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历史一、单项选择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1一份考古发掘报告说:“最令人震惊的发现是一个如真人尺寸大小的铜像,他有一张瘦削的脸,脸上有巨大的眼睛;另外还有41个大小不一的青铜铜像,其中有一些还戴着黄金面具。其宗教活动和商朝以及周朝初期的情况判然有别”。根据这份考古报告,学者可以做怎样的合理推测? A古代中国文明的多元性 B铜像制作技术较商周高 C宗教仪式始于周朝后期 D证明夏朝文明曾经存在2历史学家通过对甲骨文的研究,能够了解到商代社会的一些情况;通过对清明上河图的分析,也能够了解到北宋年间东京汴河沿岸商业的繁荣景象。由此可见,人们对历史的思考与总结,其主要依据是A历史学家的分析与思
2、考 B现代科学技术 C各种历史教科书 D各种历史文物3历史典故“烽火戏诸侯”中,诸侯因义务所在,蜂拥而至勤王。这一典故是下列哪一政 治制度的反映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王位世袭制42009年中国图书商报刊登了“新中国60年最具影响力的600本书”名单中,西学东渐记位列其中。中国近代史上出现“西学东渐”现象的最初的表现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体西用 C振兴工商、君主立宪 D民主共和5 贯穿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线是 A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B坚持实事求是,从中国国情出发 C加强党风建设,加强中共执政能力建设 D反对机会主义6“嫦娥一号”发
3、射成功是我国空间技术发展的第三个里程碑。你认为中国空间技术发展的第一个里程碑应该是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东方红一号”的发射成功 C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发射成功 D“神舟5号”载人宇宙飞船发射成功 7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的倡导者和19世纪末的中国维新思想宣传者的手段都很高明。两者的“高明”之处是 A利用宗教反对封建思想 B建立政党宣传政纲 C组织团体宣传新思想 D借助传统文化外衣 8德国统一的根本原因是 A国家分裂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 B人民强烈要求统一 C普鲁士实力强大 D俾斯麦推行铁血政策9近年来,传统高考模式由于其考核形式的单一性一直备受诟病。不可否认的事实是这种模式的高考在我国社
4、会政治经济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一直以来具有不可替代性。曾经十年文革中断了其进程。文革后恢复高考是在 A1977年 B1976年 C1975年 D1978年 10毛泽东在建国初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种粮食,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都不能造”。针对这一现实,1953年党提出以“一化三改”为核心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其中“一化”是指 A手工业合作化 B农业合作化 C社会主义工业化 D教育现代化11 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一书中写道:(明清)在这个时期,在某些方面,中国的文化有了重大进展。官方方面,程朱学派的地位甚至比前朝更为巩固。非官方方面,程朱学派和陆王学派在明末清初都发生了重大的
5、反动。这里的“反动”是指 A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丧失 B对传统儒学地位的彻底否定 C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 D倡导“自由”“平等”思想 12. 郑成功冶理台湾期间,为原住民的部落地名更名,如台南县的“湾里”改为“善化”。当时出现的地名还有新化、仁德、归仁等,沿用至今。该现象直接说明郑氏政权 A奉明朝为正朔 B传播大陆农耕经验 C深受西学影响 D以“儒”教化百姓13话剧立秋艺术地再现了晋商勤奋、敬业、谨慎、诚信的精神。明清时期与晋商齐名的著名商帮是 A徽商 B闽商 C粤商 D鲁商14假如你到宋朝的汴京旅游,下列情况不会出现的是 A可在夜市盘桓到三更半夜 B饿了可在客舍附近购买食品充饥 C拜见直接
