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43209 上传时间:2024-05-25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45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2、本堂考试90分钟,满分100分;3、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使用2B铅笔填涂;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第卷 选择题部分(48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只要是直线运动,位移大小就等于路程B. 成都外国语学校高中部一节晚自习要上四十分钟,“四十分钟”指的是时刻C. 瞬时速率是标量,其不一定等于瞬时速度大小D. 用北斗导航定位系统研究汽车位置时可以将汽车视为质点【答

2、案】D【解析】【详解】A只有在单向的直线运动中,位移大小才等于路程,选项A错误;B成都外国语学校高中部一节晚自习要上四十分钟,“四十分钟”指的是时间间隔,选项B错误;C瞬时速率是标量,等于瞬时速度的大小,选项C错误;D用北斗导航定位系统研究汽车位置时,汽车的大小可以忽略,可以将汽车视为质点,选项D正确。2.下列说法正确是( )A. 向上抛出的物体离开手后,受到向上的冲力作用继续向上运动B. “风吹草动”草受到了力,但没有施力物体,说明没有施力物体的力也是存在的C. 朱婷在一次扣杀中,排球受到的弹力是由于排球的形变产生的D. 重心是物体所受重力的等效作用点,但是重心可能在物体之外【答案】D【解析

3、】【详解】A向上抛出的物体离开手后,由于惯性继续向上运动,选项A错误;B “风吹草动”草受到了力,施力物体是风,选项B错误;C朱婷在一次扣杀中,排球受到的弹力是由于朱婷手的形变产生的,选项C错误;D重心是物体所受重力的等效作用点,但是重心可能在物体之外,选项D正确。3.伽利略对运动的研究,不仅确立了许多用于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而且创造了一套对近代科学的发展极为有益的科学方法,并且通过实验加以验证:伽利略手稿中记录了一组铜球从斜槽的不同位置由静止下落的距离和所用时间的实验数据,伽利略对上述的实验数据进行了数学处理及逻辑分析,并得出了结论。下列各式哪一个是伽利略通过这个实验直接得出的结论( )12

4、345678时间/s32130298526824119216002104距离/t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ACD伽利略最初猜想沿斜面向下运动的物体的运动的速度与时间成正比,即:v=kt;但是由于速度的测量是不容易的,因此不能直接得到速度与时间的关系以及速度和位移的关系,则选项ACD错误;B根据实验数据可知,位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则:x=kt2,即:,考虑到测量的误差等原因,可以认为是一个常数,即位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选项B正确。4.如图所示,光滑的球A放在斜面上,被竖直挡板挡住而处于静止状态,关于球A所受的弹力,正确的( )A. 球A仅受一个弹力作用,弹力方向垂直斜

5、面向上B. 球A仅受一个弹力作用,弹力方向竖直向上C 球A受两个弹力作用,一个水平向左,一个垂直斜面向下D. 球A受两个弹力作用,一个水平向右,一个垂直斜面向上【答案】D【解析】【详解】由于小球对挡板和斜面接触挤压,挡板和斜面都产生弹性形变,它们对小球产生弹力,而且弹力的方向垂直于接触面,所以挡板对小球的弹力方向水平向右,斜面对小球的弹力方向垂直于斜面向上。A球A仅受一个弹力作用,弹力方向垂直斜面向上,与结论不相符,选项A错误;B球A仅受一个弹力作用,弹力方向竖直向上,与结论不相符,选项B错误;C球A受两个弹力作用,一个水平向左,一个垂直斜面向下,与结论不相符,选项C错误;D球A受两个弹力作用

6、,一个水平向右,一个垂直斜面向上,与结论相符,选项D正确;5.甲乙两车在同一直线上同向运动,t=0时刻同时经过同一路标A,此后的8s内其vt图象如图,则( )A. 08s甲乙两物体在先靠近后远离B. 若下一路标B与路标A相距12m,甲乙会同时经过路标BC. t=4s时,两物体相遇D. 26s两物体运动的位移相同【答案】D【解析】【详解】A图像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等于位移,由图像可知08s甲乙两物体在先远离后靠近,选项A错误;BC由图像可知,8s时刻甲乙会同时经过路标B再次相遇,若下一路标B与路标A相距16m,甲乙会同时经过路标B,选项BC错误;D由于图像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等于位移,可知26s两物

