案选A;轮船招商局和上海织布局均是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不是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排除B;题干没有提及洋务运动的影响,排除C;实业兴国在甲午战后成为近代民族思想主流,排除D。点睛:本题的关键是判断“轮船招商局”“上海织布局”企业的性质。27.晚清洋务派郭嵩焘在开矿问题上认为“天地自然之利,百姓都可以为之,不必官为督率,若经由官开采,则将夺民业,烦扰百端,百姓岂能顺从。”这一主张A. 客观上有利于民族工业
33、的发展B. 保证了煤矿业的健康发展C. 说明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限制D. 突破了洋务派的核心思想【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郭嵩焘的思想主张。依据材料可知,郭嵩焘认为应该打破官府在矿业开采上的垄断,允许民众办理,这一主张客观上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矿业由官办还是商办与是否健康发展没有必然关系;C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郭嵩焘的认识,并未体现政府的态度;D选项错误,洋务运动的核心思想是中体西用,学习西方近代科技,发展民族工业并未突破这一思想。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28.下表摘编自清代外债史论,据该表可知借款次数总额经济建设借款额及占总额百分比铁路借款额及占经济建设借款
34、额百分比晚清政府20813.1亿两(白银)3.7亿两;28.2%2.8亿两;76%北京政府64615.7亿元银元)4.5亿元;28.6%3.2亿元;71%南京政府10845.0亿元(银元)6.0亿元;13.3%2.2亿元;37%A. 经济建设是政府借款的主要目的B.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不断加深C. 近代中国政府比较重视铁路建设D. 政治民主运动推动经济独立发展【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的经济。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铁路借款所占百分比是非常高的,特别是晚清政府和北京政府更高,这就可以说明近代中国政府比较重视铁路建设的,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政府借款的主要目的支付战争赔款而
35、非经济建设,另外表格中的经建借款的比例也不高,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B在材料中不能体现出来,不符合题意,排除;清代的经济不是独立发展的,选项D不合史实,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名师点睛】表格型材料选择题综合性地考查了多项能力,既有表格的处理能力,也有原因分析的历史阐释的能力,对考生认识历史发展特征和逻辑推理能力也有较高的要求。解答这类选择题,对图片要“三看”:一看表格的时间、空间,界定答题范围;二看表格反映的问题实质,确定答题方向;三看表格的关键信息,明确内涵外延。29.1921年5月,列宁提出:新经济政策的实质在于同官僚主义和拖拉主义作斗争;10月,列宁在全俄政治教育委员会上指
36、出新经济政策的实质在于经济管理形式的战略退却;12月又明确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是经济政策的实质。这说明A.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存在反复和不确定性B. 列宁对新经济政策实质有多维阐述C. 新经济政策是列宁个人主观意志的产物D. 新经济政策造成了苏俄内部的思想混乱【答案】B【解析】从材料“新经济政策的实质在于同官僚主义和拖拉主义作斗争新经济政策的实质在于经济管理形式的战略退却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是新经济政策的实质”可以得出列宁对新经济政策实质有多维阐述,故B项正确。根据所学可知,新经济政策是在苏俄苏俄面临严重的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的情况下实施的,所以新经济政策不是列宁个人主观意志的产物,故C项错误。新
37、经济政策实施后促进了苏俄政权的巩固和经济的恢复发展。AD两项说法错误。30.1993年前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在难以决断的岁月一书中写道:“经济方面的改革,如果从农业、轻工业、食品工业方面开始改革,也就是从最有效、最快速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的途径进行改革,那就要好得多。”这说明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A. 需转变经济管理关系B. 突破了斯大林模式C. 实破口选择不当D. 需要优化经济结构【答案】C【解析】“如果从农业、轻工业那就要好得多”等字眼足以证明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并未从农业、轻工业作为突破口,即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的突破口的选择是不当的,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是从农业、轻工业、食
