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1、了解古代中国的主要耕作和灌溉工具 2、了解古代中国的水利工程3、了解古代中国基本的土地制度 4、理解古代小农经济(自然经济)的基本含义1、古代中国的主要农具(1)原始社会的刀耕火种:石刀、石斧等(2)奴隶社会的耜耕:耒耜、石锄、石犁及少量的青铜农具。(3)春秋战国开始的铁犁牛耕:春秋战国 春秋 时期开始使用铁犁牛耕; 战国 时期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 小农 经济形成。汉朝 西汉 赵过推广耦 犁(二牛三人);后来又出现犁壁 西汉 后期发展为二牛一人的耕作方法; 西汉 发明了播种工具耧车 ;东汉使用耦犁的牛耕方法已推广到珠江流域。 汉朝
2、 以后铁犁牛耕成为传统农业的耕作方式隋唐 隋唐 时期,江东地区出现 曲辕 犁,安装了犁评(可耕作水田)2、古代中国的水利工程和农业灌溉工具 (1)水利工程:战国时期:秦国李冰父子主持修建都江堰; 汉朝:漕渠、白渠、龙首渠(开隧洞竖井施工的先河,传到西北称坎儿井) (2)灌溉工具: 朝代灌溉工具特点曹魏翻车用人力,既可灌溉,也可排涝 唐朝筒车利用水力宋朝高转筒车以人力或畜力为动力、链传动方式明清风力水车利用风力3、古代中国基本的土地制度(第4课)(1)原始社会后期:氏族公社土地公有制(2)奴隶社会:夏、商、西周的 井田 制,性质是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实质是土地(天子)私有制。(3)封建社会:封
3、建土地私有制 历史原因:井田上的劳动者没有生产积极性,劳动力减少 根本原因:春秋战国 时期,生产力(铁犁牛耕) 的发展。 具体原因:私田的大量开垦;诸侯国变法将土地国有制转变为土地私有制(主要途径); 诸侯国赋税制度变革的促进,如鲁国初税亩,实质上承认土地私有; 诸侯兼并战争加快土地私有。 确立过程: 春秋时期,封建土地私有制出现,鲁国初税亩承认土地私有。 战国时期,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中国封建社会的土地所有制形式:地主土地所有制(为主)、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和自耕农土地所有制三种形式。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有北魏到唐朝前期的均田制。自耕农土地所有制(个体农民土地所有制):其特点是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4、。4、理解小农经济小农经济的基本含义形成ks5uks5uks5u根本原因:春秋战国时代随着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逐步推广ks5uks5uKs5u重要原因: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ks5uks5uKs5u.Com特征以一家一户为单位(分散性)男耕女织(封闭性)自给自足: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封闭性)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精耕细作。影响小农经济下的农民具有生产积极性,是推动精耕细作发展的重要动力;是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它在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是封建中央集权形成发展的经济基础。农民承受沉重的封建剥削,抗风险能力差(脆弱性),易导致农民起义;易形成安土重迁的思想等。注意自
5、然经济与小农经济的区别:自然经济:商品经济的对立面,本质特征是物质生产的自给自足。它占统治地位的持续时间涵盖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以及早期的资本主义社会与半殖民半封建社会。在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农耕使用集体劳动,不是小农经济。封建自然经济约等于封建小农经济。小农经济:本质特点是家庭经营,规模狭小。它有封建小农经济(含半殖民地半封建小农经济)、资本主义小农经济、社会主义小农经济。新中国过渡时期的小农经济,主要不是满足自身需要,而与市场相联系,故不是自然经济,但因规模小,故叫小农经济,后被农业合作社取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本质上是小农经济,但土地是公有的,属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市场经济体系下