7、体运动的位移相同,选项D正确。6.一物体以初速度为v0做匀减速运动,第1 s内通过的位移为x13 m,第2 s内通过的位移为x22 m,又经过位移x3物体的速度减小为0,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初速度v0的大小为2.5 m/sB. 加速度a的大小为1 m/s2C. 位移x3的大小为mD. 位移x3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0.75 m/s【答案】A【解析】【详解】AB根据可得加速度:,根据解得初速度的大小为,故选项B正确,A错误;C第2s末的速度:,则,故选项C正确;D位移内的平均速度大小,故选项D正确;7.在某处以初速度20 m/s竖直向上抛出A球后,又以同样速度从同一位置竖直向上抛出B球,

8、两球抛出的时间间隔为2s,重力加速度取10 m/s2.则()A. A球在上升过程中与B球相遇B. B球抛出后,经过1.5s与A球相遇C. A球抛出后,经过3 s与B球相遇D. 若时间间隔再小一点,A球可在上升过程中与B球相遇【答案】C【解析】【详解】BC设两个球相遇时,A球运动的时间为t,则两个球的位移分别为: 相遇,则:hA=hB联立解得:t=3s(负值舍去)即A球抛出后,经过3s与B球相遇;B球抛出后,经过1s与A球相遇;故C正确,B错误;AA球运动到最高点的时间:t=3s2s,故A球在下降过程与B球相遇,相遇时B球在上升,则选项A错误;D若设两球上抛的时间间隔t,则 相遇,则:hA=hB

9、解得 可知无论t多小,两物体总是在A下落阶段相遇,选项D错误。8.轻细绳两端分别系上质量为 m1 和 m2 的两小球 A 和 B,A 在 P 处时两球都静止,如图所示,O 为球心, COP = 60 ,碗对 A 的支持力为 N,绳对A的拉力为 T,不计一切摩擦,则( )A. Nm2gB. Na3,则乙一定先由A达到CD. 若a1a3,则乙一定先由A达到C,与结论不相符,选项C错误;D若a1a3,则乙一定先由A达到C,与结论相符,选项D正确;第卷(非选择题 共52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在答题卡上用直径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2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

10、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共2小题,第15题4分,每空2分。第16题6分,前两个空每个2分,后两空每个1分。总共10分。)15.在“探究共点力合成的规律”实验中,用两个弹簧秤分别钩住细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筋,使它伸长到某一位置O点,为了确定两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这一步操作中:(1)必须记录的是_A.橡皮筋固定端的位置B.描下O点位置和两条细绳套的方向C.橡皮筋伸长后的总长度D.两个弹簧秤的读数(2)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_.A理想实验法 B等效替代法 C.控制变量法 D.建立物理模型法【答案】 (1). BD (2). B【解析】【详解】(1

11、)1A.实验中没必要记录橡皮筋固定端的位置,选项A错误;B.实验中需要描下O点位置和两条细绳套的方向,选项B正确;C.实验中不需要记录橡皮筋伸长后的总长度,选项C错误;D.实验中需要记录两个弹簧秤的读数,选项D正确。(2)2 本实验中两个拉力的作用效果和一个拉力的作用效果相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等效替代法,故选B16.在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实验中:(1)已知计时器打点的时间间隔为0.02s,该同学按打点先后顺序每隔4个点取1个计数点,得到了O、A、B、C、D等几个计数点,如图所示,用刻度尺量得OA=1.50cm、AB=1.90cm、BC=2.30cm、CD=2.70cm,打C点时纸带的速度大

12、小为_m/s,该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_m/s2。(本题保留两位小数)(2)若实验时电源实际频率稍小于50Hz,则速度测量值_(选填“大于” “小于”或“等于”)速度真实值。(3)如果当时电网中交变电流的电压变成230 V,而做实验的同学并不知道,那么加速度的测量值与实际值相比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答案】 (1). 0.25 (2). 0.40 (3). 大于 (4). 不变【解析】【详解】()1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有:2根据x =aT2得:(2)3若实验后发现,实际所用交流电频率小于50Hz,则打点周期大于0.02s,故T的代入数值偏小,根据 分析可知速度测量值大于真实值;(