38、品工业方面开始改革,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也未突破了斯大林模式,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经济结构优化的问题,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31.纽约证券交易所作为行业自我管制的重要机构,负责审查证券市场的准入与交易。20世纪20年代,证券市场的急剧扩张让这一自我管制变得困难重重,业内人士抱怨“根本没有一个尺度可以衡量当时股票的价值”。这表明美国证券的自我管制A. 因政府完全放任而失效B. 是国家干顶经济的尝试C. 存在着市场机制的缺陷D. 未考虑民众的投资需求【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证券市场的急剧扩张让这一自我管制变得困难重重,业内人士抱怨根本没有
39、一个尺度可以衡最当时股票的价值”中可以看出由于证券市场的急剧扩张,纽约证券交易所无力审查证券市场的准入和交易,说明不能适应市场急剧扩张的发展,从而不能起到自我管制作用,也就是表明美国证券的自我管制存在着市场机制的缺陷,正确答案为C。材料中没有显示政府放任而失效,排除A。罗斯福新政后才开始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罗斯福新政是在30年代,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材料中无法体现是否考虑民众的投资需求,D错误。32.19531973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的平均增长率分别为:美国3.5%,英国3.5%,法国5.2%,联邦德国5.9%,日本9.8%。其经济的高速发展皆因为A. 信息产业为经济发展
40、提供了新的增长点B. 刺激需求、扩大消费以推动经济发展C. 鼓励出口、限制进口以实现经济增长D. 充分发挥市场对于经济的调节作用【答案】B【解析】从材料“1953一1973年”“美国3. 5% ,英国3. a%法国5.2%,联邦德国5. 9 %,日本9. 8 %”中可以看出,20世纪50-70年代初,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的平均增长率较快,说明经济发展速度较快;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50-70年代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采取国家干预经济的措施,刺激需求、扩大消费以推动经济发展,故B项正确,D项排除;A项是20世纪80-90年代出现的,排除;鼓励出口、限制进口,不符合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41、故C项错误。33.2017年12月18日,联合国安理会对一项旨在推翻美国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的决议草案进行表决,包括中国、俄罗斯、英国、法国在内的14个国家投赞成票,但是由于美国投票反对,草案未获通过。中国代表表示,安理会及国际社会应保持团结,维护中东地区和平。这说明A.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单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B. 欧盟成员国开始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C. 世界更多政治力量致力于推进多极化进程D. 冷战结束后区域性、小规模冲突持续不断【答案】C【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除美国之外的国家在这次会议中都投了支持票,这种局势是对抗美国霸权主义的一种体现,也表现出世界政治多极化的发展,因此本题选择C
42、选项。A选项错误,与材料叙述的情况相悖;B选项说法错误,材料并不能体现出这一内容和特点;D选项错误,材料中主要表现的不是巴以冲突,而是会议过程的内容。34.20世纪40、50年代的英国国有化的范围,除银行外,几乎都是为私人企业提供廉价原材料和能源的基础产业,如煤炭、钢铁、煤气和电力工业,为私人企业提供廉价服务的铁路、航空、公路以及邮电等公共事业企业等。由此可见,当时英国的国有化A. 从根本上有利于私人企业B. 改变了企业的资本主义性质C. 一定程度制约了私人企业D. 借鉴了苏联工业的发展模式【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料“20世纪40、50年代”“为私人企业提供廉价原材枓和能源的基础产业”“
43、为私人企业提供廉价服务的铁路、航空、公路以及邮电等公共事业企业等”中可以看出,当时英国的国有化主要是为私人企业提供服务,促进了私人企业的发展,故A项正确,C项错误;私人企业仍然是资本家所有,没有改变企业所有制性质,故B项错误;苏联工业化模式是优先发展重工业,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故D项排除。35.“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已触动许多人的切身利益。无论富国还是穷国,全球化提供了巨大机遇、潜力与可能,但也产生了人类必须面对的新挑战与新威胁。对大多数人来说教育、就业、收入、健康、文化、环境等事关人类切身的问题都变得更不确定与不安全。”由此说明经济全球化A. 经济发展同时带来新问题B. 发达国家资本新一轮扩张
44、C. 不利于各国经济深度合作D. 违背了各国人民共同意愿【答案】A【解析】依据题干信息:“全球化提供了大机遇、潜力与可能,但也产生了人类必须面对的新挑战与新威胁。对大多数人来说教育、就业、收入、健康、文化、环境等事关人类切身的问题都变得更不确定与不安全”可知,经济全球化使经济发展同时带来新问题,A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A。36.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颁布的5年中,各级人民法院共审结行政案件近50万件,已受理的行政案件几乎涉及所有行政管理领域。全国法院行政案件受案数从1992年的27125件,增加到2001年的100921件,原告的败诉率从35.93%下降到28.61%,材料主要说明我国A.