6、的小农经济。中国古代农业的基本特点:(1)长期采用铁犁牛耕,精耕细作。独立发展,自成体系。(2)以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为主。(3)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是其基本生产模式。(4)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5)男耕女织,具有不稳定性。(6)狭小的生产规模和简单分工很难扩大生产,阻碍了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进入近代以后,已成为阻碍生产发展的因素。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1、了解古代中国在冶金和制瓷等手工业部门取得的主要成就 2、了解古代中国的官营手工业3、了解古代中国手工业的纺织成就比较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资金官府资金雄厚,不计成本
7、资金有限资金缺乏原料上等原料一般原料自己生产技术征调优秀工匠相对落后技术落后经营管理政府直接经营、集中生产、大作坊民间私人自主经营农户的副业产品用途官府、贵族使用(不面向市场)民间消费(面向市场)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部分面向市场)备注缺乏竞争;工匠无生产积极性充满活力;政府压制分布广泛;政府支持;规模小、缺乏竞争力;阶段演变春秋战国时期,民营手工业兴起,打破官营手工业的垄断局面;明中叶后,部分行业的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明朝中后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冶金成就:原始社会晚期掌握 冶铜 技术商周时期青铜铸造的繁荣时期;少量使用 青铜农具有司母戊鼎、四羊方尊、三星堆青铜礼器西周晚期出现
8、铁 器春秋时期出现 铁 农具汉 朝两汉的高炉炼铁技术和炒钢技术(把生铁加热到液态或半液态,利用鼓风或撒入精矿粉等方法,令硅、锰、碳氧化,把含碳量降低到钢和熟铁的成分范围) 东汉 杜诗发明 水排 ,利用水力鼓风冶铁南北朝 灌钢 法(生铁和熟铁混合锻打炼成的钢)纺织业时间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新增)原始社会晚期出现丝织业无 商 朝已有织机西周生产斜纹提花织物;春秋战国时期官营手工业垄断的局面被民营和家庭手工业打破兴起汉朝出现丝绸之路,丝绸远销 亚洲、 欧 洲略唐朝吸收波斯的图案和织法风格宋朝织锦吸收了花画鸟的写实风格元朝无黄道婆推广棉纺织技术,改变丝麻棉纺织品的比例明朝明清政府在苏杭等地设织造局使
9、用 花楼 机;部分行业中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清朝 缎 成为清朝丝织品的代表。明清时期,苏州、 杭州、 南京 成为著名的丝织业中心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制瓷成就:时代瓷器备注 商 朝出现原始瓷器无 东汉时期烧制成熟的青瓷 北 朝烧制出成熟的白瓷 唐 朝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 越 窑的 秘色 瓷是 青 瓷的一种;出现青花瓷(釉下彩:先彩绘,再覆盖透明釉);瓷器大量输出国外,远达欧洲、 非 洲宋朝制瓷技术大放异彩出现定窑、汝窑、哥窑、官窑和钧窑五大名窑;哥窑出产 青 瓷,以 冰裂纹 瓷器最为有名元朝烧制出成熟的青花瓷无明朝出现 粉彩 瓷(釉上彩)宣德年间 青花 瓷被奉为
10、珍品;烧制带有 阿拉伯文和梵文 的瓷器清朝出现 珐琅 彩专门烧制 西餐用具和鱼缸 等资本主义萌芽:原因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重要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性质: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判别的根本标准是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剥削关系。表现:明朝中后期出现:在丝织业中心苏州、杭州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机房手工工场;在棉纺织业中心松江,出现前店后场的暑袜店,或分散的手工工场。清朝缓慢发展的表现:部门和地区增多。地位:资本主义萌芽代表了社会进步的发展趋势,具有积极意义;但所占的比例很小,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影响:从根本上反映封建社会走向衰落;是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明清小说等出现的根本原因。(6
11、)发展艰难的原因:封建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阻碍商品经济发展;官营手工业压制民间手工业的发展;重农抑商、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的阻碍;较高的封建地租阻碍手工业扩大再生产;根本原因是封建制度阻碍。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原始晚期)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三种形态长期并存。官营手工业产品精美,品种繁多,长期占主导地位,明中后期不断萎缩;民营手工业艰难发展,明朝中叶以后逐渐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某些部门已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家庭手工业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是中国古代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手工业生产部门不断增多,劳动分工日益细化,手工业生产技术不断进步,在冶金业、制瓷业、纺织业
