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 古诗三首 教科版语文四年级下册10 古诗三首10 古诗三首有人说,劳动创造世界。是啊,我们的衣食住行都是靠劳动获得的。今天我们将学习三首描写劳动生活的古诗。让我们打开课本,进入古诗三首的学习吧。10 古诗三首课堂点拨我的感悟拓展延伸课后习题随堂演练课前预习10 古诗三首小蜜蜂为酿蜜而劳苦一生,积累甚多而享受甚少,古今中外,多少文人墨客为之赞叹。为赞美蜜蜂,诗人罗隐也创作了一首优美的诗。资料宝库10 古诗三首罗隐(833909),唐代文学家。字昭谏,杭州新城(今浙江富阳西南人)。因十次考进士,没考上,改名为隐。诗多讽刺现实之作,多用口语,于民间流传颇广。他的诗和文章都很出众,为世人所推崇,
2、与罗邺、罗虬合称“三罗”。作者简介10 古诗三首蜂(唐)罗隐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朗读指导10 古诗三首请同学们用学过的方法,自读,思考: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不懂的地方?罗隐在赞美蜜蜂什么?整体感知10 古诗三首轻声自读,思考,蜜蜂在哪儿采蜜?无论是平原田野还是崇山峻岭,凡是鲜花盛开的地方,都是蜜蜂的领地。10 古诗三首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不论”“尽”等,极称蜜蜂表面上风光无限,似与题旨矛盾;其实这只是正言欲反、欲夺故予的手法,为后两句作势。句子品析10 古诗三首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采得百花”已显示了蜜蜂的“辛苦”,“
3、成蜜”二字虽具“甜”意。但末二句的反问“为谁辛苦为谁甜”反复而不重复,言下之意是说辛苦归自己、甜蜜属别人。反复咏叹,使人更感慨无穷。句子品析10 古诗三首蜂这首诗的意思是:蜜蜂无论是在平地还是山尖,凡是鲜花盛开的地方,都被蜜蜂占领。它们采尽百花酿成蜜后,到头来又是在为谁忙碌?为谁酿造醇香的蜂蜜呢?主题概括10 古诗三首蜜蜂采花酿蜜一生,也是贡献了一生,不求名利,为人类所造福。蜜蜂的这些贡献,不求名利,蜜蜂的博采和精心酿造,也是同学们应该具备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如蜜蜂一样,酿造出香甜美味之蜜。课堂小结10 古诗三首说说你的想法同学们,此时,你就是罗隐笔下的小蜜蜂,你和伙伴们是怎样在百花中到处飞
4、翔、辛勤采蜜的?拓展延伸10 古诗三首(宋)杨万里稻云不雨不多黄,荞麦空花早着霜。已分忍饥度残岁,更堪岁里闰添长。朗读指导悯农10 古诗三首杨万里 南宋诗人。字廷秀,学者称诚斋先生。吉水(今属江西)人。部分诗文关心时政,反映民间疾苦,较为深切。诗与尤袤、范成大、陆游齐名,称“中兴四大家”,亦作“南宋四大家”。有诚斋集。作者简介10 古诗三首稻云不雨不多黄老天有云却无雨,田里的稻子黄的很少。句子品析10 古诗三首荞麦空花早着霜荞麦只是开了不结果实的空花,并且已经早早的被霜打了,收成更是没有什么希望了。句子品析10 古诗三首诗的前两句写稻子不多黄、荞麦空花,勾画出遭灾图景,为后两句表现农民的疾苦与
5、忧愁打下基础。写作手法10 古诗三首已分忍饥度残岁农民已经料定自己必定要忍饥挨饿度过残冬了。句子品析10 古诗三首更堪岁里闰添长然而,更为不幸的是今年又是闰年,更无法忍受延长了的艰难岁月。句子品析10 古诗三首灾年又逢闰月,闰月的年份无形中又增加了受煎熬的日子,真是雪上加霜。可想而知,农家的灾难何其深沉,农民的痛苦多么严重!主题概括10 古诗三首悯农描述了农民的不幸遭遇,字里行间渗透出诗人的忧民之情,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疾苦的深切同情。我的感悟10 古诗三首2.同座互相说一说诗句的意思。1.背诵诗歌。拓展延伸10 古诗三首赤日炎炎宋代民歌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
6、摇。朗读指导10 古诗三首请同学们用学过的方法,自读,思考:1.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2.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整体感知10 古诗三首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太阳火辣辣的烤得地面像着了火一样,野外田地里的禾稻因为缺水都枯焦了。句子品析10 古诗三首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农民着急的就像身子内有烧开的汤水,而那些王公贵族却悠闲的摇扇乘凉。句子品析10 古诗三首这首诗的前两句描写了天气的炎热和庄稼因大旱而几乎枯死的情景;后两句运用对比的手法写出面对这庄稼要绝收的旱情农民的心急如焚(像在开水锅里煮一般)及有钱人家的手摇扇子,寻欢作乐。主题概括10 古诗三首三首古诗的共同主题:通过对劳动者悲惨的命运和统治阶级的逍遥自在的对比描写,抨击封建社会剥削阶级不关心劳苦大众的罪恶,批判封建社会不合理的制度劳动者劳而不得,统治者不劳而得。诗人对劳动者的无限同情,对统治阶级的极度痛恨,都蕴涵在字里行间。10 古诗三首1.同座互相背诵诗歌。2.同座互相说一说从诗歌中你明白了什么主题思想?拓展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