45、民主法制建设日趋完备B. 政治腐败案件不断增加C. 法制观念逐渐深入人心D. 民主法制建设亟待完善【答案】A【解析】从材料中给出的史实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颁布之后取得了显著地成效,这也表明中国的民主法治建设逐渐完备,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B选项与材料反映的内容无关;C选项错在“观念”上;D选项错误,与题意相悖。37.1958年人民解放军炮击金门后两岸炮战不断,数月后,大陆宣布:单日打炮,双日不打炮,再后来,双方只将炮弹打在无人的滩头上,到1961年改为只打宣传弹,这表明A. 新中国逐渐确立和平统一中国的方针B. 炮战是两岸保持联系的特殊方式C. “一国两制”的提出势在必行D. 两岸交往
46、的坚冰逐渐打破【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两岸从炮战不断到只打宣传弹,说明了炮弹是两岸保持联系的特殊方式,故选择B选项;材料主旨是两岸虽并没有进行良性交往,但是战争的火苗已然熄灭,材料中两岸并没有进行和解,关系只是较于之前更好,还没有达到和平程度,故排除A、D选项;“一国两制”的正式提出时间为1982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排除C选项。【点睛】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的外交关系及与台湾省的关系变化,做题时需掌握与台湾省关系变化的过程及“一国两制”提出的时间。38.1951年春,山西长治地委对其辖区的5个村卖地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土改后5个村共有卖地户96户,计:新中农61户,古63.5%
47、;老中农31户,占3%;贫农4户(其中有2户系旧富农下降),占4.2%。共卖出土地284.11亩,其中新中农占65.2%,老中农占2%,贫农占3.2%。”这说明该地区A. 农村土地改革没有成果B. 农民土地私有制发生了变化C. 农民两极分化十分严重D. 变革农村生产关系的必要性【答案】D【解析】“长治地委对其辖区的5个村卖地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土改后5 个村共有卖地户96户”可见土改是有成果的,故A项错误;“土改后5 个村共有卖地户96户”没有改变农民土地私有制的状态,故B项错误;“土改后5 个村共有卖地户96户”无法知道这些人占总人数的比重,无法判断农村的贫富情况,故C项错误;“新中农61
48、户,占635% ;老中农31户,占323% ;贫农4户(其中有2户系旧富农下降),占42% 。共卖出土地28411亩,其中新中农占652% ,老中农占312%,贫农占32%”说明土改后的农民土地所有制并不能保证土改的成果,需要用新生产关系来保证,故D项正确。39.有学者通过坐标的方式,以生产力发展为横轴,经济体制演变为纵轴,将古代自然经济、原始工业化经济、计划经济和现代市场经济四种经济类型定位。下面坐标属于计划经济的位置是A. AB. BC. CD. D【答案】D【解析】计划经济体制的特点是高度集中、计划管理,排斥商品市场关系,属于封闭体制,故属于计划经济的位置是D,故D正确;计划经济不属于手
49、工劳动,故AC项都错误;计划经济不属于开放体制,B应该属于现代市场经济,故B错误。故选D。40.1988年12月6日,第43届联合国大会一致同意中国加入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特别委员会。自1990年至2017年7月,中国先后参加24项维和行动,累计派出3.5万余人的维和军事人员。目前,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派遣维和军事人员数量最多的国家,也是缴纳维和摊款最多的发展中国家。这表明中国A. 一贯坚持反霸维和的外交目标B. 不断完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C. 坚持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D. 努力构建稳定均衡国际关系格局【答案】C【解析】根据“自1990年至2017年7月,中国先后参加24项维和行
50、动,累计派出3.5万余人的维和军事人员。目前,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派遣维和军事人员数量最多的国家,也是缴纳维和摊款最多的发展中国家”,表明中国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故选C;材料无法体现“反霸维和”“完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排除AB;D材料无法体现,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第卷(非选择题)二、材料解析题:(41题13分,42题15分,43题12分)4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我认为从唐到宋还是经历了很大的改变。我们现在拿唐的750年与宋的1050年做一个比较。我们会发现:从外交关系上,唐有霸权,在北方唐以外没有国家,只有少数民族,而到了宋代,中国的外交关系就不