12、方面成绩辉煌。手工业生产布局随着经济重心南移相应变化。宋代以前,经济重心在北方,手工业中心也在北方;宋代以后,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手工业中心也逐渐转移到南方。古代手工业生产长期领先于世界,产品远销欧亚非。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1、了解“市”的形成与发展 2、了解主要的商业城市和著名商帮1市的形成与发展时代阶段特征主要史实秦朝至唐朝市与民居隔开;按时开市、闭市;设市令或市长管理 西汉都城 长安 东西有“市” 九 处;东汉有 市集画像砖 砖唐朝长安城设 东 、 西 二市;唐朝政府在 广州 设有 市舶使 ,专管对外贸易;农村集市贸易也发展起来;为商业服务的 柜房 和 飞钱 相继问世;唐朝五大商业城市有
13、 长安、洛阳、扬州、益州、广州 宋朝以来城市中 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店铺随处开设;时间限制被打破, 早 市、 夜 市昼夜相接;交易活动也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草市更加普遍;出现很多市镇;出现新兴的商业城市北宋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交子;北宋张择端的 清明上河图 反映了汴梁的商业繁荣;(附: 词 成为文学的主流形式;宋朝的 话本 将小说发展推向新阶段;宋 朝兴起散曲 )宋朝最著名的四大商业名镇是佛山、景德镇、汉口镇、朱仙镇宋朝三大商业城市有开封、杭州(临安)、益州 元朝四大商业城市有大都、泉州(世界第一大港)、广州、庆元(宁波)设立市舶司 专管对外贸易清朝典型商业城市有 北京、广州 (2个)2
14、著名商帮:(1)定义:拥有较强经济实力的地域性商人群体。(2)出现时间:明清时期 (3)著名商帮:晋商和徽商 (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江北则推山右)晋商在乾隆年间创办票号。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商业起源早;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紧密相联,相辅相成(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受重农抑商政策制约,商业发展艰难而曲折,商业和商人地位低下;商业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受官府的控制,特别是海上贸易基本上由官府垄断;商业活动逐步突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城市商品经济发展较快,然后逐步渗透到农村,小农经济与商品经济联系日益密切;货币种类不断丰富;商人群体活跃。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1、理解“重农抑商”
15、2、了解“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的基本含义及其影响一、土地制度的演变(第1课)二、“重农抑商”1、“重农抑商”政策根本原因:是封建自然经济的必然产物。主要原因: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直接原因:商业与农业争夺 劳动力 、影响农业生产甚至危及封建统治等问题。直接目的:是确保赋役的征派和地租的征收。根本目的:巩固封建统治 。2、开始实施: 战国 时期秦国 商鞅 首倡重农抑商。3、主要措施:舆论宣传(略);早期禁止弃农经商;特殊手工业行业由政府专营;特殊商品实行政府专卖;物价管理;控制运输;加重税收;限制规模;颁布贱商令等。4、主要影响:早期促进农业的发展,巩固了封建统治。但到封建社会后期,仍强化自然经济,阻碍了工商业和资本主义萌芽 的发展,造成近代中国的落后。三、明朝“海禁”和清朝“闭关锁国”政策明朝海禁政策清朝闭关锁国政策根本原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直接原因统治者担心流亡海上的敌对势力勾结倭寇,危及统治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共同内涵政府严格限制对外交往不同内涵人民不得擅自出海与外国互市,对外贸易只能在官方主持下进行。政府厉行海禁,禁止官民私自出海,将沿海居民内迁数十里影响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成长;使中国与世界隔绝,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