6、监管市场的市长 D白天在城郊买精美的景德镇瓷器15.大运河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成果。但也有学者认为大运河的开凿对中国具有深远的负面影响“历史上大运河沿岸繁荣的代价是东部沿海的荒凉和寂寞”。该学者意在说明 A.历史上专制政权的保守 B.运河阻挡了国人奔向海洋的步伐 C.统治者耽于享乐的腐朽 D.海禁政策是运河沿岸繁荣的保障16、 中国的农民说:“吃饭靠两平”(邓小平、袁隆平)这分别体现了两人哪方面的成就 A.解放思想,杂交水稻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杂交水稻C.改革开放,勤俭节约 D.一国两制,转基因技术17有一幅对联:“白话通神,红楼梦、水浒,真不可思议;古文讨厌,欧阳修、韩愈,是什么东西。”该
7、对联作者最有可能是 A明末清初启蒙思想家 B清朝末年维新人士 C民国初年北大学生 D文革期间红卫兵18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流行词语。我国下列词语的出现时间不正确的是 A.样板戏-20世纪60年代 B.大跃进-20世纪70年代 C.大包干-20世纪80年代 D.网民-20世纪90年代19宋代欧阳修晚年自号“六一居士”,即以一万卷书、一千卷金石文、一张琴、一局棋、一壶酒加他本人一老翁共六个“一”取号。由此可知,“六一居士”的取号 A表明住地和志趣 B是在发恩古之幽情 C抒发使用者的某种情操 D意在炫耀个人的才学20教育新闻网曾撰文指出:“新文化运动以来,国民道德水平下降,思想混乱形势严峻,随着经济全
8、球化的浪潮带动文化全球化,我们会不会成为没有精神家园的流浪儿”。这里作者主要是针砭新文化运动 A引进西方学说 B批判尊孔复古思潮 C提倡文学革命 D彻底否定民族文化21朱熹一生著述甚多,最为重要的是四书章句集注。这里的“四书”指的是 A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B诗书礼春秋 C大学春秋论语孟子 D孟子中庸书春秋22宋人洪迈在容斋随笔中曾感叹说:“唐人诗歌,其于先世及当时事,直辞咏寄,略无避隐。”即使那些“非外间所应知”的富宫秘闻,诗人“反复极言”,“上之人亦不以为罪”,“今之诗人”则绝不敢如此。这段论述说明了 A唐朝诗歌空前繁荣 B开明的文化政策有利于文化的发展 C诗人受人尊重的原因 D唐朝诗人热衷于
9、描写宫廷秘史23某中学历史探究课上,学生从“穿衣”的角度,表达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甲生说:穿衣服应合乎大自然四季的变化;乙生说:穿衣服要看你的身份地位;丙生说:讲究衣服的穿着是一种浪费;丁生说:何必麻烦,由上面规定,大家都穿一样的制服不就好了吗?他们的描述所对应的思想是 A甲儒、乙墨、丙法、丁道 B甲道、乙儒、丙墨、丁法 C甲儒、乙法、丙墨、丁儒 D甲道、乙墨、丙儒、丁法24黄仁宇在 大历史不会萎缩一书中说:“在中国地图上可以画出一条15英寸等雨线凡线之以南以东,平均每年至少有15英寸之雨量,可堪耕作,线之以北以西,则低于此最少的雨量。而这等雨线也是胡汉之分划和少数民族及多数民族几乙千年
10、长期变兵之处,而尤以气候干旱和人口过剩时为然”。对上述材料理解错误的是 A古代时期,气候条件对人们的生产方式几乎具有决定性影响 B中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为了改善自身的生存条件会发动对中原地区的战争 C15英寸等雨线是一条不可逾越的胡汉分界线 D15英寸等雨线以南以东地区农业文明较发达25孟德斯鸠说:“自由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他主要强调 A用法律保护人民的自由 B人民自由不容践踏 C自由和权利受制于法律 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二、非选择题(26题18分、27题14分,28题18分,共50分) 26(18分) 结合上图回答: (1)以上两则材料分别反映了日本和中国的哪个重大历史事件?在
11、此之前两国面临的背景形势有何共同之处?(8分) (2)两大历史事件在性质上有何相同之处?两大事件结果迥然不同,试扼要概括导致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6分) (3)材料一中,日本明治政府派使者团出访欧美,这一举措给日本的发展产生了哪些重大积极影响(4分) 27(14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各缔约国:为促进国际合作,保证国际的和平与安全,承担不从事战争之义务,维护各国间基于正义与荣誉之公开邦交,严守国际法之规定,已为今后各国政府行为之规范。 国际联盟盟约 材料二 建立一个世界上所有国家都参加的联盟(国联),不管是大国还是小国,一起合作来维护和平,这是威尔逊总统梦寐以求的事联盟,从来就没有取得他的