51、一样了,是一个多元化的世界,有宋、辽、夏、金;另外,唐时有1/81/4的人口在南方,而宋朝时则有1/2的人口在南方,南方却变成了一个多元化的地方,有多个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有多种语言;唐朝首都是一个典型的adminitrative city,是政治的,而宋则是经济中心变成了首都;宋的人口是唐的两倍,货币数量是唐的二十倍,这都说明了商业经济、市场经济的发展;技术方面,宋朝还有了印刷、火药、指南针,这三个技术都是非常重要的;从社会方面,唐朝人的社会地位还是要看血统、身份,而宋朝人的社会地位则是看教育文化,科举制度被扩大,其重要性在社会中也越来越大。宋朝99%的学生考不上,可这些人还算是士人,仍是
52、国家的精英,士人中做官的人只是一小部分。到了13世纪中叶,参加科举考试的人有45万人,但只有500人得到进士。包弼德唐宋巨大历史变迁的现代意义:对nation观念的重新思考材料二 1500年前后,西欧发生了一系列事件,这些事件为一种新的文明开辟了道路,这就是现代化的准备阶段。1500年前后,许多事指向农业文明的解体,比如说,农奴制解体解放了人身,文艺复兴解放了人的精神,宗教改革解放了人的思想,地理大发现则把人推向全球,第一次把世界连成一个整体。在这个过程中,民族国家的出现改变了这种状况,它就把自己的疆城封闭起来,使它与外界隔离,致力于自身的发展,而不顾基督教大世界中其他兄弟的景况如何。事实上,
53、在多数情况下,民族国家总是以牺牲别人为代价的。这样,原先基督教大世界中社会经济状况基本拉平的情况就消失了,代之出现的,是某些地区发展起来,其他地区则相对落后。因此,可以说,民族国家的出现标志着现代化的起点,发展与社会的根本变迁都是从这里开始的。钱乘旦世界近现代史的主线是现代化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宋历史变迁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唐宋历史变迁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简述1500年前后西欧社会向现代化转型所做的准备。(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宋历史变迁和西方社会变迁的实质差异。【答案】(1)表现:外交多元化;经济重心南移;商品(市场)经济发达;科技(文化)
54、先进;士人政治。原因:封建经济发展;士族衰弱(庶族崛起);选官、赋税等制度改革;汉学衰弱(理学兴起或新儒学出现);市民阶层崛起。(2)准备:解放农奴;解放思想(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新航路开辟(世界连成一体);民族国家出现;制度变革。(3)唐宋:封建社会阶段性发展;西方:封建社会转向资本主义社会(农业文明转向工业文明)。【解析】【详解】(1)第一小问表现,据材料“到了宋代,中国的外交关系就不一样了,是一个多元化的世界,有宋、辽、夏、金”得出外交多元化;据材料“唐时有1814的人口在南方,而宋朝时则有12的人口在南方”结合所学得出经济重心南移;据材料“唐朝首都是一个典型的administrati
55、vecity,是政治的,而宋则是经济中心变成了首都;宋的人口是唐的两倍,货币数量是唐的二十倍,这都说明了商业经济、市场经济的发展”结合所学得出城市(市场)经济发达;据材料“宋朝还有了印刷、火药、指南针,这三个技术都是非常重要的”结合所学得出科技(文化)先进;据材料“宋朝99%的学生考不上,可这些人还算是士人,仍是国家的精英,士人中做官的人只是一小部分。到了13世纪中叶,参加科举考试的人有45万人,但只有500人得到进士”结合所学得出士人政治。第二小问原因,据材料“到了宋代,中国的外交关系就不一样了,是一个多元化的世界,有宋、辽、夏、金”结合所学得出少数民族的崛起(封建化);据材料“这都说明了商
56、业经济、市场经济的发展”结合所学得出封建经济繁荣;据材料“唐朝人的社会地位还是要看血统、身份,而宋朝人的社会地位则是看教育文化,科举制度被扩大,其重要性在社会中也越来越大”结合所学得出士族衰弱(庶族崛起);科举制的发展完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赋税制度改革。(2)据材料“农奴制解体解放了人身,文艺复兴解放了人的精神,宗教改革解放了人的思想,地理大发现则把人推向全球,第一次把世界连成一个整体”结合所学得出解放农奴;解放思想(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新航路开辟(世界连成一体);据材料“民族国家的出现标志着现代化的起点,发展与社会的根本变迁都是从这里开始的”结合所学得出民族国家出现。(3)差异从社会性质角
