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甘肃省卓尼县柳林中学2015届高三高考语文专项定时训练:第二篇 第三单元鉴赏诗歌的形象.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432271 上传时间:2024-06-0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卓尼县柳林中学2015届高三高考语文专项定时训练:第二篇 第三单元鉴赏诗歌的形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甘肃省卓尼县柳林中学2015届高三高考语文专项定时训练:第二篇 第三单元鉴赏诗歌的形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甘肃省卓尼县柳林中学2015届高三高考语文专项定时训练:第二篇 第三单元鉴赏诗歌的形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甘肃省卓尼县柳林中学2015届高三高考语文专项定时训练:第二篇 第三单元鉴赏诗歌的形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甘肃省卓尼县柳林中学2015届高三高考语文专项定时训练:第二篇 第三单元鉴赏诗歌的形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二节 鉴赏诗歌的形象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水调歌头平山堂用东坡韵南宋方岳秋雨一何碧,山色倚晴空。江南江北愁思,分付酒螺红。芦叶蓬舟千重,菰菜莼羹一梦,无语寄归鸿。醉眼渺河洛,遗恨夕阳中。洲外,山欲暝,敛眉峰。人间俯仰陈迹,叹息两仙翁。不见当时杨柳,只是从前烟雨,磨灭几英雄。天地一孤啸,匹马又西风。【注】 平山堂:在今扬州西北蜀岗上,为欧阳修所建。菰菜莼羹:相传张翰在外作官时,见秋风起,想起了家乡的菰菜、莼羹和鲈鱼脍,就辞官归乡。河洛:泛指为金兵所占领的广大中原地区。两仙翁:指欧阳修和苏轼。(1)在这首词中,词人写了哪几种“愁”?请简要概括。答:_(2)“洲外”三句,词人用了什么

2、手法,描绘了一幅什么景象?从“天地一孤啸,匹马又西风”两句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词人形象?答:_答案(1)孤独漂泊,思念家乡,令人神伤;中原未复,山河破碎,令人慨叹;时光易逝,世事无常,令人感喟;怀才不遇,功业未成,颇感失意。(2)“洲外”三句,词人用了拟人和寓情于景的手法,描绘出在长满草的渚洲之外,远山逐渐消失在苍茫暮色中的景象,抒发了作者的愁苦之情。读出了一个失意落魄又孤高不羁的踽踽独行者的形象。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念奴娇黄庭坚八月十七日,同诸生步自永安城楼,过张宽夫园待月。偶有名酒,因以金荷酌众客。客有孙彦立,善吹笛。援笔作乐府长短句,文不加点。断虹霁雨,净秋空,山染修眉

3、新绿。桂影扶疏,谁便道,今夕清辉不足?万里青天,姮娥何处,驾此一轮玉?寒光零乱,为谁偏照醽醁?年少从我追游,晚凉幽径,绕张园森木。共倒金荷,家万里,难得尊前相属。老子平生,江南江北,最爱临风笛。孙郎微笑,坐来声喷霜竹。【注】 此词写于作者在绍圣元年(1094)谪居地处西南的戎州时。醽醁(lng l):美酒名。老子:老夫。(1)这首词刻画了一个怎样的词人形象?请联系下阕内容简要分析。答:_(2)“断虹霁雨,净秋空,山染修眉新绿”历来为人称道,请从艺术手法运用角度加以鉴赏。答:_答案(1)刻画了一个洒脱不羁、乐观旷达的词人形象。下阕写月下游园、欢饮和听曲之乐。词人虽然身处逆境,但仍具有旷达、倔强、

4、伟岸的襟怀。他带着一群愉快的年轻人在树林中游赏,时而开怀畅饮,时而临风听笛。这一切都表达了词人荣辱不萦于怀、浮沉不系于心的人生态度,洋溢着豪迈乐观的情绪。(2)情景交融。这三句描绘出了雨后新晴、秋空如洗、彩虹挂天、青山如黛的景象,画面开阔壮丽,表达了词人开朗与快意的情怀。注意炼字。“净”和“染”化静为动,“净”形容词动用,写出了烟消云散、玉宇为之澄清的动态感;“染”写出了经雨水洗刷的青山鲜活的生命力。善用比喻。“山染修眉新绿”,写远山如美女的长眉,突出山的美丽动人。3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鹊踏枝过人家废园作清龚自珍漠漠春芜春不住,藤刺牵衣,碍却行人路。偏是无情偏解舞,蒙蒙扑面皆尺絮。

