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化生活第一单元第九课本节考点对应题号错题统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1、2、9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3、4精神文明建设形式6教育10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7、8、11精神文明创建12建设文化强国13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12小题,共48分)1(2014太原模拟)2013年2月5日,求是发表文章指出,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文化建设的一系列新部署,最重要的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关系是()A方向和目标的关系B核心和措施的关系C路径和目标的关系D基础和保障的关系解析:选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文化发展道路,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因此,二者是路径和目标的关系,应选C,其他选项都不正确。2文化工作者应该明确自己的责任,为全面建成小康提供正确的思想保证、巨大的精神动力和深厚的智力支持。这就要求我们的文艺工作者()为文化自觉和自信贡献力量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ABCD解析:选A文艺工作者要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提高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都可入选。3(2014温州模拟)2013年4月7日,光明日报载文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或国家在时代变革中既能保持自我又能面
3、对世界的标识。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提升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是新时期高校育人的必然选择。在我国,文化自信表现在()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充满信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充满信心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充满信心对个人的文化素质提高充满信心ABCD解析:选A在我国,文化自觉和自信,表现为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充满信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充满信心、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充满信心。正确,是对个人的要求,不合题意。应选A。4(2014唐山模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自信。树立高度的文化自
4、觉和文化自信的原因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需要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前进的需要进行国际渗透的需要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的需要ABCD解析:选B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前进,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需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故观点正确,选B。观点错误,我国反对文化渗透与颠覆,应排除。5(2014烟台模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以丰富世界文化多样性为目的要把文化建设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AB
5、CD解析:选A建设文化强国的目的是满足人民文化需要,错误;我国现代化建设以经济工作为中心,表述错误;符合题意,入选。6人民群众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形式。下列属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是()帮助失学女童重返校园的“春蕾计划”帮助贫困母亲及其家庭改变生活的“幸福工程”帮助贫困学生的“手拉手蓝天工程”助学活动开展打击“抢劫、抢夺”的专项治理活动AB CD解析:选A属于国家履行维护社会秩序和国家长治久安职能,故不正确。7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我们必须()坚持把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作为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扶持国家机构和社会政治团体加大投入力度,加强社区和乡村文化设施建设繁荣
6、文化市场,增强国际竞争力AB CD答案:C8“一大一小,国图3G时代领先时尚。”“一大一小”指的是国家图书馆以电视、手机为终端,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和第三代移动通信网(3G)推出的数字电视(国图空间)、国家图书馆移动服务(掌上国图)服务。截至2010年底,国图数字资源已超过320TB,全文数据达1.65亿页。国家图书馆的发展()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有利于增强文化公共设施的经济功能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传播和普及各种思想文化AB CD解析:选B与题意不符;错误,传播和普及的应是先进的、科学的、健康有益的思想文化,而不是各种思想文化。9我国不同主题的社区精神文明创建活
7、动异彩纷呈:文明社区、绿色社区、平安社区、和谐社区、特色社区、精品社区、无毒社区、青年文明社区、零家庭暴力社区等。这表明,从本质上看,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实践活动一个立足于当前实际,不断进行创造的过程AB CD解析:选B属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也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不符合题意。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本质上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实践活动,是亿万群众积极参与,不断创新的过程,正确。10(2014景德镇模拟)一些发达国家的崛起,尽管原因众多,但其中都包含着
8、国民文化素质的提升。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的有关研究认为,国民素质与国家竞争力的相关系数在0.9以上。这表明()A提升文化软实力,应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B提升国家竞争力,应把科学文化建设放在比思想道德建设更重要的位置C提升国家竞争力,应大力加强教育、科学、文化建设D提升文化软实力,应使人力资源优势成为提升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解析:选C材料揭示出提升国民文化素质有利于国家进步,所以应选C。11(2014潍坊模拟)2013年12月5日是第28个国际志愿者日。在共青团组织和志愿者组织的带领下,全国各地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活动。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是人民群众参加文化建设的伟大实践有利于
9、形成文明和谐的社会风尚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中心环节AB CD解析:选A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是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中心环节是思想道德建设,排除;入选。12(2014福州模拟)2013年12月5日是国际志愿者日。志愿者利用自己的时间、技术、资源、善心为邻居、社区以及社会提供无偿援助活动。开展志愿者活动()将引领中国文化前进的方向将引领社会思潮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有利于培育文明风尚AB CD解析:选B在当代中国,中国共产党是引领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旗帜,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所以不选;正确且切题。二、非选
10、择题(2小题,共52分)13(26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就需要我们继续高扬主旋律,提高文化科学发展水平,脚踏实地,迎难而上,处理好发展中面临的各种复杂问题,把工作做好做细。这些年的实践证明,从事文化工作一定要增强政治意识和大局意识,保持清醒头脑,提高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对偏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道路的各种倾向,要有鲜明的态度、坚定的立场、稳妥有效的方法。(1)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起什么作用?(16分)(2)如何保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正确方向?(10分)解析:第(1)问首先需要从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对
11、个人的作用这一基本理论角度思考,其次要把握文化发展的性质,还要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之间的联系加以分析。第(2)问是对教材基础知识的考查,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及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要求。答案:(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先进文化对社会的发展起巨大的促进作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有利于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提高公民政治素质。社会主义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有利于提高公民的文化素质,促进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有利于全社会形成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
12、引力和凝聚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有利于推动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每点4分)(2)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5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相适应,要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相衔接,要与我国深厚文化底蕴和丰富文化资源相匹配。(5分)14(26分)2013年10月11日,滨州市吕艺镇热闹非凡,村民们都在津津有味地看牛老邪赔礼这部戏。为响应山东省宣传文化系统的要求,切实落实“三个一切”,博兴剧团发起“送戏下乡”活动,免费为老百姓带来戏剧演出,树立新风气,弘扬社会正气,鞭策歪风
13、邪气,也为广大戏曲爱好者提供学习交流的平台,不断繁荣乡村文化,建设精神文明。(1)请简述山东省滨州市实施“送戏下乡”活动的意义。(10分)(2)结合以上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谈一谈山东省滨州市如何才能更好地实现新农村文化建设目标。(16分)解析:第(1)问“送戏下乡”活动的意义主要涉及文化的作用和功能,在组织答案时要注意是“送戏下乡”,重在强调对农村、农民的意义。第(2)问是开放性试题,可以从多个角度思考,只要言之有理即可。答案:(1)开展“送戏下乡”活动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增强了精神力量,提高了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促进了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发展了农村先进文化,为社会
14、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10分)(2)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要牢牢把握文化的前进方向,根本在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立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践。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吸收、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应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建设新农村文化的积极性。大力发展教育、科学、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鼓励文化创新,营造有利于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的环境。积极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开展文化下乡活动,创作文化精品。(每点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