57、度思考,唐宋都是封建社会,而西方完成社会转型,唐宋:封建社会阶段性发展;西方:封建社会转向资本主义社会(农业文明转向工业文明)。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秦汉北部边疆人口稀少、经济落后。秦始皇首先对新开拓的河南地“徙谪戌(戍)以充之”,又迁内地三万户到北河、榆中等地实边垦殖,拜爵一级。移民迁入后,“服习以成,勿令迁徙”,“具田器、免罪、免赋役、子冬夏衣,廪食,能自给而止”等优惠政策。到武帝时,大规模移民实边,不断加强边防防备,把北部边疆地区纳入统一国家一体化发展的轨道。摘编自刘太祥秦汉北部边防建设材料二 七七事变之后,中国华北和华东等地区的工农业生产和文教事业遭到日军严重破坏,19
58、37年11月,国民政府发表迁都重庆宣言,宣布“为适应战况,统筹全局,移驻重庆,以四川地区作为抗战大后方,”东部的工厂企业和文教机关团体纷纷西迁,大批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乃至官绅为了不做亡国奴,毅然背井离乡,向西部大后方迁徙,形成一次历史上空前规模的人口迁移大潮,迁移总数有1000余万人。摘编自吴丽华等抗战初期人口西迁大潮材料三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出现了持续且规模庞大的“民工潮”。据算,1987年,中国人口迁移规模超过3000万,到2000年,超过9300万,并呈现继续增长的态势。“民工潮”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色。摘编自刘洪彪等民工潮促进农村现代化(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汉时期移民
59、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积极作用。(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抗战时期人口西迁的背景。(3)根据材料三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改革开放后“民工潮”出现的意义。【答案】(1)主要特点:行政手段推动;移向边疆;移民数量庞大积极作用:促进边疆地区开发;巩固边防,维护国家安全;加强国家统一。(2)背景:日本全面侵华;国民政府移都重庆;持久抗战战略;民众躲避战祸(3)意义: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工业化、城市化,缩小城乡差距;优化资源配置,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求。【解析】【详解】(1)依据材料“秦始皇首先对新开拓的河南地徙谪戌以充之,又迁内地三万户到北河、榆中等地实边垦殖,拜爵一级。”、“到
60、武帝时,大规模移民实边,不断加强边防防备,把北部边疆地区纳入统一国家一体化发展的轨道。”结合所学从行政手段推动、移向边疆、移民数量庞大等方面概括秦汉时期移民的主要特点。依据材料“不断加强边防防备,把北部边疆地区纳入统一国家一体化发展的轨道。”结合所学从促进边疆地区开发、巩固边防,维护国家安全、加强国家统一等方面分析其积极作用。(2)依据材料“七七事变之后,中国华北和华东等地区的工农业生产和文教事业遭到日军严重破坏。”、“1937年11月,国民政府发表迁都重庆宣言”、“东部的工厂企业和文教机关团体纷纷西迁,大批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乃至官绅为了不做亡国奴,毅然背井离乡,向西部大后方迁徙”结合所学
61、从日本全面侵华、国民政府移都重庆、持久抗战的战略、民众躲避战祸等方面简述抗战时期人口西迁的背景。(3)依据材料“民工潮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色。”结合所学可知,改革开放后“民工潮”出现的意义是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工业化、城市化,缩小城乡差距;优化资源配置,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求。4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白蛇传说是中国民间四大传说之一,其故事在流传过程中经过不断加工和创造,已从一个简单的故事不断丰富、完善并发展成为一部部文学著作。下表是白蛇故事演变历程中不同文本对主要人物白娘子、许仙、法海艺术形象的描写时期和文本(传奇、话本、小说、戏曲、影视作品)唐传奇李黄和宋代话本西湖三塔记