5、绣院深沈谁是主?一朵孤花,墙角明如许!莫怨无人来折枝,花开不合阳春暮。【注】 自幼博通多才的龚自珍,嘉庆十五年(1810)应顺天乡试竟只中了副榜,三年后再试又落榜,这阕鹊踏枝就写于这一时期。(1)这首词主要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答:_(2)请评析“孤花”这一艺术形象。答:_答案(1)采取象征(托物言志)的手法。(或:运用比拟手法,词人把花人格化,以“孤花”写自身。)一朵鲜艳明丽的孤零零的花,开在暮春时节的废园墙角,无人观赏、采摘,借花写人,寄托作者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感慨。(2)这首词塑造了一个超然世外、高标独立、不合时宜者的形象。词人在下阕描写了一朵绚烂、充满生机的“孤花

6、”在满园芜杂中明艳开放的情景,与上阕柳絮的曼舞形成鲜明的对比,进而直接抒发“莫怨”无人问津、只因“不合”时宜的孤高情怀。生动而典型地呈现了一个遗世独立的文人形象,对随波逐流者具有警醒意义。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村晚雷震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1)本诗中作者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答:_(2)这首诗在写景时用了哪些技巧?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答:_答案(1)本诗中作者描绘了一幅幽静美丽、富有生活情趣的乡村晚景图。水草长满了池塘边缘,池水漫上了塘岸,太阳正要落山,山像是衔着落日似的倒映在冰凉的波光荡漾的水面上。牧童赶着牛回家,横坐在牛背,手拿短

7、笛随便地吹奏着不成调的曲子。(2)炼字。两个“满”字生动地写出了茂盛而美丽的春草,柔美的春山倒映在澄澈春水中,浑然一体,别有趣味;“浸”字生动地描绘出了落日和山倒映在水中的形象;动静结合。作者先写静景后写动景,由近及远,景物层次分明,构成一幅幽静美丽的田园风光图。比拟。“山衔落日”,用比拟手法写出日落景象,化静为动,形象生动。借景抒情。借恬静优美的景色充分表现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赞美向往,情与景高度统一。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重送裴郎中贬吉州刘长卿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1)简要描述诗歌第一句所描写的画面内容,并分析其在诗歌中的作用。答:_

8、(2)诗歌第四句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来表情达意的?请简要赏析。答:_答案(1)内容:第一句描写的是江边送别的情景。日落时分,江边送客,被贬的友人已乘舟远行;诗人独立江边,只见茫茫江水,耳畔不时传来猿猴的啼声。作用:画面呈现出落寞凄凉的气氛,为全诗奠定了悲凉的感情基调。点题,“客散”照应题目中的“送”,表明与友人的分别,同时点明送别的时间和地点。(2)诗歌第四句以景作结,寓情于景(或借景抒情)。写一孤舟漂泊在万里青山之中,表达友人的孤独处境。万”与“一”以数量上的巨大反差构成强烈的对比(答“反衬”亦可)。“万”字写出关山重叠、路途遥远(环境险恶,前途渺茫);“一”字写出远行之人的孤单,表达出作者对友

9、人远谪的担忧以及同病相怜的痛苦之情。借代,以“孤舟”代“人”,舟的孤单实指人的孤单,表达出作者对友人远谪的担忧以及同病相怜的痛苦之情。6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书李世南所画秋景二首苏轼(其一)野水参差落涨痕,疏林欹倒出银根。扁舟一棹归何处,家在江南黄叶村。(其二)人间斤斧日创夷,谁见龙蛇百尺姿。不是溪山成独往,何人解作挂猿枝。【注】 龙蛇:喻指植物屈曲的枝干。(1)第一首诗描写了怎样的景象和意境?请结合文本简要赏析。答:_(2)古人的题画诗往往会阐发画面以外的意趣。你觉得这两首诗怎样表现了画面以外的景和趣?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答:_答案(1)第一首诗的前两句生动传神地展示出一派萧疏的水乡深秋景象。秋季,水落根出,一“落”一“出”上下相应,生动形象,“落涨痕”与“出银根”前后对比鲜明,“疏林”一词凸显秋意浓厚。(2)这两首诗发挥想象,虚实结合,表现了画景以外的景和趣。这样写的好处是:化静为动,水落根出,龙蛇挂猿,使静态的画面充满动感,丰富了画面的意趣;化实为虚、虚实相映,将眼前的溪水、扁舟、树木龙蛇般蜿蜒屈曲的枝干同臆想中江南的黄叶村、有猿猴在其林间栖息的险山急滩融为一体,拓展了画面,赋予画面以悠然无尽的情味,在景物中融进人情,引发读者情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