12、创始人所期望达到的出色成就在所有重大危机中,人们不是不听联盟的话,就是根本不理睬它。 材料三 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并为此目的:采取有效集体办法,以防止且消除对手和平之威胁,直至侵略行为或其他和平之破坏,并以和平且依正义及国际法之原则,调整或解决足以破坏和平之国际争端或情势 材料四 联合国成立以来三十年的成就尚可予人深刻印象但它在普遍裁减军备方面却一事无成。它也未能制止苏美之间日益增长的摩擦,而这种摩擦肯定是对国家和平的威胁然而,可以论断,联合国因主要由于提供权宜的办法和讨论各种牢骚的讲坛,有助于防止两个巨人迎面冲突。结果,种种危机愈演愈烈,成为剧烈的争吵,但未形成毁灭世界的大规模祸殃。 材料二
13、、三、四均选自伯恩斯拉夫尔世界文明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三,分析国联和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有何相同之处?(4分) (2)从材料二、四中看出,国联和联合国存在什么共同问题?主要原因是什么?(6分) (3)从以上材料,你能得到哪些认识?(6分)27、(18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张伯伦曾几度向威廉二世做出结盟的姿态。1898年,张伯伦曾向德国表示:“我们应该向俄国说,你要的东西都得到了,我们准备承认这一点,但是你不要走得太远了。中国的其他地方应当由我们联合保护。”威廉二世斩钉截铁地说:“张伯伦不应该忘记,在东普鲁士,我有一个德国师团在抵御着三个俄国军团和九个师团,那儿可没有中国的
14、万里长城,也不是英国的装甲舰能到的地方。 材料二 1901年,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去世。欧洲各国显要云集伦敦。在一个公众场合,甘本(法国驻英大使)被威廉二世截住了。威廉二世对甘本说:“你应该知道,我对你的国家的感情。我认为对欧洲的和平来说,法国是不可缺少的因素。我希望法国强大,如果你们有什么困难,就请告诉我,我会给你们帮助的。”甘本说:“对陛下的关心我非常感动,我会向巴黎报告的。但是法国希望生活在和平的环境里。我希望而且也相信法国永远不会需要陛下的帮助。” 材料三 1896年,威廉二世在给大臣的一份电报中说:“我们现在背上了大量的殖民地因为这些殖民地使我们与英国继续不断发生或大或小的纠纷,我们的贸
15、易正在和英国作生死的斗争,我们的报纸在天天宣传这种斗争。” 材料四 1904年的英法协约给了德国沉重的打击,德国决策者们从来没有想到英法这两个殖民地利益上势不两立的国家会走到一起。在俾斯麦之后担任德国外交枢密顾问的霍尔斯泰做了完全错误的估计,他始终认为不可能英法接近。请回答: (1)材料一中,英国为什么要主动与德国结盟?威廉二世拒绝同英国结盟的理由是什么?依据材料三,指出根本原因是什么?(6分) (2)材料二中,甘本拒绝威廉二世“帮助”的理由是什么?你认为实际原因是什么?(4分) (3)威廉二世对英法的态度有什么不同?他对法态度的目的是什么?(4分) (4)上述材料反映了这些国家之间存在什么关
16、系?说明的实质问题是什么?(4分) 黄石有色一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答案二、非选择题(26题18分、27题14分、28题18分,共计50分) 26、(1)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 (4分) 共同点:封建统治出现了严重危机;国门被迫打开,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4分) (2)性质:都属于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2分) 原因:所处时代不同;资本发展程度不同;群众基础和依靠力量不同,改革进程不同。(4分) (3)影响:摆脱民族危机;迅速实现工业化,成为亚洲强国;政治上实现君主立宪。(4分) 27.(1)都以维护世界和平为主要宗旨,通过建立普遍性的国际组织约束各国行为,对防止战争,维护世界和平起到了一定的作用。(4分) (2)在解决一些重大危机时,往往不被重视,起不到应有的维护世界和平的作用。(2分) 主要原因:一些大国为谋取霸权推行强权政治,无视有关国际公约。(2分) (3)以民主协商的方式解决国际争端是符合世界发展的民主化趋势,符合世界人民的愿 望。霸权主义存在,维护世界和平任重道远。(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