62、明代冯梦龙短篇小说白娘子水镇雷峰塔和清代方培成戏曲雷峰塔1924年鲁迅杂文论雷峰塔的倒掉和1943年田汉京剧白蛇传(1958年修改)改革开放以来人物形象的特点白娘子今人恐惧的蛇精向往世俗婚姻生活、贤妻良母、精通商道悬壶济世、自由婚恋、救济贫弱的“新女性”不同的文本对三个人物的描写各有不同,重视对人性不同角度的刻画,影视形象年轻化许仙出生将门或仕宦家庭经营药材生意、趋利避害、自私薄幸,法海收伏白娘子后表示忏悔用于抗争、追求爱情的“战斗者法海正义除妖人、慈悲渡众者封建势力的代表摘编自高艳芳中国白蛇传经典的建构与阐释等从表格中任选一个或多个人物,提取其艺术形象演变的相关信息,结合中国古代史和近现代史
63、的相关知识,从艺术形象的时代性角度进行论述。(说明: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答案】示例1:从许仙形象看时代演变论述:许仙在唐朝传奇和宋代话本中是出身将门或仕宦家庭,而到了明清则是经营药材的生意人,商人成为明清小说的主人公,而且许仙趋利避害、自私薄幸,是典型的“小市民”形象,白蛇故事的世俗化发展。这表明,明清时期,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市民阶层扩大,要求个性解放;社会上重农抑商的观念有松弛的趋势,商人地位相应提高,改变了人们对传统的士农工商等级地位的认识。社会价值观出现了逐利、崇尚经商致富的风气;王阳明的心学思想一定程度上启导了明末个性解放的潮流;但从许仙“忏悔”和法海始终是“正义除妖人”
64、的形象特点来看,明清文学中的白蛇故事体现的是维护封建伦理道德的主题,对民众的教化意味更浓近代时期,民族危机加深,西学东渐,鲁迅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新文化运动反对封建礼教束缚、反对专制和愚昧,提倡自由平等,反帝反封建逐渐成为一些文学创作的主题,到抗日战争时期,随着毛泽东“新民主主义文化”的宣传,这一主题进一步得到深化,到新中国成立以后,在革命史观指导下,白蛇故事更多地被赋予革命者反抗封建势力的内涵,与古代流传的白蛇故事“因果善报”主题已有明显不同,许仙的“战斗者”形象是无数旧社会革命者的化身,以衬托出新社会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特色。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的发展,西方各种新思潮的涌入,物质生
65、活和精神生活的发展,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对文学作品的阅读更多地是为满足个人情感的需要,因此,不同的作家对白蛇故事进行了个性化的改造以适应不同人群的精神需要,许仙形象也呈现出多面的特色。总之,人物的艺术形象受时代特征影响而不断变化。示例2:从白娘子形象看时代演变示例3:从法海形象看时代演变(强调古代程朱理学社会思潮的影响)【解析】【详解】从材料信息来看,白娘子的人物形象经历了唐朝时期的“令人恐惧的蛇精”、明朝时期“向往世俗婚姻生活、贤妻良母、精通商道”,到近现代“悬壶济世、自由婚恋、救济贫弱的“新女性”的转变;许仙的人物形象经历了唐朝时期的“出生将门或仕宦家庭”、明朝时期“
66、经营药材生意、趋利避害、自私薄幸,法海收伏白娘子后表示忏悔”到近现代“用于抗争、追求爱情的战斗者”的转变;法海的人物形象经历了唐朝明朝时期的“正义除妖人、慈悲渡众者”,到近现代“封建势力的代表”的转变;而到改革开放时期,“不同的文本对三个人物的描写各有不同,重视对人性不同角度的刻画,影视形象年轻化”。据此理清三个人物形象的转变过程,然后联系所学当时的社会背景,分析这种变化背后的社会因素。如许仙的人物形象到了明清时期是经营药材的生意人,商人成为明清小说的主人公,而且许仙趋利避害、自私薄幸,是典型的“小市民”形象。说明在明清时期,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市民阶层扩大,要求个性解放;社会上重农抑商的观念有松弛的趋势,商人地位相应提高。本题的解答要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一定要联系史实来说明人物形象变化的社会原因。【点睛】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根据材料信息可以确定多个观点,考生可以选择其中任何一种,并对相应观点进行分析说明。本题的解答主要在于联系所学说明分析人物形象变化的原因,一定要根据当时的社会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和习俗方面的状况,来分析说明出现这一变化的社会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