13、3)4电网电压变化,并不改变打点的周期,故加速度的测量值与实际值相比不变.四、计算题:本题共4个小题,共42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运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7.如图所示,轻质弹簧的劲度系数 k20 N/cm,用其拉着一个重为 200 N 的物体。 物体与水平面的最大摩擦力 f m= 100N 。当弹簧的伸长量为 4 cm 时,物体恰在水 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求:(1)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2)若物体静止在水平面上, 当弹簧的伸长量为 4.5cm 时,此时物体受到的摩擦 力有多大?(3)若物体具有当向左的初速度

14、, 当弹簧的伸长量为 4.5cm 时,此时物体受到的 摩擦力大小和方向?【答案】(1)0.4;(2)90N;(3)80N(向右)【解析】(1)根据胡克定律,拉力:F=kx=20N/cm4cm=80N;根据平衡条件,摩擦力f=F=80N,支持力N=G=200N,故动摩擦因数 ;(2)当弹簧的伸长量为4.5cm时,拉力F=kx=20N/cm4.5cm=90Nfm=100N;此时物体不动,受到的摩擦力为静摩擦力,大小为90N.(3)若物体具有当向左的初速度, 当弹簧的伸长量为 4.5cm 时,此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未滑动摩擦力,大小仍为80N,方向向右.18.如图所示,ab间是一根沿水平方向拉直的琴弦

15、,长为L。现用一只弹簧测力计从琴弦的中点竖直向上拉,使琴弦的中点向上发生侧移量d(d L,可认为琴弦的总长仍为L),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已知弹簧测力计的量程为F0,全部刻度的长度为x0,求:(琴弦重力不计)弹簧测力计中弹簧的劲度系数;此时琴弦中张力的大小。【答案】(1) (2)【解析】详解】(1)由胡克定律,则有,F0=kx0;解得弹簧测力计中弹簧的劲度系数 (2)设琴弦中的张力大小为FT,由力的平衡可得,2FTsin=F由于dL,由数学可知, 解得:19.在平直的测试汽车加速性能的场地上,每隔100 m有一个醒目的标志杆。两名测试员驾车由某个标志杆从静止开始匀加速启动,当汽车通过第二个

16、标志杆开始计时,t1=10 s时,恰好经过第5个标志杆,t2=20 s时,恰好经过第10个标志杆,汽车运动过程中可视为质点,如图所示。求:(1)汽车的加速度;(2)若汽车匀加速达到最大速度64 m/s后立即保持该速度匀速行驶,求在30 s时汽车离最近标志杆的距离?【答案】(1)2 m/s2(2)36m【解析】【详解】(1)设汽车的加速度为a,经过第二个标志杆的速度为v0在010 s内,3L=v0t1+ 在020 s内,8L=v0t2+ 解得a=2 m/s2(2) 由(1)解得v0=20m/s,由v=v0+at2 可得v=60 m/s到达最大速度v=v+at代入数据得t=2 st3= t2+t

17、t3=30 s在t2t3内汽车位移代入数据得:x=636 m则离最近标志杆的距离为36m。20.质点A沿直线以速度vA=5m/s匀速运动,t=0时在A后面与A相距x=8.36m的质点B由静止开始运动,质点B运动方向与A相同,其加速度随时间周期性变化,如图所示。求:(1)t=ls时,质点B的位移为多大;(2)质点B追上A之前,何时两者间的距离最大?最大距离为多少;(3)B开始运动后经多少时间追上A?【答案】(1)1m;(2)4.5s,18.61m;(3)10.6s【解析】【详解】(1)由匀变速公式可知x=at2=1m(2)质点B的速度为5m/s时,A、B之间的距离最大,质点B如果以2m/s2的加

18、速度做匀加速运动,设速度达到5m/s需要的时间为t由运动学公式得由质点B加速度与时间的关系知,经过时间t1=4.5s时,A、B之间的距离最大。在时间t1内质点A发生的位移设T=1s质点B在第1s内的位移质点B在第2s内的位移质点B在第3s内的位移质点B在第4s内的位移质点B在4-4.5s时间内的位移所以故A、B之间的最大距离(3)设经历吋间t(t为正整数)后B追上A,此时A的位移为xA=vAt;B的位移因为 ,此式无整数解,但可求得10st11s,10s内A发生的位移B发生位移故在10s后,B需比A多发生的位移x=x+xA1-xB1=3.36m设10s后需时间t,B追上A,则计算得出t=0.6s,故B出发后需经过时间tB=10s+t=10.6s追上A。答:(1)1m;(2)4.5s,18.61m;(3)10.6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